第一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

第一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文学有其特有的性质、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自身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和性质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一)前人定义及其评析

作为一门学科的规范,尤其是入门的学习,必须有一个能概括学科内涵(实质)和外延(对象)的定义。

举国内一些权威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定义:

1. 1.季羡林:“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

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70,北大出版社1987年)

2. 2.钱钟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学科,则专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

的文学比较”(《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48.北大1987年)。

3. 3.乐黛云: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

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P135)

4. 4.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

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通过对文学现象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目的在于认识民族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殊规律),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它是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目的、方法、历史的文艺学学科“。(《比较文学导论》P7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 5.曹顺庆等著:“比较文字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

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论》P47,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二)我们的定义及其阐释

作为定义,必须包括学科的目标、实质、方法、对象等,又要求简洁扼要。试定义“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

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

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一定义综合了前面定义的内容,又融入了我们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第一、“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作为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白话,“特色”无从谈起。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却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第二、“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实质。

不少人定义“比较文学”时,常用“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等,跨文化是最本质的特点,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根本的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跨文化”:一是跨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

对于“跨学科”研究,有论者认为不属比较文学,认为“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文化的研究,那才是比较文学,……单单‘跨学科’不是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新论》P104.江西教育社2002年版)。这是对“跨文化”的理解单一。

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跨文化”,暗寓着比较文学研究必须进入到文化层面的研究,才具有其深度和生命力。

第三、“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

沟通、平等意识。

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方法论基础是“对话”。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在西方得到热烈反响,借用这种“对话理论”,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这是打破“欧洲中心论”的多元文化时代比较文学发展的要求。

从方法论上说,也要在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发展和提高。归根结底,无论是文学现象之间的事实联系,还是文学观念之间平行存在的逻辑联系,或者不同文学理论之间的互相阐释,其实都是文学对话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文学对话的不同方式也无不可。

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基点也正是通过比较研究,考察乃至建立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交流的对话目的。比较不是目的,比较中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产生互识、互证、互补的研究成果,这才是比较文学追求的目标。

第四、“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里概括地指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提出的“汇通研究”,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

(三)从实例看“比较文学”

1、影响研究例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

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平行研究例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

3、不是比较文学的例子

《李白与杜甫》,中唐元稹到现代的郭沫若将唐代的两位诗人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经历和诗作特点。但属于同一文化体系,是国别文学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比较文学研究。但《李白与拜伦》、《杜甫与歌德》,这样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