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历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历程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近年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传统能源的限制,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制备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介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历程。
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起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日本科学家Kojima等人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有机金属铅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
这种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的制备成本,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随后,科学家们开始不断地探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制备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1. 初期研究阶段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初期研究阶段,科学家们主要关注于钙钛矿材料的合成和光电特性的研究。
他们发现,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吸收能力和电荷传输特性,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然而,由于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和光电性能的不确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 性能提升阶段为了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不同的钙钛矿材料和器件结构。
他们发现,通过调整钙钛矿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显著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将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可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此外,科学家们还尝试利用钙钛矿材料的多样性,研究了不同的器件结构,如钙钛矿梯度结构、多层结构和纳米结构等,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商业化应用阶段随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不断提升,科学家们开始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他们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的制备成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可靠的电力输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光伏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和可调带隙结构,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从材料设计、电池结构、制备工艺到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首先回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其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还将讨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面临的挑战,如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大面积制备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和前景的视角。
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
在2009年,日本科学家Miyasaka首次将钙钛矿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实现了约8%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初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较低,稳定性差,难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随后,科研人员通过不断改进材料组成、优化电池结构、提高制备工艺等方法,逐步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012年,韩国科学家Park和Grätzel等人成功制备出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9%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钙钛矿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界面工程、载流子传输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电池性能。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尺寸逐渐增大,从最初的微米级发展到厘米级,甚至更大面积的柔性电池,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商业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5%,并且在大面积模块制备、稳定性提升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黄维团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总结

黄维团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总结1.引言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能转换率和低成本而备受研究者青睐。
本文将总结黄维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简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0%以上,且制备过程相对简便,成本较低。
它的主要组成是钙钛矿光敏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
2.1钙钛矿光敏层钙钛矿光敏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将阳光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钙钛矿材料和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钙钛矿光敏层的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效果。
2.2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用于提供电子传输通道,从而有效收集光生电子。
常用的电子传输层材料有二氧化钛、氧化锌等。
2.3阳极阳极通常使用导电玻璃或透明导电聚合物材料。
它既能够帮助电子流动,又能够让阳光透过透明阳极层到达钙钛矿光敏层。
3.黄维团队的研究成果黄维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3.1钙钛矿材料研究黄维团队对不同类型的钙钛矿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全无机钙钛矿等。
他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有所差异,为进一步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3.2制备工艺优化黄维团队在制备工艺上进行了精细调控,通过优化钙钛矿光敏层的厚度、晶粒大小等参数,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同时,他们还改进了电子传输层和阳极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性能。
3.3长期稳定性研究黄维团队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问题,通过测试和分析,他们发现了钙钛矿材料的退化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4薄膜太阳能电池集成除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黄维团队还开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集成研究。
他们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其他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进行了组合,实现了能量的更高转化效率。
《2024年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旨在探讨其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二、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1. 材料选择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主要涉及钙钛矿材料、导电基底、碳电极等材料的选用。
钙钛矿材料为光电转换的关键,导电基底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度。
此外,需注意所选材料的稳定性和环保性。
2. 制备流程(1)制备导电基底:选择合适的导电玻璃基底,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2)制备钙钛矿层:采用溶液法或气相沉积法将钙钛矿材料制备成薄膜,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
(3)制备碳电极:在钙钛矿层上涂覆碳电极材料,并进行热处理。
(4)完成电池组装:将电极与其他组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电池。
三、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1. 光电性能分析通过测量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分析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等关键参数。
同时,采用光谱响应测试、量子效率测试等方法,研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及稳定性。
2. 结构与形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电池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通过分析钙钛矿层的结晶度、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探讨其光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3. 稳定性测试在光照、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电池进行长时间稳定性测试。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变化,评估其实际应用潜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无空穴传输层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通过光电性能分析,我们发现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也表现出色。
在结构与形貌分析中,我们发现钙钛矿层的结晶度良好,颗粒分布均匀。
在稳定性测试中,该电池在光照和湿度环境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太阳能电池作为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太阳能电池技术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和易于制备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材料在提升电池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类型、性能优化、工作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子传输材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推动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分类与特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材料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些材料的主要功能是在太阳光照射下,有效地收集和传输光生电子,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方式,电子传输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各具特点。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锌(ZnO)等,是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传输电子并阻挡空穴。
金属氧化物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和纳米结构设计等方法进一步优化其电子传输性能。
有机聚合物:有机聚合物如聚3,4-乙二氧基噻吩(PEDOT:PSS)等,也广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加工性,能够与钙钛矿层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
然而,有机聚合物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碳基材料: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等,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电子传输材料。
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新型材料。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可以综合各种材料的优点,进一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情况。
一、国内现状近年来,中国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材料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创新,如引入新的钙钛矿材料、优化电池结构等。
在工艺制备方面,国内研究机构不断改进制备工艺,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国内企业也开始投入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推动了产业化进程。
二、国外现状国外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跃。
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弯曲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柔性电子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发展趋势从国内外现状来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选择和优化。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寻找更好的钙钛矿材料,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 工艺制备:制备工艺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新的工艺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
3. 应用拓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光伏发电,还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
未来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拓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
4. 环境友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能源技术。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2024年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范文

《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设备,其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可调谐的光电性能等优点,在光伏领域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重点探讨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及其性能研究。
二、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准备制备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本实验选用碳基材料作为电极,CsPbBr3作为钙钛矿吸光层。
在实验前,需准备好纯度较高的Cs源、Pb源以及Br 源等原料。
2. 电池制备步骤(1)制备导电玻璃基底:选用导电玻璃作为电池的基底,通过清洗、烘干等步骤处理后,待用。
(2)制备碳基电极:将碳基材料均匀涂布在导电玻璃上,形成电极。
(3)制备钙钛矿吸光层:将CsPbBr3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液后均匀涂布在碳基电极上,形成钙钛矿吸光层。
(4)制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分别在钙钛矿吸光层上涂布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材料。
(5)完成电池组装:将电池置于特定环境下进行热处理,使各层材料充分结合,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电池。
三、性能研究1. 性能参数测定对制备好的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光电转换效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等参数的测定。
2.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碳基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收集光生电流。
(2)CsPbBr3钙钛矿吸光层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能力和合适的光学带隙,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和降低界面电阻。
(4)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碳基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郭金实【摘要】perovskite solar cell is 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of solar cell[]a star,in less than 7 years,its efficiency from 22% to 3.8% increasedrapidly.Due to the perovskite material itself can be prepared at low temperature,so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flexible,wide applicability,and so on,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n-i-p and p-i-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re introduced.Finally,it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年来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一颗新星,在不到7a的时间里,其效率从3.8%飞速地提高到了22%。
由于钙钛矿材料本身可以低温制备,因此具有质量轻、可弯曲、适用性广等特点的柔性钙钛矿电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针对柔性钙钛矿电池,分为n-i-p和p-i-n两种电池结构,分别介绍了对应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评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人们对太阳能这一新型能源认识的不断加深,促使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各类产品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是人们对太阳能这一新型能源不断研究的产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钙钛矿太阳能的认识,文章通过对钙钛矿太阳能中的钙钛矿材料进行阐述,进而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重要的部分,即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方面的研究作出了系统的说明和分析。
标签:钙钛矿;光吸收层;太阳能电池
前言
长期以来,低成本且高转化率的光伏器件一直是光伏器件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自2009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生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论在其吸光材料还是内部结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优势。
基于此,加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以及器件结构的研究,无疑成为了理论界和学术界需要共同开展的关键工作。
1 钙钛矿材料概述
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进行分析可知,其实质上是一种有机—无机的杂化材料,其化学式为CH3NH3PbX3,此材料的晶胞结构为典型的钙钛矿晶体结构,其中,PbX6形成八面体,且相互接触沟通构成具有三维结构的框架,而CH3NH3+则被嵌入其内。
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具有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的特性,不仅具有直接带隙和较高的光吸收系数,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截流子输运性能和較高的缺陷容忍度。
还需说明的是,钙钛矿光吸收层的禁带宽度同AM1.5光照下的最佳带隙值,即1.4eV极为接近,但却比Br和Cl的含I(碘)的钙钛矿材料在水蒸气条件中更易分解,故在制备过程中可借助Br和Cl元素取代部分CH3NH3PbX3能够提高其抗分解的能力[1]。
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制备方法
就现阶段而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质量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主要以溶液法和共蒸发法为主。
2.1 基于单步法与两步法的溶液法
溶液法主要包括了单步法和两步法两种。
其中,单步法通常以一定的化学计量比将CH3NH3X以及PbX2共同溶解在溶剂(N-二甲基甲酰胺)当中从而构成前驱体溶液,而后,将此前驱体溶液直接旋涂在TiO2上,并将其置于100℃的N2手套箱内进行干燥。
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前驱体溶液中的发生CH3NH3X与
PbX2化学反应,从而生成CH3NH3XPbX3,且干燥后溶液的颜色变深,继续干燥获得钙钛矿吸收层。
单步法虽然较为简单且操作方便,但基于此种方法所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形貌变化较大,对其性能难以进行有效控制,而基于两步法的溶液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将具有较高浓度的PbI2的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70℃的环境中旋涂在TiO2上并进行干燥,一段时间后在溶有CH3NH3I的2-丙醇溶液中将TiO2与PbI2的复合层予以浸渍,此时,CH3NH3I则会与PbI2发生晶化反应,生成CH3NH3XPbI3,在对其继续干燥后便可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吸收层[2]。
2.2 共蒸发法
自2013年共蒸发法应用到CH3NH3XPbI3-xClx吸收层制备以来,基于共蒸发法的真空蒸镀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当中。
通过在10-3Pa的本底真空中将PbCl2与CH3NH3XPbI共镀于表面沉积了FTO 以及TiO2的导电玻璃上,从而促使PbCl2与CH3NH3XPbI产生反应进而生成CH3NH3XPbI3-xClx。
而后,将此导电玻璃置于100℃的N2手套箱当中进行退火,使材料得以完全晶化[3]。
对共蒸发法进行分析可知,以此种方法所制备的钙钛矿材料杂质缺陷较少且材料结构紧密,表面较为均匀,但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法对钙钛矿材料的制备是以高真空为前提条件的,这不仅对各类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制备过程中还需消耗较大的能量。
因此,只有在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各方面性能要求较高时,此方法在经济和效果方面较为适用。
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
3.1 介观结构
CH3NH3XPbX3最初是作为一种新型染料而被应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当中,器件结构与典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类似,介观尺寸的金属氧化物框架中附有CH3NH3XPbX3燃料,而作为经典的框架材料当属TiO2,在500℃下进行烧结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固性,以支持太阳能电池的使用。
对典型的CH3NH3XPbX3结构进行分析可知,其纳米晶附着在具有介观尺寸的n型TiO2中,在TiO2上是p型的HTM,当入射光从下方玻璃射入时,超过CH3NH3XPbX3禁带宽度能量的光子则被材料吸收,并生成激子,并在材料的内部与界面处分离生成价带空穴以及相应的导带电子,进而迅速注入电子传输材料与价带空穴当中,并被FTO与金属电极予以收集[4]。
当接上负载时,材料便开始对外做功。
此种结构在避免了电子-价带空穴复合的同时,也提供了收集电子所需的扩散长度,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吸光性能。
3.2 平面异质结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太阳能这一新兴能源认识和研究的不断加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材料的电学性能,特别是载流子运输性能得以大幅提升,由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平面异质结构应运而生。
钙钛矿材料中的激子大都以Mott型为主,能够在结构界面和内部同时分离,因此,可将钙钛矿材料分别置
于p型材料和n型材料当中,或直接与p型材料进行接触,从而提高对截流子收集的效率。
对于高质量的TiO2而言,其电子传输层需经450°以上的高温处理方能够应用到电池的制备当中,对点吃的柔性化具有较大影响,且传统的TAD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因此,为了提高钙钛矿电池的柔性并降低研制成本,有机传输与无机传输材料被引入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中。
例如,基于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PPS)和[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价带空穴和电子传输材料而制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高达12%,而基于玻璃和聚酰亚胺(PET)等良好柔性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也分别达到了11.5%和9.3%。
4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钙钛矿材料的化学式与相关性能进行分析,进而对溶液法和共蒸发法两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展开了论述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介观结构与平面异质结构予以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光性能,而且还能够以不同的结构提升其光电转化率。
可见,未来加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无疑对于促进光伏器件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太阳能这一新型能源的利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丽,李明军,李旭,等.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5,7(12):581-592.
[2]丁雄,倪露,马圣博,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15,3(20):105-115.
[3]张太阳,赵一新.铅卤钙钛矿敏化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5,3(6):202-210.
[4]邓林龙,谢素原,黄荣彬,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20):61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