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精品
【高考作文指导】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常见应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哲学关系在高考作文中的常见应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
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
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
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
救治灵魂比救治肉
体更有价值。
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阐释: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
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
读来甚为美好。
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
干成事;三是审美。
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
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
拯救世界。
”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
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
第1页共1页。
高中物质与精神议论文【三篇】

【导语】物质世界必须与精神世界同步发展。
若精神世界过于超前,物质世界就会将超前的部分磨去;若精神世界过于滞后,那么物质世界将失去指引。
为⼤家提供《⾼中物质与精神议论⽂【三篇】》,欢迎阅读。
【篇⼀】 有⼈说“百姓富裕,物质丰富,对于⽂明⾃然渴求”。
但君不见颜⽒之⼦,陋巷瓢饮仍痴醉儒学不改其乐?有⼈说“骄奢忘本,但圆明园兽⾸重聚岂⾮因国⼈⾼价拍回?” 其实,⽂明与物质好⽐果实与种⼦。
⽂明来⾃物质,⾼于物质,反作⽤于物质。
正如种⼦种下会长出果实,⼈们吃完果实⼜会留下新的种⼦。
⼆者本是同源,互为⽣灭,怎可单向辨析。
如今的《国家宝藏》中的宝藏正是前⼈留下的种⼦。
贫弱年代,种⼦离了⽔,⽆法⽣根,但⼈们将其代代相传,誓死捍卫。
固然,当清代末年我们挨打受饿时,⽆什么电视节⽬宣传“中国⽂化”,但那时⼈们就不追求⽂化了吗?那些抱着价值连城的瓷器、国画、⽟雕潦倒⼀⽣的⼈,守住了⼼中的⽂化种⼦,并传之后世。
于是今天,当我们不必空守着前代的古物,⽽有了⾜够可享受的物质资源时,种⼦便萌发。
⼀时间,电视节⽬、电影、街艺;弘扬者,追求者⾬后春笋般破地⽽出,漫⼭遍野。
⼈们所未注意到的是,当这些器物改变、震动着我们的⽂化观时,我们的⽂化也在赋予这些种⼦新的基因。
敢问何代何朝有请明星讲解推⼴⽂化?敢问何曾有专⼈成组,耗资耗时只为宣传⽂物⽂化的?基于⼯业时代物质富⾜产⽣的全新⽂明,与前代⽂明,以前代物质遗产为纽带,进⾏了跨越时空的“基因交流”。
⽽后我们⼜诞下了新的物质“遗产”——影像。
当百年后⼈类同时拿起“清明上河图”和《国家宝藏》节⽬中关于它的解说录像,⼜会有怎样的⽂明碰撞?这碰撞,⼜将诞下何样的⽂明果实?这果实中,⼜该有怎样的,带有何种基因的种⼦? 正是这轮轮回回,相互作⽤,才使⽂明与物质密不可分,纠缠千丝。
看到《国家宝藏》时,我不禁笑了,这便是我们的⽂明价值吧:我们拾起前⼈的种⼦,⽤⾃⼰的⽂明浇灌培育它,赋予它新的意义与基因,当我们离开时,把这⼀期节⽬存于U盘,郑重的交给后⼈,叮嘱他们择良⽇种下…… 这⼤约也是古⼈、来者之⽂化价值吧! 愿此轮回之⽕,永不熄……【篇⼆】 ⼏千年的⽂明古国得以传承,不仅是物质成就⽣活,还需要⼈们的智慧成就物质。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备受瞩目的全国高考于今天上午9点拉开了帷幕,语文考完后,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作文上。
本次作文注重写作与人生体验的结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构思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精细审题1.审叙述材料叙述材料即第一自然段。
本段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两句话为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由两个名句及对名句的解析构成。
第一句引用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在说明劳动可创造财富,可获得幸福。
第二句引用了“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意在说明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由四个观点组成:①自己劳动耽误学习;②自己的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③可以花钱找别人替自己劳动;④劳动不值得尊重。
分析至此,出题人的意图已不言自明了。
2.审写作要求写作的要求为材料的第三自然段。
通过审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要求:①面向复兴中学师生写一篇演讲稿;②演讲主旨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③要体现考生的独特认识、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最新物质与精神作文800字议论文高三

最新物质与精神作文800字议论文高三当今社会,无数的人们被利益的枷锁深深禁锢上了物质的牢笼,却抛弃了精神文明的召唤,我愿以心灵之舟,渡精神之洋。
著名的数学家托姆与一位古人类生存学家讨论远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的问题,专家给出了标准的教科书般的答案,因为火种可以取暖、御寒、烧出美味的肉食。
而托姆却给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因为夜幕降临之际,火花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若单论客观准确性,专家的话的确无可挑剔,那为何众人都会倾向于托姆的回答呢?我想,是托姆的回答造就了一幅唯美灿烂的画卷,他的回答让我们体会到他对物质利益和精神文明价值的衡量。
大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人烟稀少却又美轮美奂的世界——一个精神文明的世界。
火种的确为我们带来最基础的物质暖饱上的满足,同时它那绚丽的火光也会满足我们对美的追求。
活在当下,物质利益的确有其存在之必要,没有人能够脱离质生存需要。
但人是一种感性动物,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都埋藏着一颗精神文明的火种,都拥有一双渴望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精神的召唤从未停止。
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需要我们勇于取舍,拥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
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才会在百般的无奈中选择出世。
他背后的无奈、焦灼、伤痛谁又能真正理解。
他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干中华民族的上空,更是留在我们的心中……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需要我们舍身取义,拥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面对匈奴的多次诱降、逼降,苏武始终都坚持做一个终于汉室的臣子,他坚定坚强地活了下去。
深陷匈奴十九载,曾于大窑啮雪食毛,曾于北海杖节牧羊,历死而后生,苏武所坚守的,是一颗忠于国家、终干汉室的赤诚之心,是一种坚持底必会取得胜利的信念。
正因为有一颗坚信自己的心,苏武不但保全了名节,维护了汉室尊严,并且最终得以回归汉室。
2019高考作文预测及升格示范:物质足可,精神尚佳

2019高考作文预测及升格示范:物质足可,精神尚佳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田野里住着田鼠弗雷德里克一家,收获的季节来临时,它们开始分工合作。
有的收藏稻谷植物和其它食物,准备过冬。
弗雷德里克负责收藏阳光、颜色和故事。
大家都嘲笑它,但它没有理会,继续工作。
冬天到了,它用阳光使大家感到温暖,用颜色使大家仿佛看到了夏季的美丽,用单词给大家讲故事,田鼠一家过了一个美好如春的冬季。
上述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开头:...主体段安排:......结尾:...哲理语句:.....【升格作文】物质足可,精神尚佳①生活是什么?是赋予了色彩、欢愉以及希望含义的日子。
弗雷德里克这个可爱又充满智慧的田鼠家族,在充足的物质世界里,用温和的阳光、动人的色彩和暖心的故事,度过一个漫长而又寂寥的冬季。
因此,我认为生活中,物质足可以,精神崇尚佳。
②物质重要,因民以食为天。
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思想目标早已被物质所需占据。
弗雷德里克一家田鼠也是如此,食物、蔬菜等生活必需的东西备齐,才能保证安然无恙的生存。
这是一切生物的生存本能,追求物质,充满生活所需,无可厚非,甚至还被赞为勤劳。
因此,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是比较认同的,特别是在物质匮时,满足口腹之欲是本能,但不可否认,精神层面的充实,也不可或缺。
③人生在世,只为争一口气。
物质为人们提供生活的必须,但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精神给予人们初心和动力,心存美景,满园芳菲,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正如“物质不灭,精神永葆,从而心境永存”一样,巴金在《灯》中说: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
意思吃米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米吧!人若离开崇高的理想追求,与行尸走肉有何异?④驱体不会因物质而永葆,但精神可常存。
有人皱纹满布,两鬓斑白,但精神世界宛若少年,永葆青春模样。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物质与精神(附:文题导写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物质与精神(附:文题导写及范文点评)材料展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感叹:“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要求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导写苏格拉底看着街路两旁货摊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叹道:“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我不需要的!”他这里所说的“不需要”并不是指“完全不要”,而是指“不必须有”。
比如我们需要水,但琼浆玉液并不是必需的;我们需要房屋居室,但高堂大屋并不是必需的;我们需要保暖衣物,但锦衣华服并不是必需的。
中国古人也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说的和苏格拉底是同一个道理,即我们需要一定的物质,但不需要丰厚的奢华的物质。
所以本题探讨的是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要问题,从苏格拉底的话里,我们也可以容易作出判断,相比富余的物质世界,我们需要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
从反面来思考,如果过分追求物质,为物所役使,那么生命本身的精彩只好藏匿了;为名所累,为利所牵绊,让人疲于奔命,又怎能体会世间平和的美好?就学生写作来说,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你赞同苏格拉底的话吗?这就是写作立场,学生对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苏格拉底的话在当下有什么启示意义?在物质相对比较富足的当下,哲学家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明显的。
当一个人被物质完全包裹时,蓦然回首,会发现人生真正需要的还真不是那些显赫的地位、堂皇的居室和琳琅满目的物品!人只有让心灵变得充实、富有,人生格局和境界才能变得更加高远。
如果再辩证思考,那是不是为了精神世界的富有,物质方面是否就完全不需要了?那就会使作文写得更加深入细致。
上述题目材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论述。
例文评点要做精神上的富人桂子芸热闹的集市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
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行走于其间。
第二天,学生让苏格拉底谈谈去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哲学篇(1)

高考作文立意指导:哲学篇(1)一、过程与结果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俗话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比如小学有个结果,中学也有个结果,这些结果只是人生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长亭更短亭”,驿站后还有驿站。
个体人生这个大过程又从属于人类历史这个更大的过程,而人类历史也只是宇宙时间上的一小段。
为此,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
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什么样的内容才算充实呢?自古迄今,界定甚多,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
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
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其中某一点上的成功而停止奋斗。
错把一个驿站当作人生这列火车的终点站,那只能有一个结果.我们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
北宋“三苏”之一苏辙,后半生“筑室于许”,“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中国文艺词辞典》)这样的生命有何意义可谈?其实,死——这生命的最后一个站台,也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意义的终点,因为死只是更大过程中的一个普通的驿站而已。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乌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乌不得飞。
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
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
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时可笑的。
当前,我国的大政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实际的国情我们有所侧重,这是甚为必要的。
但是,有所侧重,决不等于只抓一手。
所以邓小平提出,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阐释: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
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
就社会现实而言,这种和谐只能是相对地存在着。
不过我们自身的身心却可以做到和谐。
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
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
做好这三层,身心便易和谐。
生活中,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
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思想: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乌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乌不得飞。
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
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
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时可笑的。
当前,我国的大政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实际的国情我们有所侧重,这是甚为必要的。
但是,有所侧重,决不等于只抓一手。
所以邓小平提出,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阐释: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
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
就社会现实而言,这种和谐只能是相对地存在着。
不过我们自身的身心却可以做到和谐。
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
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
做好这三层,身心便易和谐。
生活中,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
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