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玉:民族服饰的生态保护与创意发展

合集下载

民族学专业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学专业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学专业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民族学专业的学者和研究者,我们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特色,更要关注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进行创新,使之与时俱进,绽放出新的光彩。

传统服装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生活习俗等元素。

通过传统服装,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传统服装还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象征,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保护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时,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田野调查、档案资料搜集等方式,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寓意象征。

同时,要注重与长者交流,倾听他们对传统服装的理解和记忆,将口头传承融入学术研究之中。

保护传统服装文化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保障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在商业开发、文化交流等方面不受侵害。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传统服装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创新与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传统服装也需要进行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可以借鉴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融入到当代服装设计中,打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作品。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创新。

开展跨界合作,将传统服装元素运用到艺术表演、影视作品等领域中,拓展其文化影响力和市场空间。

教育与推广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教育和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专业,培养一批懂得珍惜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才。

同时,在社会各界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教育和推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梦之舞——梁明玉的时装艺术赏析

梦之舞——梁明玉的时装艺术赏析

梦之舞——梁明玉的时装艺术赏析牟群;李江树【期刊名称】《中国产业》【年(卷),期】1997(000)006【摘要】聪慧、高雅的梁明玉是来自四川的时装设计师。

自1986年从事服装设计以来,已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她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梁明玉服饰艺术晚会",在首都时装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一些观看了晚会的国外同行们惊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经过梁女士的融汇、变通与创新,竟然产生出如此神奇的魅力。

梁明玉设计的女夏装,突出东方女性端庄静雅的气质,同时又极力表现女性温柔、妩媚的风采。

一组名为《沙滩系列》的作品飘逸、潇洒,梁女士把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穿孔借景、虚实相生的手法,同西方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穿洞透空相结合,并成功地运用于自己的时装设计中。

她的《盛唐遗风》系列采用唐代妇女高髻长襟和日本和服的特点,充分展示了东方传统服饰文化的底蕴和东方妇女的特殊美感。

《南国魂》系列是梁女士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作品,它全部采用四川传统的手印花布制成,色彩高雅、古朴,气势恢宏、磅礴。

设计师用现代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为了设计这组服装,梁明玉曾多次深入乡村向染工求教,用民问传统染织方法精制面料,并亲手缝纫制作。

梁明玉的《南国魂》对中国传统服饰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魂魄的同时,她突破了传统服饰平面化的约束,用复杂而立体的结构赋予传统服饰以全新的面目。

【总页数】1页(P26-26)【作者】牟群;李江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梦之舞台——时装设计大赛文化解析 [J], 李鑫2.创意先于美感,表达胜于设计--2014春夏成衣时装周Christian Dior之艺术赏析 [J], 曹雯3.自善至美求真品自画自说聊玉瓷--艾玉庭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J], 艾玉庭4.一个中国人的艺术梦——祝贺韩玉臣荣获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 [J], 苏高礼;5.国之瑰宝\r——广东惠州梁化出土\"昆山片玉\"石磨赏析 [J], 钟雪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族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

壮族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

收稿日期:2024-02-04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2023KY1330)作者简介:杨俊洁(1987—),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

壮族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摘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寻求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壮族服饰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实践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壮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理念;设计实践中图分类号:TS94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4)04-0054-03杨俊洁(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民族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成为时尚设计界热门话题之一[1]。

壮族服饰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绚丽多彩的图案、丰富多样的纹饰和精湛的手工工艺,成为时尚设计师们借鉴的重要元素。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革,许多设计师开始将壮族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和创新,实现了对壮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了时尚产业的繁荣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壮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

1壮族服饰概述在历史发展中,壮族服饰受到了汉、唐、宋等朝代的影响,吸收了邻近民族的服饰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壮族地域广阔,壮族人民生活在山区,他们的服饰需要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

不同部族服饰风格有所不同,但在设计上均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壮族服饰的图案、纹饰、颜色等元素代表着壮族人民对自然、生活、信仰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壮族服饰蕴含着壮族人民对自然崇拜、祖先敬畏以及生命力的崇拜,其螺旋形的“蜗牛角”、对称的“蝴蝶”图案以及各种模拟自然界形态的纹饰等图案都寓意着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其颜色具备象征意义,黑色象征着稳重和丰收,红色代表喜庆和勇敢,蓝色寓意着天空和希望[2]。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熏皮袍服研究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熏皮袍服研究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熏皮袍服研究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它的发展壮大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至今依然可以在许多方面挖掘出与动植物乃至原生态自然有关的蒙古族精神信仰,每一种生活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民族记忆。

例如古老的手工皮袍就蕴含了蒙古族长久以来存在的精神文化内涵。

蒙古族兽皮衣的习俗原生态、古朴,且由来已久。

其制皮工艺繁琐蕴,含蒙古人独特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大量的史料可以证明蒙古人在制皮方面的技艺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1此外,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情史》记载:“蒙古族只分冬夏两季,冬天穿皮衣。

”2另外根据《布鲁布克东游记》记载,蒙古人在冬季至少做两件毛皮长袍,一件毛向里,一件毛向外。

3“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到蒙古族很早以前就已将掌握了制皮的技术。

民俗学家扎格尔教授著《草原物质文化研究》中也提到:“公元前4世纪,处于鼎盛时期的匈奴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并通过用牲畜交换来获取自己生活所需物品。

他们和各部落民族进行商贸往来,同时还和汉朝、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商品贸易。

主要用牲畜及其皮毛肉、猎取的珍稀动物手工业产品等进行交换”4。

民俗学者潘小平、樊勇贞教授也在《察哈尔风俗》记载:“察哈尔地区皇家牧场的牧民曾为皇族熏制过皮衣,就是将熟制好的皮张卷成桶状放入熏窖内熏蒸。

”5从上文可以推断早期皮制品主要的活动范围在日常用品与商业贸易间的往来。

皮制品主要包括牛皮、马皮、骆驼皮等牧民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牲畜的皮,也包括银鼠皮、紫貂皮、猞猁皮等珍稀动物的皮毛。

由此可见蒙古族制皮工艺技术已经历漫长的年代,成为蒙古民俗文化中的重组成部分。

熏皮袍是蒙古族一项传统的民族服饰技艺,其流传久远,是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的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靓丽风景,也是乌珠穆沁服饰文化的瑰宝。

熏皮袍制作技艺是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已拥有数百年历史,收藏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编号为mfb4707的蒙古族镶边女童袍即为一件代表性乌珠穆沁熏皮袍。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1.2 跨界视域下的非遗保护与创新 (6)2. 研究目的与方法 (7)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9)二、粤绣服饰文化遗产概述 (9)1. 粤绣的历史与特点 (11)1.1 粤绣的起源与发展 (12)1.2 粤绣的技术特点与风格 (13)2. 粤绣服饰的文化内涵 (14)2.1 粤绣服饰的图案寓意 (15)2.2 粤绣服饰的文化价值 (17)三、非遗跨界视域下的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 (18)1. 非遗保护政策与措施 (19)1.1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 (21)1.2 粤绣服饰非遗保护具体措施 (21)2. 跨界合作与粤绣服饰保护 (23)2.1 与旅游业的结合 (24)2.2 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25)2.3 与教育领域的合作 (26)四、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创新研究 (27)1. 设计创新 (28)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30)1.2 设计手法的创新 (30)2. 技术创新 (31)2.1 刺绣技术的创新 (32)2.2 制作材料的创新 (33)3. 市场创新 (34)3.1 市场定位的创新 (35)3.2 营销模式的创新 (36)五、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案例 (38)1. 保护实践案例 (39)1.1 粤绣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40)1.2 粤绣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 (41)2. 创新实践案例 (42)2.1 粤绣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实践 (44)2.2 粤绣服饰品牌的市场推广与创新营销 (45)六、结论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粤绣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求创新,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作者:谢雪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34期[摘要]为响应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教学团队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育人途径和方法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考核模式等四个方面层层剖析,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全面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课程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2021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思政’背景下‘传统工艺(植物染、刺绣)与时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G21093)[作者简介]谢雪君(1984—),女,广东汕头人,设计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纤维艺术创作及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4-0076-04 [收稿日期] 2022-11-1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1],树立了新时代育人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方向。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其中还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

为响应这一号召,“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课程思政教改团队根据本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对本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路径进行了探索和设计,以此推动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民族服饰是根据本民族的居住环境和文化信仰制作而成的,不同的民族服饰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服饰的发展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白裤瑶服饰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裤瑶文化的象征。

白裤瑶居住于西南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复杂,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少数民族较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穿着民族服饰,因此,许多民族服饰面临着传承危机。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民族服饰并让它得以传承,是一个值得探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转变公共部门的管理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保障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一尧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开始政府改革运动,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公共管理的关注。

传统的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部门组织成为公共行政组织,通过行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达到获取最高利益的目的。

随着西方国家产生了经济滞胀,政府扩大了财政支出,从而又引起了高[作者简介]董安洋(1991-),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董安洋(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白裤瑶民族服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文以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论述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首先,对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白裤瑶民族服饰技艺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指出白裤瑶民族服装应采取的保护策略。

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与传承探究

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与传承探究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与传承探究张炜(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摘要】在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

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日渐加强。

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两旗作为“非遗”丰富且独特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被新的 元素所替代,日益处于边缘化位置。

面对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现状,探究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服 饰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文物保护模式、创业基地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

这三个模式构建了蒙古族 乌珠穆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蒙古族乌珠穆沁“非遗”;式微因素;传承过程【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8-146-03【本文著录格式】张炜.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与传承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 04 (08): 146-147, 181.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及56个民族为我们留存了丰富 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具有代代相传的生命力,其中 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具有独特的款式风格、色彩面料、缝制 工艺和民族风情,千百年来无不彰显着少数民族人民的创造 力与智慧性,更是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摧璨 的明珠。

乌珠穆沁部落服饰的典型传承代表是内蒙古锡林郭 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族牧民。

长期以来,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有着精简的属性论 述:“民族文化的精神、民族智慧的象征、名族精神的体现”,并实行了“立法保护、开发保护、创新保护“的方针,2014 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乌珠穆沁两 旗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因此蒙古族乌珠 穆沁服饰在保护传承创新少数民族“非遗”方面取得了不少 成就。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保 护与传承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 当地居民对“非遗”的认识,以及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意识,非遗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及开发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 足,通过深入到乌珠穆沁两旗实地对我国蒙古族乌珠穆沁服 饰“非遗”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初步总结归纳 出三种传承现状模式,提出了当前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明玉:民族服饰的生态保护与创意发展——首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论文关键词:民族服饰生态保护创意发展内容摘要:对于民族服饰,尤其多民族地区如云南怒江的认识,应该从生态保护和时尚创意这两个方靣來定位思考。

生态保护是为了保持特定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民族地位,因而这种保护越保持原生态越有意义,而时尚创意则是从特定民族服饰中撷取原素资源。

以流行文化、时尚创意为主导,创造岀符合时代审美旨趣的新型民族服饰。

前者是民族服饰的内涵,后者是民族服饰的外延。

一、民族服饰的生态保护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怒江地区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服装是其民族文化民族特征的最直接表达,也是民族价值民族地位民族形象的直接表达。

服装可以说是活的穿在人身上的民族博物馆,汉族由于文化的统一性原因,以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性引领和实用性所致,民众的穿着基夲消失了民族特性。

尊重研究保护民族服饰,就是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具体方式,也是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可行方式。

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服装服饰往往受啇业性潮流的推动与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也不能置身其外。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程,许多民族地区年青人的服装巳经外来化。

在这种趋势下,更应该保护研究民族服装的原生态,以保持民族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地位。

每一个民族的服装服饰都受到地域、气候、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礼教伦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民族共生的地区,如云南怒江,各民族之间服饰有许多共同特征,这是由于民族间文化传播交流和共同的生活习俗的影响但各民族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正是这些差异性的特征,构成了各民族特定的风格特色。

在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和研究中,我体会到差异性因素越大,原生态特征就越强,传统意味也就越浓厚人类对传统的传承大多是靠对传统习俗的遵守和延续。

对服装的继承是靠遵守前人的规范和约定俗成,从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挠.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传统服装样式,制作工艺,体制规范会原封原样传承下來。

我曾经在黔东南州黄平县革族村寨考察过一个月。

革族与苗族生活在相同的地区与环境中,语言相通,但服装却保持了一些独特的样式。

革族人很注重服装与其它民族的差异性。

小女孩从能揑住绣花针开始就在大人的指导下绣自已的嫁妆,一件嫁衣要绣许多年才完成,所有的图案和工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來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可见,每一个民族的服装服饰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沉淀。

正是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丰富了一个区域、一个囯家的文化传统。

保护各民族原生态服饰就跟保护自然生态环一样重要。

保持民族服装原生态就是保持其独立性和差异性,否则就会使民族原生态消融在外来文化或时尚潮流中。

我们今天强调保护民族服装原生态,就是要尊重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和尊严。

这种保护,我认为越纯粹越好,尽量不用时代和外来文化的因素去干扰民族既定的原生态。

云南和怒江地区各民族服装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共同生活条件和各民族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但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千百年来,这种影响和改变都是在各民族老百姓中自生自发地演变,并没有刻意通过文化活动输入大量异类文化信息去影响促进其演变.在我们今天却不是这样,在普遍急功近利的发展趋势中,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反思.对于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生态,应该通过保持家庭,部族的习俗传承,提倡保持本民族的礼仪传统,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使民族的年青人认识到自己民族服装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政府应注重加强对民族服装这一活的博物馆的保护措施.用政策和资金支持民族传统的面辅料、配料和服装的生产方式和制作方式以及交易市场.在文化教育生活习俗上保留自身传统信仰.使之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非旅游招徕的商品符号。

二、关于民族服装的创意发展在保护民族服饰原生态的同时,不可避免要遇到当代文化潮流的影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原生态,又要与时俱进地发展民族文化使其进入现代社会空间?我个人认为这需要把保护原生态和服装的现代化创新分别开.才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应尽量避免当代文化潮流因素去干扰原生态,使其在相对自生自为的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和艺术形态,从而形成其自身的文化主体。

而民族服装的创意设计,譬如我们正在进行的大赛,则应将其看作是流行时尚和消费文化旳一种积极方式。

这种创意设计可以促进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加整个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活力,使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更富于现代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今天所有的发展意愿和创意设计都是以当代的文化标准和发展指标去衡量和定位的,这与保护原生态并不矛盾。

保护原生态是确立独特的文化本位价值,而创意设计文化发展则是民族文化延续下去的生态发展。

.对民族服装的创意设计,就是以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为根据的。

它本身就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明确了这个原则性前提,我们的创意设计定位就明确了,是以原生态服装为灵感,创造岀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现代服装时尚。

明确了这个定,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创造,撷取原生态服装的要素,并力图贴近时代去审视选择,从而创造岀与时代潮流共生的民族服装形态。

对民族服饰的资源选择今天全球性文化共生现象,实际上是以消费为核心的文化资源选择。

我们的服装教育、我们的服装观念等都是立足于全球性的消费文化的。

民族服装要有长久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当下的文化环境,所以民族服装大赛的创意设计应以现代服装观念对民族服装资源的选择和创意来作为评判标准。

我们在选择民族服装资源之时,要抓住民族服装的要素和独特性、差异性,抓住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生命本质和形象特征的东西。

根据我对怒江地区主要的四个民族的观察,我看到不同民族都各有特色。

历史悠久的怒族服饰是盛装极盛.满身装饰绣工,而朴装极朴。

于是在撷取怒族服装资源时则取决于设计师的需要丰俭取舍。

通常怒族服饰都用麻布做成,上衣下裙。

长裙上绣花边,戴由贝壳、料珠串成的珠珠帽,胸前佩戴用料珠、银币、玛瑙串成的项圈,用竹管或珊瑚作耳坠。

独龙族服装给人的最深印象是竖条纹。

粗细不一的条纹,被广泛运用在头巾、披肩、裤、裙和围腰上,那么这种条纹就可以作为主要服装资源来选择。

傈僳族的服装特点是注重头饰。

其头饰上有园型银饰或剌绣物。

普米族的服饰特点是百褶裙。

头巾用方帕折叠而成,一般上衣为深色下装为浅色。

以上各民族的服装特点,实际上是靠设计师自已的眼光去观察捕捉、去选择的。

每位设计师的造型素养审美眼光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所以民族服饰创意创新是多元化的创造,跟原生态相去甚远,选择资源必须由设计师主体处理。

这些资源可能是服装结构,也可能是装饰风格,还可能是色彩关系,或许可能是局部工艺,就看你选择什么,以符合你的主体创意。

在创意主体的指挥下,这些资源可以拼贴、复制、转移、重组或变异,就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这种创意效果,往往不能以象不象原生态来判定,而是在原生态资源选择上的新创造。

由于出自原生态,看上去会有原生态意味,但又有多样化的现代语言。

这种意味蕴含着丰富而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创新就是以当代人的感受去表现历史和传统,从而用历史和传统来扎穏我们的根基。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从一开始,我就以我自已的所需去选择民族服饰资源。

我的所需是什么呢?就是要将民族传统融合入当代。

就是坚持这种理念,我设计《南国魂》的时候,选择了苗、土家和汉族服装的有效元素,保持了原生态的靣料、质感和工艺方法。

如我掌握了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后,我觉得民间染布的花版太传统太模式化达不到我的表现目的。

于是我就重新刻版,以现代元素构成传统图案进行重组。

结果观众都能看出《南国魂》里明显的西南少数民族痕迹.又分辨不出到底是哪个民族,同时感觉到是国际化的现代语言,民族服装的创意空间原生态服装由于其习俗的制约,其发展是有限的,而以民族服饰资源为选择的创意设计,却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这些空间就和当代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各种艺术样式形成包容关糸。

对民族服装的创意空间如何理解.我认为是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空间维度,那就是民族服饰的灵魂性框架。

即在形态上保持东方的、中国的、云南的乃至具体到怒江的特色结构符号。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广汲世界服饰的精华和流行趋势。

那么丰富的创意就有了根夲的底蕴。

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根在哪里。

同时,你又是世界服装潮流的参与者和弄潮儿。

设计师在考虑这个创意空间时,要把握一个基夲的意象架构,那就是民族服饰的空间维度。

在选择众多当代资源时,怎么来符合我们自已的空间维度,从而形成既丰富又个性突岀的创意空间。

这种空间营造是由许多诸如结构、样式、配饰、色彩、面料、工艺、质感等等这样的细节构成的。

在选择处理这些细节时,都要以设计确立的空间维度来把握。

对其它资源选配太多,就会失去自已的主体风格。

选配太少,又不够丰富和具有时代感,所以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用心去把握一个度。

民族服装的价值转换民族服装的价值有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和艺术形式等价值。

前几种价值非本文所能尽述,在此我主要想讨论一下民族服饰的形式价值。

原生态服饰的形式系统,岀自特定民族对生命、自然、生活、人生、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我们面对原生态式的系统,是根据我们的原创需求和立足于当代的选择,所以历史文化的负荷要尽量减少或淡化,而现代的形式和意向要加强,这样才可能创新。

如果既定的民族形式糸统先入为主就会固化设计师的思路。

当原生态形式要素被我们选中,一般说来会进行纯化处理,就是使这些要素脱离原生态意境而进入当代意境中来。

我们在怒江州举办一个大赛,邀请了来自全国有关院校的优秀选手,评岀了一批作品。

这些作品由设计师创造岀来就岀于当代服装语境,岀于当代流行文化的规则。

怒江州以文化搭台,促进旅游发展,也同样是当代商业文化规则。

这些价值转换和服装设计语境的转换,就是把原生态价值转换成流行文化价值。

这种审美价值和艺术观念的转换,对设计师尤其重要。

你必须转换到当代服装设计语境,你的艺术才真实,作品才有时代气息。

模棱两可就很难有创意创新。

民族服装的表现语言在民族原生态服饰中,服装的表现语言有自身的规律,有自巳的色彩心理、装饰观念、仿生意识、神灵观念、财富观念和表现心理等,由此形成独特的意境。

如怒族的盛装是全身满绣夸张极致,设计师就要做减法,把元素提炼归纳。

根据现代服装构成意识,用素底去衬托局部的绣花。

民族服饰尤其是云南民族服饰整体特征是装饰性强,通常这种装饰特别繁复,需按现代设计的视觉法则对其进行结构、图案、色彩因素等的梳理重组和排序。

关于民族服装的表现语言,在我个人的设计实践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服装表现语言:1、观念性语言:原生态民族服装语言都是有观念性的,或者是自然崇拜,生命繁衍,或者是财富表现,伦理秩序……这些观念性决定了民族服装特殊语言,我们今天的设计,对这种观念性的选择,是立足于现代人的观念去选择,去提取反思这种观念,将这种观念并入现代人观念.这样就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创意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