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解读
红楼梦开头和结尾的诗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以下是其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开头的诗句:
《红楼梦·风雨送春归》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结尾的诗句:
《红楼梦·大观园有歌有舞有诗有画》
金銮殿里起朱楼,仙仗拥扶摇渡河洲。
如意宝莲灯似海,玉楼金殿锁鸳鸯。
座上慈父皇太后,下有亲王贵妃嫔妃。
乐善好施为人乐,无点兢兢作圣人。
这些诗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儿童快乐放风筝的情景,并以此作为《红楼梦》故事的开篇。
结尾的诗句则通过描述宝玉所设的大观园和其中的各种欢乐场景,展示了皇家与贵族的壮丽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乐善好施的人格追求。
这些诗句贯穿整个小说并与故事情节相呼应,为《红楼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大名著开篇词

四大名著开篇词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尤其是在开篇诗词中,蕴含着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荟萃着一些精彩的醒世恒言,读来颇有兴味。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唤作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
”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水浒传》的开篇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
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
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和结尾诗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和结尾诗词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它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开篇诗词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表达的主旨的作用,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诗词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
以下举一些例子:《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结尾有诗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
《红楼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
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
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西游记》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结尾有诗云: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又有诗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
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水浒传结尾诗解读

水浒传结尾诗原文及解读1、《水浒传》结尾诗原文如下: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酒船。
生当鼎足死封王,妻儿老小幸团圆。
2、解读如下:这首诗是《水浒传》的结尾诗,表达了对于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的一种感慨和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莫把行藏怨老天”,表明了作者对梁山好汉的遭遇并非完全怨天尤人,而是认为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也是导致结局的重要因素。
这与小说中强调的个人能力和选择与命运的关系相呼应。
其次,“韩彭当日亦堪怜”一句,指的是小说中两位重要人物韩滔和彭玘的遭遇。
他们作为梁山的好汉,曾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但在最终的结局中却落得可悲的下场。
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接下来,“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两句,表达了对梁山好汉的英勇善战和一心报国的赞美。
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无畏,擒敌制胜,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英雄和忠诚的崇尚。
然后,“早知鸩毒埋黄壤”一句,表达了对于梁山好汉最终结局的认识。
他们虽然曾经英勇无敌,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这里用“鸩毒埋黄壤”来比喻梁山好汉的悲惨命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
最后,“学取鸱夷泛酒船”一句,表达了对梁山好汉的悼念和敬仰。
这里的“鸱夷”指的是古代一种酒器,这里借用来比喻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同时,“生当鼎足死封王,妻儿老小幸团圆”两句也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仰和赞美,认为他们在生前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但最终能够以英勇无畏的精神走向荣耀的巅峰;而在死后则能够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这也是对他们一生忠诚和付出的肯定。
总之,《水浒传》结尾诗通过深情的感慨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梁山好汉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勇敢、正义等品质的崇尚和对于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大名著首尾诗词赏析

中国四大名著首尾诗词赏析四大名著以历史的兴衰,社会的炎凉,事件的传奇,人物的悲欢等等故事或撼动人心、或悦人耳目、或破人愁闷。
其所蕴含着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给人以警醒和启迪。
中国文学到了明清时代,小说文体的创作渐次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产生了众望所归的四大名著。
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伤怀,寂寥,愚衷。
纵然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风月,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
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
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那么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但至少,心中明了,总是好的。
▪戏外是荒凉红楼,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
更真实,也更残忍。
甲戌本第一回的回前诗说: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 万千悲喜 终归一悟

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万千悲喜终归一悟人生,最重要的节点,是开始和结束,所谓生与死。
一个眸子纯澈映满希望,一个回首望世事已沧桑。
当这起点和终点连接在一起,人生的真谛刹那洞明,人生的滋味铺天盖地。
小说写的,也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也在开始和结束处。
四大名著用诗词开场和落幕,这或许就是人生的诗意,不论是喜乐还是哀悲。
一、红楼梦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红楼是一场梦,人生是一出戏。
梦迷梦醒,戏里戏外,红楼的开篇和结尾诗词,意味也有这样的两重。
梦里是荒唐从小说本身,红楼的开篇词就是那首《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说,红楼“大旨谈情”,红楼的梦里是一场情天恨海。
世间之人,一个个都是情种,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流落在人间风月场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伤怀,寂寥,愚衷。
纵然曾经金玉满堂,也终归是一场追怀和悲悼。
人间风月,一场虚妄。
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经有了多少了结和落幕?所以红楼的结尾,是散场。
曲终人散或许让人伤感,繁华落尽、生死茫茫更是无尽凄凉。
小说本身的收尾诗词,正是那首《飞鸟各投林》。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百态,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终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那么我们曾经又争什么、乐什么、哭什么、痛什么、挣扎什么,放不下什么?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
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在此之前,也许就只能该怎样还怎样。
但至少,心中明了,总是好的。
戏外是荒凉红楼,还有另一种开篇和结尾,那是作者的自况。
四大名著首尾诗词

四大名著首尾诗词
红楼梦·开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结尾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三国演义·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结尾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水浒传·开篇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
谈笑看吴钩。
七雄绕绕乱春秋。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
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结尾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西游记·开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结尾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四大名著开篇诗词

四大名著开篇诗词《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明代的一位状元唤作杨慎的写的词,有分教:纵然是千古英雄,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浪逐流一逝而尽。
秋月春风相续,人世转换不停,唯青山常在,夕阳依旧。
所谓是非成败,其实转瞬成空,均免不了化作笑谈。
即便是千古传奇,亦不过付之一笑而已。
此词调寄《临江仙》,词人真可谓临江之仙人了。
这首《临江仙》词教人看空:“是非成败转头空。
”教人看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该词用长镜头大视角,横观天地,纵论古今,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更兼参透功名勘破富贵,属大手笔。
将此词拉来给《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做开篇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格调都是与之相吻合的,其宏伟的气势也是能够压住全篇的。
《水浒传》开篇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传》讲的是江湖豪杰的传奇故事,而这首开篇词,却大有笑傲江湖的味道。
按词中所论,称王称霸,攻城略地,不过是“扰扰”之人作“乱”而已。
世上成名求名及埋名者,终将被沧海桑田所掩埋。
而求鱼之路、穷猿之路,只怕最后走成了惊弓之路。
唯“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者,隐匿于书林之中,方才是“俊逸儒流”。
所以世上之人,不如握着掌中的酒杯茶杯,听一曲新鲜的曲目。
此词蔑视厮杀争斗的“七雄”,冷眼旁观熙来攘往的图名逐利者,笑看那些为名利而剜门子捣洞寻找门路的人,羡慕那些笑傲江湖的“俊逸儒流”,倡导一种隐逸恬淡的生活态度。
《西游记》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解读》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
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2011-03-08 18:03
古典名著开篇、结尾诗词选
仰望文学的天空,经典作品可谓是繁星满天。
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其具体而微地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结构严谨的布局,吸引人的开头和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开篇诗词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诗词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
以下举一些例子《三国演义》
开篇: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结尾诗词中写有: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演义"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古人推重讲史并不徒讲历史故事而已,而是叙史存义,强调阐发正统思想理义,重在"演义"。
后来人们也常常把历史称之为"演义"。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成功典范,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
书中多次讲到"天意"主宰着人事,"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象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天意"是人所不能违抗的,人只能顺天而行。
《红楼梦》
开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结尾有诗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
《红楼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
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
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水浒传》
开篇: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七雄绕绕乱春秋。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结尾有诗云: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水浒传》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放出了镇压于伏魔殿的待罪天罡与地煞星君,纷纷转生成人出世,这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
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谁人定?兴衰岂无凭?《水浒传》里的强盗也承认天道,行事讲"义"字当先,但在人们的眼里看他们又是落草为寇,在人世间,如果所作所为符合了做人的道德规范,做出了了不
起的事,就会被人称为英雄,就是"盗亦有道"的强盗文化。
它反映了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要遵循做人的道德规范,替天行道,惩奸肃贪,保境安民,也会得到神明的相助,善恶有报,自食其果。
《西游记》
开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结尾有诗云: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又有诗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
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孙悟空忠心护师,全始全终;除恶扬善,救人救彻。
唐僧师徒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着后人,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
《西游记》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归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圆满的结局。
《封神演义》
开篇(节录):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
结尾有诗云:
蒙蒙香霭彩云生,满道讴歌贺太平;北极祥光笼兑地,南来紫气绕金城。
群仙此日皆证果,列圣明朝监返真;万古嵩呼禋祀远,从今让国永澄清。
《封神演义》的主旨是歌颂光明正义,倡导道德伦理,激浊扬清,认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归。
书中的道德高尚之士无不顺天而行。
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准提、接引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实行仁政;姜子牙辅周灭纣,他们都认为"天"不仅主宰着无穷世事和人的命运,而且还能区别善恶而给人以佐助或惩罚,强调天人合一,坚信正义必胜。
书中还讲到古代社会是以道德为核心,人们至高的追求就是求道。
"道德"从表层按着天理做好人,积累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的升华,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成仙得道。
《东游记》
开篇:点绛唇
流水行云,气清奇,将谁依附?烟云名声,留与幽人付。
犬吠天空,鹤唳乘风去,难凭据,八仙何处,演卷从头顾。
结尾有诗云: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白云回合处,应是至人栖。
神仙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
《东游记》记叙了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
启悟人们面对世事沧桑,一切如过往云烟,有的只是对人之为人的本体思考,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求,对无限永恒境界的向往,看破红尘,抛弃名利,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的本来的地方。
《说唐全传》
开篇:
繁华消歇似轻云,不朽还须建大勋。
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弩骀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谱奇文。
结尾有诗云:
天眷太宗登宝位,近臣传诏赐皇封;唐家景运从兹盛,舜日尧天喜再逢。
《说唐全传》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华夏、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
李世民十八岁时,在太原随父李渊起兵讨逆,救民于水火。
他治军严明,每次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所带领的队伍战无不胜。
在战争年代,他总是把天下武功最高强的英雄豪杰集中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中;和平时期则把四海最优秀的学人智者收罗于秦王府中;建立唐朝后,带领群杰殷殷打造出锦绣山河、繁华社会、灿烂文化。
"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垂范后世。
《说岳全传》
开篇:西江月
三百余年宋史,中间南北纵横。
闲将二帝事评论,忠义堪悲堪敬。
忠义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痴蝇。
忽荣忽辱总虚名,怎奈黄粱不醒~
结尾有诗云:
力图社稷逞豪雄,辛苦当年百战中。
日月同明惟赤胆,天人共鉴在清衷。
一门忠义名犹在,几处烽烟事已空。
奸佞立朝千古恨,元戎谁与立奇功~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
在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历史背景下,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却卖国求和,陷害忠良。
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得以根深叶茂,能够抵御任何狂风暴雨。
千百年来,人民是多么怀念岳飞等忠臣良将,而对秦桧等奸臣又是何等的痛恨和憎恶~历史和人民明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本色~古典名著作品关注道德,关注人文,关注未来,认为生命只有承担了道义
才是最可贵的,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谛,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光明。
推荐一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