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A级抓基础

1.测定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的物理学家是( ) A.开普勒B.牛顿

C.胡克D.卡文迪许

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F=G Mm

r2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

置,第一次测出了引力常量G,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F=mv2

r

,这个关系式

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2πr

T

,这个关系

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

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r3

T2

=k,这个关系式是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解析: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根据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观察行星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故开普勒的三大定律都是在实验室中无法验证的规律.

答案:AB

3.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1=0.60 m、r2=0.40 m,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质量分别为m1=

4.0 kg、m2=1.0 kg,两球间距离为r0=2.0 m,则两球间相互引力的大小为( )

A.6.67×10-11 N B.大于6.67×10-11 N

C.小于6.67×10-11 N D.不能确定

解析: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 m1m2

r2

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明确公式中各物

理量的含义,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指的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两球心间

的距离应为r=r0+r1+r2=3.0 m.两球间的引力为F=G m1m2

r2

,代入数据可得引

力约为2.96×10-11 N.故选项C正确.答案:C

4.—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位置,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大小为( )

A.G

2

B.

G

3

C.G

4

D.

G

9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重力G=F

万=G

Mm

R2

;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位置,F′万=G

Mm

(2R)2

G

4

,故选项C正确.答案:C

5.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

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GM (R+h)2

C.

GMm

(R+h)2

D.

GM

h2

解析:对飞船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GMm

(R+h)2

=mg′,解得

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GM

(R+h)2

,B项正确.

答案:B

B级提能力

6.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

A.

GMT2

GMT2-4π2R3

B.

GMT2

GMT2+4π2R3

C.GMT2-4π2R3

GMT2

D.

GMT2+4π2R3

GMT2

解析:在南极时物体受力平衡,支持力等于万有引力,即F N=G mM

R2

;在赤道

上物体由于随地球一起自转,万有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G mM

R 2-

F′N =mR 4π2

T

2,两式联立可知A 正确.

答案:A

7.如图所示,阴影区域是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球体挖去一个小圆球后的剩余部分,所挖去的小圆球的球心和大球球心间的距离是R 2,小球的半径是R

2,则

球体剩余部分对球体外离球心O 距离为2R 、质量为m 的质点P 的引力为多少?

解析:根据m =ρV=ρ·4

3πr 3知,挖去部分的半径是球体半径的一半,则

挖去部分的质量是球体质量的18,即挖去部分的质量M′=1

8

M.

没挖之前,球体对质点的万有引力F 1=G Mm

4R 2,

挖去部分对质点的万有引力F 2=G M ′m ? ????5R 22=GMm

50R 2,

则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大小F =F 1-F 2=23GMm

100R 2.

答案:23GMm 100R 2

8.如图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启动后,以g

2

的加速

度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启动前压力的

17

18

.已知地球半径为R ,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 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火箭上升过程中,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设高度为h 时,重力加速度为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718mg -mg′=m×g

2,

得g′=4

9

g.①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G Mm

R 2=mg ,②

G Mm (R +h )2=mg′.③ 由①②③联立得h =R

2.

答案:R 2

9.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 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

R地=

1

4

,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

量之比M星

M地

.

解析:(1)设初速度为v0,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有t=2v0

g

,同理,在某星球表

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则5t=2v0 g′

.

由以上两式,解得g′=1

5

g=2 m/s2.

(2)在天体表面时,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

R2

,所以M=

gR2

G

.

由此可得,M星

M地

g星

g地

·

R2星

R2地

1

5

×

1

42

1

80

.

答案:(1)2 m/s2(2)1∶80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执行人类首次巡视月球背面的任务。“嫦娥四号”飞到月球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为发射入轨段,实现嫦娥四号升空入轨,器箭分离;第二步为地月转移段,实现嫦娥四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第三步为近月制动段,在地月转移轨道高速飞行的卫星减缓速度,完成“太空刹车减速”,被月球的引力所吸引;第四步为环月飞行段,嫦娥四号环绕月球轨道飞行,实现环月降轨,最后着陆月球。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探测器先后绕地球和月球做椭圆圆轨道运行时,其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探测器在地球表面的发射速度应该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C.探测器从环月段椭圆轨道进入环月段圆轨道时,探测器的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若已知探测器在环月段圆轨道运行的半径R、周期T和引力常量G,可以求出月球的密度

2.下列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中的分子是静止的,液体、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

B.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会有扩散现象发生

D.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E. 某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3.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从开始刹车算起,第4s末的速度以及开始刹车后4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v=-5m/s;x=20m B.v=0m/s;x=20m

C.v=-5m/s;x=22.5m D.v=0m/s;x=22.5m

4.真空中A、B、C三点构成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EF是其中位线,如图所示。在E、F点分别放置电荷量均为Q的正、负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B.A点的电势低于C点的电势

C.B点的场强方向沿BC方向

D.正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5.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作用下

使夹角,现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

,且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C.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右的摩擦力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

6.如图所示,长为L=5m的水平传送带以v0=6m/s逆时针匀速转动,质量m=1kg的物块以水平初速度v=4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不考虑传送带轮轴摩擦等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物块从滑上到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6m/s

B.摩擦力对物块一直做负功

C.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0

D.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

二、多项选择题

7.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相遇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虚线波的周期是为0.75s

B.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

C.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平衡位置为x=5m处的质点的位移y<0

D.从图示时刻起至少再经过,平衡位置为x=6.25m处的质点位移达到最大

E.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在图示时刻速度为0

8.如图所示的圆形线圈共n匝,电阻为R,过线圈中心O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直线上有A、B两点,A、B两点的距离为L,A、B关于O点对称,一条形磁铁开始放在A点,中心与A点重合,轴线与A、B所在直线重合,此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Φ1,将条形磁铁以速度v匀速向右移动,轴线始终与直线重合,磁铁中心到O点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在A点时,通过一匝线圈的磁通量为

B.磁铁从A到O的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E=

C.磁铁从A到B的过程中,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2Φ1

D.磁铁从A到B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零

9.如图所示,A、B是两盏完全相同的白炽灯,L是直流电阻不计、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如果断开电键S1,闭合S2,A、B两灯都能同样发光. 如果最初S1是闭合的,S2是断开的.那么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刚一闭合S2,A灯就亮,而B灯则延迟一段时间才亮

B.刚闭合S2时,线圈L中的电流为零

C.闭合S2以后,A灯变亮,B灯由亮变暗

D.再断开S2时,A灯立即熄火,B灯先亮一下然后熄灭

1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着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小球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与斜面在B点发生碰撞。小球与斜面碰撞反弹时,与斜面平行的分速度不变,与斜面垂直的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已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m,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与斜面碰撞时的速率为10m/s

B.碰后小球可以运动至比B点高1.25m处

C.经过2s小球再次与斜面碰撞

D.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以、

为端点的1/4光滑圆弧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一长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点。离滑板右端

处有一竖直固定的挡板

,一物块从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经滑上滑板。已知物块可视为

质点,质量为,滑板质量

,圆弧轨道半径为

,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滑板与挡板

和端的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

(1)求物块滑到点的速度

大小:

(2)求滑板与挡板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

大小;

(3)要使物块始终留在滑板上,求滑板长度最小值。

12.在《用描迹法带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提供了下面一些操作步骤:

A.在导电纸上画出两电极的连线

B.将灵敏电流表的一个探针接在一个电极上,用另一个探针接触导电纸,缓慢移动可划出许多点,使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这些点的连线即为一条等势线

C.在平板上先铺上白纸,再铺上复写纸,然后铺上导电纸

D.安装好电极,连接好电路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 沪科版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 A.v 0g B.2v 0g C.4v 0 g D.8v 0g 【解析】 设平抛的水平位移是x ,则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就是2x , 水平方向上:x =v 0t ① 竖直方向上:2x =12 gt 2 ② 联立①②可以求得:t =4v 0 g .故选C. 【答案】 C 2.甲沿着半径为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各自跑了一圈,他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ω1、ω2和v 1、v 2,则( ) A .ω1>ω2,v 1>v 2 B .ω1<ω2,v 1<v 2 C .ω1=ω2,v 1<v 2 D .ω1=ω2,v 1=v 2 【解析】 由于甲、乙在相同时间内各自跑了一圈,v 1=2πR t ,v 2=4πR t ,v 1<v 2,由v =r ω,得ω=v r ,ω1=v 1R = 2πt ,ω2=2π t ,ω1=ω2,故C 正确. 【答案】 C 3.(2016·福州高一期末)如图1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 0从A 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 的B 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 点,则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 ) 图1 A.v 2 0-4gh

B.4gh -v 2 0 C.v 2 0-2gh D.2gh -v 2 【解析】 设小球从A 到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小球从A 至B ,由动能定理,有- W f -mgh =0-1 2 mv 20 小球从B 至A ,由动能定理,有 mgh -W f =1 2 mv 2A -0 解以上两式得v A =4gh -v 2 0,B 对. 【答案】 B 4.如图2所示,螺旋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P 、Q 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v P >v Q B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ωP <ωQ 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a P >a Q D .轨道对小球的压力F P >F Q 【解析】 轨道光滑,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时刻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A 错;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 守恒有v P r Q ,根据ω=v r ,a =v 2 r ,得小球在P 点的角速 度小于在Q 点的角速度,B 正确;在P 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在Q 点的向心加速度,C 错;小球在P 和Q 两点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即mg +F N =ma 向,可得P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小于Q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D 错. 【答案】 B 5.(2015·全国卷Ⅰ)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a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恰好追上。 【题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b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小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追不上。(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最小值) 【题2】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2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c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有两次相遇。(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极大值) 【题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的道路上同向运动,图中三角形OPQ和三角形OQT 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相遇 B.若S0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普通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普通高中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 – 4 小题 瑞雪兆丰年 春风迎新岁 2016年1月22日以来,持续的中到大雪和北方来的寒流影响,古都南京全城开启冰冻模式,道路积雪积冰严重,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质量为3t 的汽车,以40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已知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与结冰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0.2(g = 10m/s 2) 1.汽车的重力为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2.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以汽车为参考系 A .路边的树是静止的 B .路边的树向后运动 C .汽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 D .前方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3.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B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速度在减小,汽车的惯性也在减小 4.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分别在普通路面和结冰地面上,刹车滑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图中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能正确描述该过程的图像是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运动员百米赛 跑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x t O v t O x t O v t O 甲乙 甲 乙 乙甲 乙 甲 B . D . A . C .

B .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 .研究原子核结构时,因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D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总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6.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 A .千克,米,秒 B .牛顿,千克,秒 C .牛顿,米,秒 D .牛顿,千克,米 7.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实施免费通行政策,大大缓解市民过江压力,该隧道全程7.36公里,设计时速为80km/h ,隧道管养在夜间1:00 – 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过7.36公里隧道指的是汽车运动的位移 B .设计时速80km/h 为瞬时速率 C .1:00养护开始指的时间间隔 D .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4mim 内汽车可以通过隧道 8.从飞机起飞后,攀升过程中,假设竖直方向向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该过程飞行员 A .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 .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 .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 .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9.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 .瞬时功率始终大于平均功率 C .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D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1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 .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11.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 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 ,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A .0 B .F C .F cos θ D .F sin θ 12.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P 、Q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小锤打击 弹性金属片,使P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Q 球同时被松开而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球先落地 B .Q 球先落地 C .两球落地时的动能可能相等 D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相等 13.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 ),圆了航天人的“中 Q P P O F 1 F 2 木板橡皮条细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 1. V=X/t 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 2. Vt=Vo+a0t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t 是时间(s ); 3. X=Vot+(1/2)at 2 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 a 是加速度(m/s 2); 4. Vt 2-Vo 2=2aX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X 是位移(m ); 5. h=(1/2)gt 2 Vt=gt Vt 2=2gh 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 ); 6. G=mg 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7. f=μFN 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 8. F=kX 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 9. F=ma 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 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3章测试题)

推荐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选修3-1 (1---3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 D ) A .其方向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 .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 .跟放于该点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D .跟放于该点的电荷的电量及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无关 2.将电量为3×10-6C 的负电荷,放在电场中A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6×10-3N ,方向水平向右,则将电量为6×10-6C 的正电荷放在A 点,受到的电场力为( B ) A .1.2×10-2N ,方向水平向右 B .1.2×10-2N ,方向水平向左 C .1.2×102N ,方向水平向右 D .1.2×102N ,方向水平向左 3 . 如图2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A 点场强一定大于B 点场强 B .在B 点轻轻释放一个电子,将一定向A 点运动 C .这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D .正电荷运动中通过A 点时,其运动方向一定沿AB 方向 4.将一个正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A 点, 电场力做功为4×10-9J, 将一负点电荷 (带电量与上述正点电荷相等) 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的B 点,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8×10-9J, 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 B ) A .U A >U B >0 B .U B <U A <0 C .U A <U B <0 D .U B >U A >0 5.一对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 一个电子从某一板上的小孔沿与电场线相反方向射入电场, 不计电子的重力, 在电子向另一板运动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 .电子的动能逐渐减小, 电势能逐渐增大 B .电子的动能逐渐增大, 电势能逐渐减小 C .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都逐渐增大 D .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6.在正电荷周围的电场中,有a 、b 两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这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不相同,电势也一定不相同 B .这两点电场强度有可能相同,电势有可能相同 C .这两点电场强度一定不相同,但电势有可能相同 D .这两点电场强度有可能相同,但电势一定不相同 图2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测试

第六章限时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答案:C 2.(原创题)“奋进”号宇航员斯蒂法尼斯海恩·派帕在一次太空行走时丢失了一个工具包,关于工具包丢失的原因可能是( ) A.宇航员松开了拿工具包的手,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工具包“掉”了下去 B.宇航员不小心碰了一下“浮”在空中的工具包,使其速度发生了变化 C.工具包太重,因此宇航员一松手,工具包就“掉”了下去 D.由于惯性,工具包做直线运动而离开了圆轨道 答案:B 解析:工具包在太空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有其他外力作用于工具包时才会离开宇航员,B选项正确。

3.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km/s ,某行星质量是地球的6倍,半径是地球的1.5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 .16km/s B . 32km/s C .4km/s D .2km/s 答案:A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对于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星球半径,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G Mm r 2=m v 2 r ,解得:v =GM r 。 因为行星的质量M ′是地球质量M 的6倍,半径R ′是地球半径R 的1.5倍,故 v ′v = GM ′R ′GM R = M ′R MR ′ =2, 即v ′=2v =2×8km/s =16km/s ,A 正确。 4.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B 、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A 和卫星C 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 .物体A 和卫星 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 .卫星B 在P 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 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 .卫星B 在P 点的线速度与卫星C 在该点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物体A 和卫星B 、C 周期相同,故物体A 和卫星C 角速度相同,但半径不同,根据v =ωR 可知二者线速度不同,A 项错;根据 a =R ω2可知,物体A 和卫星C 向心加速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总(共6套)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 总(共6套) 第1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 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 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可以不变, 但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C.质点不可能在做匀变速运动 D.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答案 D 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其加速度不为零, 但加速度可以不变, 例如平抛运动, 就是匀变速运动.故A、B、C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故D正确. 2.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相比较, 相同的是( ) A.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而斜抛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C.都是加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速度一直增大的运动, 而斜抛是速度一直减小的曲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 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为G=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加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 都是匀变速运动.它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平抛运动是水平抛出、初

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 斜抛运动有一定的抛射角, 可以将它分解成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也可以将平抛运动看成是特殊的斜抛运动(抛射角为0°).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它们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C错, A正确.平抛运动的速率一直在增大, 斜抛运动的速率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也可能一直增大, D 错. 3.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 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知, x方向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 y方向的初速度沿y轴负方向, 则合运动的初速度方向不在y轴方向上;x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零, 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y轴方向, 所以合运动的加速度沿y轴方向, 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 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y轴方向的加速度, 保持不变, 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0=v x02+v y02=302+402 m/s=50 m/s, 故C正确, D错误, 故选C. 4. 如图2所示, 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 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光滑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 橡胶球静止时, 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 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 移动过程中, 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 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 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图2 A.v sin θ B.v cos θ C.v tan θ D.v cot θ 答案 A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试题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理解正确的有( ) A .不可能看作质点的两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可看作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可用F =2 2 1r m m G 计算 C .由F =2 2 1r m m G 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紧靠在一起时,万有引力非常大 D .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许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 -11 N ·m2 / kg2 2.关于人造卫星所受的向心力F 、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与轨道半径r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F =2 2 1r m m G 可知,向心力与r 2成反比 B .由F =m r 2 v 可知,v 2与r 成正比 C .由F =mω2r 可知,ω2与r 成反比 D .由F =m r T 2 24 可知,T 2与r 成反比 3.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都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它们的质量相等,轨道半径之比r 1∶r 2=2∶1, 则它们的动能之比E 1∶E 2等于( ) A .2∶1 B .1∶4 C .1∶2 D .4∶1 4.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地心4 R (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g ∶g 0为( ) A .16∶1 B .4∶1 C .1∶4 D .1∶16 5.假设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则有( ) A .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 .卫星运动的周期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14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B .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2.决定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 C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 点在它的边缘上.左轮半径为2r ,b 点在它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 点与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2 B .2:1 C .4:1 D .1:4 4.第一宇宙速度就是( ) A .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C .使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D .使人造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5.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到 4 1,则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 为地球半径)( ) A .R B .2R C .4R D .8R 6.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两极处,而重力小于两极处 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0处的角速度大 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 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 7.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D.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8.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倍,则( ) B.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2倍 A.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2 C.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D.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4倍 4 9.一空盒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滑行的最远距离为L.现往空盒中倒入沙子,使空盒与沙子的总质量为原来空盒的3倍,仍以原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此时滑行的最远距离为( ) A.L/9 B.L/3 C.L D.3L 10.关于功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B.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C.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 D.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的区别,所以功是矢量 11.某同学查询到“神舟”六号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分钟,他将这一信息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比较,由此可知( ) A.“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B.“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比地球同步卫星大 C.“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低 D.“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角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12.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A:m B=1:2,轨道半径之比r A:r B=3: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 A:v B=1:3 B.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A:a B=1:9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A级抓基础 1.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B.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C.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 D.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解析:托勒密的地心学说可以解释行星的逆行问题,但非常复杂,缺少简洁性,而简洁性正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能被当时人们所接受,正是因为这一点.要结合当时历史事实来判断,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2.(多选)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 B.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 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 D.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选项A正确.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故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答案:AB 3.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 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 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 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本题意.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D 4.(多选)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表达式a3 T2=k的理解正确的是 () A.k与a3成正比 B.k与T2成反比 C.k值是与a和T均无关的值 D.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测试题(沪科版)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可能不变 B.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不变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机械能一定增大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少 2.质量m的物体,以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mgh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3.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其.重力势能恰好是动能的2倍,此高度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A. V02/4g B. V02/6g C. V02/3g D. V02/8g 4.质量m的滑块,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当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高度为h的地方时,滑块的机械能是() A. 1/2m V02+mgh B. mgh C. 1/2m V02-mgh D. 1/2m V02 5.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取地面为参考面,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为W1,阻力做功为W2,其他力做功为W3,则() A.物体的动能为W 1+W2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为W 1 C.物体的机械能为W2+ W3 D. 物体的机械能为W 1+W2+ W3 6.由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E k与物

体离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是下图中的那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7.如下图所示,一单摆的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悬点正下方L/2处有一钉子,把摆球拉到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下落后可摆过B点,忽略摆线的质量和线与钉子之间的摩擦,则上述摆动过程中() A. 摆球在B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P点时的一半 B. 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B点时的一半 C.摆球在P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B点时的多1/2mgL D..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P点时的少mgL 8.如下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滑轮质量和所有摩擦均不计,m1 V02/2g B. h max < V02/2g C. h max =V02/2g D. h max =2L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试题及答案

物理选修3——1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2.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 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C.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D.电容的常用单位有μF和pF,1μF=103pF 3.正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的电场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4.(2009广东湛江期末调研考试,4)右图为两电阻R a和R b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电阻R a与R b的大小关系为 A.R a >R b B.R a

A.4 V B.8 V C.12 V D.24 V 6.(2009湖北宜昌“三校联合体”期末联考,2)如图所示,在示波管下方有一根水平放置的通电直电线,则示波管中的电子束将 A.向上偏转 B.向下偏转 C.向纸外偏转 D.向纸里偏转 7.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 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空心球C 内(不和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的小球B 向C 靠近,如图所示,于是有 A.A 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 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B.A 的位置不变,B 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C.A 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 的位置不变 D.A 和B 的位置都不变 8.如图所示,MN 是一条水平放置的固定长直导线,P 是一个通有电流I 2的与MN 共面的金属环,可以自由移动.长直导线与金属圆环均包有绝缘漆皮.当MN 中通上图示方向的电流I 1时,金属环P 在磁场力作用下将 A.沿纸面向上运动 B.沿纸面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由于长直导线包有绝缘漆皮,其磁场被屏蔽,金属环P 将静止不动 9.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 ,若它们的带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小为原来的2 1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16F B.4F C.F D.F 2 1 10.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金属板M 上放一个放射源C ,可向纸面内各个方向射出速率均为v 的α粒子,P 是与金属板M 平行的足够大的荧光屏,到M 的距离为d .现在 P 与金属板M 间加上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调整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恰使沿M 板向上射出的α粒子刚好垂直打在荧光屏上.若α粒子的质量为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托勒密 (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 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哥白尼 (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 开普勒第二定律:v v >远近 开普勒第三定律:K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 才可以列比例,太阳系: 333222 ===......a a a T T T 水火地地水火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及其推导:应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K T R =23 ① r T m F 224π= ② 22π4=r m K F 2m F r ∝ F F '= ③ 2r M F ∝' 2r Mm F ∝ 2r Mm G F = 2、表达式:221r m m G F = 3、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4.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的100多年里,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用扭 秤实验测出。 5、适用条件:①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就是它们球心之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的适用,其中r 为两物体质 心间的距离。 6、推导:2224mM G m R R T π= ? 3224R GM T π =

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A.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可以不变,但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C.质点不可能在做匀变速运动 D.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答案 D 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不为零,但加速度可以不变,例如平抛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故A、B、C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故D 正确. 2.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相比较,相同的是() A.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而斜抛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C.都是加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速度一直增大的运动,而斜抛是速度一直减小的曲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为G =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加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都是匀变速运动.它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平抛运动是水平抛出、初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斜抛运动有一定的抛射角,可以将它分解成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也可以将平抛运动看成是特殊的斜抛运动(抛射角为0°).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它们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C错,A正确.平抛运动的速率一直在增大,斜抛运动的速率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一直增大,D错. 3.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必修二公式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 1. V=X/t 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 2. Vt=Vo+a0t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2)t 是时间(s ); 3. X=Vot+(1/2)at2 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 a 是加速度(m/s2); 4. Vt2-Vo2=2aX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2)X 是位移(m ); 5. h=(1/2)gt2 Vt=gt Vt2=2gh 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 ); 6. G=mg 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7. f=μFN 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 8. F=kX 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 9. F=ma 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 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 绳子伸绳子摆动

沪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五章练习题 命题人:袁亚林 一、选择题 1、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磁感线是实际存在于磁场中的线 B.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C.磁感线是一条条不闭合的曲线 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2、从太阳或其他星体上放射出的宇宙射线中含有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若它们在毫无阻挡 的情况下到达地球,将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巨大危害。下列关于地磁场和上述宇宙射线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磁场对带电宇宙射线完全没有阻挡作用 B.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处的地磁场对带电宇宙射线的阻挡作用强弱相同 C.在赤道附近,地磁场将使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带正电宇宙射线略向西偏 D.在赤道附近,地磁场将使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带正电宇宙射线略向东偏3、在赤道上从东向西水平发射的一束电子流,受地磁场的作用,电子流将偏向 A.上方 B.下方 C.北方 D.南方 4.如图所示,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0。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 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 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 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

5、如图,一水平导轨处在方向斜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60°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下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金属棒在导轨上向右做匀速滑动,现将磁场方向顺时针缓慢转动30°,在此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保持向右匀速运动,则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变化情况可能是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如图所示,均匀绕制的螺线管水平放置,在其正中心的上方附近用绝缘绳水平吊起通电直导线A,A与螺线管垂直,A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开关S闭合,A受到通电螺线管磁场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下D.竖直向上 7、绕有线圈的铁芯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铁芯上套着一个铝环,线圈与电源、电键相连,如图所示.线圈上端与电源正极相连,闭合电键的瞬间,铝环向上跳起.若保持电键闭合,则() A.铝环不断升高 B.铝环停留在某一高度 C.铝环跳起到某一高度后将回落 D.如果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观察到的现象不变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a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 的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正确 是() A.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C.,方向竖直向上 D.,方向竖直向下 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分别标明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以及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0、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自a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当它运动到b点时,突然吸收了附近若干电子,接着沿另一半圆轨道运动到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