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海伦凯勒的简介,欢迎阅读。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的贡献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
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
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
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
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
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
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20xx年开始的。
在1920xx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
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
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
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
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
海伦凯勒

4、 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 许多单词。 (2)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3)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 到的世界。
引号的作用
1.表示直接引用。 2.表示特殊含义。 3.表示着重强调 4.表示特定称谓。 5.表示否定和讽刺
直接引用
★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 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着重强调
★指一句话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实例: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 自珍”,舍不得丢弃。(表示强调论述,突出人物的节 俭。 (1)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5)“鼎”这个字写起来还真不容易。 (6)
实例:“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 二千年了。(表示直接引用,引用了古人说的一句话。 )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2)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3)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4)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5)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6)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特殊含义
★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 的意思。
实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 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 (“天下 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 ⑴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3)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海伦凯勒的事例简短概括

海伦凯勒的事例简短概括1. 简介海伦·凯勒,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过吧?她可是个传奇人物,真的是从黑暗与沉默中走出来的一位超级女英雄!想象一下,一个小女孩,才19个月大就因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但是,海伦没有被打倒,反而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就像老话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海伦用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走出黑暗。
2. 她的奋斗历程2.1 学习的艰辛海伦在学习的过程中,简直是经历了“千难万险”。
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就像她的指路明灯,一直在她身边。
安妮非常有耐心,虽然海伦一开始是个“调皮捣蛋鬼”,但是她用手语一点一点地打开了海伦的心扉。
想象一下,海伦在她的手中,用手触摸字母,直到那一刻,海伦突然领悟到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得不得了!她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开始探索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
2.2 超越自我海伦的成长过程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大片。
她不仅学会了沟通,还最终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聋盲人士。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成就哦!就像她常说的:“生活要么是个冒险,要么是个无聊。
”所以,海伦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总是选择迎难而上,真的是个勇敢的小姑娘。
3. 她的影响力3.1 影响世界海伦的故事不止是一个人克服困难的传奇,更是启迪了无数人的心灵。
她不仅写了很多书,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倡导残疾人权利。
她的声音像一阵春风,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她常常告诉人们,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去感受,就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就像她说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种精神真的是深深打动了大家。
3.2 激励人心海伦的故事就像一剂强心针,激励着那些面临挑战的人们。
她让大家明白,虽然生活有时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她的生活哲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许多人的前行道路。
海伦凯勒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 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 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 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 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 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 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 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 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 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本书是由 《我 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的生活》 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 》《老师 的生活》 《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成。 散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成。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 部巨作 大学期间发表了《我生命的故事》 海伦 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巨作。大学期间发表了《我生命的故事》。 凯勒一生一共写了 部巨作。 1927年,她出版《我的宗教》(MyRiligion),叙说她皈依斯维登堡教派的过程, 年 她出版《我的宗教》 ,叙说她皈依斯维登堡教派的过程, 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Midstream)。 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 年出版第二本自传 。 除此之外还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 除此之外还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 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 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冲破逆境》一文, 它讲述了海伦读中学二年级和她在考哈佛大学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与她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过程。 那时,由于书籍未能及时送到,盲文版本的不同等诸多困难,使 海伦心灰意冷到了极点。但在沙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海伦又重新振作 起来,针对问题,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取 得了成功。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 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 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这个体格健全的中学生呢,有着 良好的学习条件,却缺乏坚韧不拨的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 的启示是:
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6月27日-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生平简介: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6月27日—6月1日),美国残障教育家。
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凭借着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她学会了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接受教育。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
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
因为她听不到别人说话,所以她也不可以学习说话。
但是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
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国家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
海伦凯勒

• 我只是一个人,但我仍然是那一个。我不可能无所不为, 但我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我不会拒绝去为我能为之事。 • 世间大部分不幸也许都有补救之方,但其中最不幸的无药 可救——那就是人类的冷漠。 • 长远来看,逃避危险并不比直面危险更安全。懦弱者和勇 敢者遭遇不幸的几率差不多。 • 当我们尽力而为的时候,并不知道会给自己的人生,或给 别人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奇迹。 • 很多人对是什么构成真正的幸福抱着错误的观念。幸福不 是从自我满足中得到的,而是对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 追求。 • 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门打开了。但我们常常懊恼万分地 看着那扇关闭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已经为我们敞开的 门。 •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恒心,便能做成任何想做之事。 • 人生如果不是一场勇敢的冒险,便什么都不是。 • 目能见物却没有见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 当一个人有高飞的冲动的时候,决不会同意爬着走。
《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
《我生活的 故事》
《海伦·凯 勒传》
只要有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 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 要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 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 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 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 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凯勒。
------马克· 吐温 海伦· 凯勒 (1880—1968)美 国著名女作家、教 育家。她被美国 《时代周刊》评选 为20世纪美国十大 英雄偶像。获总统 自由勋章
•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 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 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 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 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 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 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 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 伦· 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 凯勒的手 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 凯勒不离不 弃,因此海伦· 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 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 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 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 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 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的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作品。
1968年6月1日海伦逝世,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杰出的人物。
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凯勒的成就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
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
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
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
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
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
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
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沙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美)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 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她用常人无法想象顽强毅 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 的精神痛苦,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
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 掌握英 法语、德语、拉丁语、 语、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 和教育家。 和教育家
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 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 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 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 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 凯勒的手上。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 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 “water”这个单词,从此 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 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 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 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 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 这个水字唤醒了我的灵魂, 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并获得了 世界各国 人民的敬 仰及许多 国家政府 的嘉奖。
问题:1、你能说说海伦.凯 勒为什么伟大吗? 2、她是一个盲人、聋子, 怎么样去学习呢? 3、你应该学习她的什么精 神?
为了克服海伦不能说话的 困难,莎莉文老师还请来语 言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 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 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 来学习发音。
海伦不仅突破功能障碍学 会了说话、写作,而且为 其他残障人士奉献了自己 的一生,鼓励他们肯定自 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 用的人。
海伦·凯勒以自强不息的 顽强毅力,走遍世界各地, 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 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 教育事业,
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的时 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 留下后遗症,并被迫失去视 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 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自暴 自弃,而是自强不息。
一天,莎莉文老师在海 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 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 “杯”和“水”混为一谈。 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 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