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与我国核电事业之路

合集下载

核能的发展和应用

核能的发展和应用

核能的发展和应用一、引言核能是一种强大的能源,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包括发电、医学和科学研究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核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应用状况,重点介绍核能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二、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首次发现了核裂变。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在核能方面快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开发出了核反应堆,以及用于研究和治疗疾病的核医学技术。

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核反应堆——苏联的奥布宁斯克核发电站投入运行。

随着核电站的建设和核医学技术的应用,核能开始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十年中,核能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核电计划,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例如,法国是世界上使用核能发电最多的国家之一,核能发电占法国电力总生产的三分之二。

三、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 核电发电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产生排放物和温室气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核电站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内产生大量的电能,使其成为城市和工业设施的理想选择。

核电可以为发电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

核电站的寿命可达40年以上,而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核医学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核医学技术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可以通过病人体内注射或口服的放射性药物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碘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癌,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可以用于扫描骨骼、器官和组织。

3. 氢能源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可以用来生产氢能源。

氢能源是一种使用普遍,更清洁的能源,在未来几十年的能源领域中可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核能发展的挑战核能的发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核电站的建设成本高,且不可避免地与一些与之相关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相关联。

核医学技术的使用也面临安全和环境问题。

一些患者可能对放射性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且放射性药物在排泄后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核电发展史13页

中国核电发展史13页

中国核电发展史13页一、核电优势劣势面面观核能利用对电力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解决电力供应紧缺的问题,也为实现低碳电力提供了选择。

比如,法国的核电为本国提供了约75%的电力电量,占比为全世界之冠;美国的核电提供了本国19.3%的发电量,是仅次于天然气电、煤电的第三大电源。

和传统发电方式相比,核电的有着六大优势:一是具备替代性,可以解决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不足以支撑的能源短缺问题。

二是具有清洁低碳的优点。

与火电相比,一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00万吨,二氧化硫2.6万吨,氮氧化物1.4万吨,清洁优势明显,外部成本明显低于煤电。

从全寿命周期来看,核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风电相当,远低于煤电等化石燃料电厂的排放量。

一座核电厂全寿命周期的常规废物排放量,只相当于同等规模火电厂的0.5%~4.0%。

三是具有极高能量密度。

1千克铀235全部裂变,能够释放出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平均每年只需补充约25吨的核燃料,全年只需几辆卡车运输,而同样功率的燃煤火电站每年耗煤达300万吨,每天需要供煤近万吨,需要占用数百节火车皮运,对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四是单机容量大,适合带基本负荷运行。

五是核电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核能发电全成本构成包括建设成本、燃料成本、运行和维护成本、乏燃料处理成本、退役成本以及财务费用。

其中运行成本占比约为20%~25%,建设成本占比较高,约占45%~50%,而核电燃料成本占比较低,约为20%~25%。

核电站一般设计寿命为30~40年,实际可以运行近60年。

而折旧年限一般为20~30年,折旧完成后,核电的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

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需要看到核电的六大劣势也十分明显:一是核电站的核安全风险仍不能完全消除。

核电站一旦发生核事故,将比任何一种发电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要大,威胁核电站周边地区百姓的生命安全,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深远,难以修复。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

我国核能的发展和利用一说到核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核武器方面的利用,的确我们也是核大国,但是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政府多次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国外扩散核武器,不在国外部署核武器。

我们发展核武器是要有一点,少一点,好一点,迫使超级大国不敢对我国使用核武器。

若对我使用核武器它自己也要受到报复。

在这个总政策指导下,我国建立的由第二炮兵部队、海军潜地战备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必然是防御性的。

这支战略力量始终坚持自卫的立场和后发制人的原则。

然而核的应用远不是狭隘的核武器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核工业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开发核电和推广核技术应用成为核工业转民的重要方向。

20多年来,我国核工业立足自主开发,扩大对外开放,核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核电开发与建设成就显著,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初具规模,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核电事业自上世纪八十代初开始起步,九十年代前半期,中国大陆有3个核电机组陆续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2001年,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

今年以来,秦山二期1号和岭澳1号两个核电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

目前,秦山三期1号和岭澳2号两个机组也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

其它4台在建机组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03年至2005年陆续建成投产。

届时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00万千瓦,核能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

核电的投产,缓解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批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多年来,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水平,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天然本底,核电站运行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分为五个部份,分别为: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1.1 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2 能源安全与战略需求: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向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核电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能源形式,能够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展核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提升核能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2.1 发展规模与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为了一批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2.2 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3 运营安全与环境保护:我国核电站的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核电站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3.1 安全风险与公众关切:核能的安全问题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3.2 废弃物处理与放射性废料:核电站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3.3 技术瓶颈与人材培养:核电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何推动核电技术的突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核电人材是当前的挑战。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4.1 供给侧改革与能源转型: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我国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浅谈我国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本较 其 他 发 电 方 法 为稳 定 。核 能 的 缺点 是 核 能 电 厂 会 产生 高低 阶放 射 性 废 料 , 者 是 使 用 过 的 核燃 料 , 然 所 占体 积不 大 , 或 虽 但 因具 有 放 射 线 , 必 须 慎 重 处 理 , 需 面对 相 当 大 的 政 治 困 扰 。 故 且 核能 发 电 厂 热效 率 较 低 ,因 而 比一 般 化 石 燃 料 电 厂排 放 更 多 废 热到 环 境 襄 , 核 能 电 厂 的热 污 染 较严 重 。 能 电 厂投 资成 本 太 故 核 大. 电力 公 司 的 财 务 风 险 较 高 , 能 电 厂 较 不 适 宜 做 尖 峰 、 峰 核 离 之随 载 运转 . 建 核 电 厂较 易 引 发政 治 歧 见 纷 争 , 电厂 的 反 应 兴 核
20 0 3年 , 国 大 陆 核 电 的 累 计 发 电量 4 8亿 千 瓦 时 。 网 中 3 上 电量 4 5 千 瓦时 。在 浙 江 、 东 两 省 , 电上 网 电 量 均超 过本 1亿 广 核
省 总 发 电量 的 1 % , 电成 为 当地 电力 结 构 的重 要 支 柱 , 3 核 为促 进 当 地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作 出 了 重要 贡献 。运 行 的 核 电 机组 安 全 情况 良好 .核 电厂 周 围 环 境 的 辐射 水 平 一 直 保持 在环 境 本 底 水 平 。 0 5年 , 苏 田湾 核 电 站全 部 建 成 投 运 , 国的 核 电 总装 机 20 江 我
容量 达 到 了 9 3万 千 瓦 l
我 国核 能 利用 已 面 临大 好 的 发 展机 遇 , 家《 电 中 长 期发 国 核
展 规 划 (0 5 2 2 2 0 — 0 0年) 已明 确 了 到 22 》 0 0年 我 国 核 电 发 展 的 目

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电发展动向

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电发展动向

收稿日期:2006-10-12作者简介:史永谦(1940-),男,河南获嘉人,研究员,从事反应堆物理,核临界安全及洁净核能研究。

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电发展动向史永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摘 要:首先介绍了核电在资源、环境和经济性方面的情况,指出核电用的核燃料在地壳和海洋中的储藏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因为一定规模的核动力应用而出现资源紧张的状况;核电是各种能源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的发电方式,核电与其他发电方式在经济方面具有可比性。

然后介绍了世界各国和我国核电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面对发展核电的大好局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核电;核燃料;环境保护;核电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50(2007)01-0001-06Benef its of nuclear power genera ti on and st a tus of worldnuclear power develop m en tSH I Yong 2qian(China I nstitute A t om ic Energy,Beijing 10241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gives the status of nuclear power about nuclear fuel res ource,envir on mental p r otecti on and genera 2ti on economy ,which is t o say,nuclear fuel res ource is abundant f or nuclear power .The e m issi on of C O 2,which leads t o green house effect,is m ini m u m in all types of generati on and the generati on is co mpetitive with others in electric p rice .Then nuclear power devel opment tendency in the world is als o p resented and s ome p r oble m 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 on t o in the peri od of devel op ing nuclear power are given .Key words:nuclear power;nuclear fuel res ource;envir on mental p r otecti on;nuclear power devel opment tendency0 引 言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会加快,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得到强烈响应,风能、太阳能、水能及生物质能等越来越受重视。

关于核能的领导发言稿

关于核能的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核能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代表我国核能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核能事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国核能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1. 核能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截至2023年,我国核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8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能源保障。

2. 核能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实现批量化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 核能产业链逐步完善。

从核电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到运营管理,我国核能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为核能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核能国际合作成果丰硕。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核能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全球核能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我国核能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核能安全风险。

核能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核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核能安全管理,确保核能安全发展。

2. 核能技术储备不足。

虽然我国核能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要加大核能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我国核能技术水平。

3. 核能市场竞争力不足。

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核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要加强核能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展望1. 深化核能技术创新。

我们要加大核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我国核能技术不断突破,提高核能发电效率和安全性。

2. 加强核能安全管理。

我们要严格执行核能安全法规,加强核能安全管理,确保核能安全发展。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概述1.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概述中国核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探索和起步阶段到现在的发展成熟阶段。

以下将对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附上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阶段:探索与起步 (1950-1960年代)在19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开始探索和发展核工业。

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和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因此决定以核能为基础,发展自己的核工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主要集中在建立核能研究机构和核反应堆,并与苏联合作开展核能项目。

在这个阶段,中国主要目标是获得核能技术和设备,并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

第二阶段:自力更生与独立发展 (1970-1980年代)在中国与苏联的合作逐渐停滞之后,中国面临着技术和设备的短缺。

为了继续发展核工业,中国采取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加大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

在这个阶段,中国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核反应堆技术,并建立了一系列核电站,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

中国也开始在核燃料循环和核武器研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阶段:扩大规模与国际合作 (1990-2000年代)进入1990年代,中国核工业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核电站的建设和扩大规模,并先后引进了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核电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核电的大规模商业化。

与此中国也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核能事务,并积极倡导和践行核能安全和非扩散原则。

这个阶段,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球核能领域的重要力量。

第四阶段: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强,中国核工业逐渐转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大了对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和液态盐燃料堆等。

与此中国在核废物处理和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旨在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了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总第 9 6期
200 6年 3月第 1期
电 站 辅 机
Po rSt to xii r we a i n Au la y Equ p nt i me
Vo . 6 19
M ar 20 . 06, NO.1
文 章 编 号 :6 2 2 0 2 0 ) 1 0 5 3 1 7 —0 1 ( 0 6 0 —0 2 —0
Th s n r y s u c sa e b t g d p e e al .M e n i ,t ( mu h c n a ia two l e p o u e u i g t e p o e e e e g o r e r e n e lt d d i y a wh l o ) e o t m n n u d b r d c d d rn h r e c s i g o o s l u 1 e s n ff s i f e.Th rn i l f u la o rg n r t n,t e e i t g sa u n h e eo i g p a ft en e p ic p eo ce r we e e a i n p o h x s i t t sa d t e d v l p n ln o h u n ce r p we n Ch n a e b e e c i e n t ep p r i e l g wih t ep e e t rsso n r y S t c n t e wo l. la o r i i a h v e n d s rb d i h a e n d a i t h r s n ii fe e g O l e i h rd n c r Ke r s n r y c ii ;n ce rp we lCh n s u la o r y wo d :e e g rss u la o r i e e n c e rp we
l9 9 9年 4月 以 来 , 际 市场 原 油 期 货 价 格 一 路 飙 国 升 , 口更突 破 7 近 O美元 一桶 的大 关 。这 重 重危机 也
同样波 及我 同 : 2 0 从 0 4年 ¨ 月到 2 0 0 5年 8月 , 已
供 开采 2 1年 。换 言之 , 3 化石 资源 H趋 枯 竭 。而 且 , ‘
化石 能 源 的 生 产 过 程 中会 产 生 S )、 ( NOx C 灰 、O 、 粉 、 金属 物质 等污 染物 。另外 , 国的 化石 能源 分 我
连续 五次 凋整汽 、 油 价 格 。 电力 的 巨 大缺 口在 我 柴 国市场 尤为 明显 , 电站 市 场 这 几年 连 续 “ 喷” 象 井 现
1 引 言
人类 的 能 源 危 机 从 上 个 世 纪 起 逐 渐 凸 显 。从
数 据显示 , 界石 油 总储 量 为 l l 世 _ 5万 亿 桶 , 球 天 全 然气 总储 量 为 l 6万亿 立方 米 。根据 日本权威 能 源 7 研究 机构 的统 计 , 全球 煤 炭 埋 藏 罱 l 1 03 6亿 吨 , 仅
雄 辩地说 明 _ 一 点 。笔 者 2 0 r这 0 5年 年初 出差 广 东
布极 不平 衡 , 电力 资源结 构也 不 尽合 理 , 火力 发 电 占 8 以上 。6 的煤矿 集 中在华 北 。 燃 料运输 耗 费 o O ・
了大 量成 本 , 给交 通 运 输 部 门增 加 了沉 重 负 担 。
核 能发 电与我 国核 电事业 之路
牛 立
( 海 动 力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海 20 9 ) 上 上 0 0 0 摘 要 : 类 长期 依 赖 的 能 源 是煤 碳 、 油 、 然 气 , 人 石 天 而这 些 能 源 自趋 枯 竭 , 些 化 石 类 能 源在 加 工使 用过 程 中 . 这 对 地 球 环 境 产 生 众 多污 染物 。针 对 现 令 世 界 的 能 源 危 机 , 述 了核 能 发 电原 理 以 及 中 国核 电 事 业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规 简
地区 , 当地 的频频拉 闸 现象 就 给 笔 者 留下 了深 刻 印
象。
对进 口化 石能 源依 赖 性 过 高 . 给 国家 能 源供 应 安 也
全增 加 了风险 。那 么 , 类 解 决 能 源 危机 的 f 路 叉 人 J J
在何 方 ?
长期 以来 , 类依 赖 的都是 煤 炭 、 油 、 然气 人 石 天

关键 词 : 源危 机 核 能 ;中 国核 电 能 中图 分 类 号 .M63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Nu l a we ne a i n a he De e o c e r Po r Ge r to nd t v l pm e f nto
t c e r Po r i he Nu l a we n Chi a n
NI I U i ( h n h i o rEq i me tCo S v g a P we u p n .,Lt .,S a g a ,2 0 9 d h n h i 0 0 0,Ch n ) ia
Ab ta t: n r y s u c s l a wa s b eid O y t e ma k n u h a o 1 e r lu a d n t r lg s t . sr c E e g o r e wi l y e r l n b h n i d s c s c a .p to e m n a u a a .e e . l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