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素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幼儿园教师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之一,不仅需要具备教育技能和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是年龄、职业与文化水平的综合体现。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性1.提升教学质量: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思想觉悟、文化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能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富有意义和精彩的教育体验。

2.丰富课堂内容: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教学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化素养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促进教师教学中的多元文化融合,帮助幼儿理解多文化背景,培养文化交流的能力。

3.塑造教师形象: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也是为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影响幼儿对教师和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能力,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思维能力和社交情商,用身体力行将文化素养传达给学生和家长。

二、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的内容与培养途径1.文化素养的内容(1)人文素养:这包括对历史、文学、哲学和美学等人文领域的研究和认识。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多种人文素材,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并精通这些内容。

(2)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仅仅是具备科学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发现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自教,参加科学讲座和座谈会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3)社会素养:社会素养包括社会需求分析、社会发展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素养。

(4)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对于肖像、音乐、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基本认知,以及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品鉴赏的能力。

艺术素养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增加美感元素,让幼儿更好地领悟美的本质。

教师文化素养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影响

教师文化素养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影响

教师文化素养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影响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文化素养日益被视为教育质量的关键组成部分。

文化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层面,更体现于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生的人文关怀密切相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的教育认知能力。

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通常对教育的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这样的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具人文关怀。

通过开放的交流和讨论,学生的思维视野得以拓宽,培养了他们对于人类共同情感和道德责任的认同。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对人的关心、尊重和理解。

教师如果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就能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文化素养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入文学作品、艺术欣赏和历史讨论时,学生能够在多种文化视野中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对自身情感及他人感受的理解能力。

这样的情感共鸣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也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更加从容不迫。

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素养的教师能够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

教师能够通过分享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丰富性。

在讨论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增强了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

例如,在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人性和情感,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教师的文化素养还体现在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上。

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温暖的课堂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开放的沟通与交流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授,更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

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

文化素养职业行为自我修养面对一个崭新的模块教学——《文化生活》,我们都有一种压力,害怕自己的知识储备难以在课堂应对自如,使自己的文化生活课堂缺少“文化的味道”。

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应如何提高文化素养?受自己的认知能力所限,不能为大家呈现更多理论成果,只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路走来的心灵收获。

我想文化素养的提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读书。

我们都有一颗对知识渴盼的心灵,却很少迈出踏实的脚步。

其实成功源于自己每一小步的积累,哪怕那成功在别人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肯迈步,那就是趋向成功的过程。

现在把自己阅读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散文阅读散文,让我们有一颗柔软的心,愿意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从而珍视生活。

散文中,自己最爱余秋雨。

原本自己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当同龄人的桌上都摆放着《余秋雨散文集》时,自己还在戏笑她的酸腐,后来工作后读到了《文化苦旅》《行者无疆》《霜冷长河》,从而爱上了他的文字,也惊讶于他的《千年一叹》,他的双脚踏遍世界的文明角落,在对比中寻找文明,若不能至,吾心向往之。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利用双眼重温他走过的足迹,让我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坐标中探寻答案。

在文化课堂上,一次学生谈到了时政热点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海外拍卖时,一部分学生的观点让我震撼——认为中国文物很多,而两个兽首不过是两个水龙头,不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他。

与其和他雄辩,不如让他在别人的行为中去感悟。

我引用了《千年一叹》中希腊已故的文化部长所言: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教师资格证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证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教育思想觉悟。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对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进行总结。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

教师要具备诚实守信、敬业爱岗、自律自觉的优秀品质。

首先,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行均正,才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其次,教师要敬业爱岗,以教育事业为己任,尽职尽责,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教师要自律自觉,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只有具备了这些道德品质,教师才能身体力行,走在学生的前面,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优秀的教育思想觉悟是教师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重要指标。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追求。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教育思想觉悟。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成长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教师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多种路径与方法,包括多元文化理解、专业发展培训、跨学科教学、师生互动与社群支持等。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在文化认知、文化欣赏、文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包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也涵盖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接受。

提升文化素养的路径无疑是多层次的,涵盖了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不同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教师必须具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教育理念,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组织文化展示、文化节、语言练习等,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形成积极的文化互动,也能够帮助教师自身提高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

专业发展培训是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另一有效手段。

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涵盖文化教育、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等内容,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教学理念。

此外,教师可以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与同仁分享经验,彼此学习。

这种专业化的培训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自身的文化背景与教学实践。

跨学科教学是提升教师文化素养的创新方法。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理解文化。

例如,在文学课中引导学生研究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语言的运用、文化的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在科学课中引入人文素养,如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在探寻科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展了教师的文化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浅谈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浅谈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浅谈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向,这些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职业,教师要胜任这种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终身学习、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树立“学而不厌”“甘做终身学生”的优良学风,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必须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学习有各种具体方式:阅读书籍和报刊、观看音像资料、上网、交流、实践。

⒈阅读书刊。

阅读书刊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书刊获取知识,费用比较低廉,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同时可以反复阅读,加深理解和记忆。

因此它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知识获取途径,至今仍然是大多数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师应养成经常看书读报的习惯。

在看书读报过程中,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扩大视野,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勤做笔记,勤写心得体会,努力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周围的同行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向英雄模范学习,要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

社会是一部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师还应当向社会吸取“营养”。

在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甘当小学生,要像海绵一样,从社会生活中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然后再把它贡献给学生。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科学是源,教学是流,两者是一个整体。

大学教师既承担着教学任务,又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任务。

科研课题应来自社会实践,为实践服务,为教学服务,使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在科学研究中,教师要有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精神,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并努力通过科研的实践来总结、提高、完善自己。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我对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刻印象,是从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李老师身上开始的。

那时候,他就像一个装满传统文化宝藏的神奇盒子,每次打开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有一次,学校组织诗词朗诵比赛。

李老师负责指导我们班。

他站在讲台上,激情满满地说:“同学们,诗词可是咱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这次比赛咱们得好好展现出它的魅力。

”他先给我们讲起了古诗词的格律,什么平仄、押韵,讲得那叫一个详细。

他一边在黑板上写着例子,一边说:“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光’和‘霜’就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这时候,班上的调皮鬼小明举手问道:“李老师,这些格律这么麻烦,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头疼啊?”李老师笑着回答:“小明啊,对于那些大诗人来说,格律就像他们手中的魔法棒,运用自如。

就像杜甫,他的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却又能在这格律之中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宏大的意境。

我曾经专门研究过杜甫的诗,他在写《登高》的时候,那对字词的锤炼,对格律的遵循,同时又把自己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愁苦融入其中,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排练过程中,李老师还会给我们讲诗词背后的故事。

他说:“同学们,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的灵魂。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当时和弟弟苏辙分隔两地,在中秋之夜,他望着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说着,李老师还轻轻吟诵起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把我们都带到了那个月圆之夜,感受着苏轼的思念。

除了诗词,李老师对传统礼仪也颇有研究。

有一回,学校举办文化节,有一个传统礼仪展示的环节。

李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参与其中。

他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古代礼仪的各种细节,从站姿、坐姿到行礼的手势。

他说:“你们看,这古代的拱手礼,男子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表示恭敬。

这可不能弄错,不然就失了礼仪的规范。

”有个同学好奇地问:“李老师,这些礼仪现在好像不怎么用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呢?”李老师认真地说:“这些传统礼仪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尊重、谦逊的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

幼儿园老师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老师的文化素养

幼儿园老师的文化素养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在生活、工作、交往和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总和。

文化素养包括以下方面:一、文化知识的积累幼儿园老师应该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让幼儿初步接触文化知识,使幼儿快速接受新观念,从而为他们的成人生活奠定基础。

同时,老师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文化思维的锻炼幼儿园老师应该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老师自身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三、文化情感的升华幼儿园老师应该热爱生命、热爱工作、热爱人民,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去感受和领悟幼儿的世界,积极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社会大众的价值观。

四、文化品位的提升维持良好的文化品位,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

鉴别好的作品和好的文化品位,是幼儿园教师建立自身品味的重要指向。

五、文化背景的包容和自我调整在工作中,教育者无论面对任何背景的孩子,都需要拥有宽容与胸怀,教育他们的时候也要让他们在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时,建立自身的文化信仰,真正将包容和自我调整体现到对幼儿的教育中。

六、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维护能力。

在与幼儿沟通和交流时,老师需要采取恰当的语言和姿态,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总之,幼儿园老师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素质。

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常见借代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梓】——家乡
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 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 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 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 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树是一 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 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 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 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 成了故乡的象征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五更计时法】
古代把晚上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 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 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戌时)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亥时)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子时)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丑时)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寅时)约在3:00时至5:00时。
【“三元”】
①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②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 中元节, 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 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 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 家, 例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 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③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 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 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第一节
文化常识
一、民族民族 【民族】 ①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②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③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春节】 ①古代又称“元旦”、“岁首”; ②国家法定假日; ③贴桃符,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拜年;
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 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 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 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五代时在桃木 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重阳节】
①农历九月初九; ②又称“重九节”、“踏秋节”;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 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等活动。 ③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泼水节——————傣族;
沐浴节——————藏族;
火把节(“东方的狂欢节”)——————彝族、白族等;
【官学】
西周教育:
国学
对象:贵族子弟 地点: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和各省会) 级别:小学+大学 对象: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 地点:都城以外的地方 级别:只有小学
乡学
【私学】
• • • • • • • 书院 时间:始于唐,盛于宋 宋四大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朱熹 岳麓旁有个白鹿洞, 湖南岳麓书院 白鹿洞前有块石头, 湖南石鼓书院 石头旁坐着个老太太, 河南应天府书院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
三、古代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
【科举制】
1、时间:隋炀帝606-清光绪1905 2、考试文体:八股文(评价:以贬为主) 3、考试制度:
名称 考试地点 录取/第一名 频 率 3年 省城(京城) 举人/解元 3年 京城 3年 殿廷 贡士/会元 进士/状元
乡试
会试 殿试
【学校名称】
• • • • • 先有学校还是先有教育? 夏:校 商:庠 周:序 庠序代指地方教育事业
不灵。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 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 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 (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 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 九江市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 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 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 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七大古都】
①西安——西周、西汉、隋朝、唐朝等; ②南京——吴国、东晋、南朝、明朝、太平天国、民国; ③北京——元朝、明朝、清朝; ④洛阳——东周、东汉、西晋; ⑤开封——北宋; ⑥杭州——南宋; ⑦安阳——商朝;
二、天文历法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 东——青龙; 西——白虎; 南——朱雀; 北——玄武;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2)了解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 (3)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4)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就; (5)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 学素养;
本章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面很广,但在考试中分 值并不太多,仅占12%。主要表现应该为单项选择题。 本章学习更多在于大家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多的在 于平时的积累。这里只是作一个粗线条的讲述。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圣诞节】
①每年是12月25日; ②纪念基督教教父耶稣诞生;
【狂欢节】
①基督教; ②一般2、3月份举行;
【感恩节】
①美国、加拿大共有的节日; ②美国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③加拿大是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古代称谓】
【六礼】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 ①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 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②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③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④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⑤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⑥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