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坂茂作品研究
浅析坂茂纸建筑设计

浅析坂茂(Shigeru Ban)的设计思想与纸、木建筑"What is temporary and what is permanent?It does not depend on what material we use.A concrete building is temporary if a developer demolishes it a few years after it was built.A building made of paper can become permanent if乡eople love it.”一一Interviewed by Martin Moeller上述这段话来源于Martin Moelle:对坂茂采访中的一段,也被放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中坂茂的页面上,可见普利兹克的评委们也认为这段话最能代表坂茂本身的建筑思想。
坂茂认为一栋建筑是永久还是临时,是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
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经济危机对建筑师的影响,在所谓房地产‘泡沫’时期,开发商会买下一块土地,拆除上面的所有房屋,哪怕它们是刚刚完工的,因为在高涨的土地价格面前,房屋建设的费用就是九牛一毛。
而他在1995年为神户大地震建设的临时纸教堂,因为人们喜欢它,才得以存在了十年,并且搬迁到了台湾直到今天。
这样的观点或者说思想贯穿了坂茂所有的建筑作品,很多人认为坂茂就是一位做临时建筑的建筑师,这恰是对他的误读。
所以,为了尽量全面、正确地了解坂茂的轻型设计的思想,了解坂茂本人的教育与执业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一、追随海杜克John Hejduk坂茂出生于1957年的东京,他说他早年的生活经验对他的职业有影响。
在他的童年,他曾经想成为一名木匠,因为他们家经历了多次加建,而他经常会捡木工用剩的边角料制作玩具,例如火车或者房子之类的。
坂茂认为童年的经历养成了他讨厌丢弃东西的习惯,让他在执业后有冲动去重复利用不同的材料。
材料大王“纸管”建筑师坂茂03(何梅萍)

Poster Design
*细部构造
Poster Design
12
纸材分割空间,从纸卷中间 穿线来固定
*细部构造
互相编织法
12
稳定性强
12
自重较重,给基础造成了一定的承重负担。 主要以杆件形式承重,有很好的顺管抗压和抗拉作用,形成的桁
只有固定的大小,不能组合出大空间。
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将几个小型建筑组合出大空间
很难实现可拆卸和再重组。
容易实现标准化、模数化、系统化的生产,使临时性建筑具有可 拆卸性、可移动性和可重组性
一次性投入少,但是后续工作需要大量的 资金维护。
Community Manager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Lorem Ipsum is not simply random text. It has roots in a piece of classical Latin literature from 45 BC.
相比其他建筑材料,纸管的优势在于容易取材,
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
坂茂以用纸管设计建筑闻名世界,而他使用这种手法也有着充分的理由。坂茂发现,纸张表面看上去虽脆弱,实际上却有着足够的强度和耐 久力,完全可用于永久性建筑。更重要的是,他关注其作为一种建筑材料的灵活性——可用简单、廉价的设施来生产。由于这些设施造成的 负担小,纸管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产。它们也符合普遍的标准,故同样的纸管可在任何地方得到采纳。而当他们没用了,还可以回收。坂 茂关注纸管这些在日后可能很关键的隐性因素。
坂茂赏析

坂茂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散发着乐观的精神。在别 人眼里不能克服的挑战,坂茂却看 到前进的动力。在别人眼里充满未 知的道路,他却看到创新的机遇。 作为一名为投入的建筑老师,他不 仅是年轻一代的榜样,更是他们的 旗帜。
他是人道主义建筑师
除了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创意的建筑师 之一”外,坂茂身上还有一个标签——人道主义建筑师, 关注灾后重建和人道救援。不同于许多名人选择捐资募款 ,他对灾后重建的参与方式,让人深深感到建筑师履行社 会责任散发出的光和热,以及一种“给予”的智慧。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建筑师往往与社会特权阶层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上看,人们往往用金钱或政治力 量,聘请建筑师来为其工作, 体现的是地位与财富。当我意 识到这一点时,我感到非常沮 丧。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 当灾害发生时,人们居无定所 ——在那里,我可以伸出援手 。
幕 墙 宅 ︐ 年 ︐ 日 本 东 京
1995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 房屋的传统房间观念及家庭生 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 个半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 裸宅”的造价低廉:外部墙面 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 而室内墙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 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料复 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 个舒适、环保性能高,同时又 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纽约“游牧博物馆”有类似集装箱的外观
台湾纸教堂
台湾埔里纸教堂内部
日本“纸教堂 ”——鹰取天 主教堂内部
游牧博物馆ຫໍສະໝຸດ 纸从 教日 堂本 拆 卸 后 运 到 台 湾 埔 里 的
汲取了东西方文明和智慧的他,研究过很多 建筑师的作品,他意识到,许多伟大的建筑 师在材料选择或结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到 之处。经过长时间思考,他开始大胆尝试用 纸做建筑材料。“我第一次使用纸张是用于 室内装饰,但我慢慢意识到,纸其实是强大 到足以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于是从 1989年开始,他尝试用纸代替钢筋水泥,纸 也是坂茂采用最多、运用最好的材料。
坂茂分析 -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不 仅仅是他善意的初衷,而且也体现在他全部的 作品中,尤其是表现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 坂茂的全部作品不仅仅呈现了他善良的初衷, 都体现了创意的思维模式及革新的设计理念, 特别是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杰出设计, 来应对高难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 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 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 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本届 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本届获奖者的职业生涯非常广泛。1985年在东 京成立第一个工作室之后,坂茂的业务又相继 扩展到纽约和巴黎。他完成的项目从极小居所、 实验性住宅和社区到博物馆、展览馆、会议中 心、音乐厅及写字楼。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 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 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 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 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 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 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 复合材料。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房屋的传统房间观 念及家庭生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个半 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裸宅”的造价低廉:外 部墙面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而室内墙 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 料复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个舒适、环 保性能高,同时又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纸茶馆
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 1985年至1986年,他组织并设计了埃米利奥· 安巴斯展览、阿尔瓦·阿尔托展览和朱迪 思·特纳展览,并担任东京轴心画廊的馆长。在阿尔托展览期间,他开发了纸管结构,并 并将其付诸实施,作为系列研究案例,坂茂还设计了“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 “幕墙宅”、“2/5宅”、“无壁宅”和“裸宅”。 1994年,坂茂得知卢旺达内战导致200万难民被迫在极其悲惨的条件下生活,他向联合国 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 。1995年阪神(或称神户)大地震后,一些前越南难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 房,坂茂就为他们建造了“纸木宅”。他还与学生志愿者一道建造了高鸟“纸教堂”。这一事 件促使了非政府组织—建筑志愿者师网络(VAN)的筹建以及此后救灾活动的实施。 VAN分别在土耳其(1999年)、印度西部(2001年)、斯里兰卡(2004年)建造临时房屋。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建造临时学校,在意大利拉奎拉建造音乐厅,又在2010年海地大地 震后建造避难所。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VAN在50多个避难所内建立了1800个纸质隔 间,使居住其中的家庭有了更多的隐私。VAN还在日本宫城县的女川市建造了临时房屋。 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而这些问题一度被政府所忽视。 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产生的剧烈破坏后,坂茂建造了纸板教堂,作为克莱斯特彻奇 市重建的象征。 1995年,坂茂的纸管结构开发获得了日本建设大臣颁发的永久性建筑认证,并完成了“纸 宅”的建设。 2000年,坂茂与德国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弗雷· 奥托合作,为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日本馆构 建了一个巨大的纸管网格薄壳结构。这种结构因其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特性而吸引了全世界 的关注。 1998年,Nobutaka Higara成为坂茂东京业务机构的合伙人。 2004年,坂茂与让·德·贾斯丁内斯(自2004年起担任他巴黎业务机构合伙人)和菲利 普· 古姆齐德简合作,在蓬皮杜梅斯中心的竞标中胜出。他集合了自己在日本和欧洲学生, 在位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顶层露台上搭建了纸管结构的临时办公室。 坂茂一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环境和信息研究学院教授。他赢得了蓬皮杜梅斯中心项目竞标 后,与合伙人让· 德· 贾斯丁内斯联手成立了一家私人事务所。2008年,他从庆应义塾大学 辞职,并于2010年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1年,他又成为京都艺术与 设计大学的教授。
坂矛思想及作品

娠茂思想及其作品浅析ShigeruBan’SDesignIdeasandWorks傅诚魏春雨FuChengWeiChunyu图12/5住宅总平面图(资料来源:(西)奎特.极少一卜义窀内设it-NO.1.蔡红(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16—23.)图22/5住宅轴测图(资料来源:同图1)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教授邮编410082电子信箱archfor@163.coin收稿日期20081031评论与鉴赏CommentsandAppreciation中图分类号1u一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X(2009)02—0017-04摘要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Ban)是现今国际最受瞩1/I的中生代建筑师之一,其最广为人知的特色,是对自然建材尤其是纸管材料的运用。
他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建筑用材和建筑环保的探索,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本文将着重对坂茂的创作思想和设计手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坂茂极少主义纸建筑环保建筑人文关怀AbstractShigeruBan,aJapanesearchitect,isoneofthemiddle—agedarchitectswhoattractthemostattentionaroundtheworld.Heismostwell—knownforapplyingnaturalconstructionmaterials,especiallypapertubes.Hisdesignideasembodynotonlyhisexplorationofconstructionmaterialsandconstructionenvironmentprotection,butalsohiscaringandresponsibilityforhumanandsociety.Thisarticlediscussespreliminarilyhiscreationideasanddesignmethods.KeywordsShigeruBan,MinimaIism,Paperorch计ecture,Environmentprotection,Humanisticcarereflectedinarchitecture坂茂是目前深受关注的日本建筑师,被誉为“材料大王”、绿色建筑师。
设计的人文关怀:关于坂茂及其作品的思考

设计的人文关怀:关于坂茂及其作品的思考“居者,居其所也”,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居”,而建筑师则成为了定义“居”的挥笔者,回眸华夏的土木与西洋的石材,期间不乏能巧者的鬼斧神工,而坂茂则是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东方,取材自然、成本低廉、易于塑形、悄然生息地影响着西方的建筑哲学,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筑革新影响着世界的脉搏。
本文将通过对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坂茂及其作品进行探究,介绍坂茂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对环境负责,解释自己对建筑的深厚理解。
标签:环保主义;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1 建筑师坂茂的介绍坂茂出生于日本东京,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库伯联盟建筑学院,导师是著名的建筑教育家约翰·海杜克,毕业后曾就职于建筑师矶崎新的工作室,2014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最高的奖项,坂茂曾说过“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
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坂茂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着“居”的理念。
对于坂茂而言,所谓的社会责任就是在环保、廉价的材料中实现功能满足的最大化,以其对结构深刻的理解,引领着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潮。
曾经有人说,坂茂是“纸上建筑师”,李贝斯金不同的是坂茂以纸为材料盖房子而闻名于世,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个个富有生机的建筑物。
2 坂茂的作品解读坂茂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建筑材料轻捷环保,对结构观念十分大胆,在其作品当中尤以纸建筑最为著名。
笔者在坂茂众多建筑中主要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进行研究,剖析坂茂的作品的特点。
2.1 简易建筑的快速建造-纸教堂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了大地震,为了给人们以安慰,坚定信念重建家园,坂茂用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建造了一栋教堂。
教堂的成本极其低廉,内部结构简单实用,简便的内部设施满足人们灾后进行祈祷的功能,以便保证人们内心的安宁,这是坂茂个人向死者敬献最直接、最真诚的敬意,希望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能够得以安息,遇难者家属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共建家乡。
坂茂的纸建筑

坂茂的纸建筑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催生了世界首例的「纸的建築」,坂茂还將其应用在阪神地震后搭建的临时建筑及恆久建築物上。
一九八六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坂茂,在Alvar Aalto特展的会场设计,因为经费有限,无法使用芬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Aalto爱用的木材,他以纸管作为展馆的內墙、天花板及展示台,這次的经验,让坂茂意外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超过想像,进而孕育「纸建筑」的创作原点。
一九八九年,名古屋设计博览会馆,展馆虽不大,但却让坂茂首次实现纸建筑的梦想,他以四十八支外径三十三公分、厚度十五公厘、長度四公尺,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紙管,重现江戶時代造园名家所设计用來欣赏水琴窟的东屋。
这座纸建筑,白天里,一束束屋外的光线透过纸管间的空隙照射屋內,入夜之后,建筑物本身就像一座大型灯具,朝向四面八方射出四十八条灿烂的光束。
二???年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占地五千平方公尺的日本馆,坂茂采用纸建筑,让世人重新评价我们身旁熟悉的素材,发挥纸柔软的特性,创造出美观、坚固而低环境负担的新可能性。
坂茂不仅在建筑上有杰出的表现,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曾任联合国难民高等委员会(UNHCR)顾问的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表现在行动上,他运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为阪神大地震的災民设计纸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庐安达难民搭蓋避难所及住家;「纸建筑」在他的理念中,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PAPER ARBOR - Nagoya, Japan, 1989This wa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paper tube constructions. Manufactured as form. work for circular concrete columns, the tubes are used structurally here. Forty-eight of these tubes (325mm in diameter, 15mm thick and 4m high) are treated with paraffin water-proofing and fitted onto a precast concrete base in a circle.总共有48根纸管(直径325,15厚,4米高)被插入混凝土现浇的圆形基础中。
以坂茂四角形卷筒卫生纸为例探究产品设计中的高品质设计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以坂茂四角形卷筒卫生纸为例探究产品设计中的高品质设计郭小凡(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设计的形式也在不断被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一些设计师们出于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或是功能需求开始进行再设计,也就是Redesign。
本文将以日本建筑家坂茂对卷筒卫生纸的再设计为例,探究和尝试分析如何判定产品设计中的高品质设计的问题,以及在产品设计中,高品质设计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关键词:产品设计;外在形式;内在结构;高品质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58-02一、产品设计中外在形式的必要性随着社会上经济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应运而生。
消费者不再满足单一形式的产品,比如说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生产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样。
也许是随着时间推移的一种审美上的更新换代,也许是为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需求。
尽管里面的水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用来盛装它的瓶子,也就是外在形式。
设计中的外在形式主要包括形状与颜色、材料与技术、结构与肌理,对于产品设计来说也是如此。
坂茂卫生纸与普通卫生纸在形式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形状———它是四角形(如图1所示)。
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卷筒卫生纸无一不是圆形。
因为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顺滑,易于抽取。
四角形无疑会在使用时给人们带来阻力,甚至会发出“喀哒-喀哒-喀哒”的声音。
而这个设计的用心之处正在于它所造成的不便:因为四角形的卫生纸卷筒会产生阻力,这个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结余能源。
①坂茂所设计的卫生纸并未引进中国,也未能得知其在日本的销量如何,不过无论如何它已经走入了公众的视线,而且它被设计出来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提高销售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于室内空间则由 3个长方盒纵横交错组成,每个长方盒则是永久性的展览空间,在长方盒之下则是剧场、 咖啡厅和临时展览空间。因为永久性的展品需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所以展览空间全为密封,这便 与行人空间和咖啡厅形成很大的对比,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18
裸宅——naked house
19
在作品“裸宅”中,坂茂对房屋的传统房间观念及家庭生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个半透明近乎魔 幻的氛围。“裸宅”的造价低廉:外部墙面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而室内墙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 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料复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个舒适、环保性能高,同时又具有极佳采光 效果的环境。
曲曲的,所以建筑便选择了木结构,Laminated timber 是一种横向和纵向合成的木材,情况就有如常见
的夹板一样,但接合的情况就自然更加稳固,而且可以容许更大的跨度和弯曲度。
15
坂茂是非常精于木 / 竹 结构的,所以他一开始设计时便已经考虑到木材的接合。他在四周采用了 1m 厚木梁作为结构的外框,然后把大约 200mm 厚的木梁以三个方向纵横交错起来,从而做出弯弯曲曲的 形状。每个方向的木梁都是由两层的木板组成,所以在每个交接点是由 6层的木板互相紧扣,因而令整 个屋顶都变得稳固,而且只需 4支木柱便足够支撑整个 5000㎡的空间。
12
约1300平方米பைடு நூலகம்室内空间是由330纸管(直径525毫米,15毫米厚,8米长)。管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明确 乙烯管过滤自然光。一个大纸管包含直径1.2米的洗手间。
13
草帽的建筑—— 蓬皮杜梅斯中心
14
蓬皮杜梅斯中心,它的最大特色自然是它的屋顶,坂茂采用了中国草帽的理念,利用不同大小的六角形来
连接四边的横梁,这样便可以在整个室内空间完全没有柱,而整个屋顶只有 4条柱。由于整个屋顶是弯弯
5
不追求永恒——新西兰纸教堂
6
2011年8月,由坂茂设计的纸板大教堂正式向公众开放。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摧毁了新西兰基督城镇。作为 一个临时教堂,这个纸板大教堂代替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圣公会大教堂,这个纸板大教堂预计可以维持五十 年,直到这里有一个更永久的教堂出现为止。
7
纸板教堂的架构简单,它采用的是A型结构,再加上98个同样大小的纸板管,构成了最安全的抗震建筑。 除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抗震性,每个纸板管都涂上了防水材料聚氨酯和阻燃剂,以此来增强建筑的安全 性能。8月11日将迎来该教堂的第一个服务日,这里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可以容纳700人进行礼拜。
20
在坂茂的这座“裸宅”中,房间的分割消失了,整个建筑被处理成一个由乳白色半透明材料围
合的单纯的长方体,内部的“房间”则是一系列装有轮子的可以随意移动的方盒子。通过这些
类似于装置的方盒子的变动,使住宅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动,从而将住宅还原成“生活本身”,
由居住行为构成空间,而不是由空间构成居住行为
21
16
虽然每个接合点是有 6层木梁组合而成的,但是由于整齐地排列,所以在外观上整个屋顶还是很简洁明亮。 另外,屋顶的物料是 PTFE 的关系,所以在白天时,整座博物馆的外馆有如白色的草帽一样,但当在晚上 在室内亮灯后,结构的倒影便出现在白色的屋顶上,尽显了窝峰式木结构的特点。因此,旅客可以在室外、 室内,白天、晚上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感觉来欣赏这结构,这样的设计绝对精妙。
8
9
建筑的强度其实与材料的强度没有直接密切的关系的,,即使是混凝土建筑也可以很轻易被地震所摧毁。但 纸建筑却不一定在地震中受损害。坂茂认为纸板大教堂也是这个城市最安全的建筑之一 。
10
韵律的纸管——早期作品
11
五十周年纪念的小田原市,当地政府委托一个临时多功能大厅。市长想要一个木制建筑,但是,根据预算和时 间的限制,坂茂建议用纸管建设。将纸管视为一个“进化木头。“
3
坂茂的华林小学“坂房”的屋面三层材料都起隔热作用,尤其中间层泡沫板厚实,再加侧墙开窗面积和位 置合理,形成了很好的隔热、通风效果。还有,该“坂房”还融入了对生态环保的考虑:大部分建筑材料 在生产中耗能低,在建筑寿命完结后还可以回收,或可降解,或可再利用。
4
“坂房”不光关注各方面物理性能的“好”,还特别重视美学的追求。大批震区的板房在空间、形象上 单调、乏味,令人沮丧,似乎无时不在提醒人们那是让人惶惶不可终日的灾民安置点。而坂茂的“坂房” 最显著的品质在于:它很美。它宜人的尺度、轻盈的造型、自然的材质、细腻的节点处理、微妙的光影 效果使人感到愉悦轻松,让人流连忘返。
·案例研究·
上Th海an新ks天! 地
22
美好的“坂房”——成都华林小学过渡校舍
1
2008年9月11日下午,成都华林小学过渡校舍举行了竣工典礼。这组“坂房”——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 的房子——与大量在地震灾区修建的板房不同,它提供了一个杰出典范:即使是灾区过渡性的房屋,如 果精心设计和建造,也能成为美好的建筑。
杭州奥体周边开发
2
华林小学过渡校舍分三排建筑排列,共有8间教室,2间办公室,总建筑面积514平方米。它利用可回收的 纸管、木结点和钢缆做主体结构,利用半透明波纹板、泡沫板和木夹板三层叠加做屋面,利用塑钢门窗做 围合。尽管所有材料都是工业化定型产品,但因为整个建筑体系是独创的,所以在很多材料的组合、交接 处都需要摸索出特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