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世博会规划设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巴基斯坦馆主题: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特色: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巴基斯坦国家馆坐落于中国馆的西面,两国展馆仅一步之遥,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这座古堡始建于1025年,又在1566年经历改造后呈现出现在的面貌。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尔古堡从其建立之初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极具象征力的地标,这座美丽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艺术家将在馆内表演别具特色的民族舞,参观者也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酱汁的烧烤和醇厚香浓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巴基斯坦国家馆效果图非洲联合馆概况2009年5月15日,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
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万6千多平方米,4个外立面的面积总和达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建筑面积:2万6千多平方米造型亮点:强烈非洲元素展馆位置:C片区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已挺立在世博园区内。
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
在15日举行的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施工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并将全面实施。
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设计方案多次征集了非洲各参展国总代表和各参展国驻华使节的意见。
上海世博园区白莲泾河地区多视角规划设计

WORLD EXPO ARCHITECTURE3 规划设计总平面本高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河道治理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从瑞士、德国乃至日本对驳岸硬化的反对,提出“自然型护岸”的概念,其次是防洪观念的改变,由原来的“裁弯取直”转而采取“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2]。
后工业时代的白莲泾滨水绿地必须处理好防洪与亲水游憩问题,由此,我们从3个不同视角提出“绿波”构想:第一,宏观视角—城市开放空间与绿地结构下的“城市・绿波”;第二,中观视角—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下的“浦江・绿波”;第三,微观视角—世博园区功能结构下的“世博・绿波”。
“波”预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传递与“后浪推前浪”般的功能更迭。
我们希望通过黄浦江的“波”的创意理念,来说明今天的黄浦江在水与城之间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具体设计中,通过老防洪墙改造利用、设立自然生态驳岸等方法,构筑不同层次的多样亲水空间,让人重新回到浦江边,感受潮汐变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力量与美感。
针对世博白莲泾河地区的黄浦江和将作为内河的白莲泾这两种不同类型滨江滨河带,设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2.1.1 黄浦江护岸空间处理黄浦江是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每天有2个高低潮位的潮汐现象。
现有的浦西外滩防洪墙和浦东陆家嘴防洪堤,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亲水问题。
人只能感受浦江之宽,无法体会潮汐的水位之变。
当然黄浦江的亲水问题,不仅是个景观美学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
场地中造成亲水困难的最大“矛盾体”是黄浦江沿线2.5m多高的直立式L型钢筋混凝土防汛挡墙,总长约1.7km,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投资额较大。
首先解决的问题是防汛墙能否可被改造利用以节省投资,体现“勤俭办博”原则?通过结构稳定复核计算,现状防汛墙能满足要求,可充分利用其墙体和基础结构,将路面标高4.70m以上的老防汛墙上段截除(图4)。
但上部防汛墙截除后,如何保证千年一遇洪水的城市防洪安全?设计采用“小挡墙结合防洪堤”方法,在4.70m-5.30m高程处用硬质小挡墙,而5.30m以上高程则是土筑防洪堤。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2010上海世博会各场馆设计 [图片]随着秒针滴答滴答地摆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5月1日世博会将正式开幕,在此期间,各与会场馆的收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日前,《波士顿邮报》选出一组上海世博会接近完工的建筑工地的最新照片,让我们对比各场馆的设计效果图,一起看看它们的完成情况。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设计图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建筑工人在清理利用太阳能的建筑“阳光谷”外部。
上海世博会工地,“阳光谷”和中国馆在接受灯光测试。
世博轴阳光谷效果图世博轴是由地上二层和地下二层组成的立体交通枢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将在世博会期间承担园区内23%的人流。
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阳光谷结构,使自然光可以透过璃阳光谷玻倾泻而入,从而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需求,提升地下空间舒适感的同时节约大量能源。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上海世博会项目介绍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上海世博会项目规划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地点(Location):上海中心浦江两岸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4.10.29---2010风格(Style):体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风格。
规模(Size):528公顷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吴志强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管理公司(Managed by):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单位(Designed uni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英国APUP & Rogers 公司、美国Perkins Eastman公司、法国Architecture Studio公司、日本RIA & 黑川纪章事务所联合体、加拿大Bing Thom事务所等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吴志强(图片1)规划师简介(Chief planner brief introduction):吴志强,男,1960年生于上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群规划设计》(图片2)、《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图片3)、《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设计》(图片4)等。
一:总述(Context)1.1上海世博会的目标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
它的目标是:展示全球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时代”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城市化道路,交流城乡互动经验与范例;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1.2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自身的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图)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城市 因水而兴 因绿而永恒 2010上海世博园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

1前睡性的定位
从上海城市绿化 统规 划布局和 统层 来解读.世博嗣E园林绿地的建设月样也具有重覃 的 意R
目0 1
目
目 E S a h
0 1^ Ⅻ p o g O 一 ∞ f —
导读 I 上海世障园
作 为上海 绿地系统规 划中 “ 一纵 两横 景 观中的
一
鼽 。一 黄漓江 演木景观 的重要生 态廊
E P 0 0S a g a lnrd cin X O 2 1 h n h i Ito u t o
城市 因水而兴 因绿而永恒
Wae t rMak s Ci os er g an ee e t Pr p i d Gr n Mak s Ci y n e t y Ev ls i er t a ng
可 谓用市。
同时 ,皇带状的演江 公园不仅 是漓江 沿岸绿 局 的有机组成骱 , 相 i之间联系 密切。世博目 城 大型绿 地浑然相成、 可 不 或缺的结构型 缀城。从 上 海市绿地版图 可以看到, 史上,整十 采, 浦 尤
P r. o t akE p  ̄ g , n sa eo t n e n a re a T ia iesre a H ua P r. xoVH e l d c p fh V u sadr d e n  ̄ h rc e s k n a a e e o g s tl v
a s agudeonl ds ap an n nddesg o 2 0Sha ha EX i an c e pl nig a ln f 01 ng i PO n of s rad so e a d f e e ̄ m er iea d sOnt e o inat a ig d n w te isan prac sof engr nsp e h r t i plnnn an e h ore d ap o he op ee ac e on
上海世博国内馆项目设计方案

201013.625.230+10.0+10.0+10.0-6.078中国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233000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将高耸入空的中国馆比喻成华冠、天,把汇聚人流的地区馆比喻为四方、地,连接起来的寓意就是“天下粮仓、富庶四方”。
31425344399上海企业联合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38220095国家电网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720展馆建筑本身就意味深长:两侧建筑网格状的肌理粗细交错、虚实相间,暗喻着安全、优质、清洁、可靠供电的电网创新之路;核心的“魔盒”将在夜晚被突然“点亮”,在世博的夜空中耀眼生辉,演绎着一个关于光与电的梦想。
整体建筑虽是静态,却鲜活地演绎出“创新,点亮梦想”的展馆主题。
720香港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计划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建造一个能够凸显香港特色的展览馆,作为中国馆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网罗本地相关专业人士最好的创意和构思,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和建筑署在今年年初主办了香港馆概念设计比赛,共收到八十份参赛作品,其中冠军的作品名为“无限空间”,是一个三层建筑结构。
宁夏馆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专业.专注主题:澳门馆专业.专注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会澳门展馆,来自马若龙建筑事务所。
整个建筑的灵感来自我们南方中秋节时制作的玉兔宫灯,兔子头和尾巴都是气球做的,可以上下摇摆,到时候用来吸引游客。
专业.专注贵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贵州馆专业.专注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