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规划

前言2010世博会“都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所有国家和都市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进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都市,上海从昔日小渔村到今天国际大都市的数百年变迁史,尤其是上海近20多年来巨大的变化,差不多为众多国家展示了都市进展的绚丽篇章。
都市是生活的载体,都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也为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机遇。
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开始为制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建设它;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去考虑要如何生活才会使都市得以进展;生活是都市的灵魂,生活激发了都市的生命力,使都市能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
假如只有都市,而没有人类没有生活,那么都市只是形同虚设。
是生活让都市蓬勃地生长,不同的生活模式让不同的都市各具特色;而建筑是对都市生活的诠释,建筑作为一种专门的符号,阐述着独特的语言,人们往往本能的从建筑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地理中心和要紧活动场所,B片区规划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我们需要建筑如何样的建筑来诠释世博会这一专门时刻、专门地点进行的专门生活呢,这确实是本次建筑策划的要紧目的和任务。
在本次策划中运用了多种方法,结合历界世博会的相关经验,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要研究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筑在内的B片区公共建筑群的功能定位问题;其次要查找这些建筑的临时功能和长期功能的契合点,即解决办博期间使用效率和办博后的后续利用问题。
第三,依据这些建筑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要紧技术参数;最后,依照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设置等差不多设想对建筑的可能的造价进行了初步估算,以便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百年前上海有了老城厢和外滩,至今仍然是那个都市的标志;过去十余年间建设了陆家嘴,也已成为了都市新的标志;以后十年以及往后,世博会地区中的建筑无疑将成为那个都市新的地标!上海因世博会而蓬勃,世博会因上海而精彩。
1 概述1.1策划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都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任务书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任务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任务书 (若有与规划设计条件不一致之处,以规划设计条件为准)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简称:世博中国馆)1.2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处于世博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
设计控制范围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其中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有过道与磁悬浮车站相接。
1.3 项目内容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世博会举办期间,本项目是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通过各种视听效果,展示古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和世博会主题馆一起综合考虑、统筹利用,作为举办各类商业性展览和活动的场所。
1.4 投资控制本项目工程总投资控制在6.5亿元人民币以内(不含土地费)。
1.5 设计范围本次方案征集,应征单位(个人)需要完成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两部分的方案设计,设计成果应满足中国关于项目方案深度要求的有关规定。
港澳台馆将由港、澳、台自建,应征单位(个人)只需预留用地范围,不作深度要求。
2 设计目标2.1 突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应征方案首先应符合中国2010年世博会园区的总体规划理念,体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同时,作为东道主的展馆,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因此,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突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通过鲜明的和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外观,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展示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环境改善,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给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现中国城市文明的历程,展现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展现庄重、友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
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
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
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
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
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

2004年3月同济大学的世博会园区规划方案把“和谐城市”作为指导思想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规划落实,以“和谐”为主题的城市模式呼之欲出,“和谐城市”成为一种广泛认同下的城市哲学思想,必将从精神理念影射到城市空间物质主体。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SHANGHAlC川NA口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吴志强李欣于泓2010年世博会是中国继2∞8年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大型世界性盛事.对中国及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历史上首次采用“城市”作为主题,体现了全人类对于未来更美好生活的设想和憧憬.并将为进入“城市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平台。
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1、旧城市的终结纵观人类城市的历史,城市先后经历了前工业时代的“传统城市”和工业时代的”现代城市“。
在其长达八千年的演进中,城市历经人与自然的相互>中突与相互征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敌视.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在发展的旗帜下被无情抛弃。
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终结。
2、“和谐城市”早在1997年的《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中.笔者就已经提出了”三个和谐”的核心纲领。
2∞3年春,我们第一次为官方提出了“Harmony—C1tv(H—cIty)”理念,中文为”和谐城市”。
从理论上说,“和谐城市”应该包含了三个向度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工业城市的建设思想中.以现代工业文明战胜自然环境根本哲学理念的一次反思和扬弃。
21世纪的城市.应该以~种对自然尊重的态度,从自然的生存中吸取智慧,得到启发,从根本上说,”和谐城市”一文化.规划.城市化~。
j一:譬誓—豳嗣瞄强勤盈滴茁鏊譬蠢窿聪面副团臣菡豳图1世博会举办地及城市化水平不再是站在自然环境对立面的一个人工环境,它应该成为自然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不再是自然资料和能源的“消费者”.也应该是生态系统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纵横与静谧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设计解读

来 使 周边场 有了自然朴茂的沉着与自敛 所 世 中 博 心
照, 设计师的这种经营 、 设计与 中国 论 有着 神的 精
显示 了中国 设计 师 植根于 中国盘 声地叙述着自己平和的心进 . 从而 通融和基目的承继 .
也 暗示着 白 的端庄和 礼仪 ” 作为世博 的中心 . 化的现代迷求与现实转化 。
它是 “ 轴口 一 馆 的 要组 部分,是世博叠期间的 重 成 俯瞰 一轴口馆 的整体布局 , 建筑 、 环境各得
新闻 会议 中 。作为 久性场馆—— 后世博 的世 心 永 其所 世博中心基地北 临 紧靠黄浦江的世博公园 . 在 博中 心将 转型为国际 流的会议中 ,对上海的国际 一 心
te C n  ̄ a l c s m h h hie Kht t Fo t e… e r
o n e i n e fih rt c a
o ie eta ion l ut f Chn s rdt a c I i u ̄. hsp p re pan h t i a e x list e d s nd ti fh x oCe t ̄ e i eal g so teE p ne
卢浦大桥和浦江对岸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 映 衬下 . 世
交流 和大 型政 活动以厦现代服务业发展起到积极作 博中心以横向的线性体块横亘于世 . 务 舍其 张 ,在 扬 基
用 设计 师以 实静 的策略应对复杂且变化着的诸 地中取得沉着与静谧之势 处理洗练 意 赃, 平 谧 于是 存
多问题,举重若轻地 实 7 可持续” 的设 理念。 现 计 质而见 势. 近取其质” 这种 远势” 近质 的表 。
5D yg ̄ al h… l
t HD  ̄ & {ht:h Fr ) h e 0 C e Poos * e, f g
(整理)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世博会场地规划

(一)、区位概况(二Fra bibliotek、规划结构区位概况
上海世博会的用地范围主要在黄浦江两岸,在浦东部分的白莲泾直 接汇入黄浦江,使世博会场地具有十分明显的亲水特征. 上海世博会场地所在地区是早期工业发展地区,用地现状包括工厂、 仓库、码头堆场和住宅,是上海城区中迫切需要改造的重点地区。
规划结构
世博会规划方案提出了“园、区、片、 组、团”5个成次的结构布局: 1. 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建设 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围栏区外的配套 设施用地,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和浦西 1.35平方公里。
2.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 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 里。
片——5个编号分别为A、B、C、D、E 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为60公顷。
3.
4·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至15公顷的展
馆“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组。
5·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约为2至3公顷的
“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40至45个
办展单元,每个展馆团总建筑面积约2至2.5万 平方米。
国家馆按地理位置以“展馆团”为基本单位规划和
布置办展单元,分三类:
第一类为自建馆 第二类为租赁馆 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联合馆。
片区布局
A片区:用地面积54.9公顷,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集 中布置中国馆和外国国家馆。 B片区:用地87.8公顷,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主题馆、公共活 动中心、演艺中心) C片区:用地面积104.3公顷,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外 国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 D片区:用地面积49.7公顷,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 南造船厂) E片区:用地面积25.1公顷,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沿黄浦江两岸同时规划布局,并以一条椭圆形的运河将世博会场地联为一体,运河范围内是世博会的主
要展馆区。
运河外还安排有部分企业馆区、中国地区馆区和后勤保障区等,世博会围栏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总展馆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国际展馆区将建造在黄浦江岸边周围的场地上。
展馆建筑面积可以达到30万平方米,容纳近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
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
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
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
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
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
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
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
之间,是一条公共服务设施带,这些服务设施总占地近30公顷,集
中了各类餐饮、商店、问讯、安全急救和娱乐休闲设施,与展馆区的联系极为便利,同时与绿色走廊和运河有机结合,成为舒适亲切的公共活动休息空间。
展区的参观线路简单明了,沿黄浦江、花桥、运河、植物走廊都组织了便于识别的坐标。
场内交通以小型轻轨、电动汽车、自动步道等方式为主。
世博会期间黄浦江两岸将建造多个渡口,配备经常性的渡轮。
运河边也将建造渡口,使游客能坐船观赏所有景点。
这些渡船兼具娱乐和休闲的功能,不仅能营造节目的气氛,又能为各国人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
浦西部分展示场地将建成城市实验室,占地约12公顷。
介
绍各国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市政经验。
展示内容将成为在整个展览期间举办的'世界城市论坛'的主题。
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将借此机会交流城市建设的经验,展示对城市发展的创想。
后续使用
世博会之后,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将其融入上海市区。
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
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在展览会之后,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中国国家馆则作为世博会博物馆。
而更为令人激动的是,上海世博会将突破国际博览局对世博会展馆的一般惯例,将鼓励和支持各国建造永久性展馆,并使这些展馆在世博会之后成为各国展示其文化、科技、历史和经济的窗口,将世博会地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国际交流中心,让世博会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