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癌分期

乳腺癌分期乳腺癌分期是指根据乳腺癌的扩散程度以及局部病变的大小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乳腺癌分期旨在帮助医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决策,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预后信息。
一、乳腺癌分期的定义和意义乳腺癌分期是根据TNM分期系统来确定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
TNM分期系统包括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状况(N)和远处转移(M)。
乳腺癌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预测患者的预后以及进行临床研究。
二、TNM分期系统1.肿瘤的大小(T)T0:无原发肿瘤Tis:原位癌(包括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原位癌)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1mi:微小侵袭肿瘤,直径小于0.1厘米T1a:肿瘤直径为0.1-0.5厘米T1b:肿瘤直径为0.5-1厘米T1c:肿瘤直径为1-2厘米T2:肿瘤直径为2-5厘米T3: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2.淋巴结转移状况(N)N0:无淋巴结转移N1:腋窝淋巴结转移N2: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或)胸骨下淋巴结转移 N3:胸壁内淋巴结转移及(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三、乳腺癌分期的详细描述1.阶段0Tis,N0,M0,原位癌。
2.阶段IT1,N0,M0,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
T1mi,N0,M0,微小侵袭肿瘤,直径小于0.1厘米。
T1a,N0,M0,肿瘤直径为0.1-0.5厘米。
T1b,N0,M0,肿瘤直径为0.5-1厘米。
T1c,N0,M0,肿瘤直径为1-2厘米。
4.阶段IBT2,N0,M0,肿瘤直径为2-5厘米。
5.阶段IIAT0,N1,M0,无原发肿瘤但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T1,N1,M0,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T2,N1,M0,肿瘤直径为2-5厘米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6.阶段IIBT3,N0/N1,M0,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未侵犯胸壁或皮肤。
7.阶段IIIAT0/T1/T2,N2,M0,无原发肿瘤或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但有胸骨下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乳腺癌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准确确定肿瘤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分期以及综合治疗方案。
一、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通常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期。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AJCC)第8版TNM 分期系统,乳腺癌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0期:初发阶段的早期癌变,肿瘤尚未侵入邻近组织或淋巴结,并且没有远处转移。
2. I期:小肿瘤早期侵袭,直径不超过2厘米(T1);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N0)或无淋巴结转移。
3. II期: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T2);轻度或中等程度的淋巴结转移(N1/N2/N3),或无肿瘤侵犯淋巴结。
4. III期:大肿瘤(T3/T4)侵入周围组织;严重或广泛的淋巴结转移(N2/N3),或中度到重度的局部区域淋巴管转移。
5. IV期:乳腺癌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肺、肝、骨骼等。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乳腺癌治疗采用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分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1. 手术切除:手术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阶段的乳腺癌分别采取乳房保留手术或全乳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进行辅助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
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来杀死残余癌细胞或预防局部复发。
放射治疗可以有选择性地用于淋巴结区域,根据病理结果和术前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
3. 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
一般情况下,乳腺癌患者会在手术前或后接受化学药物治疗。
具体方案可能包括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4.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TNM分期-乳腺癌tnm分期之欧阳道创编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 (DCIS) :导管原位癌;Tis (LCIS) :小叶原位癌;Tis (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1 cm,但≤0. 5 cm;T1b :肿瘤最大直径> 0.5 cm,但≤1 cm;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期判定标准及其治疗

乳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期判定标准及其治疗可能很多乳腺癌患者不知道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是以什么标准来判定的,怎么就可以判定为乳腺癌的早中晚期。
对此疑问,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就2011年NCCN指南上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判定标准做一介绍,以方便大家了解,指导乳腺癌的不同分期的治疗。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在新桥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对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判定标准是以国际上的TNM来进行分期的,且乳腺癌的不同分期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因人而异,因肿瘤而异。
TNM中的T是指原发肿瘤大小,N是指淋巴结是否有转移,M是指是否有远处转移。
再接着细分的话可包括如下:T--原发癌肿分期T1:肿瘤最大直径<2cm;T2:肿瘤最大直径在2-5cm;T3:肿瘤最大直径超过5cm;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N--区域淋巴结分期N0:区域淋巴结未能扪及;N1: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N2: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近期将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归为N3;M:远处转移分期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临床上乳腺癌分期主要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俗称的乳腺癌早中晚期。
其中乳腺癌I期包括T1N0M0;乳腺癌II期包括T0N1M0、T1N1M0、T2N0M0、T3N0MO等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乳腺癌;乳腺癌III期包括T3N1M0、T3N2M0、T2N2MO 等;乳腺癌IV期包括AnyTNM1,患者可以对照这些分期来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乳腺癌不同分期的治疗临床而言,乳腺癌I期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原发部位,这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无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可不做放射治疗。
乳腺癌II期患者癌细胞已经有明显的局部浸润,并有少数区域淋巴结转移。
此类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疗或联合癌症生物治疗,尽可能防止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加重病情。
乳腺癌分期

分期组别
AJCC/UICC T
N
M
Stage 0 TIS
N0
M0
Stage I
T1
N0
M0
Stage IIA T0,T1
N1
M0
T2
N0
M0
Stage IIB T2
N1
M0
T3
N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0
分期组别
AJCC/UICC T StageIIIA T0-T3
T3 stageIIIB T4 stageIIIC anyT stageIV AnyT
N
M
N2
M0
N1
M0
N0-N2
M0
N3
M0
anyN
M1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原发灶大 • 组织学分级高 • 淋巴结侵犯 • 受累淋巴结数量大 • 肿瘤细胞处于增殖期/分裂期/S期的比率高 • Her-2/neu(c-erbB-2)基因高表达 • 雌孕激素受体低表达
乳腺癌各组别生存率(1985-1989,50383例病人)
TNM分期
区域淋巴结(N)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并固定或者 M1 有远处转
经体检/CT查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
移
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 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 淋巴结转移。
• 乳头paget's 病
乳腺癌分期
Tarascon internal Medicine Critical Care Pocketbook
乳腺癌分期系统(二)2024

乳腺癌分期系统(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分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关键因素。
乳腺癌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侵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来划分不同分期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乳腺癌分期系统的细节和相关知识。
正文:一、肿瘤的大小分期1. T0期: 乳腺中不存在原发肿瘤,肿瘤大小为0 cm。
2. T1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 cm,无淋巴结转移。
3. T2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为2-5 cm,无淋巴结转移。
4. T3期: 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 cm,无淋巴结转移。
5. T4期: 原发肿瘤穿透胸壁皮肤,或使皮肤溃烂,或伴有乳头病变。
二、淋巴结受侵分期1. N0期: 无淋巴结转移。
2. N1期: 轴突内转移小于0.2 cm。
3. N2期: 轴突内转移为0.2-2 cm。
4. N3a期: 10个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
5. N3b期: 超过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三、远处转移分期1. M0期: 无远处转移。
2. M1a期: 远处转移为单个转移瘤。
3. M1b期: 远处转移为多个转移瘤。
4. M1c期: 远处转移为转移性乳腺癌灶,如肝、肺转移等。
5. Mx期: 无法评估远处转移。
四、乳腺癌分期综合1. 0期:T0N0M0,即无原发肿瘤、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
2. I期:T1N0M0,即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
3. II期:T2N0M0或T0N1M0或T1N1M0,即原发肿瘤最大直径为2-5 cm、轴突内转移小于0.2 cm或10个以下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4. III期:T0N2M0或T1-2N2M0或T3N0-2M0,即原发肿瘤大小不一、轴突内转移为0.2-2 cm或超过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5. IV期:任何T或任何N,M1,即无论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如何,均存在远处转移。
结论:乳腺癌分期系统是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1.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点。
通过观察乳腺组织结构、形态、血流状况等,可发现乳腺结节、肿块、钙化等异常表现。
2.乳腺钼靶X线摄影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可发现乳腺结节、肿块、钙化等异常表现。
对于乳腺微小钙化、隐匿性乳腺癌等,钼靶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3.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适用于乳腺钼靶检查可疑病例、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以及既往有乳腺手术史的患者。
MRI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形态、血流状况等,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
4.乳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乳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获取乳腺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乳腺癌的诊断。
FNAB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二、乳腺癌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乳腺癌早期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1)乳腺癌根治术:切除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等。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胸大肌、胸小肌,保留部分腋窝淋巴结。
(3)保乳手术:切除乳腺肿块,保留乳腺组织。
2.化疗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存率。
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因状态等因素制定。
3.放疗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放疗方式包括:(1)外照射放疗:针对乳腺、腋窝等部位进行照射。
(2)内照射放疗:将放射性药物注入乳腺肿瘤组织内。
4.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或降低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常用药物包括:(1)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来曲唑等。
乳腺癌分期

乳腺癌分期一、概述:乳腺癌的临床分期以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状况为标准,分期的确定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如肿瘤的蔓延范围,其沿淋巴道、血道扩散情况及详细的病史、体检和一系列其它检查等。
二、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1、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1a 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
T1c 肿瘤最大径1~2cm。
T2 肿瘤最大径2~5crn。
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b 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
T4c 包括T4a及T4b。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分期:N0 区域淋巴结未扪及。
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 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 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根据以上不同的TNM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0期TisN0M0I期T1N0M0Ⅱa期T0N1M0;T1 N1*M0(*N1的预后同N0);T2N0M0 Ⅱb期T2N1M0;T3N0M0Ⅲa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2M0Ⅲb期T4,任何N,M0;任何T,N3M0Ⅳ期任何T,任何N,M1三、乳腺癌分期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的意义:通常所说的早期乳腺癌是指临床前期和第1期乳腺癌。
在此阶段,癌细胞往往还局限在原发部位,是手术治疗的良好时机,常常能够达到彻底根治的疗效。
对于第2、3期乳腺癌患者,一旦确诊应当及早手术,然后辅助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T0乳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22例T0乳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治进行讨论。
结果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及腋下肿块,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
结论 T0乳腺癌患者普遍预后较好,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放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乳腺癌;诊断与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0 breast cancer:a report of 22 cas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how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0 breast carcinoma.Methods Twenty-two T0 breast carcinoma cases were studied wit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arcinoma was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review.Results Most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have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nipple discharge and armpit lump and the therapy is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ssist to resection.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is optimistic and the survival rate can be elevated by earlier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o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ssist to radical resection.
【Key words】 breast carcinoma;diagnosis and therapy
T0乳腺癌是指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常以乳头溢液及腋下肿物等为首发表现,而乳腺检查未发现原发灶。
本文将我院从1985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755例乳腺癌中检出本病22例,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
2.9%,发病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5岁。
全组22例病变均为单侧,病程1~6个月15例,2年4例,3年2例,4年1例。
主诉症状为乳头溢液7例,均为单侧,单个乳导管血性溢液。
表现为乳头糜烂2例,局部腺体增厚1例。
腋下肿物9例,锁骨上肿物3例。
22例中有8例误诊,误诊率36.4%。
误诊为炎症、炎性肿物各2例,乳腺结构不良1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3例。
全组病例均行钼钯X线摄影检查,有6例见乳腺腺体呈团块状或沙粒状钙化阴影。
有3 例行乳导管造影,其中2例见乳导管充盈缺损,1例乳导管呈中断征象。
涂片细胞学6例,其中5例查见癌细胞。
13例活检确诊,3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
乳头Pagets病并导管内癌3例,非浸润性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小叶原位癌4例,硬癌2例,单纯癌1例。
1例未检出,该例病人腋窝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腺癌并排除胃肠道、肺、甲状腺肿瘤的可能,检测雌激素受体(ER)呈阳性。
1.2 治疗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
其中改良根治术21例,保乳根治术1例。
21例术后辅以全身化疗,
13例加放疗,6例ER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氧胺),1例术后单纯口服三苯氧胺3年。
1.3 结果全组22例均随访,生存2年以上19例,5年以上16例,10年以上9例。
2 讨论
T0乳腺癌临床表现为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与一般乳腺癌相同,多以乳头溢液及腋窝肿物为首发症状,而乳腺检查不能扪及肿物,因此早期做出诊断较为困难。
这类病人主要是病变深在、乳腺肥大和病灶微小等多种原因,临床上难以触到肿物,容易造成误诊。
T0乳腺癌早期并非毫无线索,重视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人,注意乳房出现的早期变化。
对有“乳腺增生”而经过治疗无效者,近期出现乳头内陷、乳头病理性溢液、乳头糜烂、腺体局限性增厚、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皮肤凹陷或水肿等应进一步检查。
在门诊或普查中,让妇女学会自查,以发现乳房早期变化,及时诊治,对T0乳腺癌的早期确诊亦非常重要。
目前,对乳腺癌的早诊方法很多,任何单项检查都有局限性,如红外线扫描、液晶热图等。
乳腺钼钯X线摄影,可显示出小肿瘤和微小的钙化灶,其特点是钙化灶小、多个形态、不整齐,以沙粒状钙化意义最大。
还可以采用钼钯X线摄影定位,指导手术切除。
乳导管造影可显示扩张的导管突然闭塞,末梢部分可见肿瘤影或钙化灶广泛而不规则,乳管缺损阴影[1]。
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有重要价值。
对腋窝肿块的诊断,一般需在腋窝肿块行穿刺细胞学或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腺癌,而全身检查未发现乳腺以外原发灶后
方可确诊。
同时行ER等测定,对排除乳腺外转移癌有重要意义。
所说的乳腺外转移癌通常是指来源于胃肠道、肺、甲状腺、鼻咽部、卵巢、子宫等恶性肿瘤的转移。
随着CT、MR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开始用于乳腺检查,其薄层、分辨率高的优点有利于乳腺癌的发现,已发现乳腺组织的摄碘率明显超过正常乳腺组织[2]。
由于其在乳腺疾病的应用开展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证实。
对于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应采用连续病理切片或全乳大块病理切片检查,可提高乳腺原发灶的检出率。
对T0乳腺癌的治疗尚有不同意见,但总体上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对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非浸润性癌和微小浸润癌行全乳切除手术。
浸润性癌应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加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对腋窝转移性癌的治疗方式选择与一般乳腺癌过程相同。
传统的认识是一旦排除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乳腺外原发灶的可能,即使未查见乳腺的原发灶也应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3]。
近年来,对乳腺癌的保乳手术逐渐认可,T0乳腺癌的诊疗方式或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学者[4,5]认为:在无明显乳腺原发灶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且乳腺钼钯X线摄片阴性的患者,无需行乳腺切除术,理由:(1)T0乳腺癌原发灶小,预后较一般Ⅱ期乳腺癌好;(2)随着术后放疗、化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的进展,保乳手术与乳腺切除手术相比较,5年和10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ER阳性者,绝经后妇女可用三苯氧胺治疗或联合化疗。
ER阴性者根据情况行全身化疗。
如行保乳手术或行单纯全乳切除者可考虑加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 霞富士雄,岩漱拓士.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实用癌症杂志,1991,5(4):73.
2 Orel SG,Schnall MD.MR imaging of the breast for the detection,diagnosis,and staging of breast cancer.Radiology,2001,220(1):13-30.
3 Ellerbroek N,Holmes F,Singletary E,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d axillary nodal metastases from an occult primary carcinoma consistent with breast origin.Cancer,1990,66(7):1461-1466.
4 Lloyd Ms, Nash AG.Occult breast,cancer.Ann R Coll surg Engl,2001,83(6):420-424.
5 孙现军,王永胜,左文述.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0,7(4):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