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治指南

诊断方法
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乳腺核磁检查
病理学诊断
通过X线检查乳腺组织, 发现异常钙化灶和肿块
。
利用高频超声波显示乳 腺组织结构,发现异常
肿块和微小钙化灶。
对乳腺组织进行核磁共 振成像,提供更详细的
解剖结构信息。
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 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
检查,确诊乳腺癌。
诊断流程
初步体检
医生对乳腺进行触诊,了解有 无肿块和异常。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 可能。通过精确地修改癌细胞中的基因,可以消除其恶性 增殖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疗法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一些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这 些试验主要探索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的方法。
肿瘤疫苗
临床试验与新疗法
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大量的乳腺癌临床试验,探索新型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这些试验为患 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THANK YOU
心理疏导
乳腺癌患者可能面临心理 压力和情绪困扰,应接受 心理疏导,以缓解不良情 绪和心理压力。
社会支持
乳腺癌患者应积极参与社 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 ,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05
乳腺癌的最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01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乳腺癌的特定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
HER2、ER、PR等靶点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更精确地针对癌细胞,减
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02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
癌细胞。在乳腺癌领域,已有一些免疫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完整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完整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更新要点总结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抑制剂(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于HR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T-DXd”作为CDK4/6i 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
对于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戈沙妥珠单抗”或“T-DXd”。
T-DXd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图1.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方案在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中,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THP)、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及紫杉类(TH+吡咯替尼)仍是I级推荐方案,证据类别均调整为1A。
在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中,T-DXd是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而T-DM1从I级推荐调整为II级推荐。
在TK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T-DXd仍然作为II级推荐,但证据类别提升至1A。
新增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皮下制剂。
注释3:新增(7)“T-DXd治疗失败后,可考虑应用既往获益的抗HER2靶向治疗或未使用过的同类药物,也需考虑局部治疗的可行性以兼顾生活质量。
”T-DXd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I级推荐是基于DESTINY-Breast03研究的突破性获益。
截至2022年7月25日,T-DXd 组BICR评估的中位PFS长达28.8个月,是T-DM1组6.8个月的4.2倍。
尽管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但T-DXd组与T-DM1组之间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显著性(HR=0.64,P=0.0037)。
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疗指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源于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
这种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因此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乳腺癌的相关诊疗指南,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乳腺自检、乳腺X线摄影术(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
乳腺自检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让女性自主检查自己的乳腺,及早发现不正常的症状。
乳腺X线和乳腺超声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观察乳房的内部结构,并了解肿块的性质。
乳腺MRI则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具有重要价值。
二、乳腺癌的分期和治疗原则乳腺癌的分期能够明确癌症的发展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分期,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 非侵袭性乳腺癌非侵袭性乳腺癌是一种较早期的癌症,通常在乳腺导管内形成。
对于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肿瘤、辅助放射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2. 早期乳腺癌早期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只在乳腺内或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中出现。
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术。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常常与手术联合进行,以杀死潜在的癌细胞。
3. 中晚期乳腺癌中晚期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乳腺之外的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对于这种情况,手术治疗的效果可能相对较差。
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三、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特点,综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这种治疗模式的目的是在不同层面上杀死癌细胞、减少复发率和提高治愈率。
四、乳腺癌的随访和复发监测乳腺癌治疗后的随访对于发现复发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乳腺癌诊治指南

乳腺癌诊治指南乳腺癌诊治指南1、引言1.1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乳腺癌的全面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规范地处理乳腺癌患者。
1.3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涉及病理学、影像学、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2.1 分类乳腺癌可按照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子亚型等进行分类。
2.2 分期乳腺癌分期是根据病理学和临床特征进行的,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3、乳腺癌的诊断3.1 临床表现咨询病史、体格检查、乳房影像学检查、乳房钼靶等可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3.2 病理学检查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活检、细针穿刺、切片检查等。
4、乳腺癌的治疗4.1 外科手术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情况,可选择乳腺保留手术、乳房切除术及其修复、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式。
4.2 放疗放疗可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适形治疗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3 化疗化疗用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4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通过使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或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等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5 靶向治疗针对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的抗体药物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有助于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研究数据、模型算法、患者案例等,以供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 乳腺癌:指乳房组织内恶性肿瘤的一种。
- 诊断:指通过临床检查和检验结果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原因的过程。
- 治疗: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治愈或缓解疾病的行为或过程。
6.2 注释- 乳房钼靶:一种检查乳腺问题的辅助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将乳房放在钼靶上进行放射线成像来观察乳腺的情况。
- 组织学检查:指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和特殊染色等方法,分析组织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判断是否存在病理变化。
乳腺癌临床诊治指南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02 乳腺癌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
术后护理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的淋巴结来 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后需进行必要的护理和康复,如 伤口护理、功能锻炼等,以促进患者 恢复。
手术方式
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 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具体手术 方式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化学治疗
01
02
03
化疗原则
化学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 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 辅助手术治疗,消灭微小 转移灶。
常用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 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 病情和医生建议。
副作用
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 用,如恶心、呕吐、骨髓 抑制等,需注意防治。
放射治疗
放疗原则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 辅助手段之一,主要用于 缩小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放疗方式
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放 疗和姑息性放疗等,具体 放疗方式需根据病情和医 生建议选择。
副作用
放射治疗可能会引起皮肤 损伤、疲劳、恶心等副作 用,需注意防治。
社会支持与关爱
鼓励社会各界关爱和支持乳腺 癌患者及其家庭,为他们提供
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靶点来消灭肿瘤细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具体药物
选择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
副作用
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 皮疹、心悸等,需注意防治。
03 乳腺癌临床分期与治疗方 案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

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千2024年4月12-13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后简称“《指南》“)于会议期间重磅发布。
本次2024版《指南》更新依旧坚持“基千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和医保因素、结合中国专家意见“原则,对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分子分型的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亮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 M1Y'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怓1A),·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国内已获批CDK4/6抑制剂(CDK4/6i)全部纳入了一线治疗的1级推荐,同时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千HR阳也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作为CDK4/6i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1 对千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德曲妥珠单抗'或'戈沙妥珠单抗'0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持续追求精准治疗,德曲妥珠单抗成曲妥珠单抗失败后首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强调基千既往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分层,分为H治疗敏感'、“H治疗失败”、“TKI治疗失败“分别推荐方案,以追求更精准治疗模式。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基千临床需求和产品可及性,在新版《指南》中曲帕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该项更新基千D EST I NY-Breast03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前所未有的28.8个月,同时近80%患者实现肿瘤缓解,21%患者实现肿瘤完全缓解。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毒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如止吐、止泻、升白、保肝等对症治
疗,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治疗。
07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
康复期心理干预和生活质量提升措施
心理干预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 焦虑和抑郁情绪。开展心理康复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 心理调节能力。
准确的预后评估和复发风险预测有助于 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03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中应用
乳腺X线摄影技术及其优势
乳腺X线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 乳腺组织对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将 乳腺内部结构以影像形式展现出来, 是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CSCO乳腺癌诊疗 指南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4-17
目录
Contents
• 乳腺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 病理学与分子分型进展 •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中应用 •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探讨 •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 放化疗联合应用及注意事项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策略
01 乳腺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关注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 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康 复指导。
06 放化疗联合应用及注意事项
放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分析
适应证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后辅助放疗;局部晚期、有淋巴结转移或手 术切缘阳性的患者;炎性乳癌和晚期乳腺癌 的姑息放疗等。
禁忌证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策略
芳香化酶抑制剂
01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降低雌激素水平,适用于绝经后激素
受体阳性患者。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doc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doc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指南,包括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手术指征等方面。
一、临床表现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凹陷、乳头瘙痒等。
其中,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大约有8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
肿块通常是无痛性的,但有时可能会出现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症状。
另外,乳腺癌还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腋窝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疲劳等。
二、检查方法乳腺癌的检查方法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其中,体检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乳房内的异常肿块和皮肤变化。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MRI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肿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病理学检查则是最终确诊乳腺癌的方法,可以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行诊断。
三、诊断标准乳腺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理学诊断和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等方法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临床诊断则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四、治疗原则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化疗和放疗则是辅助手术的方法,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
内分泌治疗则是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抑制激素分泌来控制肿瘤的生长。
五、手术指征乳腺癌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诊乳腺癌后,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恶性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手术方式。
2、对于早期乳腺癌,通常采用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并根据情况选择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
3、对于晚期乳腺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4、对于复发的乳腺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诊疗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的乳腺癌。
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DCLS:(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导管原位癌LCIS:(lobul a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PR:(progesti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HER-2/C-erbB-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四、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乳腺癌诊断流程图2乳腺癌治疗流程五、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1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肿瘤的大小有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
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
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Tis (DCIS),导管原位癌Tis (LCIS),小叶原位癌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 但≤0.5 cm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 但≤1 cm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 cm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 cmT3 肿瘤最大径>5 cm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T4c 同时包括T4a和T4b。
T4d 炎性乳腺癌2 区域淋巴结(N)临床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pN)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1~3个同侧腋窝可活动的转移淋巴结,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pN1mi 微小转移(>0.2 mm, 但<2.0 mm)pN1a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pN1b 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在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淋巴结>3个的情况下,内乳淋巴结阳性即被归为pN3b,以反映肿瘤符合的增加)pN2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pN2a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2.0 mm,)pN2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a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 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注:* “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异常** “临床上未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为发现异常3 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4六、诊断(一)乳腺查体。
进行乳腺触诊前应详细询问乳腺病史、月经婚姻史、既往乳腺癌家族史。
最佳的乳腺触诊时间是月经过后的9-11天,此时乳腺比较松软,容易发现异常。
受检者通常采用坐位或立位,对下垂型乳房或乳房较大者,亦可结合仰卧位。
医生应遵循先视诊后触诊,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触诊时应采用手指指腹侧,可双手结合,按一定顺序,不遗漏被检查部位。
大多数乳腺癌触诊时可以摸到肿块,多为单发,边缘不规则,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
摸到肿块的乳腺癌容易诊断,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可活检行病理组织学诊断。
有一些早期乳腺癌触诊阴性,查体时应重视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变硬、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以及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乳晕轻度水肿、绝经后出现乳房疼痛等体征和表现,应提高警惕,结合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二)乳腺彩超。
超声成像简便、经济,无辐射,可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是评估35岁以下妇女、青春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乳腺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可同时进行腋窝超声扫描,观察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1.检查适应症(1)评估<35岁的青年妇女或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
(2)囊实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3)对乳腺X线片定性困难的乳腺病变进行协诊。
(4)对X线片显示为致密型的乳腺进行协诊。
(5)评估植入假体的乳腺病变。
(6)评估乳腺炎性病变。
2.人员要求检查医师应从事超声检查2年以上,并经过上级医院的专业培训。
3.技术规范(1)设备:带高频(10~15MHz)实时换能器的超声扫描仪(2)扫描方法: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3)注意事项:按一定的顺序扫查全乳,勿遗漏;手法应轻柔。
(三)乳腺X线摄影。
1.检查适应症(1)乳腺筛查X线摄影:40岁及以上无症状的妇女。
(2)诊断性乳腺X线摄影:乳腺肿块、硬化,异常的乳头溢液,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筛查发现的异常改变;良性发现的短期随诊;乳腺移植的患者;乳腺肿瘤治疗的患者;其它需要放射科医师检查或会诊的患者。
不建议对35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2.人员要求开展乳腺X线摄影检查,必须通过独立的技术步骤以确保获取高质量或满足诊断要求的乳腺X线影像。
摄影技师及诊断医师应相对固定,并经过专业培训。
要求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包括登记员、放射诊断医师、摄影技师、医学工程师。
3.技术规范(1)患者体位:常规采用立位或坐位投照。
(2)投照位置:常规摄片体位包括双侧乳腺内外侧斜位(MLO)及头足位(CC)。
对于常规体位显示不佳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补充体位,必要时可进行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目的是使病灶得以更好地显示。
内外侧斜位:内外侧斜位是最常用的投照体位,此投照位所暴露出的乳腺组织最多。
投照时,将胶片置于乳房的外下方,X线束自乳房的内上方以45°角向外下方投射。
头足位:亦称上下位或正位。
将X线胶片置于托板内,欲投照的乳房置于托板上,身体尽量前靠,X线束自上向下投射。
侧位:X线架旋转90°,将胶片置于欲投照的乳房的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射。
(3)乳房压迫:在乳房摄影时,必须用压迫板对乳房施加压力,使乳房厚度均匀一致后再行曝光,加压后乳腺厚度以5cm左右最佳。
(4)胶片冲洗:乳腺摄影采用单面药膜X线胶片和与之相匹配的专用增感屏、专用暗盒。
冲洗胶片采用乳腺专用的自动洗片机。
数字摄影采用激光胶片及激光打印机。
4.乳腺X线诊断报告可参考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并为国际广泛采用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报告内容包括5个方面:(1)临床病史;(2)乳腺类型;(3)X线影像所见;(4)与既往片比较;总体评价分为6类:0类为影像资料不足,无法进行评价;1类为乳腺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2类为良性病灶,无恶性征象;3类为良性可能性大的病灶,建议短期随访;4类为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5类: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恶性可能性大于95%,4类和5类均应进行活检;6类为已行活检证实为恶性;以上详细说明可见附录A(BI-RADS分类)。
5.乳腺MRI检查不作为常规推荐,有条件的医院在下列适应症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开展MRI检查。
(1)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病变检出或确诊困难者;(2)腋窝淋巴结肿大评价是否存在隐性乳腺癌;(3)乳腺癌术前分期或预行保乳手术排除多中心、多灶者;(4)植入乳腺假体而超声显示不满意者;(5)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6)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放疗后随诊;(7)乳腺癌遗传基因缺陷的高危人群筛查。
七、治疗(一)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综合治疗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整体考虑,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是以前瞻性大规模随机试验为依据的。
医疗实践已证实了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也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
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案:●小叶原位癌:三苯氧胺治疗5年,降低风险;亦可采用乳腺单纯切除术。
●导管原位癌:全乳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放疗●浸润性乳腺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或保乳手术+放化疗(二)外科手术。
乳腺癌切除乳房手术:国内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少数医生还在沿用Halsted传统根治术,该术式手术创伤大,未提高生存率,国外已废弃。
切除乳房手术还有不清扫腋窝淋巴结的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癌保乳手术: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症(肿瘤大小、部位、多灶多中心及年龄问题),实施保乳手术的医疗单位应具备:保乳手术切缘的组织学检查设备与技术,保证切缘阴性;保乳术后放疗的设备与技术。
否则转上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