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划书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完成一栋多层框架结构以及一栋单层工业厂房的钢结构设计。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施工图纸的基本内容和绘图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制图的能力。

成绩评定设计计算书40%,图纸60%,按等级评定。

(一)门式刚架工业厂房设计一、设计目的通过门式刚架结构的设计实践,全面掌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选型、柱网布置、荷载计算、结构分析、构件和节点设计、绘制门式刚架钢结构施工图等专门知识,从而加深对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设计要求1.熟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相关条文;2.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分析和求解结构;3.掌握钢结构设计的施工图表达方法;4.掌握计算书的书写格式和制图标准;5.计算书应计算正确,条理清楚,施工图绘制应规范准确。

三、设计内容1.方案设计(包括厂房平面布置、剖面设计和结构构件选型)与材料(包括连接材料)选择;2.刚架设计(截面估算、刚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及变形分析、荷载及内力组合、构件及连接节点设计),包括梁柱截面、节点、柱脚节点(考虑抗震)。

3.柱下独立基础设计4.柱间支撑设计5.檩条设计6.绘制施工图。

四、设计资料车间长度90m,两等跨,柱距、跨度和檐高见下表。

屋面坡度1:10。

梁柱采用Q345-B 钢材;屋面采用单层彩色钢板或夹芯板(自选);墙面单层彩色钢板或夹芯板(自选);天沟采用彩板天沟或钢板天沟(自选)。

控制指标:柱顶水平位移H/60;横梁挠度L/240。

厂房所在地为成都,基本风压w0=0.3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组合值系数ψc=0.6;基本雪压S0=0.1kN/m2,组合值系数ψc=0.6。

五、进度安排(12天)1.下达设计任务及结构布置0.5天2.设计计算及整理计算书9.5天3.绘制施工图2天六、设计成果1.结构设计计算书;2.结构设计说明;2.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平、立面布置图,结构详图。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09级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单学号用)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技术教研室2012年9月一、工程项目:某两跨单层金工车间二、结构型式:预制钢筋砼装配式排架结构,钢筋砼杯形基础三、设计目的及要求:目的:使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独立完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高通过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进一步熟悉单层厂房的构件吊装工艺,确定结构吊装方案,合理进行构件平面布置。

2.学会对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平面布置图,编制符合施工要求的技术经济文件。

四、设计资料(一)工程概况:红旗机械厂冲击车间,双跨,一跨为18M,另一跨为21M,柱距6M车间平、剖面见附图所示。

基础结构:C20现浇钢筋砼杯形基础,C15砼垫层主体结构:预制钢筋砼装配式排架结构,矩形柱,每根中柱约10.6T,边柱约8T,抗风柱约6.5T。

柱埋入砼杯形基础0.6M ,T型预应力吊车梁,重1.4T,预应力21M折形屋架,重7.60T,预应力18M折形屋架,重6T。

大型屋面板1.5T厚0.5M,钢筋砼圈梁三道及大门上雨蓬。

起重机吊装索具重量均取0.2T。

(二)施工条件1. 场地条件:东边有空地,可为施工使用,厂内道路与市区道路相通,场地平面图见附图所示。

2. 预制条件:屋架,柱现场预制,其余构件工厂预制按进度提供。

3. 工期要求:总施工时间控制在230天以内,自2012年9月20日开工,每星期工作5天,可酌情考虑开工准备(3天)和验收(5天)时间。

并根据实际情况上机计算实际工作天数和工程结束的日期。

4. 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及定额见下表所示。

(三)设计成果内容1. 编制该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说明(1)计算书要有详细计算过程和计算简图,屋面板吊装用图解法复核数解法的计算结果,计算书统一要求用A4纸张装订,封面格式及内容见附页。

建筑结构的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的课程设计

建筑结构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不同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建筑结构知识,分析并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结构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建筑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展示不同结构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建筑结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结构设计和创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关注建筑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建筑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环保和节能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建筑结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和合作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建筑结构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建筑结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结构定义、分类及功能,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建筑结构特点及适用场景:- 桁架结构:特点、优点、缺点及适用场景,如桥梁、体育馆等。

- 框架结构:特点、优点、缺点及适用场景,如多层建筑、住宅等。

- 网格结构:特点、优点、缺点及适用场景,如展览馆、机场等。

以上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二、三、四节。

3. 建筑结构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结构案例,如我国著名建筑鸟巢、世博会中国馆等,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4. 建筑结构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理:结构稳定性、受力分析等,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 制作实践: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5. 建筑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建筑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的建筑结构设计,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学习建筑结构计划书

学习建筑结构计划书

学习建筑结构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建筑的各种力学作用,保证了建筑的安全、稳定和耐久。

因此,学习建筑结构知识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计划书旨在制定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的具体计划,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结构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他们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论学习:系统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力学、结构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知识;2.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建筑结构设计项目;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4. 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内容1. 建筑结构基础知识(1)力学基础知识(2)结构力学基础知识(3)结构材料与构件2. 结构设计理论(1)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结构设计规范与规范(3)结构设计案例分析3. 结构施工与监理(1)结构施工工艺(2)结构施工管理(3)结构施工质量控制4. 结构计算与分析(1)结构受力分析(2)结构计算方法(3)结构计算软件应用5. 结构实验与检测(1)结构实验基本原理(2)结构检测方法(3)结构安全评估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听讲授、课堂讨论等形式,系统学习建筑结构相关理论知识;自主学习:借助教科书、学术论文等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2. 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实验技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工程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建筑工程项目,锻炼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创新意识培养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与建筑结构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学术、技能竞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学习评估1. 考核方式考试评定:学生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建筑结构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定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撰写论文或答辩评定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综合评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任务书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任务书

《房屋结构构造》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办公楼(或教学楼、商住楼等)的建筑设计一、目的要求1、目的:为了配合《房屋结构构造》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进行一次建筑和结构设计。

2、要求:(1)掌握建筑空间的组合要求、设计手法;(2)了解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了解室内外环境的处理常识以及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的相互关系;(4)了解建筑基本构造特点。

二、设计条件(1)地面(楼面)一般房间采用水磨石或缸砖,走廊、门厅、楼梯采用水磨石,厕所采用防滑砖;(2)顶棚:钢筋混凝土板底喷白桨;(3)墙面:内墙普通粉刷,外可考虑采用马赛克或瓷砖贴面;(4)墙裙:门厅、走廊、楼梯间设油漆墙裙,厕所设白瓷砖墙裙;(5)门窗:采用木门、铝合金窗。

(6)层高:3 m--3.6 m。

(7)层数:5层左右。

(8)建筑面积:自定三、设计内容及深度本次建筑设计,用2号图纸手工绘图,完成下列内容:1、平面图:各层平面,(1)墙厚、柱尺寸及位置,底层各入口要画踏步、花池、台阶等。

(2)确定门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画、注尺寸和编号)及门的开启方向。

(3)楼梯要按比例尺寸画出梯段、平台及踏步,并标出上下行箭头。

(4)尺寸标注为三道:即总尺寸、轴线尺寸、细部尺寸。

(5)标出剖面线位置及编号。

(6)注明房间名称。

(7)标明图名及比例。

2、立面图:入口立面及侧立面,(1)图例按《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2)外轮廓线画粗实线,地平线画粗实线,其余画细实线。

(3)注明图名及比例。

3、剖面图:1-2个剖面,(1)剖切部分用粗实线,看见部分用细实线;地坪为粗实线,并表示出室内外地坪高差。

(2)尺寸标注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

(3)标高:标注各层标高,室内外标高。

(4)标图名及比例。

4、根据建筑设计内容,计算各楼层及屋顶层的恒载及活载,并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内力组合。

四、设计方法与步骤1、分析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目的要求及条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算出各类房间所需数目及面积。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设计目的本课程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力图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在设计过程中对结构的总体知识,对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有所了解,掌握一般结构的基本原理。

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能:①进行一般混凝土构件的选型与计算并绘制施工图;②进行梁板结构的受力分析、设计及计算;③能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结构问题。

2.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混凝土结构时,需对其使用要求、材料规格、施工条件以及经济合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比较,选定合理的好方案。

(2)应逐步掌握和提高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为正确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意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要注意理论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切勿盲目乱用。

(4)在进行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检验,找出薄弱环节,巩固本课程理论教学成果。

(5)要求绘图准确整洁,并要求写仿宋体字。

二、主要内容1.基本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某工厂仓库,采用多层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

外墙厚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 x 400mm,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其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主梁伸入墙内250mm、370mm。

(2)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楼板及构造层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25 kg/m3水泥砂浆容重: 20 kg/m3石灰砂浆容重: 17 kg/m3分项系数:ґG =1.2 。

可变荷载: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7KN/m3, 分项系数ґ2=1.3(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钢筋:梁受力纵筋采用Ⅱ级钢筋其他钢筋一律用Ⅰ级钢筋2.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主梁、次梁布置,构件截面尺寸,绘制楼盖平面结构布置图。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方法;3. 学习并掌握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参数取值;4. 了解国内外典型地震工程案例及启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土木结构的抗震设计;2.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地震响应分析;3. 能够根据设计规范,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并进行优化;4.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抗震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抗震工程的敬畏之心,强化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爱和兴趣;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抗震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抗震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抗震设计原理:包括地震作用基本概念、结构动力学基础、抗震设计原则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震作用与抗震设计原则2.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介绍线性、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以及常用软件操作;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3. 抗震设计规范解读:详细解析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包括设防标准、设计参数取值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抗震设计规范解读4. 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概念设计、截面设计、结构体系设计等;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抗震设计方法5. 抗震优化与评估:介绍抗震性能优化方法、结构安全性评估;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抗震性能优化与评估6. 抗震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地震工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抗震工程案例7. 实践教学:结合课程设计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XXX
22 201810903225
XXX
23 201810903226
XXX
24 201810903228
XXX
25 201810903229
XXX
26 201810903230
XXX
27 201810903231
XXX
28 201810903232
XXX
29 201810903233
XXX
30 201810903234
4.1
3
4.1
4.2
4
4.4
4.3
序号
学号
1
201810903201
2
201810903202
3
201810903204
4
201810903205
5
201810903206
6
201810903207
7
201810903208
8
201810903209
9
201810903210
10 201810903211
6
4
7
4
8
4
9
1
10
1
11
1
12
1
1
4
XXX
31 201810903235
XXX
32 201810903237
XXX
33 201810903238
XXX
34 201810903239
XXX
35 201810903240
XXX
36 201610902234
XXX
37 201710902124
XXX
9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计划书
适用专业:建工、造价、监理
适用班级:建工091/092;造价091/092;监理09 指导教师:朱进军、方金强
孟丹、郑中元
杨晓红、燕毅峰
设计时间:1周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0一0年十二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设计,进一步熟悉受弯构件梁和板的正截面或斜截面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计算方法及结构图的绘制;尤其是对教材中关于抵抗弯矩图这一难点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
连云港某工业厂房楼盖为单向板肋形楼盖,楼盖平面轴线尺寸为30m⨯18m,主梁为三跨,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楼面标准使用活荷载为q k(q k数值按分组的情况确定,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基层20mm水泥砂浆,10mm水磨石面层)自重0.65KN/m2,梁板底面为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砼标准容重为25KN/m3,混合砂浆标准容重为17KN/m3,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按分组情况确定。

钢筋为:板,热扎Ⅰ级;主次梁,主筋为Ⅱ级,箍筋为I级。

楼盖四周支承在370mm厚的砖墙上(次梁支承长度为250mm,主梁支承长度为370mm,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楼盖平面布置示意图中柱的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主梁L2布置在②③④⑤轴线上,根据单向板肋形楼盖要求布置次梁L1。

试进行楼盖平面布置并确定板厚,主次梁截面尺寸及它们的配筋。

三、任务及要求:
(一)任务:在1周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

(二)要求:
1、按经济合理的原则布置柱网尺寸。

板厚、主次梁截面尺寸也按经济合理的原则及构造要求确定。

2、图纸要求:
(1)3#图3张:单向板楼盖平面布置图,并在此图上标注板的各种配筋;绘制出该单向板肋形楼盖的次梁的模板配筋图,并在此图上标注次梁的各种配筋,作出次梁的至少三个断面的结构断面图;绘制出该单向板肋形楼盖的主梁的模板配筋图,并在此图上标注主梁的各种配筋,作出主梁的各截面的内力包络图,并和主梁的配筋图位置相对应,作出至少四个主梁的结构断面图;
(2)画法要求:结构图的画法要求见《建筑制图》教材,其中钢筋用粗线条,其它一律用细线条;钢筋的编号应用直径为5mm圆。

3、提供材料:
(1)16K纸计算书一份,要求认真详细地书写计算过程和计算简图。

(2)3#图纸3张(含白纸图和硫酸纸描图),要求图面整洁、清晰,无概念性错误。

(3)至少800字左右的总结,16K纸(手写),要求写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后的收获。

四、课程设计期间的作息制度和纪律要求:
(一)作息时间同正常上课时间。

(二)各人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如发现抄袭现象,作零分处理,第二年随下一届学生重做。

(三)各组组长每天负责考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记录,考勤情况作为课程设计平时成绩,占30%。

五、成绩评分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凡抄袭的,一律作不及格处理。

计算书认真正确、图纸内容正确全面且整洁清晰为优;计算书认真正确,图纸内容正确全面为良;计算书基本正确,图纸内容基本正确完整为中;计算书基本正确,图纸内容有少许错误为及格;计算书潦草、有较大错误及图纸内容不全且错误较多为不及格。

六、分组情况:(按学号分组)
q=5.0KN/m2,C20;
第一组:(1-10号)
k
q=5.5KN/m2,C25;
第二组:(11-20号)
k
q=6.0KN/m2,C30;
第三组:(21-30号)
k
q=6.5KN/m2,C30;
第四组:(31-40号)
k
q=7.0KN/m2,C30;
第五组:(41-50号)
k
七、指导老师:朱进军、方金强;孟丹、郑中元;杨晓红、燕毅峰
八、设计时间:第17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