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全息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全息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全息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兴起,全息显示技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全息显示技术是一种将三维立体图像呈现在空气中的技术,不需要眼镜等外部设备,能够真实地再现物体的形态和颜色,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发展历程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当时,马克斯韦尔方程组的解析形式首次诞生,这个方程解决了光波传播的数学难题。

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丹尼尔·门德尔松提出了全息术,这是全息显示技术的开山之作。

20世纪60年代,全息显示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研究人员发明了全息照相技术和光学全息存储器,这些技术为全息显示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21世纪初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息显示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领域也日渐广泛。

二、现状分析目前,全息显示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在真实环境中自然地呈现三维图像,和现实物体重叠在一起,形成逼真的视觉效果。

全息显示技术的实现离不开高速计算机、激光器和物理实验装置等技术原理的支持。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全息显示技术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息显示技术在医学、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能够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真实高清影像呈现;在工程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大型机械的设计和构图进行实时预览和修改;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全息显示技术用于游戏、动画、电影等影视娱乐产业。

三、应用前景全息显示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领域外,全息显示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教育、文化创意等方面。

例如,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全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性,提供更加真实、自然的体验;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全息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掌控和管理家居设备;在教育和文化创意领域中,全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和文化遗产等广泛的景观和艺术品的全息呈现。

全息技术的虚拟现实

全息技术的虚拟现实

全息技术的虚拟现实全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技术,通过将光线分解成波长,再将这些波长重新组合成三维图像,从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

全息技术的虚拟现实应用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本文将探讨全息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和再现物体波前信息的技术。

它通过记录物体的全息信息,再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记录的全息信息还原成物体的三维影像。

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物体的三维信息记录在介质中,再通过激光等光源将这些信息还原成真实的三维影像。

二、全息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1. 全息投影全息投影是全息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实现裸眼立体显示,让人们可以在空气中看到逼真的三维影像。

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游戏、虚拟演艺等领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2. 全息显示全息显示是将全息技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实现裸眼观看立体影像的技术。

通过全息显示技术,用户可以在不需要佩戴任何特殊设备的情况下,直接观看逼真的三维影像。

全息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眼镜、头盔等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虚拟现实体验。

3. 全息交互全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的交互界面中,通过手势识别、眼球追踪等技术,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交互。

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操作、眼神交互等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沟通和互动,增强虚拟现实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三、全息技术在虚拟现实中的优势1. 逼真的立体显示效果全息技术可以实现裸眼观看立体影像,让用户可以在空气中看到逼真的三维影像,增强虚拟现实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2. 无需佩戴设备相比传统的虚拟现实设备,全息技术可以实现裸眼观看立体影像,用户无需佩戴任何特殊设备,使用更加便捷和舒适。

3.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全息技术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游戏、虚拟演艺、虚拟培训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虚拟现实体验。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全息投影技术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全息投影技术通过利用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图像呈现为立体的效果,给人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并展望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娱乐与文化产业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在娱乐与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以演唱会为例,传统的演出通常只能通过舞台上的大屏幕或摄像头转播来实现观众的互动体验。

而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将艺人的立体形象呈现在舞台上,使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他们的表演,仿佛置身于现场一般。

此外,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博物馆陈列、游戏产业等领域,增加展品的趣味性和展示的真实感。

二、教育培训领域全息投影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依赖于书本、幻灯片和视频等辅助工具,而这些方式无法真实地呈现知识点。

而借助全息投影技术,教师可以将三维模型、虚拟实验等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此外,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医疗保健领域全息投影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医疗保健领域。

举例来说,医生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患者的医学影像呈现为立体效果,让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和诊断病情。

同时,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用于手术模拟和训练,提高医生的操作技能和准确性。

此外,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提供沉浸式体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交通运输领域在交通运输领域,全息投影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导航系统的升级,让驾驶员可以通过全息投影仪看到导航信息投射到车窗上,避免长时间低头寻找导航。

此外,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飞行模拟器、列车驾驶模拟器等交通培训设备,提高驾驶员和乘务员的培训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在娱乐与文化产业、教育培训领域有着巨大潜力,还可以在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领域等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散射原理实现真实感受与立体感的显示技术。

与传统的平面显示技术相比,全息技术能够实现真实物体的三维呈现,从而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观看体验。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将详细探讨。

首先,全息技术在娱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影视、游戏等娱乐产业正朝着更加真实感和沉浸感的方向发展。

全息技术可以在影视、游戏等领域提供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例如,观众可以在电影院中欣赏到立体的全息电影,游戏玩家可以在虚拟现实游戏中体验到更逼真的游戏场景。

全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娱乐体验,进一步推动娱乐产业的发展。

其次,全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课本和幻灯片等平面材料,难以真实展示物体的三维形态,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全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例如,在生物学课堂上,全息技术可以将细胞、器官等物体以立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构造和功能。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在远程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使远程学习更接近于面对面的教学效果。

此外,全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医学诊断和手术过程中,全息技术可以提供真实的三维影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例如,在眼科手术中,全息技术可以生成患者眼部的精确立体模型,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用于病人的康复训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全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显示技术和计算机算法的不断进步,全息技术的显示效果将越来越好。

目前,全息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显示设备的尺寸和分辨率限制,成本高昂以及眼睛疲劳等问题。

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这些挑战将逐渐被克服。

全息技术有望应用到更多领域,如广告、家庭娱乐、建筑设计等,为这些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第一章全息术简介1.1什么是光全息术?光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反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 ,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术. 显然,这是一种用光学方法在人的视觉上再现物体三维清晰像的典型技术. 近年来,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已超出工程技术领域,扩展到医学、艺术、装饰、包装、印刷等领域. 正如1983 年英国泰晤士报宣称:“全息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比150 年前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更加有意义. ”提出这种观点的基础是因为模压全息图的产生. 这种产品使几十年来仅限于少数专家在实验室中的全息显示技术形成了能大规模生产的产业.1.2全息术的类型全息术的类型很多,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比如根据拍摄时物与底片距离的远近分为夫琅和费全息与菲涅耳全息; 根据参考光与物光共轴与否分为共轴全息与离轴全息;也可以根据底片上乳胶层的厚度与干涉条纹间距的比例分为平面全息(乳胶层很薄以至全息片的性能不受乳胶层厚度影响) 和体全息(介质厚度大于干涉条纹间距, 介质内部也记录了干涉场的信息)。

1.3全息术的特点1三维性因为全息图记录了物光的相位信息, 再现时,可观察到如同真实物体一样逼真的三维图像。

当观察者改变位置时, 可以看到物体后面被挡住的部分, 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图像。

2不可撕毁性因为全息图记录的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条纹, 所以具有可分割性。

它被分割后的任一碎片都能再现完整的被摄物形象, 只是分辨率受到一些影响。

3再现像的缩放性因衍射角与波长有关, 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图, 再现像就会发生放大或缩小。

4信息容量大同一张全息感光板可多次重复曝光记录, 并能互不干扰地再现各个不同的图像。

第二章光全息术的发展光全息术是D. Gabor在1948年为改善电子显微镜像质所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完整的记录。

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想象力正在不断地被挑战。

全息投影技术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能够让我们看到立体图像的技术,通过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的三维信息编码到光波中,并在某种介质上产生感光效应。

全息投影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从现状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全息投影技术的研究现状全息投影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全息投影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最初的全息投影是利用激光,将物体的三维形态记录到层状感光材料上,通过光的衍射,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图像。

由于受到激光技术的限制,这种技术并不能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投影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

由于激光功率过大,激光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等问题,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白光、LED等光源进行全息投影。

同时,人们也提出了利用多光束全息技术实现动态全息投影的方法。

多光束技术可以让图片更加细腻,同时也可以形成更加真实的物体立体图像。

二、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在娱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电影《钢铁侠2》中的全息投影技术场景,使得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人们对全息投影技术的兴趣。

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

对于肿瘤等疾病,医生需要了解更加准确的病情信息,而这需要通过立体图像来进行观察。

全息投影技术可以通过三维成像来帮助医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观察病情,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全息投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

学生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来观察各种科学现象,例如地球自转、天体运行等等。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全息投影技术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例如建筑设计、工程制造、博物馆展览等等。

可以说,全息投影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全息光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的三维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与传统的显微镜成像方式相比,全息光学技术可以去除背景干扰,提高成像分辨率和信噪比,同时可以捕捉到物体的所有维度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展望。

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细胞成像全息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三维细胞成像。

利用全息光学干涉成像,可以将细胞进行三维重构,得到高清晰、高分辨率的细胞影像。

同时,还能够捕捉到细胞中蛋白质、RNA、DNA等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三维轨迹重建,对细胞的功能及其内部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3D生物组织成像全息光学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三维生物组织成像,用于研究器官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包括神经元、肌肉、骨骼等结构。

利用全息光学干涉成像,可以获得细胞和组织表面的高分辨、高对比度的三维显微镜图像,同时可以观察到很多细胞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及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

这提供了在组织水平上研究疾病的一些关键因素所需的信息。

3. 药物筛选全息光学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新药物的研发,药效评估提供支持。

利用全息光学干涉成像,可以实时记录药效的变化,帮助研究人员对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及其副作用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全息光学技术未来展望全息光学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其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

以下是几个我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展望:1. 大数据时代全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产生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领域。

未来,全息光学技术的应用更多地考虑如何自动化数据分析,快速地处理、分析和验证数据。

2. 智能显微镜合成全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带来了新一代智能显微镜。

这些系统具有可编程底座和无限的可重复使用性,还能根据需求制作定制的探测器。

未来,智能显微镜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如实时药物筛选,阈下检测以及细胞动力学。

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全息影像技术是一种将三维物体投影为立体图像的技术,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诊断、手术引导、医学教育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前景展望进行探讨。

一、全息影像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1. 三维解剖展示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和立体感的解剖图像,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患者解剖结构信息。

通过全息影像,医生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器官、骨骼、肌肉和血管等结构,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

2. 病理与病变分析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将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结构进行可视化,帮助医生更好地分析病理和病变。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获得更多关于病变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3. 肿瘤检测与定位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直观的肿瘤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检测和定位肿瘤。

传统的影像技术(如CT和MRI)只能提供二维的肿瘤图像,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将肿瘤以立体的形式展示,增加了医生对肿瘤的理解和判断。

二、全息影像技术在手术引导中的应用1. 模拟手术操作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将手术的复杂步骤进行模拟,并提供实时的视觉引导。

医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手术的练习和研究,熟悉手术步骤,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2. 导航和定位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进行导航和定位。

医生可以通过在操作区域上投射全息影像,确定手术位置和方向,减少手术中的误差和风险。

三、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1. 解剖学教学全息影像技术可以为解剖学教学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全息影像来理解人体结构,增加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病例演示与讨论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学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疾病的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病例的全息影像,学生可以体验疾病的真实情况,进行病例演示和讨论,培养医学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全息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展望第一章全息术简介1.1什么是光全息术?光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反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 ,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术. 显然,这是一种用光学方法在人的视觉上再现物体三维清晰像的典型技术. 近年来,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已超出工程技术领域,扩展到医学、艺术、装饰、包装、印刷等领域. 正如1983 年英国泰晤士报宣称:“全息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比150 年前照相术面临的突破更加有意义. ”提出这种观点的基础是因为模压全息图的产生. 这种产品使几十年来仅限于少数专家在实验室中的全息显示技术形成了能大规模生产的产业.1.2全息术的类型全息术的类型很多,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比如根据拍摄时物与底片距离的远近分为夫琅和费全息与菲涅耳全息; 根据参考光与物光共轴与否分为共轴全息与离轴全息;也可以根据底片上乳胶层的厚度与干涉条纹间距的比例分为平面全息(乳胶层很薄以至全息片的性能不受乳胶层厚度影响) 和体全息(介质厚度大于干涉条纹间距, 介质内部也记录了干涉场的信息)。

1.3全息术的特点1三维性因为全息图记录了物光的相位信息, 再现时,可观察到如同真实物体一样逼真的三维图像。

当观察者改变位置时, 可以看到物体后面被挡住的部分, 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图像。

2不可撕毁性因为全息图记录的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干涉条纹, 所以具有可分割性。

它被分割后的任一碎片都能再现完整的被摄物形象, 只是分辨率受到一些影响。

3再现像的缩放性因衍射角与波长有关, 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图, 再现像就会发生放大或缩小。

4信息容量大同一张全息感光板可多次重复曝光记录, 并能互不干扰地再现各个不同的图像。

第二章光全息术的发展光全息术是D. Gabor在1948年为改善电子显微镜像质所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完整的记录。

盖伯的实验解决了全息术发明中的基本问题,即波前的记录和再现,但由于当时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图的成像仍然质量很差。

科家们认为新的显示时代已到来. 但由于当时没有足够强的相干辐射源,全息术的发展陷入了休眠状态.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仅有的一点结果,使它的早期研究者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光学显示技术.全息术黯淡的前途直至60 年代初由于美国密执安大学雷达实验室进行的工作才使它重放光彩. 该实验室从事综合孔径天线研究的E. N. Leith 和J . Upatnieks 几乎在J aven 等人制成氦氖激光器的同时,对Gabor的技术做了划时代的改进,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三维立体漫射物的记录和再现实验. 同时期(1962年) , 前苏联科学家Y. N. Denisyuk 根据G. Lipp2 mann 的驻波天然彩色照相法(1908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提出了白光反射全息图. 从此应用研究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工作者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研究以探讨全息术的应用潜力及其应用领域,如全息干涉计量术、全息存储、全息光学元件、全息显微术、显示全息、计算全息等等.这期间,S. A. Benton彩虹全息术的发明揭开了显示全息图的应用序幕(80年代产业化的模压全息术就是建立在Benton 彩虹全息图的基础上) . 他们的成功,使Gabor 的全息思想在197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

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Leith and Upatnieks)在盖伯全息术的基础上引入载频的概念发明了离轴全息术,有效地克服了当时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孪生像,三维物体显示成为当时全息术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成像科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制作和观察这种全息图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全息术基本成了以高昂的经费来维持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代名词。

1969年本顿(Benton)发明了彩虹全息术,掀起以白光显示为特征的全息三维显示新高潮。

彩虹全息图是一种能实现白光显示的平面全息图,与丹尼苏克(Denisyuk)的反射全息图相比,除了能在普通白炽灯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像外,还具有全息图处理工艺简单、易于复制等优点。

总结上文可以发现自六十年代以来全息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同轴全息术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 年激光器出现以前。

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的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 不易观察。

1948 年, 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在布拉格的“X 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 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 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 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 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 同时制成了第1 张全息图。

从那时起到20 世纪50 年代末期, 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 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

它与±1 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 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 2 个严重问题, 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 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 因此在这10 多年中, 全息术进展缓慢。

2离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术, 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 易于观察。

1960 年激光的出现, 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

1 962 年, 美国科学家利思(L eith) 和乌帕特尼克斯(U patn iek s) 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 提出了离轴全息术, 就是用离轴的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图, 再利用离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 使全息图产生 3 个在空间互相分离的衍射分量, 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

这样, 同轴全息图的2 大难题宣告解决, 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

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

此后, 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 如大景深全息照相法、激光记录与激光再现的彩色全息照相法等。

3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是用激光记录, 白光照明再现的全息图制作技术, 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全息术。

由于激光再现的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 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第3 代全息图。

一个叫班顿的人发现了用激光记录, 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 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1 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 销售量由1 000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1 600 万份。

这一技术后来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 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

常见的有反射全息术、像全息术、彩虹全息术和合成全息术等。

反射全息利用体积全息图对波长的灵敏性, 可以用激光记录, 白光再现出单色像; 也可以用3 种波长的光(红、绿、蓝) 记录, 用白光照明再现产生物体的真彩色像, 3 种波长通常是用氦2氖激光器的红光(632. 8 nm ) 和氩离子激光器的绿光(514. 5 nm ) 及蓝光(476. 5 nm )。

4白光全息术利用白光制作全息图, 用激光或白光照明观察再现, 这是全息术的最高阶段, 至今虽有不少人做了一些初步工作, 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激光的高度相干性, 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

这也给全息技术的实际使用带来了种种不便。

于是, 科学家们又回过头来继续探讨白光记录白光再现全息图的可能性。

它将使全息术最终走出有防震工作台的黑暗实验室, 进入更加广泛的实用领域。

5 最新进展1996 年, Shimizu 小组采用计算全息图观察到了第一幅原子束再现的全息像, 并开创了原子全息术的实验研究。

1997 年, Tonomura 等人拍摄了第一张电子全息图, 不过全息再现时使用的是光波。

具有原子尺度分辨本领的中子全息照相术也已实现,它采用了“内探测器”方法, 这对于重现一个晶格内部的像是很重要的,第三章全息术的应用随着全息术的迅速发展, 全息照相技术的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 如今它已被应用于以下领域中:3. 1全息显微术全息显微术是全息与显微相结合的技术。

与一般显微术相比, 其优点是能存储标本物整体, 无须制备标本物的切片。

尤其是对一些活的标本物,它可以用高功率的连续光或脉冲激光拍照全息图,长期保存, 再现像具有立体性, 能显示样品的细节。

全息显微术主要有 2 种形式: 一种是将全息技术和显微镜结合, 称为“全息显微镜”, 解决了一般显微镜中分辨本领与景深的矛盾, 避免了像差影响而达到很小衍射极限, 可以获得更大的视野; 一种是利用全息图本身的特性来进行放大, 称为“全息放大”。

如果在拍摄和显示时, 采用不同波长, 衍射角不同, 这等于将全息图作了相应的调整, 可以实现图像放大。

全息显微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科研等方面。

3. 2全息显示全息显示是指利用全息照片来重现十分逼真的物体的三维图像。

这个领域是商业价值较高的领域, 尤其是白光再现全息术, 它是走出实验室的最实用的全息术。

现在民品开发主要集中在全息显示领域, 把一些珍贵的文物用这项技术拍摄下来, 展出时可以真实地立体再现文物, 供参观者欣赏, 而使原物妥善保存, 防止失窃。

大型全息图既可展示轿车、卫星以及各种三维广告, 亦可再现人物肖像、结婚纪念照。

小型全息图可以戴在颈项上形成美丽装饰,它可再现人们喜爱的动植物, 如多彩的花朵与蝴蝶等。

用于全息显示的全息图主要有菲涅耳全息图、像全息图、反射全息图、彩虹全息图、合成全息图等。

这些图片可用于投影、室内装潢、舞台布景、建筑等; 层面X 射线照相术、3DCAD 技术、3D 动画片等充分展示了全息术的创造性魅力和艺术美。

3. 3全息干涉计量全息干涉的相干光束是由同一系统产生的, 因而可以消除系统的误差、降低对光学元件的精度要求。

全息干涉计量能实现高精度非接触无损三维测量, 对任意形状、任意粗糙表面的三维漫反射表面的物体, 都能相对分析测量到波长数量级的水平, 同时还可以对一个物体在2 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 从而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变化。

全息干涉测量技术已与莫尔技术、光电检测技术、CCD 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结合起来, 实现了自动、快速、准确的实时测量。

目前, 全息干涉计量分析在无损检验、尺寸形状和等高线的检测、振动分析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全息干涉计量是全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3. 4全息信息存储光全息存储是依据全息学的原理, 将信息以全息照相的方式存储起来, 利用 2 个光波之间的耦合和解耦合把信息存储和信息之间的比较(相关)、识别, 甚至联想的功能结合起来,也就是可以把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