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被动安全性简析

合集下载

汽车被动安全性

汽车被动安全性
• 乘员最大 前移距离1 厘米
安全气囊
驾驶员起步气囊容积:50-60L 充气时间:30-50毫秒
最大前移距离:12.5厘米 放气时间100毫秒 总耗时150毫秒
副驾驶员气囊100-140L. 充气时间:50毫秒
侧气囊气囊容积:12L 充气时间:10毫秒
3 消除部件致伤因素
• 方向盘 • 挡风玻璃 • 仪表板 • 转向柱。
15
11.8 11.3
13.2 23.3
轿车(分子)和大客车(分母)撞车事故分布
致死伤害的部位:
•头 •胸 • 下腹 • 脊柱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 有无安全带受伤过程
25
20
15
10
5
0
驾驶员 副驾驶员
头部 19.7 22.5
面部 18.5
22
颈部 3.7
4
胸部 21.5 22.3
驾驶员 副驾驶员
上肢 8.5 7.2
腹部 6.5
4
下肢 20.5
19
事故中轿车乘员身体各部位受伤分布
常见速度
• 汽车和自行车碰撞时速度:40-50km/h • 摩托车和汽车和碰撞时速度:超过65km/h • 行人:十字路口和道路入口从侧面被汽车
碰撞,速度不超过35km/h,超过40km/h, 往往导致死亡。 • 载货汽车20km/h会使行人头部致命伤害
座位 0.184
0.229
0.149
0.167
0.171
图4-6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二、内部被动安全性
• 事故中人体内伤和脑损伤与减Fra bibliotek度直 接有关• 骨折与作用力有关 • 组织损伤与剪切应力有关 • 减低人体减速度是研究内部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系统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与重要性

汽车安全系统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与重要性

汽车安全系统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与重要性汽车安全系统: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与重要性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汽车安全系统作为保障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两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重点讨论汽车安全系统中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与重要性。

1.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定义主动安全是指车辆在发生事故前能主动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风险的能力,而被动安全则是指事故发生后,车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伤害的能力。

2.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主动安全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手段,它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预警驾驶员潜在的危险情况,帮助驾驶员采取正确的驾驶策略,例如:(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通过调节制动压力,防止车轮在制动时发生抱死现象,保持车辆的操控性能,减少刹车距离,提高驾驶员的制动控制能力;(2)车道偏离预警系统:通过感知车辆在车道内的位置,并向驾驶员发出音频或视觉警示,提醒其调整车辆方向;(3)主动刹车辅助系统:当车辆接近前方障碍物或行人时,系统自动刹车,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被动安全则是在事故发生后,通过车辆的 pass简化来减轻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例如:(1)安全气囊系统:在车辆碰撞时,安全气囊能迅速充气,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减少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冲击力;(2)安全带:安全带可以防止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被抛出,有效减少身体的前冲程度,降低伤害风险;(3)车身结构:通过合理的车身设计和高强度材料的应用,确保车辆在碰撞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减少驾驶员和乘客的挤压伤害。

3.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在汽车安全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动安全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反应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风险。

合理的主动安全技术,如刹车辅助系统和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能够避免驾驶员在疲劳、分神或驾驶错误时发生事故。

汽车安全性——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性——被动安全

CAN I HELP YOU?被动安全配置面面观汽车之家类型:原创日期:2009-10-20 汽车之家责任编辑:张磊(导购)「汽车之家初步海选」前段时间我们说了很多关于防撞梁的话题,其实在关乎汽车安全的众多因素中,防撞梁只是被动安全方面很小的一方面。

什么是被动安全?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真的OUT了。

简单地说,汽车的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就是如何主动减少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就是如何减少事故所造成的伤害。

大家平常所说的某某车安全性如何如何,其实更多说的都是被动安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日常所见都有哪些被动安全配置,他们又都有哪些作用。

● 预紧式安全带安全带是一项看似简单,但却效果最好的安全性配置,如果没有安全带,那么很可能即使有气囊也救不了你的命,所以记住上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安全带系好。

虽然现在很多车都已经有了前排座椅的安全带未系提醒,但是在后排,可以说90%以上的人都不使用安全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但安全带也有好坏之分,最主要的差距来源于预收紧功能,大部分车型都有紧急锁止功能,也就是猛然一拉的话,安全带会卡着不动,依靠这种基本的物理原理来起到固定乘员位置的作用,更先进一些的,拥有预紧功能的安全带可以在碰撞发生的瞬间先把安全带收紧,让乘客与座椅尽可能贴合,实现预紧功能大部分采用爆燃的方式,原理和安全气囊类似,也有部分车型使用电动预紧,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比紧急锁止的成本高很多。

有一点请记住:一定不要让你的安全带成摆设!有不少司机不想系安全带,但安全带未及提醒的蜂鸣声有十分刺耳,所以干脆想办法直接把卡扣卡上,但自己却没有被安全带束缚上,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同时,现在前排乘客系安全带的意识逐渐提高,但绝大部分人坐在后排的时候却丝毫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值得引起重视。

关于安全带的问题,可能这篇文章介绍的更透彻一些:生命安全的保护神浅谈几种汽车安全带/drive/200904/59588.html●安全气囊除了安全带之外,我们认识最多的也就是安全气囊了。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被动安全性能是指在发生事故时保护车辆乘员的能力。

为了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本文将介绍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的相关内容。

试验内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是在模拟真实交通事故的条件下,对汽车车身和乘员保护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撞击试验等。

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是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试验。

它通过模拟汽车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评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保护能力。

碰撞试验主要分为前撞试验、侧撞试验和后撞试验。

前撞试验是模拟汽车正面与另一辆车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侧撞试验是模拟汽车侧面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后撞试验是模拟汽车后部与另一辆车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碰撞试验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车身变形情况、乘员头部和胸部的受力情况、乘员下肢的保护情况等。

试验结果以各项指标的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侧翻试验侧翻试验是评估汽车在侧翻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一种试验。

侧翻事故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向一侧翻转或滚动。

侧翻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汽车在侧翻过程中,对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侧翻试验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辆侧翻时的滚动角度、乘员上半身的侧向位移和加速度等。

试验结果以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撞击试验撞击试验是评估汽车在受到侧面撞击时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一种试验。

撞击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对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撞击试验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辆受撞时的碰撞速度、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加速度等。

试验结果以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试验设备进行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需要使用一系列专业的试验设备。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碰撞试验设备、侧翻试验设备和撞击试验设备等。

碰撞试验设备是用于模拟汽车在不同碰撞条件下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设备。

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现代汽车中,汽车安全非常重要,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也十分重要。

两者缺少一个都无法保证乘客安全。

主动安全指的是通过汽车系统自身的技术和组件来实现安全,例如ABS刹车系统、气囊系统、转向协调系统等设备,可以大大减少事故的概率及发生程度。

被动安全指的是汽车在事故中的保护能力,比如空调护架、悬挂系统和其他类型的安全配件,可以有效减少乘客受伤的概率。

此外,汽车空调系统还能有效减轻汽车重心和尺寸,以缓解道路行驶带来的冲击,保护汽车免受撞击伤害,为后劲提供更好的支持。

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都很重要,因为无论是普通行驶还是遭遇紧急危险,都对驾乘人员构成威胁,它们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

换句话说,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汽车安全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是实现汽车安全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条件。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也应在质量和安全性上进行良好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和行驶的安全。

总之,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都是实现汽车安全的重要考虑因素,并提供实践的思想倡导。

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系统,保证汽车的安全,更有利于消费者购买安全的汽车,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受伤的概率,更有利于保障汽车出行的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乘员提供保护的能力。

被动安全性试验是评估汽车在碰撞、侧翻等事故情况下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重要手段。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通常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车身刚度试验等内容,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事故情况下的保护能力,为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提供参考。

碰撞试验是被动安全性试验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碰撞试验通常分为正面碰撞试验和侧面碰撞试验两种。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向障碍物,通过测量车辆变形情况、乘员受力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而在侧面碰撞试验中,汽车则以一定的速度撞向侧面障碍物,评估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保护水平,选择更安全的汽车。

侧翻试验是另一项重要的被动安全性试验内容。

在侧翻试验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进行侧翻,通过观察车辆侧翻时的稳定性、车顶强度等指标来评估汽车在侧翻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侧翻事故往往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侧翻试验的结果对于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至关重要。

此外,车身刚度试验也是被动安全性试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车身刚度试验通过对车身刚度进行测试,评估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变形情况以及乘员受力情况。

车身刚度对于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车身刚度试验也是消费者选择安全汽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除了上述试验内容外,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还包括了车内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的测试。

这些安全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可以为乘员提供重要的保护,因此其性能的测试也是被动安全性试验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是评估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员提供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碰撞试验、侧翻试验、车身刚度试验等内容的测试,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事故情况下的保护能力,为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提供参考。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除了关注汽车的性能、外观等因素外,也需要重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选择更安全的汽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汽车被动安全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内部的安全保护措施。

它是指在汽车发生碰撞、侧翻等意外情况时,车辆内部的安全设施能够有效地保护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汽车被动安全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内部的安全设施是保护乘车人员的最后防线。

如果汽车没有良好的被动安全设计,那么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有可能导致乘车人员受伤甚至丧生。

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汽车时必须充分考虑车辆内部的被动安全性能,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其次,汽车被动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车窗玻璃等。

车身结构是汽车被动安全的基础,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抗撞能力,以保护车内人员免受外部碰撞的影响。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是常见的被动安全设施,它们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减少乘车人员受伤的可能性。

此外,车窗玻璃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性能,以防止在碰撞中破碎造成二次伤害。

再者,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被动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多重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车身变形吸能结构等先进被动安全设施,这些设施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此外,一些高端汽车还配备了碰撞预警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主动安全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

最后,作为乘车人员,我们也应该重视汽车被动安全,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乘车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不要在行驶过程中随意离开座位;不要在驾驶时分神玩手机、听音乐等,要保持专注驾驶;定期检查汽车的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等。

只有车辆制造商和乘车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总之,汽车被动安全是保障乘车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汽车制造商应该不断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而乘车人员也应该重视汽车的被动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汽车被动安全性》课件

《汽车被动安全性》课件

中国汽车安全标准
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如GB/T 17578-2017等,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 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欧洲汽车被动安全性法规与标准
欧洲汽车安全法规体系
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体系下的法规, 如ECE R46、ECE R48等,规定了汽 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基本要求。
欧洲汽车安全标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的标 准,如EN 13158-2009等,对汽车被 动安全性能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总结词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强调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 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详细描述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能源消耗等 方面。采用可再生、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减少对有限材料的依赖;优化生产工艺,降低 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节能技术和轻量化设计,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总结词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现代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通过模拟 实验来预测和分析汽车碰撞时的性能表现,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详细描述
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碰撞场景下汽车的结构、材料和吸能等方面的表 现,预测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 被动安全性。
02
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种类
包括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带、儿童保护气囊等。
03
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维护
定期检查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完好性,确保没有磨损、断裂
等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儿童的体型和使用要求正确安装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被动安全性简析
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各大汽车公司和消费者均密切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提高。

通过积极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理论内容,以及汽车评价方法与法规,为相关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减轻交通事故中人员的伤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汽车;被动安全性;评价方法;法规
Abstract:Due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the major automobile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are close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By actively studying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vehicle collision safety,vehicle passive safety,as well as the methods and regulations of automobile evaluation,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levant parti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of automobil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reduce the casualties in traffic accidents.
Keywords:automobile;passive safety;evaluation method;regulation
引言
汽車是给与人们出行最大方便的一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占据着重要地位。

尤其是在中国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大背景下,更带动了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促进我国的汽车行业快速增长。

然而却导致各种使人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不良事件。

因而对于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成为学者学习、探讨的重点。

而在其中车辆的正面碰撞占据重中之重。

1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内容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已经发生交通意外事故时,汽车内的有效约束设施能够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

能够使乘员和行人不受到伤害或将伤害降到最低。

比如安全车身的研究与开发,使行驶的车辆能够提高车身的刚度。

并在此基础上使车身的吸能部件尽量地吸收能量,并且与安全座椅、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匹配。

其目的都是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尽量最大可能的保护乘员安全性。

汽车被动安全性又称为“汽车碰撞安全性”[1]。

具体的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内容如图1。

2汽车碰撞事故的特征
汽车与前面的障碍物来不及躲闪而发生的碰撞占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部分。

由于汽车与障碍物的碰撞可以发生不同的事故形态,所以主要可分为前面碰撞、追尾碰撞和侧面的碰撞。

其中第一种碰撞与第二种碰撞较为常见。

虽然这种单车碰撞事故只是一辆车的碰撞事故,但是对于研究车辆的损伤和人员的损伤,还是
十分复杂的。

3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评价方法
法规和“新车评价程序”(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是评价汽车的被动安全性的两种方法[2]。

其中法规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它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要求较低,因而所有生产出来的车型在上市销售前都必须满足法规的要求。

而NCAP则是在法规的基础上,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对汽车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3.1 汽车碰撞安全性法规
3.1.1 国外主要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1)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最早开始关注于汽车在行驶时保证人员的安全的国家是美国[3]。

FMVSS法规对关于防止事故发生、碰撞时的伤害保护、碰撞后的保护和其他能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检测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

(2)欧洲经济委员会标准(ECE)
主要涉及汽车的安全,环保及节能等范畴的是欧洲的汽车安全法规。

ECE 法规除了制定与实施了对于车辆正面与障碍物碰撞、侧面碰向障碍物、车身的抗撞强度及碰撞时能够及时制止火灾的发生等标准外,也对灯光、信号装置等这些指引系统做了较详细的规定,这也是对FMVSS法规的一种补充[4]。

3.1.2 国内主要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我们国家的汽车安全标准有国家标准(GB)和中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CMVDR (China Motor Vehicle Design Rule)。

2006年1月,我国颁布了GB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和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法规标准,并在2006年7月l日起强制实施。

2006年7月1日,这两项强制性的法规开始正式实施,没有达到这两项法规标准要求的汽车是不能上市销售的。

2007年12月1日,我国实施了《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GB/T20913-2007)法规[5]。

3.2 新车评价程序(NCAP)
评价程序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分类不一,其中按碰撞的角度分,可分为0°和
30°两种。

按故障壁的类型分类,有100%刚性故障壁碰撞和40%可变形故障壁两种。

100%刚性壁碰撞是指车身的整个前端与障碍物完全碰撞,巨大的冲击力和惯性力对乘员头部、胸部造成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后果不堪设想。

相对于100%正面碰撞,40%正面碰撞时车辆只有前端40%的宽度与障碍物进行碰撞,所以车身变形大。

从2006年7月2006版规则实施到2013年增加CRS(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即儿童安全座椅)单品评价,以及到2015年增加行人保护新的碰撞形式\假人\壁障、主动安全装备的评估和电动车辆碰撞评价。

我国C-NCAP 的制定要切实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技术,保证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

这项新车评价程序给消费者提供了新上市的车辆具体的安全信息,使生产企业对汽车的安全标准加倍地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NCAP和法规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对于法规来说是国家强制行的规定,上市销售的车型必须满足法规的要求才能上市销售给广大消费者。

而NCAP 虽然不是国家强制性的行为,但相对于法规就更为严格,直接评价一辆车是否能达到安全级别,给予消费者购车指导。

所以进行碰撞测试时,NCAP所要求的碰撞车速要比法规规定的测试车速要高。

这就意味着试验条件更为苛刻的是NCAP,因而更为严格地对安全性的评价,对于车辆行驶时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充分达到汽车安全性能。

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NCAP的研究与测试,希望能够更便捷地找出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比较认可与接受经过NCAP试验发布优级别的汽车。

3.3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方法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利用实际车辆进行真实的碰撞试验的方法和利用汽车模型输入计算机来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

实车实验法非常直观准确地分析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而计算机仿真方法较实车法相比,虽计算上误差的存在,但经过有效地验证。

3.3.1 实车实验法
汽车整车碰撞试验可以直观地看出一款车辆是否达到安全性能的要求,其测试的数据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所以各国的汽车安全测试中心都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来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

实车碰撞试验是利用实际的车辆与障碍物进行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以及不同角度的碰撞。

3.3.2 计算机模拟仿真法
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价,其中汽车实车碰撞试验是最有效的方法,并且精准可靠。

但是用昂贵的实际汽车进行碰撞,其成本十分大,并且由于工况和各种参数的变化,使得测试单一,不能一次性地通过改变参数或工况来测得所需的结果。

所以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构建符合实车实际情况到汽车模型,并加以网格化分和各种条件约束,从而比较实际地用计算机模拟汽车的碰撞试验,从而摆脱实车试验的不足之处。

运用计算机模拟汽车碰撞试驗不仅能够对参数进行控制,还节约了成本,节省了时间。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生产者对汽车结构强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解和掌握如何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方言文.校车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周娜娜.轿车正面偏置碰撞抗撞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1,4.
[3]徐磊,杨秀丽.浅谈汽车碰撞试验[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4]张金换,杜汇良,马春生,等.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周熙盛.轿车偏置碰撞安全性及前纵梁耐撞性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