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合集下载

HPLC分析方法的开发

HPLC分析方法的开发
5.从定量限起做准确度,有回收率超标的风险
溶 液 稳 定 性
色 影谱 响条
件 的
耐用性
溶液配制
标准要求
需报告内容 溶液配制 色谱条件 标准要求 需报告内容
系统适应性溶液;标准品溶液;供试液
系统适应性溶液:如分离度符合要求
标准溶液:主峰峰面积与0 h相比应在0.9~1.1之间; 供试液:总杂含量与0 h相比应在 0.9~1.1之间; 各原单杂含量的极差≤0.05%;不得出现大于0.05% 的新杂质。 主峰面积变化可以增加,重点考虑杂质峰。
增敏溶液标准要求空白溶液在供试液和标准品溶液中主峰rt不干扰供试液和标准溶液已知单杂及主峰rt与相邻峰的r15供试液和标准溶液中主峰及已知杂质的rt保持一致供试液与标准品溶液中主峰的峰纯度因子990增敏溶液与系统适应性溶液中的已知杂质rt保持一致增敏溶液与供试液相比已知杂质rt处峰面积增强需报告内容分离度
实际测得值;理论值;单个回 收率,平均回收率
耐用性
溶液配制
标准要求
溶液稳定性 需报告内容
色谱条件的
溶液配制 色谱条件
影响
标准要求
需报告内容
系统适应性溶液;标准 品溶液;供试液
系统适应性溶液:如分离度符合要 求
标准品溶液及供试液:各时间点主 峰含量(或峰面积)与0h相比应在 98.0%~102.0% ; ; 主 峰 纯 度 因 子 ≥990。 系统适应性要求:主峰含量(或峰 面积)及峰纯度因子;各时间点含 量(或峰面积)与0 h的比值;符合 要求测试点的RSD。 系统适应性溶液;标准品溶液
系统适应性要求:主峰含量(或峰面积),RRT; 各时间点含量(或峰面积)与0 h的比值;单杂含量及 极差;总杂含量与0h的比值。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

HPLC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HPLC方法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

HPLC方法验证包括了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和系统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准确性是衡量方法是否精确地测量目标物质含量的能力。

方法准确性的验证包括添加回收试验、标准品浓度重现性试验以及样品稀释后的测试。

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到待测样品中,在不同浓度下测定回收率,可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其次,精密度是衡量方法在短期内进行重复实验的一致性。

精密度的验证包括了重复测定试验以及系统精密度试验。

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多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可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线性范围是指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目标物质含量与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验证线性范围时,需要测试少量目标物质的浓度,以及相对较高的浓度,测定结果在一定限度内应与浓度成比例关系。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检测限下测定目标物质的能力。

灵敏度的验证包括了检测限试验和定量限试验。

检测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多个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检测限。

定量限试验是通过在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溶液,确定出定量限。

特异性是指方法所测定的目标物质与其他干扰物之间的选择性。

特异性的验证包括了干扰物试验和选择性试验。

通过加入干扰物到目标物质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确定干扰物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

选择性试验是通过测定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浓度,确定是否与目标物质有影响。

最后,系统适应性主要是验证HPLC仪器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适应性的验证包括了仪器精度试验和仪器稳定性试验。

精度试验是通过测定标准品溶液的浓度,评估仪器的精度。

稳定性试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评估仪器的稳定性。

在进行HPLC方法验证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文件,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和方案,确保验证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HPLC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对HPLC仪器进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方案,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 验证目的HPLC仪器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仪器是否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包括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指标。

通过验证,可以确保仪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以满足相关的法规和质量标准要求。

2. 验证内容HPLC仪器验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仪器安装和传感器校准在验证之前,首先需要确保HPLC仪器已正确安装,并且各个传感器和检测器已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

2.2 仪器性能参数验证仪器性能参数验证是验证HPLC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符合规定的性能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性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浓度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

•精密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仪器的精密度。

可以使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线性范围验证:通过逐渐增加样品浓度,测定仪器的线性范围。

应选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并绘制曲线来评估仪器的线性关系。

2.3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是验证HPLC方法是否可用于定量分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异性验证:通过检测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扰来评估方法的特异性。

可以使用纯溶液和样品添加物进行测试。

•精密度和重复性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可以使用RSD来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准确性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浓度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3. 验证计划为了有效进行HPLC仪器的验证,需要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

验证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验证目标和范围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范围,确定需要验证的仪器性能参数和方法。

HPLC_方法开发

HPLC_方法开发

HPLC_方法开发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领域的色谱技术,其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精确、重复性好等特点。

在HPLC方法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目标分析物的特性以及后续分析的要求等因素。

首先,在HPLC方法开发的初期,需要对样品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调查。

这包括确定目标分析物的性质和目标浓度范围,了解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和杂质,分析样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等。

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文献调研、产品说明书、预实验等方法来进行。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移动相是HPLC方法开发中的重要步骤。

色谱柱的选择主要考虑目标分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极性、分子量、官能团等。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反相、离子交换、凝胶渗透等不同类型的色谱柱。

移动相的选择则要考虑到目标分析物和干扰物在移动相中的溶解度和保留时间,以及保留度和分离度的平衡。

通常会进行试错法来优化移动相的配比。

优化流速和梯度程序是HPLC方法开发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流速的选择需要平衡分析时间和分离度之间的关系。

流速较快可以缩短分析时间,但会降低分离度,而流速较慢可以提高分离度,但会延长分析时间。

梯度程序的优化则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同时实现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和扫描。

检测器的选择也是HPLC方法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检测器的选择要考虑目标分析物的特性以及对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需求。

在方法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实验,包括系统峰形度、重复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等方面的验证。

这些验证实验能够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样品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在方法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合适的样品前处理和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化。

样品前处理步骤可以包括溶解、提取、过滤、稀释等。

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化则是为了提高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得率和纯度。

HP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HP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HP6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第6页
方法验证-系统适用性
• 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
– 在分析未知样品之前或期间,检验系统以确保系 统之性能到达要求要求
– 塔板数,拖尾因子,分离度 – 确定重现性(%RSD)
• 系统适用性“样品”
– 主组份与预期副产物之混合物 – 系统适用性试验是色谱方法一部分
方法转移
非法定检验方法在试验室之间传递文 件化过程
HP4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第4页
试验室取得方法及利用过程
方法验证
- 用一个性质明确物质来挑战建立分析方法
方法确认
- 用一个确定方法来挑战现实分析环境
- 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LOD,LOQ
- 普通不需要进行线性,范围,耐用性试验
HP2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第2页
分析方法学开发及验证
•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准则 • 试验设计方法学 (Design of Experiment,DoE) • 方法验证(Method Validation):确保方法在样品
分析一定范围内中准确、重现、可靠、耐用性。
第20页
固定相
传统硅胶颗粒基质
硅羟基
合成步骤: 1. 合成硅胶基质 2. 键合配体(键合相) 3. 端基封口
H2P1LC及HPLCMS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药物析中的应用
Polyethoxysilane
Tetraethoxysilane (TEOS)
第21页
固定相
端基封口基团 合成步骤: 1. 合成硅胶基质 2. 键合配体(键合相) 3. 端基封口

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HPLC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从方法开发和验证两个方面介绍HPLC分析方法。

一、方法开发方法开发是确定分析物检测条件的过程。

以下是HPLC方法开发的步骤:1.确定分析目标:确定待分析的物质以及其化学性质,如分子量、分子结构等,以便选择正确的色谱柱和检测方法。

2.选择色谱柱:根据分析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等。

3.优化流动相:选择适当的流动相组成,如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的混合物,以实现分离效果的最大化。

4.优化柱温:通过改变柱温度来控制分析物的保留和分离,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峰形。

5.选择检测波长:根据分析物的特性选择最佳的检测波长,以最大化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6.确定流速和进样体积:通过改变流速和进样体积来优化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7.优化pH值:对于离子化合物,通过改变缓冲液的pH值可以改变分离效果。

8.创建方法文件:根据上述优化结果,建立最终的分析方法文件,记录分析条件和步骤。

二、方法验证方法验证是确保分析方法可靠和准确的过程,以下是HPLC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内容:1.线性范围:检测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并绘制标准曲线来确定。

2.精密度和重复性:通过重复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分析方法的精密性。

3.准确度: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到已知浓度样品中并测定含量,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4.特异性:分析物是否受其他物质的干扰,通过对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来评估色谱方法的特异性。

5.检出限和定量限:标准曲线下限和浓度下限的浓度,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6.系统适应性:测试HPLC仪器系统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包括波长准确性、峰对称性和分离效果。

7.样品稳定性:评估样品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溶液稳定性和冷冻/解冻稳定性。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HPLC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产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产品生产工艺变更、配方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产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开发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开发

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利用HPLC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评估 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
利用HPLC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保障人们 的饮食安全。
流动相选择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和色谱柱的性质选择合适 的流动相,如甲醇、乙腈、水等,以及合适的流 动相比例和梯度洗脱程序。
色谱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等参数,优化 色谱分离效果,提高目标化合物的分辨率和峰形 。
检测方法确定
检测器选择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 测器等。
合物充分溶解。
样品净化
02
通过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方法去除干扰物质,提高目标化合
物的分离效果。
样品浓缩
03
采用蒸发、旋转蒸发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至合适体积,便于后
续进样分析。
色谱条件选择
1 2 3
色谱柱选择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 C18、C8、硅胶等,确保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上 有良好的保留和分离效果。
06
HPLC分析方法的挑战 与展望
复杂样品分析挑战
样品前处理
对于复杂样品,如生物样品或环境样品,需要进行繁琐的 样品前处理步骤,如提取、净化、浓缩等,以消除干扰物 质并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
分离效果
复杂样品中往往存在多种化合物,其理化性质相近,难以 在HPLC分析中实现有效分离,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所得结果之间 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取样检测次数应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a、重复性是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 果的精密度。一般是用100%浓度水平的样品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b、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在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内部条件改变时,测定 结果的精密度。 c、重现性:指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有时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或部分的再验证。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改变时,可 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再进行验证,以证 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份的含量测定 应无干扰。当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 测限、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等内容的验证,以证明改变后的分析方法的 合理性、可行性。
• 在缓冲盐做流动相时,出峰太早、峰形很差、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峰因为拖 尾或峰型太宽而不能达到基线分离时,可以考虑使用离子对试剂,常用的 离子对试剂主要是各种烷基磺酸钠和四丁基铵盐,但是流动相里使用离子 对试剂时,系统需要的平衡时间长,样品保留时间不是很稳定,因为离子 对试剂的背景吸收基线会很差,且做完样品后需要长时间清洗,所以我们 尽量不使用离子对试剂。 使用缓冲盐时要注意流动相混合以后盐可能析出的问题和盐背景吸收导致 基线漂移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乙腈里加入10%的水,水中预先加入10 倍水溶液浓度的缓冲盐,这样梯度中A、B两项盐的浓度相同,可以避免基 线漂移严重的问题。 原料药一般结构式比较大,分子构成比较复杂,开发分析方法时用水加磷 酸效果可能效果不好,通常还要求最少尝试2和6.5两个pH值的磷酸盐缓冲 溶液,并依据结果对流动相进行pH优化,如效果不理想再进一步尝试其它 缓冲盐溶液。开发中间体或者IPC的分析方法时可以根据经验酌情简化流动 相的选择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机理
离子交换色谱概述
• 适用于离子型化合物的分离
• 分离基于离子的带电特性
• 洗脱次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填料(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阴/阳,强/弱,交换基团
– 样品分子特性 – 盐的种类、浓度 – 温度及pH值
S P C S P C t S P
9.系统适用性试验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依赖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在做方法验证时,有必要将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与实验操作、待测样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 行评估,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组成部分,系统适用性便是对整个系统进 行评估的指标。一般系统适应性的要求为:分析方法能够达到0.05%的检出限,主 峰的拖尾因子0.5<Tf<2.5,主峰与杂质的分离度大于2.0,空白干净,主峰处无系 统峰干扰。
7a 回收纯化物质
7b 定量校正
7c 定性方法
8 方法论证进入常规实验室
流动相的选择
有机相:
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
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 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 度;
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 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 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 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但是有 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 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2.线性
线性是在设定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样品中原料或产品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程度。 线性是定量检测的基础,需要定量检测的项目都需要验证线性。一般用贮备液经过 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得到一系列被测物质的浓度(5个以上),按浓 度从小到大运行序列,以峰面积和浓度的函数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 算,考察分析方法的线性。
1 了解样品的有关情况,明确分析目的 2 是否需要样品预处理,是否有特殊的步骤
3 选择仪器类型,确定检测器及其参数
4 选择液相色谱分离类型,色谱柱,流动相,其他相关条件(如波长等),进行预实验,估计最佳条件
5 优化分离条件,选择最佳检测器参数、色谱柱、流动相比例等
6 检查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包括仪器、样品稳定性等)选择解决办法和特殊步骤
• 分离基于样品的极性差异。 • 洗脱次序∶一般为正相,即:极性低的先被洗脱 • 常用的流动相∶
– 非极性有机溶剂,如己烷 – 乙酸等为添加剂
• 常用固定相∶
– 硅胶、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等。
分配色谱的分离机理
分配色谱概述
• 反相色谱的主要类型,基于分子的极性分离 • 洗脱次序:一般为反相,即极性高的先被洗脱 • 常用的流动相:
水溶液中添加0.1%(体积)的磷酸或者三氟乙酸其pH值大概在2左 右,用作流动相正好抑制硅羟基的活性,所以开发液相分析方法时 流动相首选水加0.1%的磷酸,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做优化。 在单独用酸不行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缓冲盐,缓冲盐的选择原则是 :简单、稳定、缓冲能力强、配制简单,需要调pH值时要有相应的 酸或碱。常用的缓冲盐是磷酸盐,主要是钾盐和钠盐,再有就是醋 酸盐,常用的盐浓度在10~20mM左右。流动相里有时会需要调节 pH值到碱性,具体pH要视色谱柱的耐受范围而定。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说白了就是对方法进行一次全身体检
为了保证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 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 求,这就是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 法才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 方法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 出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检测目的不同验证要求也不 尽相同。
波长的选择
首先考虑流动相的截止波长:甲醇截止波长为205nm;乙腈截止波长为190 nm;一般而言,大于上述波长都可以,但有时候为了保证灵敏度,高于20nm。 对于中间体或终产品液相方法中波长选择一般是将杂质和目标产物混合到 仪器进样,采用DAD全波段扫描,对比杂质及目标产物光谱吸收曲线,尽 量在目标产物最大吸收附近兼顾杂质吸收,得出最优吸收波长,当一些杂质 与主峰或其他几个杂质吸收差异比较大时考虑使用双波长检测法。
6.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不需要准确定量。检出限体 现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的测定可以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 行检测,以能准确、可靠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来确定,也可把已知浓度样品的信 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以信噪比为3:1时的浓度确定检出限,一般要求能够达到 进样浓度的0.05%。
– 有机溶剂
S 样 品 P 填 料
分析方法开发
选HPLC参数时的基本考虑
• 溶解度 - 选择流动相的条件 • 分子量 - 在样品预处理时有用 • 官能团 - 有否离子化基团 保留特性如何 • 检测特性 - 有否紫外吸收 荧光 • 找出样品中不同组份之间的差异
– 摸索条件的重要线索
HPLC方法建立的步骤
磷酸盐pK2
7.2
羟甲基甲胺 8.3

9.2
硼酸盐
9.2
甘氨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8
1-甲基-哌啶 10.3
四氢化吡咯 10.5
二乙胺
10.5
三乙胺
10.7
磷酸盐pK3
12.3
pH范围
1.1~3.1 2.1~4.1 2.8~ 4.8 3.7~5.7 3.8~5.8 4.4~6.4 6.2~8.2 7.3~9.3 8.2~10.2 8.2~10.2 8.8~10.8 9.3~11.3 9.5~11.5 9.5~11.5 9.7~11.7 11.3~13.3
1.专属性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将产品和杂质分开的特性,也称为选择性。对于纯度检测 ,可在标准品中加入产品中的已知杂质,或者直接用粗品,考察产品峰是否受到杂 质的干扰,对于过程跟踪,可用反应体系样品来考察有没有其它的杂质干扰。必要 时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者质谱检测器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一般要求产品和杂 质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
3.范围
范围指在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时,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区间。 简单的说,范围就是分析方法适用的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定 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范围进行验证,纯度检测时,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 ~120%。
4.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所以也叫做真实度,需要定量得 分析方法均需要验证准确度。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对于原料药可用已知 纯度的标准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行测定,必要时可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 法比较结果。
液相柱---保留值与pH的关系
方法稳定区
中性组份 酸性组份
方法波动区(pKa+1.5)
方法稳定区
碱性组份
反相HPLC常用缓冲液
pH < 2.5
磷酸 0.1% 三氟乙酸 0.1%
缓冲液
pKa
磷酸盐pK1
2.1
柠檬酸盐pK1 3.1
甲酸盐
3.8
柠檬酸盐pK2 4.7
乙酸盐
4.8
柠檬酸盐pK3 5.4
水相:
对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 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
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 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 和三氟乙酸,磷酸在低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而三氟乙酸在低波长 下有,但是三氟乙酸易挥发而磷酸不行,所以单纯做液相,低波长 下磷酸最合适,三氟乙酸有吸收,运行梯度时基线漂移很严重,而 做液质就要考虑首选三氟乙酸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