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桂枝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味辛、甘,性温;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相关配伍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用法用量煎服,3~10g;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荆芥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相关配伍1、用于牙宣疳: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普济方2、用于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5~10g;禁忌本草纲目: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已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防风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中文学名防风别称铜芸、回草、百枝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防风属种防风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相关配伍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2、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3、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炮制方法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白芷白芷,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中文学名白芷别称薛芷、芳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当归属种白芷、杭白芷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地区采收时间夏、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相关配伍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⑥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柴胡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中文学名柴胡别称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柴胡属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用法用量3-10g;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炮制方法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石膏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中文名石膏采收时间冬季采挖用量 15~60g;外用适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性味味甘、辛,性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用法用量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相关配伍1、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2、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禁忌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栀子栀子,中药名;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 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而且也是岳阳市市花;中文学名栀子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科茜草科属栀子属种栀子分布区域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采收时间 9-11月用量 5-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禁忌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炮制方法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黄芩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中文学名黄芩别称山茶跟、黄芩荼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唇形科属黄芩属种黄芩分布区域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 3~10g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炮制方法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黄柏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中文学名黄柏别称川黄柏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芸香目科芸香科种黄皮树分布区域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采收时间 7月份用量 3~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生理特性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炮制方法1、黄柏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2、盐黄柏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3、黄柏炭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肾、膀胱经;功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相关配伍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禁忌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相关论述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苦参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中文学名苦参别称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豆目科豆科属槐属种槐种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9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相关配伍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用法用量~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炮制方法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地黄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中文学名地黄别称怀地黄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玄参科属地黄属种地黄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采集时间 10~11月用量鲜地黄,12~30g;干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干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的块根;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2、干地黄:味甘,性寒;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经1、鲜地黄:归心、肝、肾经;2、干地黄:归心、肝、肾经;3、熟地黄:归肝、肾经;功效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治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相关配伍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用法用量1、鲜地黄,12~30g;2、干地黄,10~15g;3、熟地黄,9~15g禁忌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炮制方法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玄参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中文学名玄参别称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玄参科属玄参属种玄参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等采收时间 10-11月用量 9-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脾、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中文学名牡丹皮别称牡丹根皮、丹皮、丹根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毛茛目科毛茛科属芍药属种牡丹分布区域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采收时间秋季采收用量 6-12g 毒性小毒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相关配伍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炮制方法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蒲公英蒲公英,中药名;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甘,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中文学名蒲公英别称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桔梗目科菊科属蒲公英属种蒲公英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采收时间春至秋季花初开时用量 10~15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10~15g;使用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败酱草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之功效,常用于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中文学名败酱草别称败酱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败酱科属败酱属种白花败酱分布区域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采收时间夏季用量 9~3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味性凉,味辛、苦;归经入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相关配伍①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②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③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炮制方法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生理特性白花败酱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牛,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250px,宽2~125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嘲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中文学名白花蛇舌草别称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茜草目一说龙胆目科茜草科属耳草属种白花蛇舌草分布区域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采收时间夏秋采集用量 15~6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植物全草入药;性味味微苦,性寒;归经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相关配伍: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3、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用中药200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用中药200种

BB020611炮甲片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99蕲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27三七 片(60头)包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7川贝母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3盐炒桑螵蛸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08枫斗 一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98蜈蚣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73沉香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4全蝎(全虫)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0白芨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13煅五花龙骨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39炒蜂房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66茯苓 白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5太子参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35绿梅花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70猪苓 生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85炙龟甲(醋制龟板)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7肉苁蓉(酒)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64炒酸枣仁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00猫爪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5麸炒僵蚕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6秦艽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48蒲黄炭袋10g (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2天麻 刨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9盐炙巴戟天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2炒党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1羌活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1党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0法制半夏(法半夏)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9姜制半夏(制半夏)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6浙贝母(元贝)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75煨肉豆蔻 (煨肉果)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36绿梅花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63桃仁 去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71煨益智仁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29金银花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9蝉蜕(蝉衣)袋6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9茜草炭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84水牛角刨片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26蜜炙款冬花 (炙冬花)BB020205石斛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2九节菖蒲袋6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86炙鳖甲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31海金沙袋10g (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29防风 野生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4蜜炙远志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84钩藤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4百合干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51胖大海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8茜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34紫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01白鲜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60砂仁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5山药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45覆盆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06醋制延胡索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2玉竹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02桔梗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00佛手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20菟丝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31菊花 (杭白菊)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67青黛袋10g(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39玫瑰花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14炒牛蒡子(大力子)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8南沙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08前胡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93牡丹皮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7北沙参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06石斛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3麦冬(浙麦冬)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1酒炒当归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64沙苑子(潼夕利)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19当归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00地骨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46合欢花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73郁李仁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08枸杞子 一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6土鳖虫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52灵芝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2炒白术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88石决明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6炒山药(麸炒山药)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57炒苍术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53芡实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22制女贞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23连翘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4山药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10小通草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0制何首乌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35灯芯草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15橘络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28红花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40失笑散袋10g (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6仙茅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10五倍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75射干袋6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13炒牛蒡子(大力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16夏枯草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51制黄精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3赤芍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76草果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83焦栀子 (焦山栀)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4炒赤芍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94牡丹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6北沙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6炒白芍 杭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43桑椹子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47威灵仙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44黄芪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92炒枳实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16盐炒车前子袋10g (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48黄芩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5白芍 杭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12姜竹茹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11丹参 生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3薤白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57炒薏苡仁(炒米仁)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44黄芪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50墨旱莲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42黄连(雅连)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1炒白术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68茯神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87制川乌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3石菖蒲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68桔梗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91佛手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88制草乌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41红景天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12制五味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2天冬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83川牛膝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30续断(川断)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94炒海螵蛸(炒乌贼骨)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91煅牡蛎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92煅瓦楞子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32野菊花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02炒五灵脂袋10g (包煎)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31前胡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92独活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17熟地黄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58半枝莲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32盐炒补骨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26制乳香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35楮实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17夏枯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55板蓝根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21制厚朴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90炒枳壳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4知母 生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78川芎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84盐怀牛膝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69白前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30谷精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59半边莲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19煅磁石袋3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42桑椹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72骨碎补袋1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61白豆蔻(蔻仁)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15地黄(生地黄)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58炒苍术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31片姜黄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38煨诃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45白花蛇舌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51墓头回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98细辛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19黄柏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95醋制乌梅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37郁金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03玄参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77槲寄生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05制香附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13天花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5高良姜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92炒陈皮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94荆芥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56制吴茱萸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19炒川楝子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69焦稻芽(焦谷芽)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71焦麦芽(炒麦芽)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7干姜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06大腹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26高良姜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80桂枝片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03瞿麦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14益母草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628肉桂袋3g 国产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423白芥子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02青蒿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386青皮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5甘草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25石膏生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022天冬袋10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90陈皮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586艾叶袋5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199麻黄袋6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0251鹅不食草袋3g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9998绢布袋(药布袋)袋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BB029999小包装塑料袋袋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55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6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59.96云南22.2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8.2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7.14云南14.2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0.97山东10.86湖北10.4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9.18江苏7.9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3江苏 6.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6.34陕西 6.1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5.82新疆 5.12河北 5.0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4.97江苏 4.9甘肃 4.3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4.02贵州 3.91广东 3.64甘肃 3.6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3.44甘肃 3.34湖北 3.32湖北 3.3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3.2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3.2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3.1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9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9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6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4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3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37江西 2.3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3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3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31浙江 2.27内蒙 2.27陕西 2.23山东 2.19云南 2.18湖南 2.1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1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0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2.0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9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87河南 1.8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86浙江 1.9湖南 1.74安徽 1.7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7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71浙江 1.7江苏 1.6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65吉林 1.64安徽 1.6安徽 1.59安徽 1.56山东 1.5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55浙江 1.53甘肃 1.5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43甘肃 1.4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36浙江 1.3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29河南 1.26江苏 1.2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2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22河南 1.21贵州 1.2河南 1.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 1.2四川 1.2江苏 1.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 1.2四川 1.1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191.12吉林 1.0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08河北 1.06内蒙 1.06云南 1.06江西 1.05内蒙 1.04安徽 1.04山东 1.03浙江 1.0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0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1内蒙0.9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9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96内蒙0.95浙江0.9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94江苏0.9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9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92内蒙0.9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35四川0.89浙江0.8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8江苏0.88安徽0.860.86山西0.85广东0.85吉林0.84贵州0.8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3湖北0.8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2江苏0.8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8河北0.8安徽0.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9陕西0.79河南0.7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7河南0.76广西0.73河南0.7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1四川0.7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1河北0.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7江西0.6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80.66海南0.65河南0.63江苏0.63浙江0.6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3江苏0.63河南0.6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62浙江0.61浙江0.6浙江0.5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58河南0.57山东0.56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55广东0.14江苏0.31四川0.3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3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29云南0.2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28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4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27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25江苏0.23广西0.24江苏0.23江苏0.2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22内蒙0.2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18贵州0.83广东0.120.12陕西0.39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081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45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0.08。

中药饮片70味

中药饮片70味
性状特征:茯苓 块呈块状,色白, 细腻。
名称:海螵蛸
功效: 固精止带 收敛止血 制酸止痛 收涩敛疮
性状特征:色白 体轻,质松易折。
名称:石膏
生用: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性状特征:呈长块 状或不规则块状, 体重质软。
名称: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性状特征:新根断 面黄色,中间红棕 色,受潮后则变为 黄绿色;老根中间 呈棕黑色或黑色。
70味中药功效分类
十四.平肝息风药: 1.息风止痉药:钩藤 天麻 十五.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灵芝 酸枣仁 十六.补虚药: 1.补气药:太子参 黄芪 甘草 2.补阳药:杜仲 3.补血药:当归 熟地黄 白芍 4.补阴药:百合 麦冬 十七.收涩药: 1.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乌梅 2.固精缩尿止带药:覆盆子 金樱子 海螵蛸
名称: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性状特征:呈棒状, 上粗下细,表面黄 白色或绿白色,贮 久者色渐深,密被 短柔毛。
名称:黄柏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骨蒸
性状特征:外表皮 黄棕色或褐色,皮 孔横生,内表皮深 黄色或浅棕色。
名称:杜仲
功效: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性状特征:外表面 浅棕色或灰棕色, 有明显的裂纹或纵 裂槽纹,内表面暗 紫色,光滑,折断 有细密银白色富弹 性的橡胶丝相连。
性状特征:断 面有1棕色环, 皮部灰白色
名称:当归
功效:补血强筋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
性状特征:具放 射状纹理,习称 “菊花心”,中 间有一浅棕色环 纹。
名称: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性状特征:具粉 性和颗粒性,内 皮层环纹明显, 气香特异。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讨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选择临床中药治疗的表虚盗汗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中使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

结果:两组的体虚乏力,夜晚盗汗,脉细数以及舌红少苔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0.05)。

结论:在临床中药治疗的表虚盗汗患者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应用方便,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表虚盗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草药属于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医疗体系。

在疾病治疗中应用中草药,主要使用传统饮片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治疗效果[2]。

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

随着中医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加工中草药形成中药配方颗粒,在应用时更加方便,治疗效果更好[3]。

本文中选择临床中药治疗的表虚盗汗患者60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临床中药治疗的表虚盗汗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均值(50.28±1.33)岁。

对照组:年龄均值(51.75±1.95)岁。

纳入标准:(1)选择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相关治疗。

(2)选择患者了解研究后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选择患者存在精神意识障碍。

(2)选择患者免疫功能障碍。

(3)选择患者无法沟通交流。

1.2方法选择患者在治疗中均使用党参、防风、白术、五味子、黄芪以及黄精治疗。

在对照组中使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药方为12克白术、9克五味子、12克黄精、9克麻黄根、12克防风,15克党参,15克浮小麦,20克黄芪,通过用水煎熬服用,每天使用1剂,每剂500毫升。

通过口服服用。

实验组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主要使用1包白术、麻黄根、五味子、黄精、党参、浮小麦以及防风,2包的黄芪,通过温水冲服,每天使用1剂。

心内科常用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心内科常用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心内科常用口服类和针剂类中成药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医院心内科常用口服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安神补脑液、热淋清颗粒、连花清瘟颗粒、银杏叶、心脑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注射剂(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天麻注射液)2 500张。

结果:常用口服中成药具有补益、清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注射用中成药具有扩张血管、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常用的口服中成药以复方甘草酸苷片(22.68%)为主,注射用中成药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32.24%)为主。

手册中推荐的口服中成药每日用药次数以一日3次为主,注射用药以1 ~ 2次为主。

实际每日口服用药次数以一日3次为主(75.00%),用药疗程以10天为主(28.32%)。

注射剂的常见日给药次数和疗程分别为每日2次(34.00%)和10天(20.32%)。

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其中以胃肠道不适最常见(0.20%)。

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其中以口干、嗜睡最常见(0.20%)。

结论:我院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疾病特点和患者实际需求。

关键词:心内科;普通班;口头;注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这与临床用药数量和品种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疑难疾病增多,以及衰老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从而出现联合用药密切相关。

许多临床报告指出,医师中医药知识不足、重复用药、用药不当、用药超适应症等问题日益严重[1-3],一系列合理使用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亟待改进。

本研究对心内科常用口服和注射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此外,还根据科室的疾病特点对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特定科室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理论依据。

1数据和方法1.1一般信息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常用毒性中药材简绍及防护

常用毒性中药材简绍及防护

2、饮食护理
• (1)、饮食宜清淡,中、轻度中毒者,给予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重度中毒者初期以静脉供给营养 ,后期给流质,昏迷者鼻饲饮食。
• (2)、中毒症状消失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宜少 食多餐,忌辛辣、油炸、粗糙等食物。
(3)精神护理
• (1)、意识清醒者,安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刺 激。
• (2)、有轻生意念者,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乌头原碱类无毒 炮制——水蒸煮
双酪型生物碱
↓ 水、热
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
毒性 总生物碱含量无关, 双酯型生物碱分解或水解程度,
子 子根。
热, 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 有 尿数.阴寒内盛脾阳不足
毒 之脘腹冷痛, 水肿.寒湿
痹痛,阳虚外感
舌、四肢或全身发麻, 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甚或昏迷,皮肤 苍白,心慌气短,心 率缓慢,心律紊乱, 少数呈心率增速,血 压下降,瞳孔散大, 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 可获恢复,但亦有少 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 救不及时,终因心脏 麻痹而死亡
• 4.对昏迷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洗胃。
(3)导泻法:用于清除肠道毒素
加速毒物从肠道排出,避免肠内吸收,可口服 通下药。 • (1)硫酸镁或硫酸钠(15-30)克,加水一杯(约200毫 升)口服。 • (2)中药大黄面10克,元明粉15克,开水冲服。 • (3)石蜡油或蓖麻油30毫升口服。
• 如果中毒时间已超过6小时或服通下药2小 时后,可采取温水或肥皂水灌肠,排出肠 腔药毒。
(以及相对应的对照品)
香港规管的31种毒剧药
砒石
砒霜
轻粉
朱砂
洋金花 闹羊花 生巴豆 红娘虫
红粉 青娘虫 白降丹 水银
班蝥
雌黄
生草乌 雪上一支蒿

常用药品通用名

常用药品通用名

常用药品通用名1.抗生素: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co.(复方新诺明) 诺氟沙星(氟哌酸)*呋喃唑酮(痢特灵)咪康唑(达克宁)*甲硝唑(灭滴灵)*阿苯哒唑(肠虫清)2.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3.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芬必得) 索米痛(去痛片) 复方氨基比林/复方氨林巴比妥(乙类.安痛定)酚氨咖敏片(乙类.克感敏) 吲哚美辛(乙类.消炎痛)双氯芬酸钠(扶他林)4.镇痛药: 哌替啶(杜冷丁)5.麻醉药:恩氟烷(氨氟醚) 异氟烷(异氟醚) 氧化亚氮(乙类.笑气)丙泊酚(乙类.异丙酚) 咪达唑仑(乙类.咪唑安定/力月西)氯化琥珀胆碱(司可林) 维库溴铵(乙类.万可松/仙林) 麻黄碱(乙类.麻黄素)6.H1受体阻断药(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晕动片) 氯苯那敏(扑尔敏) 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乙类.开瑞坦)*复方甘草酸胺(强力解毒敏)7.中枢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8.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鲁米那)9.抗焦虑药: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三唑仑(海乐神)咪达唑仑(乙类.力月西)10.祛痰药: 氨溴索(乙类.沐舒坦) 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11.抑酸药:碳酸氢钠(小苏打)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法莫替丁(乙类.信法丁) 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乙类.洛赛克)12.胃动力药和止吐药: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山莨菪碱(654-2)*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复方黄连素片13.泻药: 酚肽(果导)14.止泻药: 洛哌丁胺(易蒙停)蒙脱石(乙类.思密达)15.强心药: 洋地黄类: 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西地兰)16.钙拮抗药: 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心痛定)*吲达帕胺(寿比山)17.B受体阻滞药: 美托洛尔(倍他洛克)*间羟胺(阿拉明)普罗帕酮(心律平)普萘洛尔(心得安)*维拉帕米(异搏定)18.其他血管舒张药: 硝酸异山梨脂(消心痛)*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脑血管治疗药:氟桂嗪(西比灵)吡拉西坦(脑复康)吡硫醇(脑复新)*双嘧达莫(潘生丁)羟乙基芦丁(维脑路通)19.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螺内脂(安体舒通)20.止血药: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凝血酶(立止血) 氨甲苯酸(乙类.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乙类.止血敏) 肾上腺色腙(安络血)21.血浆及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200(乙类.贺斯)羟乙基淀粉40(乙类.706代血浆)22.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平衡液) 碳酸氢钠(NaHCO3)23.抗真菌感染药: 莫匹罗星(乙类.百多帮软膏)24.子宫收缩药: 缩宫素(催产素)*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25.外用:氧化锌(乙类.医用胶布) 碘酊(碘伏) 高锰酸钾(p.p粉) 过氧化氢(双氧水) 乙醇(酒精)*西地碘(华素片)26.中成药: 普乐安(前列康)处方相关管理1.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中药斗谱(知识讲座)

中药斗谱(知识讲座)

有很多排列方法啊....不过大致如下!按“横七竖八”排列。

每个大斗分成3格〔对用量大的饮片也有分为2格的〕,每格放一种饮片。

为存放质地轻泡的饮片,可在整架药斗下层专设3个特大斗。

中药的摆放需按照中医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和中药的性能来设置,尽量将处方中经常配伍应用的饮片放在一起,便于调剂时查找。

常规是先将常用饮片放在斗架的中上层,便于调剂时称取。

如当归、白芍与川芎;黄芪、党参与甘草;麦冬、天冬与北沙参;金银花、连翘与板蓝根;防风、荆芥与白芷;柴胡、葛根与升麻;黄芩、黄柏与黄连;沙参、豆蔻与木香;香附、厚朴与延胡索;焦神曲、焦麦芽与焦山楂;远志、柏子仁与酸枣仁;桔梗、苦杏仁与桑白皮;天麻、钩藤与白蒺藜;陈皮、枳壳与枳实;附子、干姜与肉桂;泽泻、山药与丹皮等。

其次把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放在斗架的高层。

如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玫瑰花、玳玳花与厚朴花;络石藤、海风藤与青风藤;密蒙花、谷精草与木贼草等。

再把质重饮片〔矿石类、化石类、贝壳类〕和容易造成污染的饮片〔炭药类〕放在斗架的底层。

如磁石、赭石与紫英石;龙骨、龙齿与牡蛎;珍珠母、瓦楞子与石决明;寒水石、石膏与海蛤壳等;炭类药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黄芩炭、黄柏炭与大黄炭;蒲黄炭;艾炭与棕榈炭等。

最后把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饮片放在最下层的大药斗内。

如灯心草与通草;芦根与茅根;茵陈与金钱草;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连;竹茹与丝瓜络;薄荷与桑叶等。

按药物的性味功能编排医生处方遣药善将性味功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如治风寒感冒的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治风热感冒的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常常在同一张处方中出现。

如将同类药物编放在一起,便于医药人员拿取。

性味功能相反的药要分别编排,更不能放在一个抽屉里,如牛膝与地榆,行血与止血性能各异,分开存放可防止混拿。

按常用汤头编排临床常用汤头仅七、八十个,中医处方常按汤头加味,为了便于调配,可将其中的药物集中存放,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和川芎、熟地、当归、白芍(四物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山楂
29076
57
鸡血藤
28703
58
熟地黄
28672
59
菟丝子
24387
60
白芷
24332
61
菊花
23850
62
瓜蒌
23586
63
夏枯草
22873
64
莪术
22676
65
枳实
22286
66
土茯苓
22272
67
川牛膝
22150
68
桑寄生
22098
69
栀子
21809
70
远志
21790
71
川楝子
21712
104
独活
14589
105
地骨皮
14547
106
白鲜皮
14098
107
炙黄芪
13747
108
炙麻黄
13586
109
北沙参
13515
110
百合
13228
111
仙鹤草
13221
112
猪苓
13176
113
黄精
13142
114
射干
13077
115
茵陈
13043
116
泽兰
12961
117
乌药
12696
118
合欢皮
148
地肤子
8906
149
豆蔻
8825
150
全蝎
8557
151
茜草
8545
152
肉桂
8461
153
葶苈子
8402
154
路路通
8375
155
玉竹
8299
156
吴茱萸
8284
157
桑枝
8197
158
佩兰
8060
159
肉苁蓉
8009
160
火麻仁
7807
161
秦艽
7574
162
王不留行
7554
163
大青叶
7528
133
紫苏子
10570
134
虎杖
10356
135
焦栀子
10344
136
天花粉
10021
137
墨旱莲
10010
138
巴戟天
9825
139
升麻
9643
140
海螵蛸
9606
141
蒺藜
9579
142
木瓜
9577
143
干姜
9509
144
苍耳子
9341
145
金钱草
9321
146
紫苏叶
9306
147
淡竹叶
9280
164
南沙参
7395
165
野菊花
7387
166
瞿麦
7343
167
芡实
7288
168
伸筋草
7122
169
蒲黄
6994
170
半枝莲
6953
171
小蓟
6931
172
扁蓄
6869
173
滑石
6851
174
谷芽
6848
175
白扁豆
6751
176
胆南星
6641
177
忍冬藤
6617
178
皂角刺
6550
179
麻黄
6525
92561
8
柴胡
89185
9
陈皮
85876
10
黄芩
80709
11
川芎
79357
12
地黄
78658
13
赤芍
77018
14
党参
60430
15
麦冬
56429
16
牡丹皮
55936
17
枳壳
52121
18
金银花
51481
19
桔梗
49574
20
太子参
48595
21
山药
47871
22
薏苡仁
47152
23
连翘
46960
钩藤
17595
89
竹茹
17503
90
苦参
17401
91
细辛
17348
92
牛蒡子
16963
93
车前子
16462
94
石菖蒲
16423
95
桑叶
16191
96
威灵仙
15899
97
白茅根
15763
98
板蓝根
15712
99
羌活
15364
100
枇杷叶
15162
101
芦根
15111
102
款冬花
14879
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
通过对全国18个省21家医院43万多张汤剂处方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成果之一——确定了临床汤剂中最常用的中药饮片,列出前200种,供参考。
排序
药物名
总处方
频率%
1
甘草
190376
2
茯苓
155169
3
当归
123357
4
白术
123268
5
白芍
118329
6
黄芪
106250
7
丹参
40
红花
34980
41
苍术
34091
42
黄柏
34056
43
葛根
33998
44
苦杏仁
33854
45
鸡内金
33656
46
五味子
33499
47
女贞子
32386
48
木香
32193
49
牛膝
31822
50
浙贝母
31810
51
枸杞子
31322
52
杜仲
31217
53
麦芽
30931
54
半夏
30382
55
知母
30236
12659
119
佛手
12475
120
石斛
11782
121
珍珠母
11773
122
柏子仁
11580
123
三棱
11477
124
车前草
11189
125
蜈蚣
11155
126
何首乌
10946
127
补骨脂
10931
128
青皮
10911
129
淫羊藿
10772
130
川贝母
10741
131
紫苏梗
10710
132
紫草
10685
180
狗脊
6461
181
大腹皮
6341
182
瓜蒌皮
6336
183
天冬
6272
184
姜黄
6207
185
乌梅
6185
186
制何首乌
6128
187
地榆
6004
188
穿山甲
5943
189
石决明
5727
190
土鳖虫
5704
191
辛夷
5669
192
马齿苋
5552
193
青蒿
5509
194
金樱子
5505
195
水蛭
5502
196
鳖甲
5399
197
紫花地丁
5396
198
槟榔
5287
199
薤白
5184
200
徐长卿
5133
24
延胡索
46651
25
郁金
44653
26
防风
43415
27
泽泻
42484
28
香附
40276
29
炙甘草
40060
30
山茱萸
39651
31
法半夏
39563
32
砂仁
39002
33
桃仁
38568
34
蒲公英
37567
35
黄连
37479
36
玄参
35685
37
酸枣仁
35494
38
桂枝
35480
39
厚朴
35325
72
益母草
21679
73
续断
21579
74
薄荷
21252
75
蝉蜕
21130
76
牡蛎
20789
77
前胡
20419
78
地龙
19753
79
鱼腥草
19625
80
荆芥
19208
81
僵蚕
19158
82
天麻
19094
83
桑白皮
18564
84
紫菀
18426
85
大黄
18088
86
百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