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pdf

合集下载

化工安全复习资料

化工安全复习资料

《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复习资料1、停工检修项目应做到“四定”,分别是指定项目、定质量、定进度、定人员。

2、安全检查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四种检查方式。

3、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有接地法、泄漏法、中和法以及工艺控制法等几种。

4、三级安全教育指班组、车间和厂级三级安全教育。

5、国家标准GBl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这8类危险化学品分别是: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

6、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泡沫、干粉、水蒸汽、惰性气体(氮、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和卤代烷(1211、1202)等。

7、安全标签内容包括化学品及其主要有害组分标识、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方法、批号、索取提示、联系方式以及应急咨询电话。

8、化工的污染与治理中的“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9、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10、有毒有害物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由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11、对于不宜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空气呼吸器12、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越大13、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热分解或干馏作用释放可燃气体。

14、为保证消防安全,在灌装易燃液体,容器应留有5%的空间。

15、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5米。

16、如果触电者已经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在现场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7、安全阀是一种泄压装置。

1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1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工艺、设备20、污染物排放指标COD是指生物需氧量20、装卸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工具应能防止产生火花21、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24、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25、选用安全阀时,其排放量必须大于设备的安全泄放量。

化工环保与安全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环保与安全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A )A 粉尘自燃B 浓度超过爆炸极限C 起始能量D 与空气混合2、化学性爆炸可称为(C )A 燃烧B 自燃C 瞬间燃烧D 着火3、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品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工人必须使用适当的( B )A 预防药剂B 个人防护用品C 保健品D治疗药剂4、安全阀是一种( D )装置。

A 计量B 连锁C 报警D 泄压5、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B )A 越小B 越大C 不变D 不确定6、对于不宜进行通风换气的缺氧作业场所,应采用(A )A 空气呼吸器B 过滤式面具C 氧气呼吸器D 口罩7、工业毒物对神经系统的危害不包括(B )A 中毒性周围神经炎B 神经紊乱C 神经衰弱症候群D 急性中毒性脑病8、以下不会引发火灾事故的是(B )A冲击摩擦B电磁辐射C静电火花D高温表面9、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是什么系统的损害?( A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造血系统D循环系统10、锅炉水位是保证供汽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操作人员应不断地通过( A )监视锅内的水位。

A压力表B安全阀C水位表D温度表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 C )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A 半B 1C 2D 312、用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 A )。

A 闪电式死亡B 呼吸急促C 慢性缺氧D 头晕症状13、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其中一项不是:(D )A 神经系统及血液和造血系统B 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C 皮肤D 肝脏14、大氮肥火炬的燃烧形式属于( B )。

A 动力燃烧B 扩散燃烧C 喷流式燃烧D 喷雾燃烧15、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概论大纲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概论大纲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概论大纲一、引言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化工事故与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化工安全概论
-安全定义与理论基础
-化工安全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化工事故的分类与特点
三、化工危险性评估
-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危险性评估方法与技术
-化学品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四、化工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与架构
-化工企业安全规划与安全制度
五、化工事故预防与控制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风险控制方法与工程措施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六、化工事故应急处理
-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执行
-事故应急演练与评估
七、化工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污染的概念与分类
-化工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八、化工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
-环境风险控制措施与技术
-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九、化工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化工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
-废物处理技术与方法
-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措施十、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要求
-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十一、案例分析与讨论
-化工事故案例分析
-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安全环保领域的成功案例分享
十二、总结与展望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现状的总结。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1.世界环境主要问题:(1)人口问题。

(2)资源问题:①土地资源②森林资源③水资源。

(3)生态环境的恶化: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生物种消失。

(4)大气环境污染:①酸雨:a.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b.形成主要物质:SO2,NOx;c.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损害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②臭氧层的破坏③温室气体及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能让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并能吸收地面反射回空间的红外辐射,是低层大气温度升高,使气温发生变化。

2.环境污染:(1)分类:①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②按来源造成污染性质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物、能源污染等。

(2)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皮肤。

(3)对人体危害:①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③远期危害。

3.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13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予以颁布。

4.化学工业特点:产品多样化、原料线路多样化、生产方法多样化。

5.我国工业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70% 。

6.化工污染物:(1)种类:①按污染物性质:有机化学工业污染、无机化学工业污染②按污染物形态:废气、废水、废渣。

(2)产生原因:①化学反应不完全产生的废料②副反应产生的废料③燃烧产生的废物④冷却水⑤设备和管道的泄漏⑥其他化工生产中排放的废物。

(3)主要来源:①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a.化学反应不完全b.原料不纯c.“跑、冒、滴、漏”②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物:a.燃烧过程b.冷却水c.副反应d.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7.化工污染的特点:(1)水污染:①有毒性和刺激性②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都较高③pH不稳定④营养化物质较多⑤废水温度较高⑥油污染较为普遍⑦恢复比较困难。

(2)大气污染:①易燃易爆气体较多②排放物大都有刺激性或腐蚀性③浮游粒子种类多、危害大。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及答案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及答案

螃膇蒆螆蝿膆薈虿肇《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之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

反之,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则称为爆炸上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若其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便不会着火或爆炸。

P82 ; 0AcFV。

2、化学性爆炸p79 ; 4 、危险性预先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危险性预先分析.p8 xUTyA。

5 、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或者“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 32iE7。

6、固相燃烧:铁粉/金属钠和硫粉反应,都是固体燃烧反应:2Na+S二加热二Na2S 就是还原剂(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产物都是固体。

p74 Ltkcv 。

7 、化学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74eZu。

8 、职业中毒p1319 、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

UEX9i。

10、殉爆:当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由于爆轰波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换言之,即装药的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装药的爆炸,这一现象叫做殉爆。

ZvrS7。

11 、安全泄放量:安全泄放量required relief capacity ——为了防止系统超压,安全泄放系统必须泄放的流量。

化工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 • • • 腐蚀机理及危害 腐蚀的典型类型 应力腐蚀裂纹及影响因素 材料的防腐措施
• • • • • • •
第八章 普通工业安全卫生 机械危险与防护 噪声以及如何消除噪声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预防
• 第九章
• 安全系统工程 • 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
• 复习策略: • 1. 认真做考试重点上的题目,在教 材上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认真分 析。 • 2. 教材认真看2遍。 • 3. 仔细核对考试重点的答案,查漏 补缺。
化工安全概论复习提纲
考查方式:开卷 考试时间: 7.2 9-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基本题型 1. 名词解释 2. 单项选择题 3. 多选题 4. 简答题 5. 论述分析题
15 15 20 20 30
• • • • •
考场规范: 手机关机 只允许携带纸质版本资料 严禁相互对答案 试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写全,做完。
•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 1 ,毒性物质根据其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分为: 金属 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 强酸和碱性物质 氧、氮、 碳的无机化合物 窒息性惰性气体 有机毒物 农药 类毒物 燃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 2 ,常用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 种 •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 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 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 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 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 急性阀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实验动物 莫中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第二版)复习题库及答案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第二版)复习题库及答案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之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

反之,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则称为爆炸上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若其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便不会着火或爆炸。

P82 ;2、化学性爆炸p79 ; 4、危险性预先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危险性预先分析.p85、重大危险源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或者“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6、固相燃烧:铁粉/金属钠和硫粉反应,都是固体燃烧反应:2Na+S=加热=Na2S就是还原剂(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产物都是固体。

p747、化学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8、职业中毒 p1319、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

10、殉爆:当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由于爆轰波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换言之,即装药的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装药的爆炸,这一现象叫做殉爆。

11、安全泄放量:安全泄放量 required relief capacity ——为了防止系统超压,安全泄放系统必须泄放的流量。

1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提纲

1.任何生产过程都离不开人、物、环境三方面因素。

2.环境是指每个生产过程所处的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3.“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6.事故分自然事故与人为事故。

人为事故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原则上都能预防。

7.事故的因果性指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就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因果关系具有继承性,即第一阶段的结果可能是第二阶段的原因,第二阶段的结果又会引起第二阶段的结果,说明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8.同样的前因时间随时间的进程导致的后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P10的两段通读9.海因里希人为工业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5方面因素按顺序进行的:1 - 遗传及社会环境2 –人的缺点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 –事故5 –伤害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连锁中断,从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10.扩散燃烧与混合燃烧了解。

P2011.引起闪燃时液体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点火焰过大,由于点火能量大,测得闪点偏低;用闭杯式时,式样蒸汽不散失,故测得的闪点值比开杯的低;一个大气压以下,闪点值偏低,以上则偏高。

12.自燃分受热自燃(当空气中有氧存在时,可燃物虽未与明火直接接触,但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由于传热而使可燃物温度上升,达自燃点而着火燃烧)和自热自燃(某些物质在无外部热源作用下,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热量在适当条件下逐渐积累,是温度升高,达自燃点而着火燃烧)。

13.FeS类的自燃属于氧化热积蓄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美国保险协会(AIA)把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分为哪几个类型?(第4-5页)1.工厂选址 2.工厂布局 3.结构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5.化工工艺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2.常用的安全工程评价方法有哪些?(第8-9页)1.经验系统化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 (2)危险性预先分析法(3)Dow化学公司法2.系统解剖分析法危险性可操作研究方法3.逻辑推导法事件树事故树4.人的失误分析法3.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有哪几方面?(第11页)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迅速发展。

2.监测危险状况、消除危险因素的新技术不断出现3.救人灭火技术有了很大进展4.预防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有了很大进步5.化工生产和化学品贮运工艺安全技术、设施和器具等的操作规程及岗位操作法,化工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安全技术规范不断趋于完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哪几类?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2.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可分为几类?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3个危险类别。

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或等于35℃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易燃性是指闪点在21~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3.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哪几类?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

1.物理危险:3种(1)爆炸性危险(2)氧化性危险 (3)易燃性危险2.生物危险(1)毒性危险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环境危险4.美国标准协会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将毒性物质分为哪几类?(1)粉尘 (2)烟尘 (3)烟雾 (4)蒸气 (5)气体5.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是哪五个?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见下表)。

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1 小鼠吸入2h的LC50/mg.m-3兔经皮吸收LD50/mg.kg-1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 51~500501~5000 >5000第三章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1.化工厂的定位一般遵循什么原则?(1)有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良好的流通条件;(2)有储运、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良好的协作环境;(3)靠近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水源;(4)有便利的交通条件;(5)有良好的工程地址和水文气象条件。

2.压力容器按其设计压力可划分为哪几类?✓压力容器按照其设计压力p的大小,可以划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四个类型。

(1)低压容器,0.1MP3≤p<1.6MPa;(2)中压容器:1.6MPa ≤p<10 MPa(3)高压容器:10 MPa ≤p<100 MPa,(4)超高压容器:p>100MPa3.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哪些?安全附件是承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用安全附件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安全附件的压力等级和使用温度范围必须满足承压设备工作状况的要求;制造安全附件的材质必须适应承压设备内介质的要求。

锅炉: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计(以上必不可少)、高低水位报警器、引送风连锁装置、火焰监视器和紧急切断阀、防爆门和排污装置以及温度和流量测量仪表(可选)。

压力容器: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压力表、单向阀、限流阀、温度计、喷淋冷却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静电消除装置、防雷击装置等。

4.化工维护的必要性是什么?设备的特点所决定。

流体及固体的输送,需要应用许多管线、传送设备、叉车和其他物料加工设施及罐、鼓或其他形式的封闭容器。

过程的性质所决定。

包括温度范围广泛的单元操作,设备大小不一,类型各异。

化学工业中的一些问题,如高腐蚀速率、易燃液体、毒性或有害物料是典型的、特有的。

操作情况所决定。

化工事故案例记录表明,许多严重的伤亡事故都与失误有关。

例如,把惰性或毒性气体接入供人员呼吸的空气管线;管路错连使不恰当物料误加至反应器引起火灾、爆炸或毒性气体的释放;总之,化学工业中的恰当维护对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

2.燃烧一般分为哪几个基本类别?(1)A类燃烧如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2)B类燃烧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3)C类燃烧供电设备的燃烧(4)D类燃烧可燃金属的燃烧3.什么是物质的闪点、自燃点、着火点?可燃液体表而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称为闪燃。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

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

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4.什么是爆炸?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5.爆炸的分类是怎样的?1.按爆炸性质分类 (1)物理爆炸 (2)化学爆炸2.按爆炸速度分类 (1)轻爆 (2)爆炸 (3)爆轰3.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 (1)纯组元可燃气体热分解爆炸 (2)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 (4)可燃液体雾滴爆炸 (5)可燃蒸气云爆炸6.什么是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7.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初始温度、初始压力、隋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痒含量、充装混合物的容器管径、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初始压力升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混合物中加入隋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充装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点火源的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8防火防爆的措施有哪些?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处理,以及对于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的安全控制。

9.常用的灭火剂有哪些?使用时注意事项是什么?1.水禁水性物质如碱金属和一些轻金属,以及电石、熔融状金属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非水溶性,特别是密度比水小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原则上也不能用水扑救。

直流水不能用于扑救电气设备的火灾、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以及可燃粉尘的火灾。

原油、重油的火灾,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必要时可用雾状水补救。

2.泡沫灭火剂考虑扑救后的损失程度,在确保不应造成更大损失的条件下,方可扑救。

在泡沫枪(炮)没有射出泡沫前,不能直接冲击带电设备。

3.干粉灭火剂4.其他灭火剂采用卤代烃灭火时应特别注意,这类物质加热至高温会释放出高毒性的分解产物。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1.毒性物质是如何风分类的?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分八种类型: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有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NaCO3等。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CO、COCl2、COF2、NOCl等。

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He、Ne、Ar、Kr、Xe、Rn。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2.什么是毒性?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

在实验毒性学中,经常用到剂量—作用关系和剂量—响应关系两个概念。

3.什么是剂量—作用关系?什么是剂量—响应关系?✓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考察职业性接触铅的剂量-作用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各个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不同含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考察有利于确定对敏感个体的危害。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仍以职业性接触铅为例,考察剂量—响应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一组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含量超过5 mg·dm-3的个体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4.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具体是如何影响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和作用特点,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物性、剂量或浓度、环境条件以及个体敏感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

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

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

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

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1.溶解性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2.挥发性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

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危险性越大。

3.分散度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危险性越大。

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1.浓度和接触时间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中毒。

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容易挥发,环境中毒件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

✓环境中的湿度较大,也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

劳动强度对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