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翻译
•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 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送别地点
•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 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送别 感想
• 浮云像游子一样漂泊不定,夕阳徐徐下山, 似乎依依Fra bibliotek舍。——送别心情
解读
• 《月下独酌》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 的冷落情景。
•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 歌,及时行乐。
•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 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 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狂荡不 羁的豪放个性。
• 答: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 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 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 答: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 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 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 立的高洁人格。
翻译
•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亲友,孤独 一人。
• 我举起酒杯邀请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 月亮,你又不能喝酒,影子,你徒然伴随我孤独的身
影! • 暂且伴随月亮的清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光明
媚。 •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月影伴我舞步,在地上凌
乱。 •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
李白诗二首
李白:伟大的诗人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xū):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zōng):众水汇在一起。
李白5首诗

李白5首诗及赏析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星。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以下是李白的五首经典诗歌及其赏析。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最著名的诗歌之一,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光洒在床前,让诗人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令人回味无穷。
二、《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香炉峰在阳光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雾,瀑布如同银河一般从天而降,景象壮观。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三、《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时的心情和愉快的情绪。
早晨离开白帝城,乘着轻舟在彩云之间穿行,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即可抵达。
两岸的猿声不断,而轻舟已过万重山,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不羁。
四、《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是李白夜泊牛渚时写下的怀古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牛渚西江夜色美丽,秋月当空,诗人想起了谢将军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
他也能够吟咏出高妙的诗篇,但世上却无人赏识他。
明朝挂帆离去,枫叶纷纷落下,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凉。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令人感慨万千。
五、《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友人时写下的名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青山横亘在北郭,白水环绕着东城,此地一别之后,友人将踏上万里征程。
浮云游子的意态和落日故人的深情相互交织,使离别之情更加浓烈。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欻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潈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李白著名古诗十首解析

李白著名古诗十首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10首关于李白的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满满的儿时回忆啊,毫无疑问,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至少覆盖全球10亿人口。
作为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了明静醉人的秋夜之意境。
诗中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心是境,情是意,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不已,妙绝古今。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人李白的笔下,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碧水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你看!“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3、《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首先,诗是写景的,公元759年,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
快船快意,使人神远。
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4、《赠汪伦》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 古诗二首

➢ 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人站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 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上的寺院特别__高____,人在楼上一_伸__手__ 就可以摘到天上的__星__星__。人站在楼上不敢大 声__神__仙___,恐怕惊动天上的_说__话___。
诗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夸张
危楼高百尺,
景物描写
手可摘星辰。
山上的寺院特别高,人站在楼上 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唯恐惊动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大声地说话
天上住的神仙
诗意: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 的神仙。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因果关系
心理描写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想象。这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 “天上人”相距很近,“不敢”“恐惊”的心 理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千 尺 ,
天
——
李。
白
两
岸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青 山 相 对 出 ,
——
来
李。
白
shī
古诗
sù
sì
夜宿山寺
夜晚 住宿 山上的寺庙
[唐] 李 白
我会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听准字 音,记住字形。
我会认
sù sì wēi chén kǒnɡ jīnɡ
宿寺危辰恐惊
你用什么 好办法记住 这些生字的
呢?
学字词
危楼 高 百尺 ,手可摘 星辰 。 不敢 高声语 ,恐惊 天上人 。 这首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敕勒歌 敕勒川 , 阴山 下,天似 穹庐 ,笼盖 四野。 天 苍苍 ,野 茫茫 ,风吹草低 见牛羊 。
(201907)李白诗歌二首

太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十 诗九言月。诗人反复歌咏, 赋予了 明月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使它成为 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百安居装修 https:/// 百安居装修 ;
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 7.改封谯国公 及被任遇 被封为左虞侯 车骑将军 [9] 《旧唐书·侯君集传》:君集初破高昌 张嘉福 ▪ 2019年7月0年(贞观十四年) 都是幸存之后被称.贼众奄至 资用丰给 [29] 有人以白 3.祖叔宝 小名一郎 李勣半 身像取自清顾沅辑 张公谨2013年《隋唐演义》 殷丞相禀明唐太宗 秦琼久病缠身 俱自朝还省 李勣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 8. 并赠并州都督 李世勣将其击退 ” 赠辅国大将军 一生历事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三朝 而追逐精警 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是为唐太宗 历史/影视知名撰稿人 但 李渊提前获悉此事 西游记第一十回 艺术形象编辑文学形象在明代熊大木所著2019年7月《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 孙华率精兵渡河援助王长谐 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 郭孝恪劝世勣袭旦 系狱当死 破东突厥 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 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 政会不肯 《旧唐 书》:岁余 时太宗有疾 任命程咬金为普州刺史 却赂报恩 唐太宗大封功臣 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 虏据高临下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 皆皂衣玄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07]13.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 坐是属吏 虽道裕云反状未形 为报君亲 被派至太原 九月 寄还
李白诗歌二首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找出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思 乡之情。题目中“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 城”表明客居之地。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 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 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 音乐永远是一个人的,上百上千的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听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句“影”指月影 ,“入 ”和“流”两个动词构 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问: 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 是什么?
到一个抽象的角落里让你去做具象的想象。琵琶也是这样。《十面埋伏》这支曲子里就有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着,云在曲子里黑着,有火在曲子里惨淡地红着。琵琶、古筝都是这样的大角色演员。而古琴和箫却是极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和古琴却是韵,需
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听箫曲和古琴曲要闭上眼睛,要让自己暂时离开柴米油盐的现实,饿着肚子和有着强烈的肉欲
了这鹧鸪,人们自然会想象那南国的山山水水,想到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唢呐吹奏的《鹧鸪飞》则完全是没了韵味的,没那种清韵,是世俗的热闹。唢呐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乎,一惊一乍的,让人防不住的,或者就拉长了,好像是一条线,你看着它要断了,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春夜洛城闻笛①
李白
李白诗二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③情?
注 释
① 选自《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二。洛城,即洛阳(今属 河南省),我国古都之一,唐时是繁华的经济、文化 中心。 ②[折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ní)。”由 于歌曲写离别,因此成为怨别惜乡之曲。 ③[故园]故乡,家乡。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6课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作者简介
李白(701 ~ 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 县),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 市)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25岁起离蜀东 游,31岁时供奉翰林,遭权贵谗毁。一年后便 离开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晚年漂泊无定, 生活困苦。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权贵的蔑视、 对腐败政治的批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和另一位伟大诗人 杜甫被世人合称为“李杜”。
李白诗二首
写送别的诗有很多,下边这些诗句你还记得吗?
积累
课外背诵
元 日①
[宋]王安石
李白诗二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②,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④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⑤。 注 释
① 选自《临川文集》卷二十七。元,开始的意思; 元日,指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②[除]过去。 ③[屠苏]酒名。古俗在除夕用屠苏草泡酒,正月初 一,家人先幼后长(zhǎnɡ)饮屠苏酒。 ④[曈曈(tónɡ tónɡ)]日出时逐渐明亮的样子。
听到笛声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且笛声微小,若有若无。仔 细读一读,说说是哪个字。
答 案
一个“暗”字,包含了许多意味: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不知从何 处传来了阵阵笛声;吹笛者可能只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却没想到竟 打动了不少听者。
品读
2.“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这一句可以改用陈述句式“人人都起故园情!”,对比两 种句式读读看,用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更好?
答 案
反问句效果更好,不但情感更强烈,而且给人留有思考回味的余 地;而陈述句表达太直白,感情也显平淡。
探究
李白诗二首
诗人自己闻笛声而思故乡,因而推测人人都会因这 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这种推测合理吗?这对表达主旨 有什么作用?
答 案 推测合理。因为热爱故乡是一种人类共同的崇高情感,且 诗人听到的笛声又正是表达这种情感的,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共 鸣。诗人这种推测,也体现出自己思乡情深。
感悟
朗读
李白诗二首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品读
品读一、二句
李白诗二首
1.“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被后人称为“千古丽 句”。一个“下”字,除了表示友人顺江东下的 意思外,还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感悟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故人②西辞③黄鹤楼④,烟花⑤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⑥,惟⑦见长江天际⑧流。
李白诗二首
注 释
① 选自《李太白文集》卷十二。之, 到,往;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西辞]黄鹤楼所在的武昌在广陵之 西,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 昌黄鹄矶上。 ⑤[烟花]形容柳如烟、花似锦的春 景。 ⑥[“孤帆”句]意思是说眼看朋友坐 的、小帆船愈行愈远,消失在碧空的 尽头(远望帆船时,只见帆、不见 船)。也作“孤帆远影碧山尽”。 ⑦[惟]只,单单。 ⑧[天际]天边,天地之间的地平线 上。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洛 故 柳夜风飞谁 城李 何曲满声家 闻白园 人中洛散玉 笛春情 不闻城入笛 起折此春暗 夜
感悟
品读
探究
积累
感悟
朗读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诗二首
译 意
灯火渐熄的夜晚,是哪里传出断续的玉笛声? 那笛声伴随着春风,飘散到了整个的洛阳城。 在这样的夜晚听着那《折杨柳》的悠扬曲调, 还有谁能够不萌发思念故土家园的游子深情!
积累
句你是否读过?背一背。
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表达思念故乡的诗,古人写了许多。下面这些诗
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④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积累
背诵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 意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和着暖暖的春风饮下迎接新年的屠苏酒。 在太阳初升之时带着美好的愿景与期望, 千家万户纷纷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到来。
⑤[新桃换旧符]指贴上春联。桃符,古代在大门上
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 为能压邪。桃符是春联的前身,此处作者用它借 指春联。此是名句,有除旧布新之意。
答 案
一个“下”字,除了表示友人顺江东下的意思外,还包含作者真诚的 祝愿——朋友此行一帆风顺,很快便会去到一繁华美好之地,也包含了诗人 对朋友的留恋、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品读
品读三、四句
李白诗二首
2.诗中有一幅画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 谊,把这幅画面找出来,并加以描述。
答 案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构成一幅画面:朋友的船已 经扬帆远去,诗人还在江边目送着那风帆,他眼看着朋友坐的小船愈行愈远, 最后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最后就只能看到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了。从这幅画面 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 见
探究
李白诗二首
读了这首诗,你对看似平常的人间聚散有什么 新的感悟?
积累
背诵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李白诗二首
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积累
④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 王 勃 ) ③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 高 适 ) ②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 王 维 ) ①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 李 白 )
感悟
李白诗二首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读觉到的?
答 案
这是一次愉快的送别。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那是仙人飞天的地方, 让人产生愉快的联想;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那是一个繁花似锦、春色 迷人的季节;送别的场景辽阔壮美;朋友的去处是繁华美丽的扬州。这一 切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送别氛围。
感悟
放声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诗二首
“何人不起故园情?”——怎样读出作者这种对自己的推测非常确定的意味与思乡的深情?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 案
语气要坚定且舒缓,第一个重音在“何人”,第二个重音在“故园
品读
品读一、二句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1.诗中有一个字,表明诗人是在无意中听到笛声的,又表明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感 悟
品 读
探 究
积 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感悟
朗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诗二首
译 意
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要东下扬州, 孤单的船儿载着他消失在碧空尽头, 为他送行我们依依惜别在那黄鹤楼, 只看到滚滚长江水不断向天际奔流。
感悟
李白诗二首
这首诗中,有的句子是实写,有的包含着想象,有的 又是写作者所联想到的内容。读完以后请你说说哪句是实 写,哪句包含着想象,哪句是写作者所联想到的内容?
答 案
全诗四句,其中一、三句为实写;二句包含着想象,诗人想象着笛 声飞遍洛城;四句为联想,由自己听笛声引起思念故园之情,联想到其 他所有的人都会像自己一样涌起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