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
经典教育意义成语故事

经典教育意义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经典教育意义成语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铁杵磨针(带拼音的故事)(精选.)

铁杵磨针tánɡ cháo zhù mínɡ dà shī rén lǐ bái xiǎo shí hou bù xǐ huɑn niàn shū ,chánɡ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chánɡ táo xué ,dào jiē shànɡ qù xián ɡuànɡ 。
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yì tiān ,lǐ bái yòu méi yǒu qù shànɡ xué ,zài jiē shànɡ dōnɡ liū liū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xī kàn kɑn ,bù zhī bù jué dào le chénɡ wài 。
nuǎn huo de yánɡ ɡuānɡ 、、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huān kuài de xiǎo niǎo 、suí fēnɡ yáo bǎi de huā cǎo shǐ lǐ bái ɡǎn tàn bù yǐ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 zhè me hǎo de tiān qì ,rúɡuǒ zhěnɡ tiān zài wū lǐ dú shū duō méi,“ 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yì si ?”意思?”zǒu zhe zǒu zhe ,zài yíɡè pò máo wū mén kǒu ,zuò zhe yíɡè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mǎn tóu bái fà de lǎo po pó ,zhènɡ zài mó yì ɡēn ɡùn zi bān cū de tiě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chǔ 。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篇一:李白的成长故事李白的成长故事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
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
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四年级:李雨洪篇二: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
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铁杵磨针一词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铁杵磨针文言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针文言文的翻译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磨针的启示: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原文扩展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铁杵成针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
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
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拓展资料:铁杵成针:[ tiě chǔ chéng zhēn ]详细解释1.【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努力,事情就会成功。
2.【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
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0字左右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5字故事梗概如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有一天,李白趁老师不在学堂,就又偷跑出去玩耍,他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他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对他说只要天天磨,总能越磨越细,最后肯定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从此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概括扩展阅读: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chéng zhēn【定义】杵:用来打饭或衣服的棍子。
谚语比喻只要你有决心,肯努力,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成功完成。
【出处】宋朝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
典故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铁杵磨成针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二):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铁杵磨针(带拼音的故事)

铁杵磨针t dn g Ch Q Zh Irmn g d α Sh ι r e n l ι b CI i Xi α o Sha IlniQIUlDI Sh , YCHhttI g唐 朝 著名 大诗人李白小 时候不喜欢 念 书,常Chm g t (QXU e, d α Q ji e s ⅛ (φn i Itg Ueln g o常 逃学,到街上 去闲 逛 。
y i ti , nl ι b C i y o U m e i y δg uκq r, ShZ e ιi j i e ^ld Og Ii U li U一天 ,李白又没有去上 学,在街上 东 溜溜、 X i k e αk , b r zh I b r ju e d e O g eWCh oen nu a n huo de y φng u αng 、 、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 外。
暖 和的阳 光 、hu α n ku e i de Xi OnSU aI f ge y ι C o b a i de hu a C a o g h nt l a ιn b r i yy i Si ?”Z δ U Zhe Z δ U ,he^ e y g e P o m t o W U m e, lzιδd zhe y gιe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 ma n t o U b C i f e de l ,a ofpOι P Zbelm dy ig e ngr n Zi b a n C U de ti e 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 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Ch U o l i bZabi ⅛u o q r,“ l a o po,p O D Z iaZU Sh Itme ? ”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W δ y e o b ga e Zhn t e i e Ch U m Oyol ⅛ en xi r hu a Zh e Ir a op? p? t C i q i t?u ,du i l i b C i xi e o le xi e oji ,e zhe y?u d i xi e tou j i“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个绣花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磨成针
罗江小学四年级三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三班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铁杵磨成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同学们,相信在我们牙牙学语时,我们的父母就教我们读背这些诗了,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世人称之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其实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四川象耳山的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他就偷偷跑出学堂到街上去闲逛。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那么的清澈,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咦,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在干么呢?李白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站到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于是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