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

合集下载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望庐山瀑布》篇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作品赏析篇二: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徐凝《庐山瀑布》的对比赏析一、原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二、对比赏析1.两首诗一开头便将一条巨大的瀑布“挂”在了读者的眼帘,即使并未亲眼见过庐山,但通过他们的描写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两首诗中均有“诗中有画”的境界。

读罢“遥看瀑布挂前川”与“虚空落泉千仞直”这两句诗,我们已然不知是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巧夺天工还是该赞美诗人们的艺术美感。

这两句同写瀑布与山的依存状态,李在描写手法上巧在了一个“挂”字,“挂”原意是人为的动作,却用来描写瀑布倚靠在香炉峰的状态,突出了瀑布的巧夺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为之;“遥看”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远远望见瀑布时“两眼放光”的喜悦之情,此情着实溢于言表。

徐的“千仞直”则把瀑布写得干净利落,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万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斩至平地,气势震撼,场面壮阔,让人为之一震。

2.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徐的诗较之李更早地进入了描写瀑布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李一开始腾出了一句七个字“日照香炉生紫烟”来描写整个大环境,而不直接就写瀑布,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着急将我们带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来,让我们看看香炉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意境灵动,视野开阔,给人“欲进却出”之感。

徐则单刀直入,马上从视觉上给予我们以强烈的冲击,而后如惊雷般的声响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

两首诗的前两句是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方位观下对瀑布的艺术渲染,各有其妙处。

前者较之后者意境视野更加开阔,但在冲击力方面则要略略逊色于后者。

3.两首诗为突显瀑布的宏伟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写手法上离不开了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长?三尺为一米,三千尺为一千米!天晓得哪里找得到这么长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诗里,它却可以存在着。

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

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

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一读到这首诗,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超级壮观的画面!你说李白怎么这么厉害呀,他就那么几句话,就能让咱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庐山的瀑布!
你看,“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居然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得多神奇啊!难道不像神话里神仙住的地方吗?我就在想,那烟是不是有什么魔力呀?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地看过去,瀑布就像是一条白色的绸带挂在山前。

这瀑布得有多长多大呀,才能像挂在那里一样!这让我想起了过年的时候,我们挂在门口的红灯笼,也是那么醒目。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瀑布水从那么高的地方冲下来,难道不吓人吗?三千尺啊,这得有多高!我感觉就像从天上直接倒下来一样。

每次我读到这一句,心都跟着砰砰跳,好像自己就在那瀑布旁边,水花都溅到我脸上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比喻也太绝了吧!他居然觉得这瀑布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难道不是吗?那瀑布水那么亮,那么白,可不就像银河嘛!
李白真的太有想象力啦!他能把看到的东西写得这么美,这么让人惊叹。

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看到什么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那该多棒啊!
我觉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在写瀑布,更是在写李白心中那大大的、奇妙的世界。

咱们读这首诗,不就是走进了他的那个世界吗?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呀,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咱们还是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那种震撼和惊喜。

你说是不是?。

《望庐山瀑布》李白古诗赏析

《望庐山瀑布》李白古诗赏析

与《望庐山瀑布》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事件
文化现象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表现出的豪放、奔 放的个性,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引发了后世众多文化现象的产生。
历史事件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历史上曾引发了多 次文学运动和诗歌竞赛,成为文化交流和互 动的重要载体。
推荐阅读李白的其他经典作品
01
02
03
《将进酒》
对人生目标的反思
在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们不禁要反思自己的 人生目标是否与自然和精神的和谐相一致,是否能够以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启示
01 02
珍惜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忽略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李白的《望庐山 瀑布》启示我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以积极的态度去发现和享受生活的 乐趣。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的题材和主题
题材
该诗以庐山瀑布为题材,以描绘 瀑布景象为主。
主题
主题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 赞叹。
诗词中的意象和隐喻
意象
诗中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意象。
隐喻
通过将瀑布比作银河,如“疑是银河 落九天”,李白隐喻了自己如银河般 洒脱、清高、孤傲的形象。
05
个人感悟与反思
对李白人生追求的反思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 敬畏之情,他以奔放的热情和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瀑布的壮 丽景色,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追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洒脱自如的诗风诠释了自然与精神 的和谐之美。

《望庐山瀑布》李白作品赏析

《望庐山瀑布》李白作品赏析

《望庐山瀑布》李白作品赏析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是盛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

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剑术,26岁时出蜀,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后任翰林供奉,报国志向得不到施展,加上他蔑视权贵,放荡不的性格,遭到权贵的谗毁。

李白对仕途失望后,离开了长安。

再次南北漫游10余年,这期间结识了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柏蒙冤入狱,后遇赦返回。

晚年漂泊异乡,762年,病逝于当涂(今安省境内)。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有的吟咏自然景物。

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括.[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叛乱,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

然而永王李,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太子李亨擅自称帝,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军队,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

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

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

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1)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简介

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简介

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简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要知道,李白这人可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在生活中也像他写的诗一样,豪放、奔放,充满着不拘小节的个性。

李白当时正好在庐山附近游玩,看到那壮丽的瀑布,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

这种波澜也不是一般的波澜,而是那种面对大自然时,你心里那种强烈的震撼感。

你想啊,庐山那里的瀑布,水从山顶飞流直下,仿佛天降巨龙一般,气势磅礴,壮丽得简直让人看呆了。

李白一看,心里头涌起一种强烈的诗兴,那种感觉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嘛。

你就是站在那瀑布前,什么都不说,光看那水花四溅、飞腾而下的场面,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震撼。

所以说,这首《望庐山瀑布》其实就像是李白一时的兴致所作,他看到那个景象,立刻拿起笔来,想要把那份震撼给写出来。

你想象一下,一个人站在瀑布前,四周的水汽扑面而来,瀑布的水声震耳欲聋,整个山谷都回响着那声音。

你肯定会觉得这水就是从天上直接倾泻而下,根本没得说,它完全是天降的力量。

李白正是因为这个感觉,才写下了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不仅仅是在形容瀑布的高度,更多的是在表达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

再说了,李白之所以能写出这么震撼的诗,和他的个性也有关系。

你看他在诗里写的,不仅是庐山的瀑布,还是他对大自然那种放眼望去,所有东西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的情感。

你说,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牛?他并不去细致地分析什么瀑布的水质、山的地貌这些,他的眼睛里只有那种直接的冲击力,仿佛你站在那儿,整个世界的宏伟都凝聚在了这一幕之中,所有的语言和思维都被这巨大的自然景象压倒。

咱们还得提一提李白的诗风。

你想,李白的诗总给人一种很洒脱、很豪放的感觉。

就拿这首《望庐山瀑布》来说,整首诗给人的印象就是那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感觉,完全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感慨。

这跟他本人的个性有关系。

李白可是出了名的喜欢喝酒,也喜欢四处游历,处处留情,做个潇洒的文人。

他不拘泥于形式,也从来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管自己开心。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译文、赏析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青莲乡。

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剑术,26 岁时出蜀,开始了一个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后任翰林供奉,报国志向得不到施展,加上他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性格,遭到权贵的谗毁。

李白对仕途失望后,离开了长安。

再次南北漫游10 余年,这期间结识了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李柏蒙冤入狱,后遇赦返回。

晚年漂泊异乡,762 年,病逝于当涂(今安徽省境内)。

李白现存诗篇900 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

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 译诗、诗意]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第一句:阳光照耀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蒸腾缭绕第二句: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链高高地挂在山前1,2句: 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第三句:长长的水流奔泻而下,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第四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3,4句: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与赞美的情感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望庐山瀑布二首《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作品原文望庐山瀑布二首⑴其一其二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日照香炉生紫烟,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遥看瀑布挂前川。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飞流直下三千尺,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疑是银河落九天。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这两首诗作吧!如
果你没读过可别灰心,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望庐山瀑布二首》相关介绍,大家可不要错过了!
望庐山瀑布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11);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12)。

而我乐名山(13),对之心益闲圍;
无论漱琼液(15),还得洗尘颜(16)。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17)。

其一
/、k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8)。

飞流直下三千尺(19),疑是银河落九天(20)。

注释译文【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

此指南香炉峰。

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

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5)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hè): 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


(x①:迅疾貌。

飞电:空中闪电。

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江月:一作“山月”。

(11)“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
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潈(z ong):众水汇在一起。

(12)穹(qió ng) 石:高大的石头。

圍益:更加。

闲:宽广的意思。

(15)无论:不必说。

漱:漱洗。

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

此指山中清泉。

(16)还得:但得。

一作“且得”。

尘颜:沾满风尘的脸。

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17)“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谐:谐和。

宿:旧。

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一解为旧友。

(18)“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19)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20)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极言天高。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一作“半天”。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抬头仰观那气势更加雄伟,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壮阔!
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不必说可吸饮如琼液之水,还可以用来洗去途中尘颜。

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其一
/、k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诗作简介《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
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名家点评
①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

②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

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故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

③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李太白《庐山瀑布》诗有“海风
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

“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

……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句,东坡尝称美之。

④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奇夐不复可道。

又云:以为银河,犹未免俗耳。

⑤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

开元寺主求诗,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⑥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亦是眼前喻法。

何以使后人推重?试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