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实用 认知 审美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可以反映在设计物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实 用性能上,这三者共同构成实用功能,反映产品在满足人 物质需要方面所达到的水准。
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主要取决于产品技 术的选择。
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
客观属性派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和谐是 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认为“身体 美确实存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
第四页,共72页。
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 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 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 一体,才能有美。
第十二页,共72页。
美的形态论
美的存在形态
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
崇高
社会美
优美
艺术美
悲剧
科学美
喜剧
技术美
丑与审丑
第十三页,共72页。
二、审美领域
• 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是美 的一种呈现形态、一种类型。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 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然界或自然 事物客观存在的美。
崇高的审美特征:
从形式上看,崇高要求在形式中表现出严重斗争和矛盾 冲突的痕迹。表现出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不统一。与优美的 形式不同,崇高的形式异于传统习惯的形式而表现反常甚 至怪异。崇高的形式往往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反形式 的。
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 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 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析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析摘要:设计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探索和指导着人们的设计活动。
本文通过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对设计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一步把握,旨在实现设计品人、机、社会的统一。
关键词:设计美;构成要素;内容要素;形式要素;审美性质一、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艺术设计美对于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有巨大的帮助,通过了解艺术设计美,为我们把设计观念转变为具备审美性的产品提供指导。
通过对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设计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和发展,达到设计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和物质生活需求的双重要求。
1.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内容要素材料、结构、功能是设计美构成要素中的内容要素。
他们是把人们的创意活动实现为具体物品的物质基础,同时他们也承载着设计品的设计美,是设计美实现的重要支撑。
1)材料材料作为设计美的内容要素之一,很大程度决定了设计品的呈现效果,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地和肌理,对最终功能需求的实现起到直接的影响。
对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虽然视觉设计更偏重于其艺术美的体现,侧重形式的表达,但同样不能忽视材料选择对视觉设计的不同表达意义。
承载视觉效果展示的媒介不同也将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对产品精神意义的传达形成帮助。
2)结构结构直接体现出造型感,给人们带来审美趣味。
设计品各个部分的组合和分解形成的结构,在造型上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
方形端正,圆形美满,多边形富含变化等等,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选择最佳结构去完成产品需求的实现,除此之外考虑结构本身带来的设计美、造型美,从而使得产品合乎人们的需求,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一系列仿生学帶来的结构思考更是帮助人们的设计思索,激发了人类的设计欲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功能功能被放进内容要素作为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之一,说明人们已经不再单纯以满足使用功能需要作为最终追求。
设计师设计产品需要考虑产品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一件设计品应同时具备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使用功能是设计品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设计品的必要功能,也是促使消费行为的动机,而审美功能则是最终消费行为达成的助力。
构成美的要素

那么,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具体是怎样构成美的要素的呢?下面我们就接着分析形、色、声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美的形象三恒规律——形状、形体、结构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表现为形、色、声之三恒,但在具体形、色、声的美的形式中双有规律可循,我这里并不是强行拼凑。
当我们分析时,问题就自然清楚了。
(一)美的形状三恒——点、线、面我们知道,形象是指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开关或姿态。
具体讲,形象是由点、线、面所组成的立体关系(形体)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形象都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作用于我们视觉的在平面和立体上的空间关系。
对形象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构成形象的形状其美的形状分析,事实上是将菜作为一个平面来进行分析,即形状是由点、线、面三恒要素所组成。
1、点、线、面是相对的作为构成形象主要要素之一的形状,是人们对客观形象抽象平面分析的结果,即形状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
事实上,在现实客观世界无所谓点、线、面,一切事物能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形成的形象感,完全是光在宇宙空音关系中所造成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心理视觉效果。
但当我们从平面上来分析美的形象,我们有必要从点、线、面的视觉关系上来分析美的形状。
在几何学中,所谓点是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也就是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
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点是两线的相交处,然而,当我们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对点进行形象的分析,点却有了不同的含义。
对形状而言,点必须有自己特殊的形状。
只有这样,它才有意义。
在形状中,点是具有空间或平面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首先,点没有上下左右的连接性和方向性。
也就是说,点不能给人造成一种具有长、宽、厚的立体感觉。
在大小上绝不可超过作为视觉单位点的界限,超过了这个限度,点就失去了自身的性质。
其次,点是相对于具体所处的位置与其它形象元素的空间对比关系而言的。
在某一个具体空间环境中是点,而在另外一个更大空间环境中它又失去了点的性质。
点若失去了空间对比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自考设计美学简答题归纳

简答题1.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美要素、结构美要素、形式美要素、功能美要素2.产品的材料、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产品的材料、结构与功能之间有着紧密关系,某种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就会具有某种功能;产品的功能又是由选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结构来决定的。
3.质感的定义:是人们通过对产品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糙滑、温润等性能状态进行把握的感觉,并由此产生的一种对其所用材料的质的特征的直观把握和审美感受。
4.结构的定义:是指物质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5.结构的表现形式:裸露结构表现法是现代设计常用的结构表现形式;隐藏结构法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产品的常用手法6.形态构成:就是把产品的形态分解为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最单纯的基本元素,再把这些元素分别进行位移、重复、变形,然后加以组合,构成千万的形态,并使它们各自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均衡、对称、类似、对比、协调、韵律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7.产品结构的特征:产品结构的层次性、产品结构的有序性、产品结构的稳定性8.产品的功能解释:具有一定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产品与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实现某种价值。
9.内在自然人化:即感官的人化和情感的人化10.美感的直观性与感性认识的区别:11.审美感知与日常感知的区别:设计审美感知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表现出功利性敏感;设计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特点;设计审美感知也有情感性。
12.设计审美情感:一是设计师和消费者面对具有审美性质的产品,会产生类似面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情感愉悦;二是设计审美情感在设计造物活动和消费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3.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14.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技术美—设计产品审美形态的独特视角;形式美—设计产品的视觉审美;艺术美—发挥着与技术美相辅相成的作用。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摘要:设计之美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的设计美感和规则的探索,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科技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组合和设计文化是提升,创建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增加。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构成要素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美;设计美;构成要素设计美学是根据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传统美学理论和艺术研究的结合。
它主要研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艺术。
设计是基于技术与艺术的界限,结合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艺术之外的领域,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为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和技术美,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作为一个概念,既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在各种作品中,线条和颜色用特别的方法形成特定的形状关系,它唤起我们的审美感知。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构成审美的形式。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典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是指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有关,形、神、气也,正是精神与生命的对应,在中国的手工业时代,手工制作艺术具有明显的特征,在被称为“工艺之美”。
现在,人们更注意事物的外观,也就是形式的美。
而在西方就形式美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他们把美定义为艺术的形式含义,如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配合上,平衡,对称,变化,严谨之类美的法则上等。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形式,并且将形式作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来体现。
形式美是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
它是指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和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的组成元素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形式意义上的美,一部分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形式美的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和规律。
二、材料美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在创造和开发的同时,人们不断探索和发明各种各样的材料。
中国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1.律动:以文字的骇异,或集合图形的构成来表现律动的方法,并不太容易,不过依据造型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为反复及渐变两种,这两中方法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交互使用时,则可发展成无限的图形,2.对称:能传达有秩序安定静态庄重与威严的心理感觉;例如,左右或上下相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实质的对称;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时,成为感觉的对称.3.对比: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例如直线和曲线,长和短,粗和细,明和暗,黑和白,大和小,锐和钝等,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衬托产生对比美.4.平衡: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均匀的予以配置而达到安定的状态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静态的感觉;而不正常的平衡则呈现不安定,动态的感觉,但却有丰富的情感,比较有变化.一般造型的平衡,实质色彩,明暗,大小,质感等感觉的平衡.5.比例:在比例当中,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希腊美术大多采用1:1.618来求得秩序的变化美.长度比,对角线比,两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规律的比.6.调和:两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时,若特性过于强烈或相差太远,便会产生对比现象;若两者能达成一致,并且不排斥时,便到了调和的状态.例如黑白两色产生对比,单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就是一种调和,所以调和又可以用中庸来解释.7.统一:达成统一的要素有很多,颜色、形状、方向、明度、质感等都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统一又可以用"支配"和"从属"来说明;当许多对立的要素一起存在时,有排斥,竞争的现象,便需要有一个主调来整合它,有了主调就有了统一,这个主题就有了支配,其他的部分就成了从属了.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
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
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作者:赵甜甜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设计学科与多种学科都有交叉,涉及范围比较广,设计的审美标准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艺术设计,是人们将艺术的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设计,具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而艺术设计美不是功能美与技术美,形式美与技术美的简单叠加,它是具有多元化以及复杂化,它是由材料、结构、功能、形态、色彩、语意等要素构成,也受环境、人文、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产生优秀的设计。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美;构成要素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从最早时期造物开始,就有了对美的认知与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进行造物设计时,会更多的考虑艺术设计美的要素。
艺术设计更多的强调设计,而非设计师本人主观意识的创作,出发点是需求,服务于用户的。
艺术表达的主观创作较多,将我们平时所做的设计与美结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探讨的新学科艺术设计美。
艺术设计美不仅仅满足于物体的实用价值,也满足于审美价值,即艺术设计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
一、材料要素首先是材料因素,它是人们的物质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材料的选择,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最后呈现,材料的种类很多,每一种材料所包含的质地与肌理是不同的。
在平面设计中的包装设计,例如:一般电视机包装会选择瓦楞纸加工成的单面瓦楞纸板、三层瓦楞纸板等,而一般化妆品的包装设计运用特殊的玻璃材料,只有合理的运用好材料,不同之间相互碰撞,才能产生好的设计作品。
1.材料的自然属性钢铁、合金、磨砂等具有现代化气息,而木材、泥土等材质具有原始的气息,不同材料之间相互组合与联系,产生不同的火花,合理的运用材料可以更好的去表达设计师的初衷,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2.材料的社会属性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遭到人为的破坏,人们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活,对绿色材质的需求增多,绿色材质的美感来源于人们将环境效益的作用置入到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
构成美的要素

渐变
基本形逐渐地向外或向内缩小或扩大,有规 律的循序渐进的变化,称之为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 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 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 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 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 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 会变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 细致的效果。
平面构成的格式与骨骼
规律型骨骼:重复、渐变、发射 半规律型骨骼:变异、近似、密集 非规律型骨骼:对比、肌理、空间
重复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 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 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 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 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 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 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 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 “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二、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是指运用不同尺度的形象进行对比 的构图方法。除了形象大小的对比关系外,数量 上多寡,也可以造成一种近似大小对比的对比关 系。
大小的对比可以产生视觉落差。人们的视线 很容易的先被大的物体吸引,或是密集的物体的 吸引。某种程度上,密集的物体等同于大的物体。 视觉落差会产生动态,也就是说,你先看到 画面中的大物体后,视线才转移到其他位置。大 的物体就是画面的重心了。排版时,要十分注意 “大”物体直接的关系,以及“大”与“小”的 关系。
渐变基本形
1.形状渐变 任何一个形象均可逐渐变化成为另一个形象,只要 消除双方的个性,取基共性,形成一个中和的过渡区, 其渐变过程,即形状渐变. 不管基本形是逐渐削减、逐渐升高或逐渐扩大, 都以中间地带为基准双方各占一半,如果将圆形 渐变为方形,再由方形渐变为三角形,基道理 仍然相同,依此类推,任何一个形象都可渐变为 另一个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语意理论的基本构架来自于语言符号系统。符号学理论 提倡用符号的观点来研究一切学科和现象。 符号学之父 索绪尔(Saussure)说“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 统”,他认为每种符号都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能指 (又叫意符,Signifier)指物体呈现出的符号形式;二是所 指(又叫意涵、符指Signified)指物体潜藏在符号背后的 意义,即思想观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蚀性强、加工性能好的不锈钢材料作壶体,由导热性能好的紫铜包底,把手 呈鸡冠形,并配有可产生音调的黄铜鸣笛,带给人以音乐享受。该产品以其 独特的造型和华贵的材质,被奉为最具艺术性的产品,在影视广告和设计精 品介绍中频频亮相,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
(二)衡量功能美的审美依据
一方面,现代产品的艺术设计要符合实用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 面,人们在生产一件产品时还要考虑其审美价值,以便满足人们的审 美要求。因此,衡量产品功能美的审美依据主要是高效协调和舒适美 观。
第一节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产品的设计美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构成产品的材料、 结构、功能等内容要素,是使设计构想变为现实产品的物质基础,也是 形成产品设计美的重要媒介;而构成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等形式要 素,则是在满足人们对产品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 手段,也是企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下面 分别就各要素在产品艺术设计中所产生的审美功能进行逐项分析。
一.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
•
金属材料能吸收并辐射出金属表面的光能,给人以坚硬、富丽的
质感效果,具有良好的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易于加工成型。
•
工程塑料质轻比强度高,特别适用于需减轻自重或强度高的机械
工业产品,其特有的弹性和柔度,往往给人以亲切柔和的触觉质感。
•
工业陶瓷的高温抗蠕变能力强,导热性比金属小,多为较好的绝
二.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结构
为功能服务的产品各构成部分的组成方式就是结构。 工业产品的结构,主要指具有三度空间并为功能服务的产品各构件的内部组 合方式。根据材料性能和零件组合方式的不同,一般将产品的结构分为构筑型 和塑造型两大类 。 构筑型结构呈简洁几何形造型风格,给人以理性的逻辑的审美感受。塑造型 结构一般通过制坯、烧结、铸造、注塑等方式成型,呈现出动感和生命力,容易 形成较为丰满圆润、起伏微妙的曲线造型效果,给人以感性的形象的审美感觉。
• 在生产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节能,不污染环境;
• 在使用、消费时无毒无害,有利于保护环境;
• 在产品报废或使用后易于安全废弃,或易于拆卸、 回收、翻新。
•
• 总之,功能美所产生的多层次的审美感受,满足 了人对功利与实用的双重需求:
• 1. 功能美具有直接的功利性,使人在使用过程中 得到物质的满足;
• 2. 人与机的协调反映了机受人支配,使人获得体 力和脑力解放的深层美学思想;
现代主义设计比较注重产品的物理功能,但忽略产品与人沟通的能力;后 现代主义赋予设计品以生命与意义,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注重的是以传达、 实现和编码为构架思维的产品语意。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 的使用者要求设计品的造型语意简洁明确,有利于操作使用。
不少优秀的设计师毕生都在追求造型理念隐含的价值。他们通过造型构成、 仿生设计、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以展现其各自独特的设计风格,如后 现代主义设计、孟菲斯设计、未来设计、概念设计、情景设计等。近年来专门 探索造型理念转化过程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产品语意学。
一直渴望能像鸟那样在空中翱翔,有人曾将蜻蜓般的翅膀绑在手臂 上试图起飞,但结果却是徒劳的。1505年达 芬奇曾模仿蝙蝠的结构 绘制了飞行器的设想图,内有一个供机师运用臂和腿的力量拍动的 机翼。400年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莱特兄弟将这一幻想变为了现实。
• 结构的形式 • •
构筑型
• • • • 结构
结构美的本质是简洁、轻巧、可靠、方便。 法国工业美学学院院长乔治.康贝说过,“优秀的设计是手段的节约”。建 筑大师米斯.凡德罗说:“少即是多”。产品的结构美是通过紧凑、轻便、折叠、 装配和集合等手段实现的。
(一)结构美与技术进步 (二)结构美的造型认知
对产品结构的造型认知最初始于对自然界中生命形态的解析。人类
第三章
设计美的构成
设计美的构成是产品造型观念转化为审美实体的重要环节。本 章通过对(产品)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和构成法则的探索,来研究如何 运用材料、结构、功能、形态、色彩、语意等视觉要素,创造现代科技 与艺术造型相结合的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文化氛围,以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三、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功能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功用和效能。在20 世纪上半
叶现代主义流行时期,功能是产品设计师考虑得最多的主要因素,甚至成为 产品审美的品质规范和主要造型语言。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人们的审美倾 向更加趋于多元化 。
功能的分类: 按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分,产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实用、符号以及审美功能等; 按产品的重要程度分,产品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按产品的实际用途分,可分为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按用户的经济评价划分,可分为必要功能与剩余功能。 ――基本功能是用户购买产品的原因和产品存在的条件。 ――辅助功能是附加在产品上的二次功能,是实现基本功能的手段和方式。 ――使用功能是产品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 ――审美功能是产品的外观造型、艺术魅力或情感价值。
热材料。尤其是各种晶质玻璃、刻花玻璃、宝石以及建筑上用的玻璃
大理石、玻璃饰面砖等,都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造型之中。
•
复合材料能将一些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
它不仅体现最新科技的材质美,而且开创了人类在材料利用上的新时
代。
这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一组镍钢咖啡茶具,利用金属材料反光效
果透出冷傲的贵族气息,用加大的底部显示其稳定,用相互呼应的对比 造型使产品更为生动有趣 。
六、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语意
1. 什么是语意? 所谓语意(Semantic)顾名思义,即语言的含义、意义;语意学
(Semantics)即探索、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产品语意是通过产品造型元素来代表或表征某一事物的符号,是用来传达 产品意义,实现产品与人沟通的一种设计语言。通过这种语言,人们可以了解 产品是什么,怎样使用以及产品具有什么样的品位、特征等,从而实现产品与 生活、产品与人作更加贴近、更富感情的对话。
第四,视觉效果。
可利用人们的视觉经验制造材料表面的不同纹样或色彩变化以产生视觉张力。 通过直线透视、迭插、遮挡、阴影、明暗处理、视野的结构级差和异常透视等,强 化进深,可制造出立体视觉效果。
由于审美知觉中存在着的各种感觉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而 引起各不相同的刺激模式,使得材料肌理显出五彩纷呈的奇特情景。
克里彭多夫关于产品语意的概念正是基于索绪尔的符号观念,他将使用 者对产品的理解划分为四个阶段: 1. 产品辨明阶段:使用者通过相应的视觉线索来区分产品类型; 2. 自我验证阶段:使用者实际操作物品(或其控制器)然后观察这 些运行不同程度的成败反馈; 3. 发现新形式阶段:使用者在使用中熟悉其工作原理,或许还能发 现新的使用方式; 4. 解读符号语意:使用者依据自身类型、个人理解、社会特征及美 学价值,通过与其相关产品的比较来解读产品内涵。
第二,光感效果。
光感在视觉的名度阶梯中具有较宽的范围,其表现的光影层次明亮丰富;尤 其是金属、玻璃、不锈钢、水磨大理石等材料,均能产生高光点或高光带,促使视 觉兴奋并激发华丽、流动、变换的审美感受。
第三,触觉效果。
材料的触觉包括温觉、压觉、痛觉等,既可产生光滑、柔软等快适感,又可 产生粗糙、刺硬、干涩等厌憎感。
所谓肌理,是指造型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所 传递的审美体验。
如彩图所示的陶瓷花瓶,观赏者不仅能直接感受到在经过了火
的烧炼后粗陶表面质朴的肌理魅力,而且还能透过图案的立体变化 感受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气息。
(二)肌理效果的构成表现 材料的肌理效果一般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形状效果。
如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等等
外结构
塑造型
•
内结构――技术结构
德国设计师科拉尼是一位深谙空气动力学和生物学原理的优秀人才。他善于
将动物的生理结构及形态用于产品设计之中,从飞鸟形空中交通工具(参见彩图) 到能抗御强风浪的水上快艇,他的作品无一不带有新奇而神秘的未来派特点。在高 科技产品充斥现代社会生活的今天,科拉尼设计师竭力主张设计人与环境和谐的节 能型产品,始终重视设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功能――设计美的效率要素 效率:物的功用提供的效率,反映了产品合目的性的程度差异。
(一)衡量功能美的效益指数 产品附加值是衡量功能的重要效益指数。例如产品配以精美包装可作礼品亲
友互送,增加馈赠功能;添加烟花用于聚餐宴席,可增加节日的喜庆功能; 融入中草药可散发异香净化环境,又增加了防病祛病功能。 德国设计师理查德 萨珀设计的阿莱西水壶曾风靡整个欧洲。该壶选用耐腐
不同的地域条件、文化背景、年龄层次,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偏好。由于地 理环境的差异,海岸地区的人们大多喜欢对比强烈的色彩,如芬兰的赫尔辛基 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等;盆地地区的人们喜欢融合的保守色彩,如巴黎、伦敦、 米兰等;大陆型文化区域的人们喜爱粗犷明快的色彩,如美国;海岛型文化区 则喜爱柔和细致的色彩,如日本。即使同一地域因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 对色彩偏好也会产生较大差异。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彝族崇尚黑色,服 饰多以黑、红、黄为主色调;白族则相反,服饰多以白、红为主色调;苗族则 喜欢蓝色,服饰多以蓝、红、黄为主色调。色彩是最为敏感、最为普及的美感 形式。
面结合所产生的综合视觉效果。当这些视觉元素相对独立存在时,点具有集 中、线具有延长、面具有重量和体积的各自特征。如果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 具体设计中,可以表现出形态丰富多彩的视觉魅力。 (一)写实与抽象 (二)情趣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