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数据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湘教版八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八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八上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2.依照中国的人口特点,分析中国人口政策制定的缘故及其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猎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2.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分析,让学生明白得中国人口政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

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中难点1.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中国人口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年我打起腰鼓诉说心愿,淳朴的人们翘首希望,心灵在播种着富强的梦幻,翻身的土地争奇斗艳…几辈人前仆后继探究改日,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龙将要起飞的时刻,繁重的翅膀诉说艰巨…”我们中华民族要腾飞,还存在什么繁重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讲授新课](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大伙儿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伙儿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请大伙儿齐读这一段。

(板书)13.7亿(2021年),世界最多(活动)大屏幕展现中国与美国、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

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2021年)注:面积比=中国面积÷他国面积人口比=中国人口÷他国人口(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中国人口众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大屏幕展现课本第11页图1-9“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回答:(1)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又是哪一个?(澳门专门行政区)(2)中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回答:略)看一看,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在哪里?(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只有24个(被称为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0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山东省(95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江苏省(7866万)、河北省(7185万)湖南省(6568万)、安徽省(5950万)、湖北省(5 724万)、浙江省(5443万);世界上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国家有16个,而中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就有4个,它们分别是广东省(10430万)、山东省(9579万)、河南省(9402万)、四川省(8042万)。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三节中国人口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第三节中国人口学案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课点1. 使学生认识我国人口的数目、分布与增添,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由及为此拟定的基本国策。

2. 使学生认识相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能力渊练点培育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添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解析能力。

(三)德育浸透点使学生建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建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美育浸透点经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相同”等生育审雅观,摒弃“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力”等落后、愚笨、陈腐的生育看法。

二、学法指导要擅长利用图表,从中获取地理中心知识,形成深刻认识。

(图表直观形象、易感知、印象深,教材对要点内容、突出问题都会以图展现以增强)让学生理解,读图解析是获取要点知识的门路。

三、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要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直辖市的科学人口观的建立。

(三)解决方法彩发问式导入新课,惹起学生的好奇。

经过看相关投电影和课文插图、图表等,使学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分布及人口特色,而后经过计算人均土地据有量,并将之与其余国家进行比较,指引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存在,并从而找寻解决门路。

四、教课课时2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中国人口分布图”(挂图)、“中国人口增添曲线”投电影、课本插图、相关图表等。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引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发动学生思虑、计算等,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结论正确了然。

七、教课步骤(一)明确目标要修业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数目、分布及我国面对的人口问题。

(二)教课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末)?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谈论后回答)1999 年末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9 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2.9/60x100 %=21%,大体世界每 5 个人中就有 1 此中国人。

1.3中国的人口教案03(湘教版八年级上)

1.3中国的人口教案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

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2、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

(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三、教法方法。

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

(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师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00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中国的人口》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中国的人口》精品教案

《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和图示,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3.通过阅读教材及开展活动,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4.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资料和图示,开展活动,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提升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我国人口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播放印度的“春运”视频,印度的火车与中国的春运列车,十分拥挤,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属于数量特征,那么中国人口增长具有什么特的呢?利用表格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人口的增长特点。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左面漫画反映的是交通拥挤,右面漫画反映的是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教师点拨:现在我国的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但造成了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还对环境资源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设计意图:出示题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资料,从中找出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阅读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采用漫画的形式展示我国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计划用时 5 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 12 页活动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现有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实用,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够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环节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计划用时 15 分钟)教师转承:我国人口众多,那么是不是全国各地人口都多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1.3中国的人口教案01(湘教版八年级上)

1.3中国的人口教案01(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4)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自主学习1.根据现行的教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2%,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2.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解析: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

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养活的人多;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西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多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工商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解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环境问题,有社会、经济问题等,其中包括人口过快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我国政府才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活动一:小组合作,观察读1.2——1图回答:(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人口一、教材分析:《中国的人口》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的教学内容,此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

学生掌握了人口政策和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对人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但是要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关注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教师必须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和人口分布图,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五、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六、教学准备:视频、PPT、挂图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谈话法;观察法等八、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中国的人口》是一节关于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和问题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人口问题的深入理解仍需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口问题有所接触,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分析方法尚需建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和资源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对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地区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地图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各省区人口增长情况表等。

2.资料:关于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影响的案例。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个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地区,探讨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激情互动
自主学习激情互动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
难。

(二)学习任务二:增长速度较快。

(过渡)从1949年我国总人口亿,到2010年总人口
亿,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净增8亿。

可见
我国人口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

1、自主学习:阅读P11页“增行长速度较快”和补
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解决以下问题:
补充材料—“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长图”
(1)完成P11页“活动1、2、3”?(在第一题中加
入信息:2010年人口亿)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
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并不高,其人口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
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教师点拨:人口增长的原因除参照该地区的人口自然
增长率以外,还有人口的迁移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原
因;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生下
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

人口越
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
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
少。

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
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
高,反而要降低,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自主学习:阅读P11
页“增行长速度较快”
和补充材料“我国六
次人口普查增长图”
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激情互动探究结论:
流动人口多,因为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
达,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许多大学毕业生,
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生活在这里,这样自然导致了
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阻塞;
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任务三:分布疏密不均。

1、自主学习:阅读P12页图1—9“中国人口密度分
布图”、 P13页教材和补充材料“第六次人口普查城
乡人口构成”,解决以下问题:
(补充材料——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人,占%;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为6人,占%。

(1)完成P13页“活动1”
(2)根据P10页图1—8和P13页中间表格,计算全
国、江苏、湖南、西藏和山东(面积万平方千米)的
人口密度。

(3)在图1—9中用以直线连接黑河和腾冲两地。

(4)列举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级行政区6个
和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单位3个。

(5)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较第五次人口普查有较大幅
度增长的原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完成或提出疑
难。

自主学习:阅读P12
页图1—9“中国人口
密度分布图”、 P13
页教材和补充材料
“第六次人口普查城
乡人口构成”,解决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