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理解

长征精神的理解
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百折不挠、实现革命目标的发展过程,其中
包含有敢于探索新道路、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攻克重重困难、不断奋斗和敢做第一支义
勇军等基本特征。
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准则,即“理想信念不断,革命初心不变”。
一方面,它强调党志不渝,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拥护马克思主义,继续走马克思主义立场,
态度和行动的路线。
另一方面,它强调“革命初心”的不变,永不变卦,不贪得无厌,勇
于斗争,坚持要求真理,意志薄弱者苦无安处。
此外,长征精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新的探索、融会贯通与发展的创新精神,对全民团结奋斗的军民精神,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之路的信念和决心。
共产党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弘扬勤劳实干及奉献精神,以
及维护民族尊严、实现国家兴旺的民族伟大梦想。
长征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具体历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凝聚一致,执着奋斗,拼搏创新,勇敢尝试,目标明确,不懈努力,矢志不渝,永不言败,团结奋斗,止不住脚步,既要民主,又要光明,为共产主义努力,为社会主义开路。
综上所述,中国
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取得伟大胜利,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的强大动力。
对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解

对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解
伟大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艰苦而危险的环境中,不惧困难和牺牲,坚持战斗到底的精神。
首先,伟大长征精神体现了坚定的信念。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艰苦的条件和敌人的追击,但他们始终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性和胜利的可能性,以此为信仰并坚定不移地前进。
其次,伟大长征精神体现了无畏的勇气。
红军在追击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革命战士为了集体的利益和胜利的前景,毅然选择了献身。
他们不畏惧敌人的威胁和痛苦的折磨,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危险。
再次,伟大长征精神体现了顽强的毅力和耐力。
长征过程中,红军要经历数千里的艰苦跋涉、恶劣天气、战斗和困难的供给条件。
他们没有放弃和气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到达目的地。
最后,伟大长征精神体现了团结协作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红军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
在途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且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总之,伟大长征精神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形
成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象征。
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和影响人民,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长征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

长征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中,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不竭动力。
长征精神内涵: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时代意义: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途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红军战士都表现出了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而如今,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当然,我们要实现这一光明的目标,还要经历许多艰难曲折的阶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因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时期,依然需要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
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才大有希望。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既是红军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显得更加重要。
这么大的国家,这样宏伟的事业,这样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缺乏这种整体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等都经受着许多新的考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的过程中,就更应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
长征精神

【一】.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意义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二】.七律长征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导战争的结果。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今天纪念长征的时代要求。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历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长征中的作战,更是在敌强我弱,红军兵力、装备居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战况下进行的。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树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难,红军终于战胜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精选范本,供参考!。
简述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

简述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
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共荣共苦、团结协作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胜利坚定等革命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
1.坚定革命信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出了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展示了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2.团结协作:长征精神也表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困难的环境下,红军的官兵相互扶助,共同面对艰难险阻,从而取得了胜利。
3.实事求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注重实践创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不怕牺牲:长征精神还表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不怕牺牲、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血汗。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和发展依然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

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惊天动地、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呢?下面是整理的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希望你喜欢。
红军长征体现的精神:不怕牺牲、仇恨敌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钢铁般的意志、奉献、顽强、拼搏、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奉献顽强拼搏体现了红军不怕牺牲、仇恨敌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他们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很值得我们学习!坚任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根据我自己的总结,我觉得可以长征精神可规为五点。
一是对革命事业、对党的事业、对国家和民族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二是坚定革命意识。
三是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
四是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五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雷厉风行的作风。
我们的祖先们用热血打下的江山,使我们后人所敬佩。
他们开始了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及其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生成物,作为一个客观的有生命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
应该说,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
我觉得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那些比起先烈们所经历的事情,我们所抱怨的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除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而外,靠的就是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无法想像的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1.理想信念的灵魂支柱层。
2.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念层。
3.守纪团结的保证层。
4.正确的领导策略层。
长征的历史也证明:"长征的胜利,关键在领导。
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我们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我们就主动,就胜利。
有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所以说现在就理所应当的认为长征精神就过时了。
我反倒是觉得长征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等精神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抗日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
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长征中的艰苦奋斗、敢于为事业奉献个牺牲的精神,从而让青春激情飞扬。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看看现在的我们,整天不用提心吊胆的生活,而且还有丰富的食物,我们应该要懂得知足。
现在人还在提倡重走一遍长征所经路径,有人是真的在感受,而有的人只是在作秀而已,外加游山玩水之外,没有任何的作用。
长征精神,是以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
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想信念是人么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去想的最高准则。
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
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永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喝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
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
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
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
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长征精神的启示:一是必须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理想是指人们向往和奋斗的目标,也是维系人们团结战斗的纽带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
当年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崇高的革命理想,即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为此,他们在长达两年的长征岁月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到达陕北时参加长征时的20多万各路红军,仅剩下不足4万人。
仅江西兴国县籍的红军将士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就达1.2万余人,平均每一公里就倒下一名该县籍的红军战士。
现阶段,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同样也需要全国人民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这就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有了这种理想,就能使全国人民奋斗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行动有动力;就能使全国各界识大局,顾大体,精诚合作,共渡难关;就能使人们奋发向上,藐视困难,勇往直前。
可见,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实现现代化,完成新长征。
二是必须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理想是美好的,但理想的实现都是艰难的,需要奋斗者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
当年的红军战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整天生活于极其险恶的
军事环境和自然条件之中,一方面要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还要战胜寒冷与饥饿。
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没有粮食吃,就用树叶、草根充饥;没有衣服穿,就随便捡点烂麻袋片和破布裹在身上御寒。
艰难险阻面前,他们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穿越雄关漫道,万水千山,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今天,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同样也需要人们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为,在这次长征中,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并不亚于当年长征所遇到的困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例如,我们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的困难;面临着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和经验缺乏的困难;面临着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策略,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封建残余思想影响所导致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严重的腐败现象,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
完成新长征,更需要我们拥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吹浪打不动摇,泰山压顶不弯腰,矢志不渝,痴心不改,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得出一个结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中,只有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得以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