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选育技术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

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生猪饲养是一个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的复杂过程,在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技巧和要点,下面将就生猪饲养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猪场准备1. 土地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2. 饲养场建设:必须要保持场地的卫生、透风、隔离等条件,设施尤其要配齐。
二、品种选育1. 通背×长白猪:是国内一种较好的生猪品种组合,可有效提高种猪繁殖性能。
2. 长白猪×大约克猪:是一种新品种组合,在体形上能够兼顾两者的优点,繁殖性能高,可稳定产出高价肉猪。
三、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通风换气,每头生猪的空间不应过于拥挤。
2. 饲料品质:饲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和体重的,应尽可能采用高蛋白质饲料,并定期检测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确认饲料的质量是合格的。
3. 疾病防治: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必须做到位,保持充分的卫生条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毒和防疫,同时要保持动物的健康。
4. 科学养殖:猪养殖要实现全养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预防、育种、环境控制等方面,通过科学养殖的方式可提升猪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 选种繁殖育种:应实行优生优育,选择优良种猪,掌握好各种品种饲养技术,利用科学的繁殖技术进行繁殖。
2. 孕育管理:怀孕期繁殖母猪幼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还应定期检查体重和健康情况。
3. 产仔与育仔:产仔要求安静、温度适宜、有充足的营养和水源,育仔期间要保持卫生和少扰动幼猪。
五、环境卫生1. 场地清洁: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场地内无漏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
2. 光源:宜保持清洁、明亮,同时要防止强光直射猪身体。
3. 空气流通:对于集约式养殖,在密闭猪舍内要保持充足的空气流通和供氧量。
六、其他注意事项1. 猪舍建筑:猪舍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习惯,要做到通风换气、防病、及时清洗,确保室内采光充足。
皮特兰种猪选育技术及利用方法

皮特兰种猪的选育技术及利用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测定猪的选择: 70日龄30kg左右选取待测皮特兰种猪进行测定。
1.2测定规程: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技术要求进行各阶段性能测定。
1.3测定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
1.3.1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在内;1.3.2 产活仔数:产后24小时内存活的仔猪数;1.3.3 21日龄窝重:同窝存活仔猪到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入的,不包括窝出的;1.3.4 达100kg体重日龄:测定猪体重达80 kg ~105 kg时称重,记录日龄并校正至100 kg。
采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所提供的校正公式;1.3.5达100 kg体重背膘重:在测定100 kg体重日龄时,同时用B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肋至第4肋间处的背膘厚,并校正至100 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1.3.6眼肌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的同时,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
1.4测定方法与环境1.4.1测定方法所有母猪正常产仔的全都进行繁殖性能测定。
到60日龄每窝选出规定的头数称重进入测定舍,预饲一周后,体重达30 kg左右开始测定。
体重达80 kg~105 kg时进行称重,同时用B超仪测背膘厚度和眼肌厚度,然后校正到达100 kg体重时的指标。
1.4.2测定环境采用自动料箱喂料,自由采食,自动饮水。
测定舍采取畜禽空调,进行干清粪工艺,测定猪公为单栏母为群养。
1.4.3饲料营养用本公司专业化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
2.结果与分析2.1繁殖性能皮特兰种猪核心群正常产仔母猪全部进行繁殖性能测定,繁殖性能见下表。
表1皮特兰母猪的繁殖性能年度窝数总仔数活仔数28日龄窝重 35日龄窝重 19983610.112.20 8.472.51 44.56.80 73.14.801999529.332.11 8.832.38 47.89.6020008110.442.74 9.442.3578.49.60 200115010.292.0952.39.80 77.410.2 20021729.712.4254.99.4080.39.70图1皮特兰总产仔数选育进展表2皮特兰猪的生长性能年度头数初测日龄体重终测日龄体重达100KG日龄 19981807027.63.1 17594.36.1019991056926.42.393.25.20 187200019028.22.6 16690.24.60 1812036828.93.4 16796.96.6017220022066628.42.616597.305.40169图2皮特兰猪达100KG日龄的选育进展通过图表2可以看出,我场选育的皮特兰猪不仅繁殖力在提高强,且生长速度组间达100 kg日龄差异极显著。
后备种公猪的选育方法

后备种公猪的选育方法博热县公猪是指生后3-4月龄到初次配种前的山羊。
选育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遗传素质好、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和种用价值高的种猪。
因此,对后备公猪的选育后备既要强调选择,又要突出培育。
(一)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选择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为在3一4月龄时购猪或对种用的仔猪的选择,后期为开始配种后的偏好。
1.前期选择购买时,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善的种猪场。
首先要对品种需要进行选择,要求为: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850~1000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母本背膘在10-15毫米,父本背膘在8毫米左右。
其次是体重,要求在45~80千克较为理想。
从遗传角度出发,索取和查看系谱档案,根据系谱案查其父母以至祖代的性能,特别注意凡是遗传疾患。
应从血源来源清楚,品种特征明显,本身及后代不为遗传病,繁殖性能、后裔或同胞育肥性能好的后代中自由选择。
选择的多马尔坦福卢种公猪本身应在同窝猪中,表现为个体大、健壮结实、腮肉少、眼光有神、活泼好动、前胸宽深、体质紧凑、臀部丰满、四肢粗壮、包皮较小的个体,这是获得高推后瘦肉率和延长种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同时,要注意两侧睾丸,要求大而饱满,大小对称,相差在10%以内。
凡有后肢细小、肢势不正、单睾、隐睾、阴囊疝、脐疝、包皮积尿等均硬伤的仔猪均不能留作种用。
2.后期选择在后备猪大幅提高8月龄配种时,应进行调教和采精检查,将精液品质差和不易调教的进行淘汰。
初配后应跟踪调查配种母猪的受胎率,记录产仔成绩,出现产仔少、受胎率低母牛的公猪应坚决淘汰,以免影响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调查或测定后代祖辈的育肥机动性,对后代生长慢、瘦肉率低的种公猪也要淘汰。
(二)公猪的培育1.饲养后备公猪的骨骼、肌肉生长强度较大,要求体况发育良好但又饲养得过肥,以免发生繁衍障碍。
因此后备公猪下旬的日粮结构要求满足其骨骼、肌肉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前提下所,尽量少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产性能下降 , 疾病流行等 9 营养 、 环境 、 健康水平等
后果 。这就要求应加
的管理 。
比低 , 屠宰率 、 瘦 肉率高 , 饲养经济效益也高等特点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6
也起 了示范带头作用 ,但 是在猪种引进 和杂交繁育
方 面 也存 在一 些认 识上 的误 区。
规模化猪场引进种猪应 当从规模 大 ,生产技术 强, 管理严格规范 , 无疫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同时,
自身 的种猪 鉴 定 水平 也 应 提 高 , 对 猪 的品 种 、 杂 交 优 势、 饲养等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只有这样 , 养猪的经 济 效 益才 会进 一 步提 高 。
择 要 饲养 的品种 。
民收入 , 促进了当地养猪水平 的提高。这些养猪场一
般 多 选 用 国 内外 的优 良品 种 ,这对 当地 的 品种 改 良
3 杂 交 利 用
不 同品种 之 间 的杂交 所 体 现 出的杂 交 优 势是 建 立在 父 本 与母 本 生 产性 能 优 势 的基础 之 上 ,只 有用
怒张后 , 用装有细针头的注射器 , 在血管一旁刺破皮 肤前行刺入血管, 缓缓抽取血液 。采血完毕及时用干
棉球压迫止血 , 避免形成淤血块 。由于鸡皮肤较松 , 血管易滚动 , 刺人血管时一定要从血管一旁刺入。采 血速度一定要缓慢 ,防止静脉 内压突然降低致使血
管壁接 触并 阻塞针 头 。
兽 医 临 床 勋
采血部 位为鸡 翅膀 三角 区顶端 处静 脉分 支顶 点。 采取 侧 卧保 定 , 展 开 翅膀 。在采 血部 位拔 掉羽 毛 , 先用 2 %碘酒 , 再用 7 5 %酒精脱 碘 , 采用点状螺旋式 消 毒 。采 血者 1只手用 拇指 压 迫血 管近 心端 , 待 血管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猪育种是指通过规划集中选择和基因改良等方法,在猪种群中选择优良基因,促进遗传改良,提高猪品质、肉质和繁殖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生物技术。
本文将从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猪育种方法1.集中选择法集中选择法是指根据猪群的产生能力、生长速度、肉品质和繁殖性能等选定优良个体参与繁殖,排除劣质个体或生产性能差的猪,使优良基因得以传承,达到猪育种的目的。
一般集中选择法需通过肉质、繁殖性能、体型和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选择指标进行筛选和选择。
目前,集中选择法常常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指标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育效率。
2.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是针对猪种群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
例如,国外针对种猪的饲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定期送风、降温、消毒和模拟夜间自然环境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率,还增强了其免疫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猪的品质和肉质。
3.基因改良法基因改良法是在猪种群中依据特定基因的传递规律进行遗传改良。
常见的基因改良方法包括经典育种法、遗传转基因法和CRISPR-Cas9编辑技术等。
其中,经典育种法是指通过基因扩增、基因剪切重组或突变等方式来寻找具有更优秀基因组合的猪,达到繁殖或选育的目的。
遗传转基因法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移植到猪种群中,提高猪的肉质和产品产量,但可能会影响猪的遗传基因的稳定性。
CRISPR-Cas9编辑技术是指导入CRISPR-Cas9基因改良体系,切割猪基因,在基因组上进行无损性的改变,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猪育种技术应用已成为猪生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在国际上,欧美地区通常采用高繁殖性能猪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猪肉产品的数量和产值。
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大,对猪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国内肉猪现阶段以选育猪种为主,重点培育新品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适应性良好的“三优”猪种——优良繁殖猪、优质育肉猪和优抗病毒猪。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猪场种猪选育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作为生产猪的基因来源,猪场种猪的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猪场种猪选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性能生产性能是猪场种猪选育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常用的生产性能指标包括育肥期、出栏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割猪率、背膘厚度等。
在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性能指标,选育适宜的品种和亲本猪,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强其生产实用价值。
二、遗传随机猪场种猪的遗传随机对于选育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遗传随机是指猪之间的基因差异、基因突变和表达随机性等因素所带来的变化。
在选育过程中,需要考虑繁殖猪之间的遗传随机对后代猪的影响,选择具有较高遗传优势的猪种进行育种,减少遗传缺陷的发生。
三、疾病抗性疾病抗性是猪场种猪选育中需要考虑的方面之一。
猪场选育的品种和亲本猪应具有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猪病的发生,减少疫情对生产带来的损失。
四、性状遗传性状遗传是指个体在遗传上表现出来的特殊性状,例如毛色、耳型、体型等。
在选育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繁殖猪,同时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等手段探讨性状的遗传机制,以便更好地进行猪场种猪的选育工作。
五、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猪场种猪选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会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选育过程中,应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优化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生长和生产环境,提高猪场种猪选育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猪场种猪选育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复杂,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选育工作,才能最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和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育抗病猪种提高养殖抗病能力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育抗病猪种提高养殖抗病能力猪的品种选择是养殖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不同品种的猪在抗病能力、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为了提高养殖抗病能力,需要进行育种选育工作,选育出抗病性强的猪种,以应对病原体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猪的品种选择和育种选育抗病猪种,以提高养殖抗病能力。
一、猪的品种选择猪的品种选择是根据养殖目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考虑来进行的。
不同品种的猪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优势,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1. 养殖目的:根据养殖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肉用、脂肪、繁殖或者多功能的猪种。
肉用猪种一般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脂肪猪种则适合生产油脂;繁殖猪种则注重繁殖能力和乳汁产量。
2. 环境条件:猪种的选取还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位置等。
比如,在炎热的地区,适合选择抗热性好的猪种;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选择耐寒性较强的猪种。
3.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猪种。
比如,近年来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可以选择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猪种。
二、育种选育抗病猪种为了提高养殖猪的抗病能力,育种选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选择和培育抗病性强的猪种,可以降低猪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1. 选育抗病性强的猪种:在选育中,可以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手段,筛选出对某种病原体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个体,通过基因的传递,逐步培育出抗病性强的猪种。
2. 引进抗病种源:如果国内没有具备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可以考虑引进抗病种源。
在引进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新种源进行检疫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对猪的健康与抗病能力也有很大影响。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包括饲养和消毒环境的卫生、提供优质饲料和水源等,可以使猪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 科学用药和疫苗接种: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是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的重要手段。
种猪的选育技术要点

种猪的选育技术要点
猪场生产水平的发挥,依赖于上一级种猪场的种猪生产性能。
因此,引种前要做到“三查”:一查引种场近年来的品种更新情况和种猪的健康状况。
重点查种猪的来源、时间、纯度、代次和性能。
实力强的猪场,可考虑引进原种一代种猪或祖代猪,自己培育原种二代种猪或父母代猪。
二查引种场种猪血液中带菌带毒情况。
通过化验室监测结果证明,无伪狂犬病、细小病毒、蓝耳病、圆环病毒和猪瘟等疫病方可选为引种场。
若对引进种猪的健康状况了解不清,将带来疫病风险。
三查“二证一谱”,即种畜种禽合格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和种猪系谱必须齐全。
要想选留到健康快长的后备猪,还要做到“八看”:一看眼睛。
眼毛短,眼睛亮有神且饱满。
二看躯干。
肩背要宽背平坦而直长,腹板宽平稍下垂,腹形以“黄瓜肚”为好。
三看四肢。
要求四腿强健、圆直粗长,大腿肌肉丰满,蹄叉大而明显,体长与体高比例适中。
四看皮毛。
皮肤红润干净,被毛整齐,毛稀、平滑、光亮。
五看粪尿。
粪便排出落地成条状或团形,尿液颜色为淡黄色。
六看奶头。
母猪奶头排列整齐均匀,没有瞎奶头和副奶头,好奶头不少于6对,前稀后密。
七看外阴。
母猪应选外阴较大且下垂的,阴户较小且上翘的不易配种。
八看睾丸。
选择公猪重点是睾丸,睾丸较大且左右匀称为好,还要看外阴无积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xtec Avanti 2055自动 脂肪检测仪(瑞典)
pH的测定 PH-STAR(丹麦)
颜色的测定
OPTO-STAR (丹麦)
肉质的活体测定
国外的测定体系
丹麦
测定站测定项目 农场测定项目
每年测定 5,200 头公 每年测定 90,000 头公猪和母
猪
猪
. 日增重(30-100 千 . 日增重(30-100 千克体重)
瑞
腹线等 21 个性状
典
前肢、后肢、肩部、背、后驱、3 分制
荷
体高、腹线等 14 个性状
兰
前肢、后肢、运动状态
9 分制
瑞
典
前肢、后肢、运动状态、姿态、3 大类
挪
背、腹线
威
前肢、后肢、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 5 分制、 丹
其他性状 3 分制 麦
实施 年度
1982
1982
1993
1993
1995
性状
前肢 前视 侧视 系部
设由于选择,第 11~15 年的选择进展下降为每年每头商品猪 5 元,
下面是第 11~15 年所能获得的利润。
年 育种场年初和年末水 平均水平 商品场水平 商品场利润
平(以经济为单位)
11 80~85
82.5
68.01
6801000
12 85~90
87.5
75.26
7526000
13 90~95
92.5
单
1) 母猪生产力指数SPI(Sow Productivity Index)—度量泌乳能力 和多产性。这个指数包括产活仔数和21 日龄断奶窝重。对母猪的胎次进行校正。 这个指数用EPDs计算。
2) 终端父本指数TSI(Terminal Sire Index)—度量生长速度,效率, 和背膘。这个指数用EPDs计算。
体型不好 前 10 个最好的均值
所有 20 个均值 129-100=29 115-100=15 29-15=14
15/29=0.517*100%=51.7%
对于体型的独立淘汰已实行多年,但许 多育种者发现进展非常小
★ 与指数性状负的相关,特别是与 生长速度
★骨和腱的生长不同步
过去对体型进行表型选择所取得的进展 不能抵消生长速度提高带来的负效应
排名
指数
1
155
2
150
3
145
4
140
5
135
6
125
7
120
8
115
9
105
10
100
129
11
95
12
90
13
80
14
80
15
75
16
70
17
65
18
60
19
50
20
45
100
10 个最好猪的可能最大选择差
淘汰了四肢、体型、乳头缺陷后最好的 10 头母猪
选择差损失
最大选择差实现比例
备注 四肢缺陷 乳头少
猪的选育技术
猪育种的经济价值 基本理论 育种目标 性能测定 体型选择 分子技术的应用
要点提示
经济价值
种猪场的遗传进展是加性的,可以累积;
设通过10年的遗传改良,产仔数提高0.8头、 饲料利用效率提高0.2、瘦肉率提高3%、达 到上市体重的日龄缩短12天
每年每头商品猪可以获得改良的潜在利润为 16元
克体重)
. 瘦肉率
. 日增重(0-30 千克体重)
. 饲料 . 饲料转换率
. 瘦肉率
. 体型 . 体型
. 体型
. 屠宰损耗(公猪) . 窝产仔数(母猪)
. pH(公猪)
小结
常规育种的测定并不复杂,投入也不大 关键在于认识、组织 计算机、图象技术的发展为肉质活体测定提
供了可能 自动饲喂系统使采食量、食欲的测定变得简
经济价值
不能达到遗传潜力的100%,一个种猪场 应能达到潜在遗传进展的50%,即每年每 头商品猪8元
以一个育种场带动一个10万头的商品场 为例
种猪场进行选择,商品场的潜在利润
年 育 种 场 年 初 和 年 末 水 平 平均水平 商品场水平
(以经济为单位)
0
0
1
0~8
2
8~16
3
16~24
4
24~32
后肢 后视 侧视 系部
运动
遗传力
遗传相关
ADG 背膘厚 饲料效率
6
6
10
21
6
11
8
23
31 44 14
-15Leabharlann √技术进步很快A-型超声波
B-型超声波
3、饲料利用效率的测定 比较费时 与日增重存在高的正相关
4、肉质的测定
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本比较高
肌内脂肪
大理石纹
主要肉质性状
嫩度
PH
肉色
滴水损失
剪切力的测定
15℃-16℃24h尸僵前处理 4℃熟化48h 80℃水 浴至中心温度达70℃室 温下肌肉冷却至20℃,取 样,测定.
0
7.19
1.08
8.27
4
7.60
0
7.32
1.08
8.41
5
7.75
0
7.46
1.08
8.54
6
7.90
0
7.60
1.08
8.68
7
8.05
0
7.75
1.08
8.83
同在商品场对后备母猪选择得到的进展不同,使用在遗传上有优势的
公猪提高的性能可以积累
育种成效
育种成效
育种成效
育种成效
小结
5
32~40
6
40~48
7
48~56
8
56~64
9
64~72
10 72~80
0~10 年合计
0
0
4.0
0
12.0
2.0
20.0
7.0
28.0
13.5
36.0
20.75
44.0
28.38
52.0
36.19
60.0
44.10
68.0
52.05
76.0
60.02
商品场利润
0 0 200000 700000 1350000 2075000 2838000 3619000 4410000 5205000 6002000 26399000
12.38 12.56 12.19 11.69 11.18 10.68
3年
10.61 10.88 10.66 10.31 9.31 9.56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尽可能缩短种家畜的使用年限 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 辅助选择性状
以上的几条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只考虑一个 方面,如为了增加选择差,在第一胎母猪的 后代中,可供选择的个体数量不够时,就需 要从第二、三胎母猪中选择,这就增加了世 代间隔;但不从第二、三胎母猪中选择,虽 缩短了世代间隔,却降低了选择强度。这就 需要全面考虑,找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世代间隔每年对 NSIF 指数单位的遗传进展的效应.
每头母 猪的留 种窝数
1 2 3 4 5 6
3 个月
16.18 16.03 15.20 14.29 13.43 12.64
公猪使用时间
6 个月 1 年 2 年
16.23 16.07 15.28 14.41 13.56 12.79
14.85 14.84 14.22 13.50 12.77 12.11
性
能
只杂交
不选择、不杂交
时间
采取不同措施生产性能的变化
在育种场选择和在商品 场选择的效果不同
仅在商品场内对窝产仔数选择的预测结果
世 供应公猪的猪
商品场
代
场的遗传均值
备用母猪的 遗传优势
品种均值
杂种优势
场的遗传 均值
0
7.0
0.25
7.00
1.08
8.08
1
7.0
0.25
7.13
1.08
8.21
2
基本理论
P= G + E
表型 = 遗传 + 环境
基本理论
育种值: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值叫做育种 值(BV)。育种值不能直接度量,但可以 通过数学方法进行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的估计值叫做估计育种值(EBV)
传递力:一个被选择个体基因的1/2被传 递给它的后代,个体育种值的1/2被称为 该个体的传递力
7.0
0.25
7.19
1.08
8.27
3
7.0
0.25
7.22
1.08
8.30
4
7.0
0.25
7.23
1.08
8.31
5
7.0
0.25
7.24
1.08
8.32
6
7.0
0.25
7.25
1.08
8.33
7
7.0
0.25
7.25
1.08
8.33
6 个世代后,可能就没有进一步的遗传进展,因为每个世代引进的未经
3) 母系指数MLI(Maternal Line Index)—当选择后备母猪时,对繁殖 性状的重视程度高于生长性状。这个指 数用EPDs计算。
非遗传改良性状的影响
在育种实践中,所能获得的遗传进展往 往低于理论值,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 一些猪的体型、四肢、乳头达不到种用 要求,必须选择一些稍差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