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工业及其对外经贸合作-精品

合集下载

近代中东石油开发与经济发展

近代中东石油开发与经济发展

近代中东石油开发与经济发展近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开发对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其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本文将探讨中东地区石油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着重分析了石油资源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石油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挑战以及该地区在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

石油资源在中东地区的发现和开发主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它的石油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东国家通过石油出口获得了巨大的外汇收入,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不仅增加了中东国家的财富,还刺激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化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此外,石油行业还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给该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石油行业的发展使中东国家过度依赖石油收入,使得这些国家对国际石油市场异常敏感。

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不稳定的经济状况。

此外,过度依赖石油收入也会导致其他产业的相对落后,缺乏多元化经济结构,降低了经济的韧性。

石油开发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土地损失、水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中东地区石油开发所面临的挑战,这些国家也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他们不仅增加了对其他产业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也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投资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中东国家试图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技术人才,推动非石油产业的发展。

同时,他们还加强国际合作,以吸引外资和技术,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些努力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一些调整和改善,经济的多元化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然而,中东地区在石油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沙特发达原因分析报告

沙特发达原因分析报告

沙特发达原因分析报告沙特阿拉伯,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其发达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石油资源、政治稳定、经济政策和教育投资等多个方面分析沙特发达的原因。

首先,沙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其发达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沙特石油储量居全球首位。

石油产业的发展为沙特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使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投资。

石油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和就业机会增加。

其次,沙特的政治稳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自建国以来,沙特一直实行君主制,并且政府高度集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项经济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同时,政府还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第三,沙特的经济政策也是其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对石油依赖、推动经济多元化、促进私营部门发展等,旨在降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推动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此外,沙特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竞争力。

最后,沙特在教育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其发达作出了贡献。

沙特政府大力投资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沙特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来学习。

高素质的劳动力为沙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沙特的发达不仅得益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还依赖于政治稳定、经济政策和教育投资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沙特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经济改革措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同时也需要继续努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

“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

International trade |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2“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游赛夫 (AL-KHATEEB YOUSEF MOHAMMED SALEH)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0444一、前言2020年11月,沙特阿拉伯中国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就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中国以开放、合作、务实的世界经济理念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也让世界经济有着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商业环境,这是一次属于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环境。

”而随着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借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中沙经贸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趋势。

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合作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从WTO 到G20峰会,再到东盟-中国贸易自由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相连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而这其中,沙特和中国的经贸往来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期、产业科技提升期,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消耗性能源,石油成为了近代各国急迫需求和争夺的主要资源,而在这样的需求下,更多的国家加强了与中东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希望通过良好的贸易平台建设和经济投资获取石油能源,从而解决各国能源危机问题和缓解因为石油开采带来的环境压力。

中国也在这样的能源需求和产业转变过程中加强了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建立起中沙两国之间友好、互助的经贸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1年成为世界经济第二的大国,就无不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相比较与2018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3.4个百分点。

地理环境为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地理环境为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地理环境为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提供了哪
些条件?
地理环境为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提供了以下条件:
1. 石油资源: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

这使得石油成为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支柱,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

2. 能源基础设施:沙特阿拉伯拥有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包括石油开采、精炼和出口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存在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业提供了支持,并帮助国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3. 地理位置:沙特阿拉伯地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战略位置,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重要通道。

这使得沙特阿拉伯成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关键枢纽,为国家带来了大量进口和转口贸易。

4. 自然资源:除了石油外,沙特阿拉伯还拥有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国家的经济多元化提供了机会,并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5. 气候条件:沙特阿拉伯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和旅游业有利。


管大部分地区干旱,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技术使农业得以发展,并为国家提供了农产品出口的机会。

此外,沙特阿拉伯的气候还吸
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总的来说,沙特阿拉伯的地理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石油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多样性以及有利的气候条
件等重要条件。

阿拉伯半岛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阿拉伯半岛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阿拉伯半岛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阿拉伯半岛地处阿拉伯世界的中心,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的重要位置,因此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在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阿拉伯半岛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对区域稳定与发展的作用。

一、背景介绍阿拉伯半岛涵盖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阿曼以及也门等多个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其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外,这些国家之间又存在着宗教、政治、族裔、领土等复杂的历史纠纷与利益冲突。

因此,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阿拉伯半岛的国际关系1. 区域合作与联盟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稳定地区局势,阿拉伯半岛的国家积极主导和参与了多个区域合作和联盟机制。

例如,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立于1981年,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和阿曼六个海湾国家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机构。

此外,阿拉伯联盟也为该地区的国家提供了合作与协商的平台。

2. 地缘政治关系阿拉伯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也使得各国与国际大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例如,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维持着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美国对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形势保持密切关注。

而伊朗则与卡塔尔、也门等国家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并在该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阿拉伯半岛的外交政策1. 经济外交政策阿拉伯半岛国家以石油为主要出口商品,在外交政策中经济合作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通过能源合作、投资等方式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2. 宗教与文化外交政策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宗教外交在外交政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阿拉伯国家通过伊斯兰教的传播,推动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3. 区域安全与反恐外交政策阿拉伯半岛地区一直面临着安全威胁和恐怖主义问题。

各国通过加强情报合作、军事合作等方式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并与国际社会保持紧密合作。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合作模式有哪些特点?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合作模式有哪些特点?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合作模式有哪些特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其中,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合作尤为重要。

两国间的合作涉及能源、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模式和特点。

1. 能源合作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需求国。

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自然是十分紧密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在沙特阿拉伯的能源领域投资不断增加。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涉及天然气、炼油等多个领域,为中沙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贸易合作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合作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沙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650亿美元。

在沙特阿拉伯,中国企业也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和生产基地,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例如,中国太平洋集团与沙特阿拉伯公司合资建设的海湾塑料工业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石化工厂,能够生产大量的塑料制品,为两国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支持。

3. 投资合作除了能源和贸易领域,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沙特阿拉伯的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高,而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沙特的金融市场。

例如,中国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沙特的证券市场进行了多次投资,并且积极参与沙特阿拉伯上市公司的股份增持。

4. 文化交流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渐加强。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进入到沙特阿拉伯市场,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同时,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产品也进入到中国市场,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沙两国在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两国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相信未来的中沙经济合作,将会在更多的领域上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

沙特阿拉伯“新政”与中沙合作前景

沙特阿拉伯“新政”与中沙合作前景

当代世界2015年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下称“萨勒曼”)即位以来,特别是2017年他任命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下称“穆罕默德”)为王储兼第一副首相以来,国王父子密切配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被统称为沙特“新政”。

“新政”的推出并非偶然,而是沙特对一系列重大挑战作出的必然反应。

“新政”涉及观念和体制层面的根本性变革,因而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探索过程。

“新政”规划了沙特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中沙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新政”的主要内容由萨勒曼和穆罕默德主导的沙特“新政”主要包括王位继承制度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对外关系调整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沙特阿拉伯“新政”与中沙合作前景陈 沫【内容提要】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和王储穆罕默德大力推行“新政”,已经取得初效。

穆罕默德的王储地位逐渐巩固,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开始实施,社会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外交调整使对外关系格局更加平衡。

“新政”是沙特为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作出的反应,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改革受到传统观念和体制的约束,周边关系的稳定受到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新政”代表了沙特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中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政策对接和务实合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双方巩固能源安全共同体、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和探索地区和平的路径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沙特;“新政”;王位继承;改革;中沙合作【DOI 】10.19422/ki.ddsj.2019.08.009“新政”的第一项内容是启动王位继承制度改革。

沙特自开国君主阿齐兹•沙特国王于1953年去世以后,王位一直遵照其遗嘱,在他的儿子(即第二代亲王)当中按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

但同样属于第二代亲王的萨勒曼即位后,突破这一传统的继承方式,将自己的儿子穆罕默德立为王储,开启了让第三代亲王继承王位的进程。

为巩固穆罕默德的政治地位并确保其顺利接班,萨勒曼还打破沙特王室内部分权制衡的传统,将国家的军事、经济以及人事任免权统归王储直接掌管,并支持王储对军队的主要将领和一些省长进行调整,把一批忠于王储的青年精英推上军政要职。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下的中沙油气合作展望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下的中沙油气合作展望

“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下的中沙油气合作展望
任重远;邵江华
【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
【年(卷),期】2016(024)010
【摘要】“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明确了沙特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其对外合作的意愿强烈,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机遇凸显.近年来中沙油气合作快速发展,在原油贸易、炼油化工、天然气勘探、工程建设服务等领域均有合作.未来,在“沙特2030愿景”的推动下,两国在原油贸易、天然气勘探、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方面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
【总页数】7页(P53-59)
【作者】任重远;邵江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J], 杨丽丽;徐小杰
2.新王储治下的沙特阿拉伯油气投资环境展望 [J], 任重远;宋伟涛;李黎
3."一带一路"碰撞"2030愿景",中沙经贸合作释放新潜能 [J], 刘馨蔚
4."碳中和"愿景下炼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J], 张硕;乞孟迪;吕晓东;王华
5.碳中和愿景引领下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J], 张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工业及其对外经贸合作-精品2020-12-12【关键字】英语、建议、情况、条件、空间、领域、质量、增长、计划、运行、问题、战略、机制、大力、继续、充分、现代、平衡、合理、良好、持续、开拓、合作、保持、提升、发展、建设、建立、发现、了解、研究、合力、紧迫、措施、关键、安全、稳定、力量、基础、利益、环境、竞争力、政策、项目、资源、重点、能力、需求、制度、作用、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关系、增强、化解、分析、简化、吸引、逐步、形成、拓展、丰富、保护、满足、严格、整合、管理、鼓励、确保、服务、指导、支持、调整、崛起、完善、方向、保障、巩固、促进、加强、扩大、实现、提高、协调、推动、推进、实施、规范、抓住机遇、多方面、中心但涛波(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上海,200062)摘要:文章介绍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的分布、开发及近年的储量和产量情况,并分析了沙特的石油加工能力和石化工业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石油政策特别是对外开放政策,分析了沙特石油工业的对外经贸合作历史及现状,包括和中国的经贸联系,认为中沙在石油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沙特重新开放石油领域的机遇,努力开拓沙特和中东石油市场,满足国内对石油的巨大需求。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石油经贸合作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东临波斯湾,西接红海,地势西高东低,国土面积224×104 km2,到2002年上半年,沙特总人口已达2 337万人,其中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沙特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采取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政体。

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资源极为丰富。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3年12月22日报道,截至2003年底,探明石油储量35.534 Gt,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估计原油产量达到420 Mt/a,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

1 沙特石油工业1.1 沙特的石油资源沙特石油的主要产区位于东北部,其油气储产量占沙特目前储产量的绝大部分。

沙特拥有约80个油田,主要是加瓦尔、塞法尼耶、布盖格、贝利、玛尼法、祖卢夫、谢巴、阿布萨法、胡尔塞尼亚等超巨型和巨型油田,合占该国石油储量的50%以上。

其中加瓦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塞法尼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其产量主要由沙特阿美公司控制,该公司的石油产量约占沙特阿拉伯石油总产量的95%以上,其余的产量来自格蒂石油公司和阿拉伯石油公司。

沙特生产的石油从重质油到超轻质油都有,在沙特石油总生产能力中,约有65%~70%为轻质油,其余的为中质油或重质油。

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发端于1933年阿美石油公司的成立,该公司由美国四家大石油公司组成,它在沙特阿拉伯获取了158×104km2的租借地,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租借期长达60年。

1936年首次发现石油并开始少量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发展迅速,先后发现了加瓦尔、塞法尼耶等一批特大油田,石油探明储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突破5.0 Gt,60年代中期突破10.0 Gt,70年代中期突破20.0 Gt,90年代初达到35.0 Gt左右,以后基本保持稳定,在世界各国中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其年产量也扶摇直上,从1945年的2.87 Mt激增到1970年的176.85 Mt,1974年又跃至422.70 Mt,这短短4年中竟增长了将近250 Mt,如此高速度在世界石油工业史上是罕见的。

1980年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峰值495.72 Mt。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特石油产量大约保持在400 Mt 左右,由于恐怖袭击事件和欧佩克的限产,2001年和2002年产量分别只有320 Mt和340 Mt (见表1),被俄罗斯超过,从世界第一大产油国退为世界第二。

2003年石油产量大幅上升,沙特重新回到世界最大的产油国的位子上。

沙特产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出于自身利益和政治目标,再加上资金的短缺,产量不会大幅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特的石油储采比主要随产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2003年为84.3,是历史上储采比最低的年份之一,估计今后由于产量的增加和探明储量的相对稳定,储采比将会进一步下降。

1.2 主要的石油终端和管线沙特的大部分石油是通过布盖格油田的处理设施,经阿拉伯海湾出口的。

主要石油出口终端有阿拉伯海湾的拉斯坦努拉角(该终端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装油设施,吞吐能力250 Mt/a)、朱艾马赫(吞吐能力150 Mt/a)以及位于红海的延布(吞吐能力150 Mt/a)。

此外还有吉达、吉赞、海夫吉、拉比格和祖卢夫等终端。

沙特目前正在运行的输油管线有2条,日输送能力为654.72 kt的东西向原油管线,主要是用来输送阿拉伯轻质油和超轻质油到西部省份的炼油厂和红海的终端,从红海出口到欧美市场。

与原油管线平行运行的是一条日输送能力为38.828 kt的布盖格油田至延布的液化天然气管线,这条管线主要是服务于延布的石化厂。

至黎巴嫩的Trans-Arabian管线现处于备用状态,其他的管线因战事原因均已先后关闭。

[1]年份探明石油剩余储量石油产量储采比1994 35 438.77 390.55 90.71995 35 438.80 392.95 90.21996 35 479.45 391.90 90.51997 35 479.45 395.00 89.81998 35 479.45 443.00 80.11999 35 752.25 412.00 86.82000 35 354.88 399.75 88.42001 35 361.70 323.50 109.32002 35 520.54 342.50 103.72003 35 534.24 421.50 84.3 注:资料来源于美国《油气杂志》及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评论。

2003年为估计值。

1.3 原油加工能力至2002年1月1日,沙特拥有8个炼厂,即阿美公司的20Mt/a拉比格炼厂、15Mt/a 格塔努拉角炼厂、9.5Mt/a延布炼厂、6Mt/a利雅得炼油厂、3Mt/a吉达炼油厂;沙特莫比尔公司的17Mt/a延布炼油厂;沙特国营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的15.25Mt/a朱拜勒炼油厂;阿拉伯石油公司的拉斯卡夫奇炼油厂。

沙特原油加工总能力约为87.25Mt/a,此外沙特在国外还有80 Mt/a的原油加工能力。

目前正在考虑耗资12亿美元对拉斯坦努拉角炼厂进行改造,计划改造的还有位于红海岸的拉比格炼厂,该厂是目前沙特国内最大的炼厂,计划耗资18亿美元来改造该厂的油品质量,将重质油转化为汽油和煤油。

1.4 石化工业沙特阿拉伯的石化工业起步于30年前,1976年成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1975-1980年,第二个工业发展5年计划投资1 400亿美元,1970—1980年10年时间内建立了波斯湾沿岸朱拜勒和红海边的延布两大石化中心。

近年来石化工业发展很快,2000年Sabic 的子公司Petrokemya公司和Yanpet公司2套800 kt/a乙烯装置又相继投产,从而使沙特的乙烯生产能力跃增到2002年的5.70 Mt/a,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

Sabic子公司朱拜勒国家石化公司(JUPC)还将于2004年建成1 Mt/a的乙烯新装置,预计至2005年沙特乙烯生产能力将达7.70 Mt/a。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以乙烷为原料生产乙烯,是世界上原料费用最低的地区,其乙烷价格为37.5美元/t,致使乙烯生产成本低达100美元/t.。

沙特阿拉伯石化产品总生产能力已增加到2002年的35.40 Mt/a,现在80%的石化产品用于出口,到2010年预计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将达到48.00 Mt/a[3]。

中东各国包括沙特阿拉伯发展石化工业大多采用引进国外资金,建立合资企业,采用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合资合作战略。

沙特阿拉伯所有的石化公司大都是合资企业,最大的石化联合企业是与跨国公司包括壳牌化学、埃克森美孚和三菱化学公司的合资企业。

Sabic在八大合资企业中拥有11家合作伙伴,包括壳牌和埃克森美孚。

他们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些石化公司除了产品实施外向型战略外,石化业务资产也开始拓展到海外,其中尤以Sabic最为典型,Sabic并购了荷兰国家矿业公司(DSM)石化资产后,使其在世界石化行业中的排名由第22位上升到第11位,成为世界第三大PE生产商和第四大PP生产商,此外还收购了埃尼化学公司在意大利、英国和匈牙利的资产,还与壳牌公司联合收购了美国德克萨科公司的部分股份。

它还将在中国参与投资[4]。

2 石油政策2000年,沙特阿拉伯成立了石油矿产和旅游两个最高委员会、国家投资总局等机构,修改“外商投资法”和实行新的担保人制度,鼓励外商投资,决定向外资开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气行业。

目前沙特“最高石油委员会(SPC)”负责审批所有私有和外资项目,并监管沙特国有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协助推进私有化和外资进入沙特石油领域的进程,沙特没有石油法规,主要通过阿美石油公司来管理、开发本国石油资源。

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政策,努力扩大非石油生产,发展矿业和轻工业,同时重视发展农业,逐步实现了粮食自给。

政府鼓励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支持私人及合资企业经营发展项目,保护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为了寻求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降低政府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政府决定逐步引进外资,开放石油下游领域和天然气领域,开放电力部门。

2000年沙特颁布了新的外国投资草案,新的投资法总体上是宽松的,足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其主要内容包括:(1)沙特阿拉伯投资总局计划限定关键部门的外资的最低投资额,工业项目为500万沙特里亚尔(133万美元,1美元=3.75里亚尔),其他项目为200万沙特里亚尔(53万美元)。

(2)沙特阿拉伯投资总局颁布的外国投资许可证必须明确购买土地的具体用途,并在5年内要投入开发,资产只能用于与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相关的生产设施建设或雇员居住。

非沙特人可拥有和投资不动产。

(3)外资资金、利润和工资所得均可自由汇出、汇入,调整公司所得税,对于年利润超过10万里亚尔的公司,国家将承担其应交所得税的15%,对公司的亏损允许结转到下年补偿,时间不限。

(4)提供土地、水、电、交通通讯、关税等多方面的优惠和便利条件,沙方投资额占50%以上的工农业生产性项目,可享受沙特《保护和鼓励民族工业法》给予沙特民族资本(当地合作企业)相同的优惠待遇。

2001年沙特阿拉伯参议院石油与矿业事务部批准了沙特石油战略和沙特石油公司的5年计划(2001—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