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
拓展
1.“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 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
2.“破坏”是指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 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干扰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起相对 稳定的状态。
3.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热带雨林的物种组成 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热带雨林在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 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极地冻原(苔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 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 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进行比较,这种分析本身 可能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 须强调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 高,反之亦然。
B.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稀野生动物,使食物网更复杂
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D.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稀野生植物,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题分析 引入外来物种不慎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这不仅不能维持
恢复力稳定性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
特点 物网越 06 __复__杂__,自我调节能力就 (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
07 __越__强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时间不同
(1)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别
联系 (2)两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
定性。
知识点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的 01 ___结__构__和__功__能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征 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 02 __各__组__分___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平衡: 03 _____生__产__—__消__费__—__分__解_____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 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③ 04 _收__支___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 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圈Ⅱ号”实验室
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 “生物圈Ⅱ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 成后8位科学家入驻。计划通过自己生 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 果才过了一年多就因氧气减少、粮食减 产不得不撤出。
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在生 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 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稳定很难 做到。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 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联系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
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五、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 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 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要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 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 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 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1. 三大功能类群 (生产者、消费得、分解者) 齐全 2. 能量输入稳定 3. 物质输入相对平衡
三 、稳定性的特征
1、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 对稳定 2、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 出相对平衡 维持相对稳定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②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 的新类型。
抵抗力弱
抵抗力强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续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障
02
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助于保持土壤、水源、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的正常运转,保障人类生产生活。
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03
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等环境变化的能力,减少对人类的影响。
对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深化生态学理论
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生态学理论的认识,揭示生态系统内部机制和规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目录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与提高 • 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0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 在面对外部干扰或内部变化时, 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 定的能力。
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维持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关键,过度开发和 利用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和破坏。
合理利用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 措施,如推广循环经济、实施 资源税、加强资源管理、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等。
合理利用资源有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保障生态系统的长期 稳定。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外来 物种入侵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
0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
自我调节能力
总结词
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保持相对 稳定状态的能力。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在受到环境变化或人为干扰时,会通过负 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以保持生态平衡。例如,当某种生物种群数量过多时, 其天敌种群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限制该种群数量的增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含答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解析:一般而言,次生演替时物种的数目会增多,丰富度增加,稳定性会增强,但若是次生演替过程环境因素较差或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也会出现物种数目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封山育林可通过延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都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引起物种入侵,降低物种多样性,反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封山育林减少人类的干扰,保持森林在自给自足的生态模式下发生演替,使得生物种类得以保持或增加,以及森林营养结构变复杂,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3.下列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而处于生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不大B.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应封育并持续禁止开发利用C.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需要人为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D.合理控制人工桉树林中桉树的种群密度,有利于增加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数,提高人工桉树林的稳定性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首先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后再合理适度地利用;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 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这一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 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这 种能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表现差别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实例 短时间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仍可以保持清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停止故染物的排放后,河流的水环境又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关系 (1)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2)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苔原、荒漠等结构、营养结构简单,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思维导图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市级公开课好)ppt课件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市级公开课好)ppt课件

基础练习
• 1.在生态系统的下列基本特征中,能成为自
我维持基础的是
( D)
• A.物种结构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 B.内在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能力
• C.连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能力
• D.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C)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1)A点开始的是_农_药__防治; E点开始进行的是_生_物__防治。
Go back
生态么生物种类和数 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如何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出现“有虫不成灾” 现象? 3、森林局部大火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⒈基础或主要机制—— 负反馈调节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北极冻原 D.温带森林
2、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 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 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 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 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 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方面,需要增加物种种类进而使营养结构复 杂化
对农田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增 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内容 稳定性 原因 自我调
恢复力稳定性
(稳态)
节能力
如何提高?
四、制作生态缸
实验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
成、营养结构、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必须考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 平衡。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 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必要性 (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 人类生 活所需 ,如粮油、蔬果、肉蛋奶、木材等农副产品。 (2)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 环境 保持稳定。
2.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干扰程度 ,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 物质 、 能量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例如, 为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不断施肥、灌 溉、控制病虫害;还可以人工建造“ 生态屏障 ”。
微思考2应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 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请分析其原因。
提示:既能使生态缸得到良好的光照,又可避免阳光直接照 射导致生态缸内温度过高。
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难归纳 1.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1)概念: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作用: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A.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石油海洋 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 B.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造成食物链破坏。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汽车排放 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
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课堂总结
生态系 统的稳 定性
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 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人类活动 能改善生 态环境
建立林业生态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 颁布相关法律 综合治理各种环境污染
及时巩固
1.下列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不属于自然因 素的是( B ) A.早期霜冻影响了蔬菜园西红柿的产量 B.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C.一场洪水或一次飓风毁掉了动物的巢穴 D.由于某种疾病使得某一地区的大多数兔子死亡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 定的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 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 会被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哪个的抵抗力强,哪个 受破坏后容易恢复?
抵抗力强、恢复力弱
抵抗力弱、恢复力强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 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但是一 旦被破坏,恢复起来也就越慢。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 滑坡、泥石流等都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 强
抵抗力稳定性 高 恢复力稳定性 低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 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稳 定 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只有维持并不 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与 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水草
藻类 水禽
/
/ 鱼类、贝类
0
1
2
3
4
5
6
7
贝类
水草、藻类
天数(d)
(1)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在右边方框中以食物网的 形式表示各种群之间的营养关系。该湖泊生态系统鱼类 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占有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鱼类与水禽 捕食、竞争 的关系是___________。理论上,在没有其 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湖泊中鱼类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按照“S”型曲线增长 规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建好后被排入过量的居民 生活污水,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 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发臭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 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_______________。 造成人工湖泊很容易被破坏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 生物群落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______。 差,抵抗力稳定性差
6、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 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 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 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 具有( ) B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 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直至崩溃。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 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
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 功能不会破坏,还能促进森林的更新。
科学合理的载畜量,不会破 坏草原,又可以获得稳定的畜牧 产品。
适度捕捞海洋系统中成鱼,不仅 可以促进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还能 不断获得各类产品。
本节聚焦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 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 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
食物链: 草 兔 狐
原理: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 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 化能力和完善的营养结构。一 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物种组 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 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 自我调节能力也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抵抗力很强
注意: 1.瓶中生物的生活力要强,并且数量不能过多。
2.生态瓶要放在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如窗 台上)。 3.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4/5。
生 态 瓶
巩固与提高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 生态系统的
A 抵抗力稳定性 B 恢复力稳定性
C 食物链的结构可以改变 D 受气候更替的影响
2、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 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C ) A、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 B、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 D、松毛虫适应环境弱
抵抗力较弱
练一练: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
,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下面表格是某研究性 学习小组选取某社区新建人工湖泊进行的生物类群及 其消化道食物组成调查,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鱼类 消化道内食物 水草、贝类、藻 类
藻 800 类 密 700 度 600 ( 500 ×1 400 300 04 个 /mL 200 ) 100 未挂养贝 类水体 挂养贝类 水体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 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材料:罐头瓶(透明的饮料瓶等 ),棕 色瓶,柳条鱼,小田螺,小虾,水草,浮萍, 砂土,池塘水足量,自来水足量。
讨论:如何制作小型生态瓶,才能使它在较 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设计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提示:在罐头瓶或透明的饮料瓶下边放上沙子,植 入水草,装进池塘水(里边有小型动物和藻类植 物)放进健康的小鱼。最后,封上生态瓶盖。
注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 扰强度超过了其自我调节能力范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严重破坏 而无法恢复!
例如: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 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特点:抵抗破坏,维持原状
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 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 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 造成的不利影响。
藻类 800 密度 700 (× 104 600 个 500 /mL 400 ) 300 200 100 0 1 未挂养贝类 水体 挂养贝类水 体
2
3
4
5
6
7
天数(d)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 复到原状的能力。
特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来源: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 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 的新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最低( B ) A、温带草原 B、北极冻原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4、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 是( C )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缺水干旱 C、自动调节能力 D、食物被破坏
5、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自身 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 解很快消除污染,这是由于生态系统 具有( A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2、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恢复力强
恢复力较弱
北极苔原
热带雨林
生物种类 稀少 营养结构 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弱 抵抗力稳定性 低 恢复力稳定性 高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 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 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对农田生态系统要不断施肥、灌溉, 增加投入,控制病虫害,才能保证高产出。
江门农田防护林网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几个实例
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 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很快消除污染,河流 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 净化作用的实例。 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 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 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实 例。 一场大火过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 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 后,迅速长成新的植株。这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水禽
鱼类
贝类
水草
藻类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 实验结果如上面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 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 有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种群 ______ ___。 密度小于未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种群密度 (4)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 疯长。你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水花生、水葫芦 疯长,外来物种 入侵,破坏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