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态变化 测试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测试 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测试    题(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 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11.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12.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2024年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2024年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年秋)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6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4·新疆模拟]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常见的温度值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45℃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80℃2.[2024·张家界期末]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种植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农作物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做法是() A.剪掉果树多余的枝叶B.给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C.摊开晾晒潮湿的稻谷D.为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3.[2024·陕西]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

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升华C.熔化D.凝固4.如图所示,项目学习小组自制了一款干旱地区浇灌装置,下端的金属弯管埋在土壤中,管口和风扇暴露在地表,有风吹过时风扇转动,潮湿的空气进入管道,水蒸气遇到金属管后凝结成水滴渗入植物的根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华B.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发生了凝固C.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高D.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低5.[2024·广元二模]如图所示,图甲是萘的熔化图像,图乙是塑料的凝固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萘和塑料都是晶体B.萘的熔化过程用了5minC.萘在B点时为固液共存态D.与塑料具有相似凝固图像的物质有松香、石蜡、海波6.[2023·十堰改编]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因此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2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3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5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 ℃B.32 ℃C.30 ℃D.35.5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6A.高于26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 ℃D.等于26 ℃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7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8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9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0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三、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28.请你把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表格填写完整: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状态变化后状态温度吸、放热举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答案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 ℃~42 ℃,0.1 ℃,36.8 ℃,37 ℃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 ℃,5 min,海波13.C 14.B 15.B 16.B 17.ABC 18.B 19.A 20.A 21.C 22.D 23.B 24.A 25.D 26.A 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28.如下表。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熔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熔熔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2、(2010广东)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3、(2010福州)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5、(20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6、(2010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7、(2010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8、(2010宜昌)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9、(2010龙岩)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与答案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与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7839357C C C C ,沸点是,水银凝固点是,沸点是)。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 )______(b)_______(c)________.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图1图2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

章节达标检测【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从2009 年11月9日开始,我国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又先后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有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小冰晶升华形成的2★如图分别表示四位同学在实验室“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3.★放学回家后,小明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解渴,此时他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周为有一层白气,这是由于 ( )A.小水珠在冰箱内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在冰箱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后随棒冰带出来的D.冰箱外空气凝华而成的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48℃B .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 .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5.★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如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象,a 、b 、c 、d 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体状态的是 ( )A .aB .bC .cD .d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图1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7.★今年春节过后,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几十年末遇的严重干旱,广大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旱保苗第一线。

成都军区多次派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如图所示,则干冰在进行人工降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液化、熔化B.汽化、凝固、升华C.升华、凝华、熔化D.汽化、升华、熔化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第四章 《物态变化》过关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过关测试

第四章《物态变化》过关测试1.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楚牙齿的内侧。

医生把镜子烤一烤的目的是( )。

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避免不小心冰了病人的嘴D.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B.因为温度计是玻璃制品,所以温度计是根据玻璃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C.摄氏度的规定是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冰的温度规定为0度D.零摄氏度以下的物体没有温度3、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C、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住下甩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在气温为18℃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8”和“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房间内空气的温度D、只是个过程,什么也不表示5、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高达2000℃以上,那么下列材料中可作为灯丝的是:A、铜B、铁C、钨D、铝6、2克0℃的冰和1000克的0℃的水混合,设混合过程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A.有少量冰熔化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水质量不变7、甲、乙两烧杯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冰多些,乙杯里冰少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比较它们的温度:A、甲杯水温度高B、乙杯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9、人被100℃质量相同的水蒸气或水烫伤,比较两者伤情()A.开水烫伤更严重B.水蒸气烫伤更严重C.两者伤势一样D.无法比较10、人们喝开水时,怕水烫嘴,常常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因为:A、向水面吹气,吹出的二氧化碳有制冷作用B、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从而带走较多的热量C、吹出的气体温度比水低,两者混合水就凉了一些D、以上说法都可以11、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霜的形成:烧开水看到的白气:在太阳暴晒下,马路上的沥青变软:放在敞口杯里的汽油很快消失:严冬冰冻的湿衣服会晾干:12、(1)"下雪不冷,融雪冷"说的是雪后晴天积雪融化时,虽然阳光明媚,但此时却比下雪天还要冷,为什么?答:由于下雪是一种()现象,它需要()热,而融雪是一种(),它需要()热,因此说"下雪不冷,融雪冷"。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一、单选题1.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O现象A.演出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2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2.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树叶上的露珠B.壶嘴中冒出的“白气”C.屋檐下的冰凌消融D.树叶上的白霜3.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证其新鲜的味道。

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B.将蔬菜放在热铁锅上烘烤除去水分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入低压环境中升华除去水分D.将蔬菜冷冻除去冰块即可4.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吸热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B.东北的户外滴水成冰C.寒冬季节,堆在户外的“雪人”变小D.大雾之后太阳出来浓雾消散6.“隔水炖法”是中餐常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发现盅内的汤水不能沸腾,原因是(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相同)()A.炉火太小B.汤水太多,煲中的水太少C.汤水没有达到沸点D.汤水不能从煲中沸水中吸热7.某同学想给物品消毒,通过查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得知,用75%的酒精消毒时,需要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

该同学为了让酒精蒸发更缓慢,下列正确的措施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8.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填空题1.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 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 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

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

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6.指出下列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哪种方式:①烧菜时,大量的油的蒸气在抽油烟机里变成油被收集在小油杯内______②鱼塘中的水变少______ ③用钢水浇铸成车床零件______④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越变越软______ ⑤固体清新剂变小______7.广安地区的七、八月份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冬季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说出两条即可)。

(1)(2)8.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

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4—11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淡水。

则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 ___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___________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9.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食盐、玻璃、萘、铁、沥青、海波、蜡、塑料中,(1)属于晶体的有(2)属于非晶体的有。

10.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二、选择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图4—11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7.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下列有关冰花的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8.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9.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10.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三、简答题1、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试说明这种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3、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上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面冒出“白烟”,当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时,在杯的外壁上又出了“汗”,这些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吗?四.实验和探究题:1.小明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1(2)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 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5中A 、B 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图3图4图5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示例答案一:铁、水晶、饼干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牛奶、白酒、水银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示例答案二:铁、水银、水晶晶体牛奶、白酒、饼干非晶体示例答案三:水晶、白酒透明牛奶、铁、水银、饼干不透明其他分类只要合理也可以2.(1)热胀冷缩(2)甲38.5 -5(3)①酒精酒精的凝固点低于南极的最低气温②水银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3.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4.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5.汽化吸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D5.B6.D三.简答题1.答: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

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2. 答:发生了三种物态变化:一是喷洒到云层中的干冰迅速从云层吸热升华;二是云层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滴.3. 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而冰棍上的“白烟”和杯外壁的出的“汗”,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实验和探究题:1.(1)69℃(2)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2.(1)液化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2)水滴升高(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3.(1)B A(2)17(3)98 不变(4)倒掉一些水;换用温水来做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