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逆反心理是指对一种可能是合理或合适的行为或决定出现抵触、反抗、反感或反对的心理反应。

下面是一个逆反心理的案例: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家里的学习却非常不认真。

他对家人的教育和规定总是反感和抗拒,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不认真复习考试内容。

父母多次尝试鼓励和督促,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小明的父母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他的逆反心理。

他们找到了小明的一位喜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这位老师平时对学生们非常关心,也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老师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亲近的方式来引导他。

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小明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样的正面反馈激励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的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试图了解他逆反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明对父母给予的期望和压力感到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老师帮助他明确了他的兴趣和梦想,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小明的逆反心理逐渐消散。

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放下了对父母的无形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自己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抑和无法接受。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心,以及对小明个人兴趣和梦想的尊重,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处理逆反心理时,了解个体的心理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正面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个体的需求,才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化解。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个例分析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个例分析

科 学老 师 主动 将作 业 归 还 。 ( )科 学 老 师 当全 班 学 生 的面 ,告 诉 该 生 : “ 1 作
业 本 没 有 的 话 ,要 及 时 询 问 老 师 或 找 回 。 ”
“ 次心 里有 不 满 或有 问题 ,及 时 告诉 老师 或 同学 。同 下 时放 慢 自己的语 速 ,给 自己一 定 的思 考 时 间 。 ” 该 生点 头 同意 。
怕 表 达 自己的情 感 。

案 例 背 景
在 担 任 班 主 任 和 学 校 政 教 员 期 间 ,笔 者 经 常发 现
学 生 有 逆 反 心 理 :个 别 学 生 在 行 动 上 执 拗 、 固 执 , 在 言 语 上 顶 撞 老 师 ,在 平 时 表 现 出 很 自我 , 爱 钻 牛 角 尖 ;
度 不满 。 当 我 看 到 该 生 时 , 该 生 头 发 梳 理 的 十 分 整 洁 、 清 爽 ,不 断 哭 泣 、 泪 流 满 面 。 我 用 试 探 的 方 法 进 行 了 一 些 表 述 , 了 解 该 生 的 精
神 状 况 。 “ 怎 么 啦 ? “ 什 么 这 么 激 动 ? “ 愿 你 ” 为 ” 你
师 叫 出 : “ 不 需 要 别 人 管 ,我 自 己 会 管 理 自 己 。 我 ”
该 生 被 科 学 老 师 和 班 主 任 老 师 请 到 办 公 室谈 话 ,
期 间 该生 的 情绪 十 分激 动 。
( ) 政 教 教 师 介 入 二
班主任老师和我马上指出问题并告诉该生 : “ 要 婉 转 表 达 自己 心 里不 喜 欢 的事 和 物 ,要 换 位 思 考 。多 从别 人 的角 度 思考 同一 个 问题 。 因为 我和 她 班 主任 老 ” 师 的表 达都 比较 和蔼 ,该 生好 像 听进 去 了一部 分 。 我很快告 诉该生 : “ 学老师是 关心 、重视你 , 科 不 是 针 对 你 。你 对 科 学 老 师 的 做 法 不 同 意 时 , 应 该 婉 转 地 告 诉 科 学 老 师 。 晚 上 回 家 好 好 休 息 ,今 天 的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一.案例再现前段时间,我班张磊、孙佳宾两位学生,早晨未到校上课,通过调查与寻访,我在网吧找到了他们,他们竟是因为上网打游戏而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将他们带回学校,我大发雷霆,因为开学初我反复强调要合理运用压岁钱,切记不要迷恋上网。

将他们带到办公室,我狠狠地批评他们,老师们也帮着指责。

当我问到他们能否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时,他们的声音出奇的小,像没有应声,单个问张磊时,他竟然说“不一定能做到”。

两人甚至有意地把头往斜上扬了扬。

把我气的差点上不来气。

狠狠的一通批评后,我让他们回到了班级。

气火加怒火,让我坐在那直发神,满脑子里的他们不服管,头向上扬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了我班的学生青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青松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丢三落四、潦草应付。

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他的突然转变让我莫名其妙,十分挠心。

二、课题的提出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不由想,是不是我班的学生已有了逆反心理的问题。

为此,我决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关于逆反心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同学们,老师设置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请做完之后反馈给我,老师会为你们保密,并和你们交流。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下面这个问卷是为了了解你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1、你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2、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A、会B、极少C、不会3、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么样的影响()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学习D、认为自己很无能4、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A、学习B、拿不定主意C、娱乐5、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6、对着镜子,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7、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的意见C、无所谓8、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乐观吗?()A、非常乐观B、比较悲观C、很悲观D、比较悲观9、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缺点时,你往往会()A、立即翻脸B、往往为自己找借口开脱C、很不开心,并认为自己没有错D 、虚心接受10、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你能及时调整,不一意孤行(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1、假如一项工作需要你完成,你的态度是( )A、充满信心B、有点信心,但是需要人帮助C、没有信心,害怕失败12、你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吗?( )A、都能B、大部分能C、很少能13、你惯于三思而行吗?(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4、当有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 )A、为他高兴,急起直追B、有点自卑,不想和他交往C、很嫉妒15、当你最好的朋友误解你时:( )A、主动找他解释B、很伤心,远离他C、顺其自然16、你在努力追求成功吗?( )A、非常努力B、一般努力C、力不从心通过5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个案【案例】基本情况:扈某,系我校03届初中毕业生,家住下关区东炮台,父母早年离异,被判给父亲,但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小弟弟。

该生性格外向,擅交朋友,但受环境影响,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不爱学习,尤其是不喜欢某个老师,也不想学该老师所教的科目。

主要表现:(一)学习方面。

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上课,经常以上厕所、身体不适为由逃课。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报纸或做其他事,经常扰乱课堂纪律。

作业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自由散漫。

(二)交往方面。

对家长是欺骗、蒙混、报喜不报忧。

对母亲的话有时听从,有时阳奉阴违;而对父亲的教导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时还顶嘴,态度恶劣。

对老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会逢场作戏,虚心接受,但拒不服从,说话不讲信用,所做的保证坚持不了几天。

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拒不接受,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拒不承认,狡猾、诡辩、当面顶撞老师,有时还吹胡子瞪眼睛,态度十分恶劣。

【分析诊断】学习上,该生语文学得比较好,一是由于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好,同时也与老师的鼓励分不开。

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表扬他,课后经常找他谈心。

而有些学科十分差,主要是由于他不感兴趣,加上基础薄弱,老师就会经常批评、当众训斥,导致该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于是越来越厌恶这些学科,最后落到一窍不通的境地。

在家里,由于一直跟随母亲,与母亲感情较深,所以对母亲还有三分敬畏,而与父亲比较疏远,交流也少,所以对父亲的管教根本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班主任请他家长到校,把他也请进办公室,当面教育,扈某表示要痛改前非,决心从此认真学习,并答应写保证书。

这时,他的父亲小声嘀咕了一句:“真是不争气,你学习不好以后能干什么?”该生对他父亲白了一眼,“你懂什么?”几位任课老师也走了进来,列举了他的种种“罪状”,他反驳时母亲抽了他一记耳光,一气之下,他边骂边跑出了办公室。

初中孩子逆反期教育案例(2篇)

初中孩子逆反期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以来,小明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沟通出现障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小明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惑和担忧,不知如何应对小明的逆反心理。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生理因素: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迅速,生理变化导致心理波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心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渴望独立,但又受限于自身能力和经验,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4)学校因素: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学生的逆反心理。

2. 逆反心理的表现(1)与父母和老师沟通不畅,经常发生争吵。

(2)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下滑。

(3)对家庭和学校生活不满,表现出消极情绪。

(4)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三、教育策略1. 父母方面(1)改变教育方式:父母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适当的空间,避免过度干涉。

(2)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3)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教师方面(1)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学校方面(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开展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教育实施过程1. 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2. 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叛逆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张,13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进入初中后,小张开始表现出叛逆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逃课、迟到,作业不做或者抄袭。

2. 交友不慎: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参与打架斗殴、吸烟等不良行为。

3. 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顶撞父母,不听家长劝告,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

4. 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三、教育策略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2. 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内心需求(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

(2)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等叛逆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1)邀请法制副校长、警察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法院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4. 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引导(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1. 学习态度转变: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作者:陈松
所属班级:斤狮初级中学二(2)班
2010.1.18
完ǔ,个子不很高,喜欢打乒乓球,比轿有个性,有些于众不同的想法,脾气不太好,很冲,像他的名字,而且习惯很不好,迟到,经常不写作业(但成绩还可以班里10名左右),不打扫卫生,还喜欢跟女同学闹,初一时空无人愿意跟他同桌,初二的任课老师对他评价都不很高,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算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学生。

所以对他关注一直以来相对轿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样讨好他,他看起来好像从来不知我的情。

坦率的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轿严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

首先,完ǔ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

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接近成人、精力充沛,容易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希望心理上的断乳。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跟从成人、更多的接受成人的指导,这样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

其次,从完ǔ逆反心理的产生诱因分析主要有三种:1、标新立异。

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

完ǔ一方面存在如上所述的心理方面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进入初三后任课老师更换,不能短期内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逐渐产生偏见,所以标新立异心理越来越突出,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态度上的对立。

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方法让学消费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从初三对待处理王冲打乒乓球的事情上,自己的态度就空无考虑王冲作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而是盲目的“管、压”为主,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满足他的兴趣,或许王冲不会发展到这样,由此可见,老师的责任何其之大。

3、挫折感。

完ǔ的挫折感主要来自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小学初一的班主任老师很宠爱他,初二更换的新任课老师和我都不太欣赏他,甚至对他有偏见,导致来自老师的这种关注落差太大。

所以岁ǔ本能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掩饰心理上的不自信,便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和老师对话。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1、引导学生认识逆反心理的客观性。

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时期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生命现象和声明规律,但是不要纵容自己,更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要想方设法的超越这一生命局限。

2、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

此年龄段的学生迫切渴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当老师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承认错误,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公正、正确,并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坦诚的向学生承认错误,同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才干保证师生的正常沟通。

3、不要运用高压手段处理逆反心理和行为。

学生的逆反行为发生正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再度产生逆反行为。

4、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初中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在自尊心受损时,往往会采取反抗行为进行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