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拟声词形态和其含义的关系

合集下载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2024年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丰富语言的表达。

这些词汇不仅在描述事物时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气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二、拟声拟态词的定义及分类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们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或状态来描述事物。

这些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拟声词和拟态词。

拟声词主要用来模仿声音,如“かちゃん”(kachan,表示笑声);拟态词则主要用来描述状态或外观,如“ぐるぐる”(guruguru,表示旋转的样子)。

三、隐喻视角下的拟声拟态词特性1. 形象性与生动性:拟声拟态词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使得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ぽかぽか”(pokapoka,表示阳光照射下温暖的感觉)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温暖。

2. 情感表达: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模仿声音或状态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例如,“あぁ”(a'a'a'a,表示惊讶或感叹)这个拟声词,通过模拟声音来传达强烈的情感。

3. 文化内涵: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可以反映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かわいい”(kawaii,表示可爱)这个拟声拟态词,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可爱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4. 隐喻的暗示性:许多拟声拟态词在运用中具有隐喻的暗示性。

它们不仅可以描述事物的表面特征,还可以暗示事物的内在性质或情感状态。

例如,“ゆらゆら”(yurayura,表示悠闲自得的样子)这个拟态词,通过模拟悠闲的状态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感受。

四、结论本文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形象性与生动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以及隐喻的暗示性。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浅析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作者:王会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语言中的拟声拟态词都是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来模仿和表达自然界以及人与动物的声音或者状态的词汇,由此二者可以统称为“象声词”。

两者存在异同,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为学习日语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简单了解其语音特征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关键词:拟声词;拟态词;异同;语音特征作者简介:王会芳(1992-),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一、拟声拟态词定义1、拟声词:模仿实际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的一类单词叫作拟声词。

如例所示:1)犬がワンワンと吠える。

2)ドアをトントンとノックする。

3)窓をがたがたと開ける。

4)時計をカチカチと音を立てる。

在拟声词中特别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叫声。

猫的叫声是ニヤ―ニヤー,牛的叫声是モーモー,猪的叫声是ブーブー。

以鸟为例,乌鸦的叫声是カーカー,麻雀的叫声是チューチュー,鸽子的叫声是クーク―。

2、拟态词:不只是模仿实际生活中的声音,而是凭借具体之感觉(即五感)来表示其样态的一类词叫作拟态词。

在表示下雨的情况下,小雨时用しとしと来表示,大雨时则用さあさあ来表示。

しとしと和さあさあ二者都是具体来表示下雨时的场景的单词,因此通过具体的声音来表示下雨的状态等这种单词的集合体叫作拟态词。

如例所示:1)子供がとことこと歩く。

2)父親がかんかんに怒る。

3)窓の外をぼんやりと眺める。

4)胸がわくわくする。

拟态词并不是直接转移其实际声音,也不是单独根据听觉来进行发音,而是综合考虑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的结果。

其中,触觉关系占很大比重。

例如,つるつる、ぬるぬる、ガサガサ、べたべた、すべすべ等词,很明显反映了触觉效应。

二、关于拟声拟态词的异同,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拟声拟态词的共同点就是其发音和意思之间具有有缘性。

但是拟声词是直接地描写实际声音的语言,具有直接的有缘性。

关于日语拟声词的学习

关于日语拟声词的学习

每种语言都有表示声音的词汇。

乌鸦“呱-呱-”的叫声在英语中是“caw-caw”,而在日语中发做“kaa-kaa”,它们的发音听起来很相似。

在人类所有的语言中,很少有一门语言像日语一样有那么多的拟声词。

有些字典列出了1000多个拟声词,而且它们运用的范围也是很广泛。

请你试着把下列这些日语中的拟声词和它们所适用的情景联系起来。

goro-goro 一个人因为寒冷打寒战zaa-zaa 轰隆隆雷声滚动buru-buru 群星闪烁kira-kira 一人喃喃自语butsu-butsu 倾盆大雨哗啦啦的下吵闹的词语在日语中,拟声词起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拟声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声词,模拟人声或其他的声响。

另外一种是拟态词,用以表达更抽象的概念,例如情感的状态或做事的方式。

象声词的用法和在英语中的用法差不多,在会话中或是写作中表示某种声响。

在日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词条:ton- ton,指的是敲门的声音;biri-biri,指的是纸张或是布料撕开的声音。

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模拟动物叫声的词汇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最早学会的语言。

这里我列出一些模仿动物声音的词汇,它们和英语中的对应词汇听起来非常的不一样,但在日本人的耳朵中,它们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动物)(日语)(英语)猫喵喵叫n yaa meow狗汪汪叫w an-wan bow-bow猪哼哼叫b uu-buu o ink-oink羊咩咩叫m ee-mee baa-baa在这里,你可以看得见日语中这种关于动物声音的更多的例子。

非常有用的词汇另一方面,拟态词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复杂。

这些词汇不仅仅用于表示表示简单的声音。

它们几乎能够表示任何一种意思,包括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或是一个人的情绪如何,例如:一位工厂的工人非常积极的工作,你就可以说她工作起来很kibi kibi;又如:上个礼拜,一位职员工作得不是很努力,想到在星期一的会上会见到老板,她感觉到kuyo kuyo,意思是她很担心。

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

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

テーマ:日本語の擬態、擬音語について论文题目:浅谈日语拟声、拟态词レジュメ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るうちに、「ぺこぺこ」「げらげら」「いらいら」のような、日本人の会話、テレビや文学作品によく出てくる音声や様態を描くオノマトペに興味を持つようになった。

このような言葉の中には日本人にしかそのニュアンスが分からないものが多く、よく日本語学習者を悩ませるのである。

日本語は世界の言語の中で2番目に擬音語・擬態語が多い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本稿では、日本のオノマトペを形態と統語の角度から研究し、その特点を明らかにしてみたいと思う。

なお、筆者の勉強不足と日本語のオノマトペの形態的・統語的特徴についての先行研究が少ないため、本稿はまだ研究不足な点が多々あると思う。

また、本文では、まだ具体的なデータが少ないため、統計に関する信憑性が低いかのように思わ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が、今後さらに具体的なデータを統計できるよう努力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う。

キーワード: 擬態、擬音語、語形、特徴、種類、規律摘要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发现:在日语会话、电视节目、文学作品中如“ぺこぺこ”“げらげら”“いらいら”等描写声音和状态的拟声拟态词出现频率很高。

很多这样的词语由于表达的感觉很微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关。

本文将从形态以及语法角度分析日本拟声拟态词的特点。

由于有关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形态语法先行研究较少,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相信本文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争取逐个攻破这些不足点,望为拟声拟态词的日语研究尽微薄之力。

拟声词和拟态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

学日语的中国人由于对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了解不多,掌握太少,则很难使表达的日语丰富、生动和形象。

本文用大量实例分析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分类,发音与语意,词形特征,特点及用法、作用,并且变述了它在某些领域的运用,以便学习者能够更了解和掌握并加以恰当的运用。

目次(三号)序論(四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语学习中的拟声词拟态词

日语学习中的拟声词拟态词

日语学习中的拟声词拟态词拟声词即模仿外界声音而产生的用来表达听觉印象的词。

如:蜜蜂ぶんぶんと飛び回る。

カラスがかあかあと鳴く。

同理。

拟态词即用声音来象征性地表示现实声音之外的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的词。

如:恋人から手紙をもらって、木村さんがわくわくしている。

木村收到恋人的来信而异常兴奋。

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由于其特殊的发音及词义,会使得原本单调的内容显得格外生动活泼。

比如“讲话”这个动作.汉语可以有“窃窃私语”、“吞吞吐吐”、“滔滔不绝”多种表现形式,而日语中只有一个动词“話す”。

词汇的贫乏直接局限了人们的表达能力。

继而造成语言的千瘪而枯燥。

所以若想表示上面几种不同形式的“说”就需要前面提到的拟声词、拟态词来加以辅助了,如ひそひそ話す、もごもご話す、ペラペラ話す。

又如.为了说明某人“饮洒过后踉踉跄跄地走在街上”这个场景,酔っ払いがよろよろと歩いている。

仅凭よろよろ这一个词,一个醉汉的形象跃然纸上。

由于拟声词、拟态诃基本上都是以假名形式出现的。

而且有不少是二拍词根的重复(例如いらいら、ぺらぺら)所以,这些看上去相当形似的词语,就给那些平日过于依赖汉字的我们在分辨和记忆上带来了挑战,继而成为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其实。

拟声词、拟态词中的“拟”就是模仿的意思.就此角度出发。

其词义与本身发音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母音的特征a i u e o”当中“e”音极少1.たらたら暑くて、じっとしていても額から汗がたらたら流れる。

天热,即使一动不动额头都会滴滴答答地流汗。

2.ちりちり髪の毛がちりちりになってしまった头发都打卷了。

3.つるつる道が凍ってつるつる滑る。

道路冻得溜滑。

4.でれでれあいつは女性を見るとすぐでれでれする。

他一见女人就像丢了魂一样。

5.とろとろイチゴを煮て、とろとろのジャムにする。

把草莓熬成黏糊糊的果酱。

另外,有からから、きりきり、くるくる、ころころ而没有けれけれ,有はらはら、ひりひり、ふるふる、ほろほろ。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

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的效果作者:杨婕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第04期【摘要】“どんよりとした空”(乌云密布的天空),“雷がごろごろと鳴る”(雷声滚滚)这样的描写中,或许只要读到“どんより”(乌云密布)“ごろごろ”(滚滚)时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像表示乌云密布的“どんより”这个单词这样,将描写状态的单词称为“拟态词”,将表现雷声的“滚滚”这样模仿音声的单词称为拟声词。

日语中有许多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拟志拟态词的语义不仅与词形存在对应关系在具体语境中拟声拟态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一类的词在日语中被统称为“オノマトペ”词,是日语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词汇中虽不是主要的部分,但在日本人的言语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使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成为日语的一大特色。

词汇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形态,新的造词往往也依据这些形态。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形态特点是以一个音节或两个音节词根作为基本形,然后通过反复,添加促音【、夕]、拨音【夕]、长音〔一〕形成多种形态。

日语中有着众多拟声拟态词,为什么日语中会有这么多拟声拟态词呢?其效果是什么呢?【关键词】日语;拟声词;拟态词;效果一、拟声拟态词的定义(一)拟声拟态词的前提关于日语拟声词拟态词的定义的讨论,在日本语言学者中间从未停止过。

目前有金田一春彦,小野正弘,山口中美等学者关于其定义的不同解读,但归根是对于自然界和人类声音的模仿的。

在这里引用国语词典(旺文社,第八版)中,对拟声词以及拟态词进行了定义。

词典中拟声词拟态词被定义为:表现外界的声音,人间和动物的声音,实物的样子和心情之类的直接感觉的词语。

再者,田守育弘的“オノマトペ語を楽しむ”(岩波书店,2002)一书中,把拟声词,拟音词,拟态词统称为“拟声拟态词”。

(二)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那么拟声拟态词在生活中具体被怎样使用了呢?如前述的那样“乌云密布的天空”之类,平常的日常对话以外,以其效果为出发点使用最多的是像营养饮料广告的那样:“ダイッ一本”(栄養ドリンクCM)那样,广告和新闻的题目,商品名字之类的,是因为其具有简短而具有表现力的形态,更具有冲击的是,可以表现出事物全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功能:增强语言的 形象性和表现力, 使表达更加生动有 趣
PART THREE
认知语言学是一 门研究语言与认 知关系的学科, 旨在探究语言与 人类思维、认知
之间的联系。
认知语言学强调 语言与认知的互 动关系,认为语 言是认知的载体, 而认知是语言的
本质。
认知语言学的研 究领域包括词汇、 语法、语义、语 用等方面,旨在 揭示语言与认知 之间的内在联系。
PART FOUR
定义:通过分析词语的语义特征来理解其含义的方法。 作用:帮助我们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具体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语境分析、语义场分析等。 注意事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
定义:通过分析语言使用场景来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意义 目的:探究日语拟声拟态词与语境的关联性 方法:观察实际语言使用中的语境,分析拟声拟态词的语义特征 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认知语言学特点
描绘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 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创造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特色 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
PART SIX
跨语言比较研究,探索拟声 拟态词的普遍规律和特点
深入探究日语拟声拟态词的 认知机制和语言学特征
结合实际应用,研究拟声拟态 词在日语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
用情况
拓展研究领域,将日语拟声拟 态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其他
起源:日语拟声 拟态词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古代日 本
发展:随着日本 文化的演变,拟 声拟态词逐渐丰 富和多样化
现代应用:在现 代日语中,拟声 拟态词被广泛应 用于日常对话和 文学作品中
研究价值:从认 知语言学的角度 分析日语拟声拟 态词,有助于深 入了解日语语言 的特点和日本文 化。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范文

《从隐喻的视角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篇一一、引言日语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尤为独特。

这些词汇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为日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本文将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特性,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功能。

二、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定义与分类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通过模仿声音、形态或动作等方式,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特征或状态。

这些词汇在日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广告宣传等领域。

根据表现形式,日语拟声拟态词可分为拟声词和拟态词两类。

拟声词主要用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而拟态词则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形态或动作,如柔软的质感、流畅的动作等。

三、隐喻视角下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特性1. 形象生动:日语拟声拟态词通过模仿声音、形态或动作,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听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2. 情感传递:拟声拟态词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传递说话人的情感。

通过模仿声音或形态,说话人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听者感受到说话人的情感。

3. 文化内涵:日语拟声拟态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词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4. 灵活性: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形成丰富的表达方式。

这种灵活性使得日语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四、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应用场景及示例1.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拟声拟态词来描述事物。

例如,“窸窸窣窣”用于形容轻微的声音,“软绵绵”用于形容柔软的质感。

2. 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运用拟声拟态词来描绘场景、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在描写风声时,使用“呼呼”的声音来形容风势强劲。

3. 广告宣传:在广告宣传中,拟声拟态词也被广泛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语拟声词形态和其含义的关系通过对日语拟声词形态的分类,探讨同一词根下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同一词根下通过增加长音、促音、拨音等或以叠词的形式表达出的对声音的不同的感受。

由于所表示的声音的长短和强弱等的不同,在词的形态上也千差万别。

把握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特征,对学习和理解日语拟声词有很大的帮助。

拟声词顾名思义就是模拟声音的词。

在日语中有两种模拟声音的词,一类叫做“擬音語”,一类叫做“擬声語”,所谓“擬音語”就是模拟自然界的声音的词,“擬声語”则是模拟人或动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这两类词不管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或动物的声音,都是表示的声音,所以本文把它们统称为拟声词。

对于拟声词的研究,之前大家多把角度放在拟声词的形态分类的问题上,而对拟声词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并不是很深入。

本文在天沼宁对拟声词形态划分的基础上对拟声词形态进行重新分类,并进一步探究其形态和意义的关系。

一、拟声词的形态分类本文中的所提到的拟声词主要来源于天沼宁编写的《拟音语拟态语辞典》(收录拟声词524个)和郭华江编写的《日中拟声语拟态语辞典》(收录拟声词878个)。

由于日语中有些词既可以做拟声词也可以做拟态词,所以在选择词汇时把这部分词也作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天沼宁在《拟音语拟态语辞典》中对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并根据形态和意义的关系把拟声词的形态分为9类,但他在区分形态时根据“节拍”对日语的拟声词进行了分类,在计算拍数时每个假名算做一拍,长音符号“―”、拨音“ん”、促音“っ”和“り”也算做一拍。

本文在天沼宁的分类基础上使用“节拍”的统计方法对拟声词进行了分类,只是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明确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本文不把长音符号“―”、拨音“ん”、促音“っ”和“り”计算在拍数内。

由此,日语的拟声词有以下形态:1.一拍的词:一拍的词根或一拍的词根+“り”、“ん”、“っ”、“―”,以及词根浊音化和词根重叠的情况。

2.二拍的词:二拍的词根或二拍的词根+“り”、“ん”、“っ”、“―”,以及词根浊音化和词根重叠的情况。

3.三拍的词:三拍的词根+“り”、“ん”、“っ”、“―”,以及词根浊音化和词根重叠的情况。

例如:“ぎっちら”、“ぎっちらぎっちら”、“ほーほけきょ”等等。

4.四拍的词:四拍的词根+“り”、“ん”、“っ”、“―”,以及词根浊音化和词根重叠的情况。

例如:“ざんぶりこ”、“がたんごとん”、“からんころん”、“からころ”、“からりころり”、“がらんごらん”等等。

二、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的关系分析词汇意义的方法主要以国广哲弥的《意义论的方法》中提到的分析方法为主,在此书中他提到使用“意义素”对词汇进行对比分析。

此外在《日本语百科大辞典》中也提到分析词汇意义的方法,即使用“意义特征”。

可是日语中的拟声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汇,它不同于其它的品词,有其独特的特征,所以在分析拟声词的意义时不能单纯地使用一般的分析方法。

拟声词由于是表示声音的词,所以金田一春彦在论及拟声词的特点时提到“拟声词是尽量和实际的音接近的词,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玉村文郎也指出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和人或动物发出的声音的词,声音和意义有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并称此为“有契性”。

本文在前人们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日语的拟声词的形态和词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并把着眼点放在词根相同的一系列词汇上,分析同一词根下由于形态的不同,词义如何发生变化。

做为其典型的例子分别选取了词根为“き”的一拍词和词根为“かち”的二拍词。

之所以选它们是因为这两组词在词根不变的情况下,词的形态多样,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

(一)词根为“き”的一拍词。

以“き”为词根的拟声词有以下形态上的變化“きー”、“きーっ”、“ぎー”、“ぎーっ”、“きいーっ”、“ぎいーっ”、“きーきー”、“ぎーぎー”,分析其意义则有以下特点:きー:坚硬的东西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きーっ:和“きー”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比“きー”所表示的声音尖锐、急促。

ぎー:坚硬的东西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比“きー”表示的声音沉闷。

ぎーっ:坚硬的东西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和“ぎー”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比“ぎー”所表示的声音更沉闷。

きいーっ:和“きー”的意思基本一样,表示坚硬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表示的声音比较尖锐、细长。

ぎいーっ:和“きいーっ”表示的声音基本相同,表示较长的沉闷的声音。

きーきー:表示较硬的东西连续多次摩擦时发出的较高且尖锐的声音。

ぎーぎー:表示坚硬的东西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只是比“ぎーぎー”所表示的声音更厚重、沉闷。

这组词以“き”为词根,其中做为独立词出现、且在意义上最为基础的一个词是“きー”,它表达的声音为坚硬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其它的词都是在“きー”的基础上通过母音浊音化、增加促音、长音、拨音或以叠形态式出现。

由于词的形态的变化,其所表达的意义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きー”表示坚硬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在增加促音成为“きーっ”时则表示摩擦时的声音更加尖锐、急促;而母音浊音化成为“ぎー”的情况下则表示摩擦时发出较为沉闷的声音;在增加长音成为“きいーっ”时,则表示摩擦的声音尖锐、细长;在母音浊音化且增加长音、促音成为“ぎいーっ”时表达的声音不仅融合了母音浊音化时的特点,同时也兼备了增加长音后的特点,表示摩擦时发出的较为长的沉闷的声音。

而做为叠词出现时“きーきー”表示坚硬的东西连续且多次摩擦时发出的高而尖锐的声音;而浊音化之后则表示的声音多了份沉闷、厚重。

从对不同形态“きー”的解释中不难看出,由于词根本身带有长音,所以在表示声音更加细长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元音,以区分所表达声音的长短。

(二)词根为“かち”的二拍词。

词根为“かち”的一组词。

“かちっ”、“がちっ”、“かちり”、“がちり”、“かちん”、“かちーん”、“がちん”、“がちーん”、“かちんかちん”、“がちんがちん”。

分析其意义有以下特点:かちっ:坚硬的物体相互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がちっ:和“かちっ”所表示的声音基本相同,只是比“かちっ”表示的声音更大、更强烈。

かちり:和“かちっ”所表示的声音基本相同。

主要表示较小的坚硬物体相互碰撞时发出的细小的声音。

がちり:表示坚硬的东西相互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比“かちり”所表示的声音更大、更强烈。

かちん:表示坚硬的东西在猛烈得相互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比“かちり”所表示的声音响亮、强烈。

かちーん:比“ちかん”所表示的声音响亮、强烈。

がちん:表示坚硬的物体相互猛烈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がちーん:比“がちん”所表示的声音更加强烈、更大、且绕有余音。

かちんかちん:表示坚硬的物体连续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がちんがちん:表示坚硬的物体连续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但比“かちんかちん”所表示的声音更大、更强烈。

这组词以“かち”词根,最为基础的一个词为“かちっ”,它所表达的声音为坚硬物体之间相互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声音较为干脆,细小;在母音浊音化时所表达出的声音在“かちっ”的基础上更大、更为响亮,给人的声音的感觉更加强烈;“かちり”在把词尾的促音变为“り”时,表达的声音较促音时更轻、更小;“がちり”浊音化时在“かちり”的基础上声音更大;“かちん”在促音变化成拨音时,表达的是在坚硬物体猛烈碰撞时发出的绕有余音的声响;“がちん”浊音化时表达的声音更有气势;“かちーん”表达的声音比没有长音时更大、更强烈;而变为“がちーん”时则给人一种强烈、厚重、绕有余音的感觉;“かちんかちん”在以叠形态式出现时表达的声音往往是连续的;而“がちんがちん”所表达的是更为响的声音的连续。

日语字典在解释“かちっ”、“がちっ”、“かちり”、“がちり”等时也并不能很细致地解释出每个词所表达的意义,而只是在解释“かちっ”、“かちり”、“かちん”等之后在其基础上对母音浊音化了的词进行解释。

可见日语的拟声词虽然有一定的形态,但是由于人们对声音的感受不同,在意义上有随意性。

在总结拟声词形态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只能找出一般性的东西,而不能套用于所有的拟声词。

以下是本文在探究的基础上的得出的初步结论:1.同一词根在表达同一声音时增加长音则表示的声音持续时间稍长。

2.同一词根在表达同一声音时增加促音时则表示的声音往往给人以尖锐、响亮干脆的感覺。

3.同一词根的词表示的声音不管是沉闷的还是细长的,在增加拨音后相当于给声音增加了质感,让声音有了立体效果。

4.同一词根的词在词根浊音化的情况下则表示物体摩擦或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洪亮或沉闷,较没有浊音时的声音在力度上更为强烈。

5.词根重叠时的拟声词所表示的声音往往偏重于同一种声音的反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语的拟声词在模拟声音时较为细腻。

在表达对声音的不同感受时可以通过微小的形态变化来表现。

这一方面得益于日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声音的执着,另一方面我想也应该更加得益于日语本身。

(三)特殊的拟声词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拟声词的形态和意义之间都这一定的关系。

也有一部分有其特殊性。

例如:ひーひー:表示非常疼痛或痛苦时哭泣的声音。

ぴーぴー:表示笛子的声音或小鸟的叫声,亦或婴儿吵人的哭声。

びーん:表示坚硬的东西或板状物在震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三个词使用的是同一词根“ひ”,但是形态发生变化,意义也有所变化。

本文就声音和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但对发出声音的物体并没有做更多的分析。

拟声词除了在同一类型的声音上有不同的描述方式外,它的形态与发出声音的物体的大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部分的展开将做为下一步的研究课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