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
常用的实验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常⽤的实验法主要有以下⼏种常⽤的实验法主要有以下⼏种:1、事前事后对⽐实验这是最简便的⼀种实验调查形式。
采⽤这⼀⽅法是在同⼀个市场内,实验期前在正常的情况下进⾏测量,收集必要的数据;然后进⾏现场实验,经过⼀定的实验时间以后,再测量收集试验过程中(或事后)的资料数据。
从⽽进⾏事前事后对⽐,通过对⽐观察,了解实验变数的效果。
2、控制组同实验组对⽐实验控制组,是指⾮实验单位(企业、市场),它是与实验组作对照⽐较的,⼜称对照组;实验组,系指实验单位(企业、市场)。
控制组同实验组对⽐实验,就是以实验单位的实验结果同⾮实验单位的情况进⾏⽐较⽽获取市场信息的⼀种实验调查⽅法。
采⽤这种实验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同⼀时间内进⾏现场销售对⽐,不需要按时间顺序分为事前事后,这样可以排除由于实验时间不同⽽可能出现的外来变数影响。
3、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实验,是指控制组事前事后实验结果同实验组事前事后实验结果之间进⾏对⽐的⼀种实验调查⽅法。
这种⽅法不同于单纯的在同⼀个市场的事前事后对⽐实验,也不同于在同⼀时间的控制组同实验组的单纯的事后对⽐实验。
这⼀实验⽅法,是在同⼀时间周期内,在不同的企业、单位之间,选取控制组和实验组,并且对实验结果分别进⾏事前测量和事后测量,再进⾏事前事后对⽐。
这⼀⽅法实验的变数多,有利于消除实验期间外来因素的影响,从⽽可以⼤⼤提⾼实验变数的准确性。
4、随机对⽐实验随机对⽐实验,是指按随机抽样法选定实验单位所进⾏的实验调查。
事前事后对⽐实验、控制组同实验组对⽐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实验等三种⽅法,尽管它们的特点不同,但是在选择实验单位上都有⼀个共同点,即都是按照判断分析的⽅法选出的。
在对调查的对象情况⽐较熟悉、实验单位数⽬不多的条件下,采取判断分析法选定实验单位,简便易⾏,也能够获得较好的调查效果。
但是,当实验单位很多,市场情况⼗分复杂时,按主观的判断分析选定实验单位就⽐较困难。
教师常用教法:实验法、复习法、讨论法以及欣赏法

教师常用教法:实验法、复习法、讨论法以及欣赏法1、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实验法具有三种类型:①引导学生认识尚未认识的新知识;②验证理论,从而巩固知识、加深理解;③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论来概括同类形象或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实验法对教师的要求:①要编制实验计划。
内容应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要求及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②要做好组织工作,当前我国的教学实验多是分组实验。
要分好小组,指定小组负责的学生。
③实验前做好各种物质准备,对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材料要做好检查,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④实验开始时,要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标和要求,还要适当说明仪器设备的构造、名称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⑤实验进行时,教师要巡视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指导纠正实验活动中的错误,帮助实验中遇到困难的学生。
⑥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教师可指定学生报告他们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讲评,指出优缺点,明确改进方向。
2、复习法复习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以强化识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防止遗忘,同时可以诊断和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法一般分为三类:①再现性复习。
指对已学过的知织的复习。
形式有几种:一是讲授新内容之后的巩固复习;二是对知识运用的简短复习;三是过渡性复习,即讲新知识同原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
②对比性复习。
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系统性复习。
把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综合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复习法的一般形式:①口头复习——教师为主或在教师启导下学生为主,或师生共同复习;②书面复习一在教师安排下填表复习;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复习题。
实验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21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3.来自实验设计中的无关变量。A.自变 量呈现的时间、方式和顺序不当;B.多重处 理的相互干扰;C.测验工具及观测过程。
4.来自资料统计的无关变量。A.统计方 法不恰当;B.统计回归。
教育实验法
实验法概述 教育实验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教育实验的评价
2
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含义和组成要素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式来主 动地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或产生变 化,通过观测现象产生或变化的事实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将教育活动 中的各种条件或因素确定为具有某种因果关 系的不同性质的变量,通过对不同的变量进 行不同的处理来探索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包括自变量的选 定和操纵、因变量的确定与观测、无关变量 的分析和控制。
14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如不变直接观测,可将因变量进行分解。 观察力:目的性、准确性、概括性和顺序性
19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因变量最终确定之后,就必须为其设计观 察或测量的方法或指标,并根据研究的要求 实际地开始观察、测量和记录。
20
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处理
三、无关变量的分析和控制 (一)无关变量的种类
1.来自被试的无关变量。A.被试间的差 异;B.被试的缺失;C.成熟;D.被试的偶然 事件;E.被试对自变量的扩散。
9
实验法概述
四、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和局限
实验法的概念与优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一、实验法的概念与优点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研究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加入特定的人工控制,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比较精确地分析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可以重复验证。
二、教育实验法的特征(一)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设。
假设内涵包括:一要充分表明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二要体现实现实验研究目的而实施改革的内容、措施及创设的条件;三是体现实验研究的战略规划;四是表明实验研究的预想效果。
(二)有合理的控制。
所谓“合理”,就是说对不同的实验类型有不同的控制要求,而已经确定类型,就应有相对稳定的、严格的控制标准。
(三)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形式教育实验有三种基本形式: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
(一)单组实验形式,是指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的恒定,然后对实验因素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实验因素容易控制。
比如,要对某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实验,看它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则其单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某项课堂教学改革前实施后基础测定实验班效果测定(二)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对照组或者控制组),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
比如,要开展“有计划的学法指导”实验,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则其等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经基础测定后组成等组实验班对照班教师有计施加教师不作指导划地指导测试成绩测试成绩(三)循环组实验则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
比如,对高中生物学科电化教学进行实验,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则其循环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实验法基本要素

实验法基本要素一、实验的定义:通过控制一定条件,观察或测量实验对象某种属性值来研究某一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实验者(自然情境中)、实验对象、实验手段和观测条件。
二、实验法的特点: 1、控制性; 2、等量性; 3、可重复性;4、因果性;5、演绎性;6、分析与综合。
三、实验法的作用: 1、探究因果关系; 2、研究事物变化的原因; 3、科学抽象; 4、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四、实验法的局限性: 1、要求实验者高度的科学素养,及对客观事物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2、由于实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难免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3、每个人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只是相对正确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五、误区: 1、认为实验法就是做实验; 2、不考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简单套用操作规程;3、不明确实验目的,盲目进行实验;4、脱离客观条件。
三、实验法的作用: 1、探究因果关系; 2、研究事物变化的原因; 3、科学抽象; 4、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四、实验法的局限性:1、要求实验者高度的科学素养,及对客观事物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2、由于实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难免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3、每个人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只是相对正确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五、误区: 1、认为实验法就是做实验; 2、不考虑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简单套用操作规程; 3、不明确实验目的,盲目进行实验;4、脱离客观条件。
2、确定事物变化的原因。
五、实验法的内容:实验法的内容包括事物的外部特征、变化规律和最终结果三个部分。
六、实验法的原则: 1、重复原则:实验结论要经得起重复。
2、对照原则:即每次实验必须有对照组。
3、平行原则:实验者不能偏心,否则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结论。
4、比较原则:为了全面地说明问题,必须将所研究的事物和它的类似事物加以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说明差异。
实验法概述

实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 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内,是搜集科学事 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 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验法是 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 素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一、 实验法的概念和特征
(1)R——表示对每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随机 分配样本。
(2)G——实验对象(测试单元),GE表示实验组, GC表示控制组,RG表示随机化分组。
1. 实验法的概念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 变量,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以确定社会变量之 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实验法 能够准确地测定变量的变异量和变异方向,运用一定方法对 变异来源加以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可以对多 种变量进行实验。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般包括 两个步骤:一是采取行动;二是观察行动所造成的后果。
二、 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
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 分组成的。三者的关系如图6-1所示。
图6-1 实验研究各组或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 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这些 活动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 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 中获取信息、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 理论的分析等。
观察手段是指实验者借助影 像设备、监测仪器、虚拟现实技 术等对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的生 理、心理反应,以及其态度、行 为、倾向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3. 记录、存储与重现手段
这一类手段是指利用记录设备对实 验中形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 料,对实验对象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过 程、环境条件、表现形态和时空分布等 实验结果信息进行存储。
实验法

析因实验 比较实验
模拟实验
预备性实验
正式实验前的小范围实验
第三节、实验法的要素
一、处理因素(自变量X)和实验效应(因变量O)
1.处理因素 是依据实验目的由研究者经过选择,可以控制并施 加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因素。 施加因素与非施加因素 单因素与多因素 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 因素与施加方法的标准化
按实验的直接目 的分
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定性实验 定量实验 析因实验 对照实验 中间实验 模拟实验 预备实验 正式实验
按实验中量与质 的关系
现 场 实 验
体育教学实验 运动训练实验 ……
按实验在科学认 识中的作用
按实验步骤分
一、定性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判定某种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 素间是否有联系,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测定某些物质 的定性组成。定性实验是进行定量实验的基础,一般是 先确定某些因素是否存在,不同因素间是否有联系,才 能进一步安排定量实验。
三、析因实验
是由已知结果去寻求某一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原 因、因素的实验方法。 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是通过实验确定 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对现有的结果是否起作用。
四、比较实验
也称对照实验,是将某个要研究的事物同一个已 经知道其结果的事物作对比,以便确定某种因素的影 响的实验方法。 比较是鉴定事物差别的主要手段,比较实验 主要用于鉴别有无处理因素或几个处理因素 影响效果差异,多在实践型研究中出现。
3.实验的过滤作用 实验能够对科学假设和理论进行验证,也可以 说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过滤,淘汰那些假的、不 完善的,从而建立科学理论,推动科学发展。
4.实验的深化作用 由于实验法广泛地应用了各种科学仪器、设 备和工具,从而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 扩大和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实验法(李建生)

X X X X
O2(90) (实验组1) O4(70) (控制组1) O5(80) (实验组2) O6(70) (控制组2)
结论:单纯训练贡献为10分。
1、实验的内部效度( Internal Invalidity)
A、定义: 是指实验结果能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的程度,即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 无关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程度 B、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 a、历史事件(History):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将把实验结果弄得混 淆不清(临时事故)。 b、成熟( Maturation ):参加实验的人们在不断成长,随着其智力的上升, 会影响实验结果。 c、测验(Testing):多次的测量可能使受测者对所测问题很敏感,或者记得 上次所测结果(练习效应) d、不稳定的测量工具(Instrumentation):如问卷或经验不足的观察者
2) 对立法 对立:额外变量和自变量效果对立。 例:研究视觉复杂度如何影响图片命名反应时的实验。
条件
a1 视觉复杂度 熟悉度 反应时 2.38 3.01 693 a2 2.92 3.67 721 a3 3.49 4.35 755
3)恒定法 上述视觉实验中,让熟悉度保持不变。 在实验中,保持恒定的有: 实验场所;实验时间;主试;性别\受教育程度的被试变量;等 其局限: 由于额定变量恒定于一定条件,研究结论无法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条件。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四、实验效度
例 前测和后测的分数代表被试的语文测验成绩,处理为一项旨在提高被试语文成 绩的训练计划。 模式1 R | O1(60) X O2(80) (实验组1) R | O3(60) X O4(80) (控制组1) 结论:测验维度意识为10分;历史、成熟 R | X O5(70) (实验组2) 或回归等:10分。 R | X O6(70) (控制组2) 实验组1语文成绩从60分——80分的变化,至少可能解释有: (1)单纯训练本身;(2)历史;(3)成熟;(4)回归;(5)前测本身;(6) 后测难度低;(7)后测评分标准宽;(8)前测与处理交互作用。 模式2 R | O1(60) R | O3(60) R |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
X1 X3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3
10.5 實驗設計的應用
因子設計( Factorial Design )
商品架上是否放 置產品單價牌?
是
否
產品差價 5元 10元 15元
X1Y1
X2 Y1
X1 Y2
X2 Y2
X1 Y3
X2 Y3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4
11.6 實驗法的限制
成本 安全 控制
10元
15元
R
R
X21 O1
X31 O1
X22 O2
X32 O2
X23 O3
X33O3
Note:Oi 代表銷售總毛利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2
10.5 實驗設計的應用
拉丁方格設計( Latin Square Design )
商店規模
大
中 小
消費者所得 高 中 低
X3
X2 X1
X1
X3 X2
很適合的。
5. 道德問題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5
11.2 如何建構實驗
使用實驗設計的主要議題
1. 應該使用何種實驗設計?
2. 如何決定實驗是要在實驗室或者是在現場
中進行?
3. 在實驗中會威脅內外在效度的因素有那些?
要如何控制?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6
11.2 如何建構實驗
實驗建構的元素
4. 可利用不同組的受試者、或者是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時間下複製或重複同一實驗,以了解操 弄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4
四、實驗法的缺點
1. 人工環境 2. 研究結果概化(generalization)的問題
3. 使用實驗法並不一定都是最經濟的。
4. 對於研究過去的事實,實驗法並不是
O2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8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真實驗設計 )
3.所羅門四組設計 ( Solomon four-group design )
此種實驗設計又稱四組六研究設計(four-group sixstudy design),其結合前兩種實驗之設計的優點。所 羅門四組設計用符號表示如下,在此設計的兩個X是代 表在每個實驗組中施予同樣的實驗處理。 實驗組I: R O1 X 控制組I: R O3 O2 O4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2
二、外部效度
影響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幾點: 1. 測試的反作用或者是交互效果 ( the reactive or interaction effect of testing )
2. 選擇偏誤和實驗變數的交互效果。
3. 對實驗環境產生的反作用 ( reactive effect to the experimental situation ) 4. 操弄處理的干擾。
在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中,實驗設計 包含了三個主要的成分,分別為: 1. 自變項與依變項 2. 前測與後測 3. 實驗組與控制組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7
實驗設計中使用的符號
1. O:表示在實驗中,對依變項正式的觀察或者 是衡量。如果實驗中有兩個自變項則用符 號O1、O2來表示。 2. X:表示在研究中對測試單位(test units)的實 驗操弄或處理後的揭露(exposure)。例如 當測試單位受到兩次或兩次以上的實驗處 理時,則以符號X1、X2來表示。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3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預實驗設計 )
預實驗設計(Pre-Experimental Designs)
1. 單次研究設計(one-shot case study): 此種研究設計又稱為事後研究(after only design),其 表示方式為 X O1 ( X代表操弄 )
EG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0
11.5 實驗設計的應用
完全隨機設計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CRD)
完全隨機設計是一種使用隨機程序來分派實驗單 位接受實驗的一種方法,隨機分派實驗單位的目 的是要控制所有外來變項的干擾因素,如此才能
2. 單組前後測設計(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此種設計方法是在變數操弄前與操弄後均進行衡量,然
後進行比較。其表示方法為 O1
X
O2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4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預實驗設計 )
3. 靜態組間比較(Static-Group Comparison) 在此種實驗設計中,將實驗對象分成兩組,一組是實驗 組、另一組是控制組。其表示方式如下: 實驗組 X O1
10
實驗設計建構的步驟
1. 選擇相關變數
2. 具體的說明處理的程度 (specifying the levels or treatments) 3. 控制實驗環境 4. 選擇實驗設計 5. 選擇和分派測試單位(test unit)料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1
更精確地瞭解操弄變數之影響效果。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1
10.5 實驗設計的應用
隨機區集設計 ( Randomized-Block Design )
活動因子 ( Active Factor ) -- 價格差異 5元 R 集區因子 ( Blocking factor ) – 消費者收入 高 X11 O1 中 X12 O2 低 X13 O3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8
實驗設計中使用的符號
3. EG:表示在實驗中測試單位的實驗組
(experimental group),實驗組的成員 在實驗中將受到實驗處理。 4. CG:表示在實驗中測試單位的控制組 (control group),控制組的成員並不用 接受實驗處理。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5
而實驗法(experimentation)是一種研究方法,藉 由操弄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變項,並且控制研究環境,
藉此衡量自變項與因變項間的因果關係。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2
二、實驗室實驗法與現場實驗法
「實驗室實驗法」是指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操 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項並控制其他條件不變下, 使研究者可以在其他相關因素影響最小的情況下, 觀察且衡量操弄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
實驗組II: R X 控制組II: R
O5 O6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9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準實驗設計 )
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準實驗設計提供比預實驗設計更多的控制, 但在實驗對象的選擇與分派卻不是如真實驗 設計般隨機選取。 在準實驗設計中,最常被使用的即是時間序 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s)。時間序列設 計可以下符號表示:
受實驗處理時每個實驗對象被分派的機率是
相同的。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6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真實驗設計 )
1.前後加控制組設計
(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
此種設計是一種典型的實驗設計,用符號表示如下:
實驗組: R
控制組: R
O1
控制組
O2
實驗組施予實驗處理(操弄),而控制組則沒有任何操作處理, 實驗處理的效果衡量是藉由O2-O1。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5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真實驗設計 )
真實驗設計 (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s )
真實驗設計強調隨機分派之重要性,而隨機
( Randomization ) 的意思為分派實驗對象接
O3
X O2
O4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7
11.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 真實驗設計 )
2.事後加控制組設計 (posttest-only control group design)
在此種設計,實驗過程中並沒有事先的前測 ( pretest )。用符號表示如下: 實驗組: R X O1
控制組: R
11.3 實驗的效度
一、內部效度
實驗設計之內部效度是在探討依變項的改變是否完全是由 實驗處理所導致的。 學者Churchill (1999)指出有八個項目可能會影響實驗設 計的內部效度,列示如下:
1.歷史(history) 2.成熟(maturation) 3.試驗(testing) 4.衡量工具 (instrumentation) 5.統計迴歸(statistical regression) 6.選擇偏誤(selection bias) 7.實驗夭折(experimental mortality) 8.互動(interaction)
第11章 實驗法
本章的學習主題
1. 實驗法簡介 2. 如何建構實驗 3. 實驗的效度 4. 典型實驗設計的類型 5. 實驗設計的應用 6. 實驗法的限制
企業研究方法 第 11 章 1
11.1 實驗法簡介
一、實驗法的意義
實驗 ( experiment )是一種為測試假設而在控制環 境下,操弄一個或一個以上變項以瞭解實驗便項變 化之學術研究 ( research investigation )。
9
實驗設計中使用的符號
5. R:表示受測者是以隨機選取的方式被指派進
入實驗現場,隨機能確保控制外來變項且
增加實驗的效度。
6. M (matching):表示實驗組和控制組都符合基 本的一些相關特質,而這種一致(matching)可 以減少由於選樣的偏差而產生的實驗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