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对比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摘要】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是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获奖作品代表着新闻报道的优秀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就其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发展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国家大事,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则更注重深度调查和独立见解。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各自的优点值得借鉴,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促进媒体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价值进行对比,指出两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对于增进国际新闻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 获奖作品分析, 异同比较, 新闻报道, 媒体发展, 启示, 价值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两大新闻奖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评选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推广优秀的新闻作品,促进中国新闻行业的发展。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的国际新闻奖项,被视为全球新闻行业的“奥斯卡”,评选范围涵盖了新闻报道、摄影、音频、视频等多个领域。

两者奖项的设立和运作有着各自独特的背景和历史,但都体现了对新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备受关注,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为新闻传媒提供了一种优秀范本和标杆,对于引导新闻报道的方向、规范新闻行业的秩序意义重大。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往往注重社会热点和关注焦点,报道内容贴近民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获奖作品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生动,能够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了解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需要从两个奖项的设立背景、评选标准、获奖作品类型、评审机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在新闻奖设立和评选中存在着诸多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于1917年,以纪念杰出记者约瑟夫·普利策而得名。

而中国新闻奖则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设立于1981年。

这两个奖项的设立背景说明了一个显著的文化差异,即美国新闻奖更加强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而中国新闻奖更加强调国家和政府的导向。

两个奖项的评选标准也体现了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注重作品的新颖性、深度、广度和公共服务价值,尤其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中国新闻奖则更加注重作品对国家发展和政策导向的支持,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

这表明两个奖项在评选标准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即美国新闻奖更加强调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而中国新闻奖更加强调国家和政府的导向。

评审机构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体现。

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审委员会由新闻界和学术界的杰出代表组成,注重评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而中国新闻奖的评审委员会则由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官员组成,更加强调评审的政治正确性和国家导向。

这表明了中美两国在评审机构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即美国更加强调评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而中国更加强调评审的政治正确性和国家导向。

中美两国在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设立背景、评选标准、获奖作品类型、评审机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体现了两国新闻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社会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差异。

我们在比较中美两国的新闻奖时,需要充分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尊重不同国家新闻传播的特点和价值追求,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新闻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繁荣。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灾难报道的倾向性对比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灾难报道的倾向性对比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灾难报道的倾向性对比作者:魏婷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摘要:本文选取中国和美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中近22年获奖作品中的256篇灾难性报道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获奖作品对各类灾难报道时倾向性的不同。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灾难报道;倾向性作者简介:魏婷婷(1991-),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1一、样本选取中国新闻奖自1990年至今已评选22届,本文从4780篇获奖作品中选择其中的灾难性报道共计225篇作为分析样本。

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至今已评选90余期,为便于对比,选取1990年至2012年22届322篇获奖作品中31篇灾难性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中对灾难报道分为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疾病疫情、重大事故的报道,这四项分别包括:①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旱灾、滑坡、泥石流等;②交通事故:影响较大的重大交通事故;③疾病疫情:影响范围广泛的大规模疫情;④重大事故:火灾、矿难、放射性物质伤人、重大污染伤人等。

本文未将战争、政治冲突等事件囊括入灾难报道。

二、分析与结论(一)从灾难性报道在两项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所占比例看其对灾难报道的重视程度统计得出,中国新闻奖4780篇获奖作品中,灾难性报道225篇,占到4.707%的比例。

普利策新闻奖最近的22届的322篇获奖作品中,灾难性报道有31篇,占到9.627%的比例。

对比得出,普利策新闻奖中灾难性报道较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比例较大,且普利策新闻奖专门设置有突发性新闻奖、突发性新闻摄影奖这两项针对突发事件和战争报道的奖项。

相较而言,普利策新闻奖比中国新闻奖更重视灾难性报道。

这两项奖项中,灾难性报道每年获奖均呈现不平均分布的状态,每届灾难性报道获奖数目多的年份,往往对应着前一年发生了较大的灾难。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奖项,创建于1917年,旨在表彰新闻领域中的杰出表现。

中国新闻奖则是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新闻奖项,旨在表彰在新闻行业中的杰出表现。

虽然两个奖项都是表彰在新闻领域中的杰出表现,但在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首先,普利策新闻奖注重的是新闻作品的创新性和高质量。

评审委员会会对提交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估,并选出最能代表新闻行业最高水平的作品进行表彰。

而中国新闻奖则更多地注重新闻作品的政治正确性和新闻价值,对于内容的创新性和质量并不是评判标准的重点。

这反映出美国的新闻行业更加注重多样性、自由和独立性,而中国的新闻行业更加注重政治方面对新闻的控制。

其次,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判标准更加民主和公正。

评审委员会由独立的新闻从业者组成,确保了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而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更多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下的委员会进行评选,政治因素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除此之外,两个奖项还存在着在社会价值方面的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进行深入报道,通过新闻作品推进社会进步。

而中国新闻奖更多地强调新闻宣传的作用,通过表彰宣传效果较好的新闻作品达到政治和社会宣传的目的。

总的来说,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在文化差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新闻行业管理、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但两个奖项的存在都能够推进新闻行业的发展,并且激励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新闻道德标准和职业素养。

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看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看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差异

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看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差异作者:朱胤梦来源:《银幕内外》2019年第01期摘要:灾难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题材。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传统等原因,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在选题角度、画面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本文以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2008-2017近十年获得新闻摄影奖的作品为例,进行统计梳理,并简单地总结归纳了中美两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

灾难新闻摄影意义重大,中国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还存在许多局限,本文从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中得出一些思考,对中国灾难新闻摄影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灾难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奖普利策奖;比较分析;差异一、灾难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中所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即灾难性题材新闻摄影,是从新闻摄影题材的角度去定义的。

从新闻的题材人手,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而用新闻摄影的手段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式就是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传播,即本文提到的“灾难新闻摄影”。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最权威的新闻类奖项,两个奖项都设有关于新闻摄影的获奖项目。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出发,对比分析归纳出两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主要是在内容题材、画面表达、选题角度和拍摄地区的差异。

二、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分析(一)中国新闻奖近十年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统计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共设4大类,29个评选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新闻摄影。

笔者对2008年至2017年获中国新闻奖有关灾难新闻摄影的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见表1):2008至2017近十年,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摄影作品共有89幅,表1对有关灾难性题材的新闻摄影作品进行了梳理,共有19幅,占比約为21%。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两个国家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

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启示,以期对新闻行业有所帮助。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往往涵盖了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深度报道: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出口企业》详细解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展现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具有很高的新闻报道水准。

还有获奖作品《纪实报道:百年革命路——红军长征之路》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纪实报道,从多个侧面还原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革命斗争,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震撼全球的伊斯兰国报道》对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报道,还原了当时的战争环境和人道主义危机,展现了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对国际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

还有获奖作品《劳工幽灵》对全球范围内的劳工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揭露了国际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对劳工的剥削和压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这些获奖作品都非常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非常严谨,避免了因主观因素导致的报道失真和偏颇现象。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是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奖项,他们在评选标准、奖项设置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最重要的新闻奖项之一,成立于1917年,旨在表彰在新闻界取得卓越成就的新闻机构和个人。

每年评选涵盖14个领域的奖项,如新闻报道、评论、摄影、特写等。

这个奖项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要求作品具有非凡的新闻价值、深入调查的报道、精确的事实陈述和专业的表达能力。

普利策奖对新闻报道的价值非常重视,注重报道的独创性、深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比之下,中国新闻奖是中国官方设立的新闻奖项,旨在表彰在中国新闻界有突出业绩和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

由于中国的政治环境和媒体监管的特殊性,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注重报道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由于中国媒体面临政治压力和自我审查的困境,中国新闻奖往往更偏向于报道的表面功夫和政治正确性,对于敏感话题和批评性报道往往持保守态度。

普利策新闻奖在全球乃至中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大。

由于其严格的评选标准和对新闻价值的重视,普利策新闻奖所获得的新闻报道往往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往往被广泛报道和引用,成为新闻行业的标杆和榜样。

而中国新闻奖由于其特殊的评选标准和局限性,其影响力主要局限在国内,国际上较少人了解和关注。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上也存在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设置了多个奖项类别,涵盖了广泛的新闻领域和专业。

而中国新闻奖则相对较为简单,奖项类别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评论和摄影等方面。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在中美文化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更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独创性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更加开放和广泛。

而中国新闻奖更注重报道的正确性、政治正确和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到政治环境和媒体监管的影响。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的中美文化差异普利策新闻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于1917年起设立,每年由哥伦比亚大学颁发。

而中国新闻奖则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项重要奖项,于1981年设立,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

两者虽然都是新闻界的奖项,但在评选标准、传统背景、文化意义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在中美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之处。

在评选标准上,普利策新闻奖更加强调新闻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在获奖作品的选择上,注重作品的调查性、公共服务性、多角度报道、独立性等方面的特点。

而中国新闻奖更加注重新闻作品的主旨、正确性、时效性与社会效果。

在评选过程中,更注重作品的正确性与时效性,对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凸显其重要性。

这一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新闻传统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反映了两国在新闻报道中对于真相、公共服务和独立性的不同侧重点。

在传统背景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通常是属于知名报纸、杂志或新闻机构的记者或编辑。

这些新闻作品往往是从事深度报道、调查新闻、分析报道等类型,常常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与行业责任。

而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可以是来自报刊、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的新闻机构,也包括社会各界的新闻从业者。

这些新闻作品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和社会效果,体现了新闻报道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

在文化意义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文化品味和新闻业道德。

这些新闻作品往往体现了美国新闻的多元性和独立性,反映出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新闻传统。

而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更注重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和实效性,更多地关注新闻报道在社会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新闻的功能性和宣传导向性,也反映出中国的新闻传统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服务奖
通过利用其新闻资源如社论、漫画和摄影以及报道而提供的值得赞许的杰 出公众服务
杰出的突发性地方新闻报道 由个人或团体以单篇或系列报道方式所做杰出调查性报道 阐明一个有意义并复杂的主题,展示对主题的上佳把握,文笔流畅,表述 清楚的杰出解释性报道
突出新闻报 道奖 调查报道奖 独家报道奖
专题写作奖 国内报道奖 国际报道奖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二)评奖宗旨
本年度普利策奖的评选标准是奖励那 些在报道区域受灾和国际突发事件中表 现不凡的媒体机构和个人。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三)评奖委员
1)省委宣传口党政领导 2)媒体、频道、节目领导 3)媒体从业精英 4)高校领导、学者
中国新闻体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名称 中国新闻奖 设奖依据
按媒介性质、
两奖的设置特点比较
类别特点
类目多
奖项数量
分等级 数量多
奖项突出 点
作品 媒体机构
新闻体裁分类
交叉多
美国普利策 新闻奖
按新闻体裁、 业务技能分类
分类细 唯一性突 出
一项一个 最高水准 单一性
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表彰德才兼备的优秀新 闻工作者,展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 活动成果,发挥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示范作用,引 导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
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促进新闻媒体多出精品、多出 人才,推动我国新闻界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的高素质队伍,推进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
提名 表决
追求反响
学者
突出个人功 绩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四、获奖作品比较 (一)获奖主题、内容
国家 大事
导向
个体 家庭
生存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四、获奖作品比较
消息 通讯(包括深度报道) 评论 系列报道 访谈 直播 节目编排 版面(不包括摄影、 漫画) 中国新闻奖
(二)获奖作品体裁
三、评奖比较 (三)评奖委员
评选机构:普利策奖金评选委员会 委员会固定成员: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普利策的孙子 小普利策
颁奖单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四)评奖要求
(1)消息类: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作品。 (2)评论类:对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 社会现象等进行事实分析和说理的新闻作品。 (3)通讯与深度报道类:用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等表现手法对新闻 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作品 (4)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系列报道是指围绕 某一主题或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等所做的多角度、 多侧面报道,单件作品不少于3篇。 (5)新闻版面:要闻版等新闻版面 (不包括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和成组的版面)
现场/特写摄 影奖
黑白或彩色、单张或多张,相关组照或像集组成的杰出突发性/特写新闻摄 影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两奖的设置特点比较
名称 中国新闻奖
评奖程序
评奖宗旨
关注主题
评奖委员
多级 官员、学者
评奖要求
海筛 投票
题材要求 比较宽泛 要求细致 突出作品 记者能力
关注导向
美国普利策 新闻奖
第六章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比较
本章重点
• 一、两奖的背景 • 二、具体奖项设置比较
三、获奖作品主题、内容、形式、理念比较 四、两国新闻价值观比较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一、背景比较 中国 1.新闻事业的诞生: 2.新闻教育的开展:
1815年
美国
1690年
1918年北京大学 新闻学研究会
特稿写作奖 新闻评论奖 文艺批评将 社论写作奖 漫画创作奖
对特定主题或活动进行持续、富有知识性的杰出专题报道 全国性事物杰出报道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物杰出报道
特别关注文学的高质量和独创性的杰出特写报道 杰出的评论文章 杰出的文艺批评文章 风格清晰,有道德目的,推理扎实,在作者认为导向无误时,具有能够影 响公众舆论能力的杰出社论 本年度出版社的,有独创性和评论效应,绘画水平高,具有形象化效果的 杰出漫画或漫画选集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
每项分别设一二三等奖, 特殊情况有特殊荣誉与特别奖
总获奖数量不超过280件 一等奖不超过47件 二等奖不超过87件 三等奖不超过146将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普利策新闻奖奖项
1.公共服务奖 2.最佳突发新闻奖 3.调查报道奖 4.解释性报道奖 5.地方报道奖 6.国内报道奖 7.国际报道奖 8.特稿写作奖 9.评论奖 10.文艺批评奖 11.社论写作奖 12.社论性漫画奖 13.突发新闻摄影奖 14.现场新闻摄影奖 15.专题拍摄奖 2015年
1908年密苏里大学 新闻学院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一、背景比较 中国 3.奖项设立者 (主办方):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美国
普利策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4.设置时间:
1990年
1917年
5.评奖周期:
一年一次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客观报道 调查报道 解释报道 评论奖 系列报道 批评报道 社论写作 特稿写作
摄影(现场新闻、特写)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五、新闻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性 导向 社会效益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四、新闻价值观 (1)维护美国的内外政治路线 (2)宣扬美国人的文化传统: 自由、民主、平等
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特点

1.主题深远
2.受众角度
4.突出本土化 5.人性化的原则
自由意志 社会责任感 民众知情权 社会正义与同情心 信用、监督
3.追求文学性和创造性

搜集韬奋和长江奖的资料,同美国的新闻奖进行比 较
媒体机构 个人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一)评奖程序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一)评奖程序
受委派的102名优秀的评审员 分成20个评审团对两千多件作品评审
提名前的每件作品评审
提名获奖作品
评委员会裁定
普利策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三、评奖比较 (二)评奖宗旨
中国新闻奖
文字类 广播电视类 网络类
四大类
综合类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中国新闻奖
文字类
广播电视类
网络类
综合类
消息 评论 通讯 报纸副刊 新闻版面 系列报道

消息 评论 新闻专题 系列报道 新闻访谈 现场直播 节目编排 *2

新闻评论 新闻访谈 新闻专题 网页设计

新闻专栏 新闻漫画 国际传播 新闻摄影 新闻论文

29项
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二、奖项比较
中国新闻奖的分类
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 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漫画和报纸副刊8项 消息、评论、新闻专题、 系列报道、新闻现场直播 新闻节目编排各5项
纸媒
电波媒体
网络媒体
评论、新闻专题、 新闻访谈、网页设计 4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