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两种电荷(解析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知识点: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8、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当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A、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B、物体中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C、金属箔中的电子转移到物体上D、物体中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2、一个不带电物体甲与带正电的物体乙接触,不正确的说法是()A.甲获得质子带正电B.乙获得电子,正电量减少C.甲失去电子带正电D.乙获得电子数等于甲失去的电子数3、如图所示,甲、乙、丙为直径不等的三个金属球,甲带正电,乙、丙均不带电,现将乙、丙球接触,甲球接近乙球但不接触,然后把乙、丙球分开,再移去甲球,则()A. 乙、丙都不带电B.乙、丙都带正电C.乙、丙都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带正电4、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5、如果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它表明这个验电器的两个箔片()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同种电D、一定带异种电6、两个相同的甲、乙验电器都带有电荷,拿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乙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乙的金属箔先合拢又张开,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A.都带正电荷 B.都带负电荷C. 带异种电荷、且甲的电量大于乙D.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角将()A.不变 B.变大一些C.变为零 D变小一点但不会为零8、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张开,金属箔张开的原因是( )A.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B.质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C.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D.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D.不能确定10、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 B.弹性 C.导电性D.导热性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11、 A、B、C、D四个带电体, 如果A吸引B, A推斥C, C吸引D, 已知B有多余电子, 则D带电12、 A、B、C三个小球带有等量电荷,已知A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当A靠近B时,它们相互吸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知识点复习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A.塑料B.铁C.橡胶D.软木2.如图,纸与橡胶棒M均不带电,用纸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A.M带正电B.M不带电C.纸摩擦M时,纸失去了正电荷D.纸摩擦M时,电子从纸转移到M3.小丽将被毛衣摩擦过的塑料牙刷靠近细小水流时,发现水流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同种电荷B.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异种电荷C.牙刷和水流的分子间存在引力D.牙刷带电后能吸引细小水流4.如图所示,小华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餐巾纸带负电D.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餐巾纸失去了电子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题(解析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立起并散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头发一定带正电荷B. 头发一定带负电荷C. 头发一定带同种电荷D. 头发一定带异种电荷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使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带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C. 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D. 吸管两端都能被玻璃棒吸引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B. 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C.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箱上D.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4.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C. 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D. 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5.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B. 摩擦起电创造出了正、负电荷C. 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引力D. 50cm3的水和50cm3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分子间有间隙6.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
由此可判断()A. 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B. 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 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D. 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7.现有石蜡、铅笔芯、塑料笔杆、玻璃片、生理盐水、水银,小明将它们分成如下表所示的两类,其分类的依据是第一类第二类铅笔芯、生理盐水、水银石蜡、玻璃片、塑料笔杆A. 导热性B. 硬度C. 导电性D. 透明度8.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验电器制造原理相同的是()A. 电视机屏幕容易粘上灰尘B. 冬季梳头发时,头发越梳越蓬松C. 冬季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D. 冬季脱毛衣时,毛衣发光并噼啪响9.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容易积灰,是因为A. 电风扇工作时与空气摩擦带电,吸引了灰尘B. 大气压把灰尘压在扇叶上C. 分子间有引力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它的作用是()A. 发出声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B. 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C. 做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D. 为防止汽油因振动摩擦起电,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使罐带的电荷导入地下,从而避免造成危害二、填空题1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和_____电荷。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1.下列各种微观粒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答案】B【解析】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故选:B。
2.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从而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这是因为()A.蜜蜂身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空气中B.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空气中D.空气中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蜜蜂身上【答案】B【解析】解: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熔喷布是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喷布是通过摩擦带电的B.静电纤维布能吸引轻小物体C.飞沫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熔喷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带电的,故A错误;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熔喷布的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能吸附轻小物体沫,故B正确;C、飞沫是轻小的物体,则飞沫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4.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答案】C【解析】解:AD、质子和原子核都不会发生转移,发生转移的只有电子,故AD错误;BC、甲球带正电,则甲球是缺少电子的;乙球带负电,则乙球有多余的电子;甲乙相互接触时,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因乙球失去较多的电子,所以乙球也带了正电,故B错误,C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西晋时期张华撰写的《博物志》记载:“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梳子与头发摩擦后相互吸引)、解结(头发“炸开”)有光者,亦有咤声。
”以下正确的是()A.“有光、有咤声”是摩擦时创造了电荷B.“随梳”主要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C.“解结”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D.若头发带正电,则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梳子强2.如图所示,在常温干燥的情况下,下列物品不容易导电的是()A.橡皮B.铝箔纸C.石墨铅笔芯D.钢尺3.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能正确表示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箔片带电情况的图是()A. B. C. D.4.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C.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D.电风扇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5.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排斥,说明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6.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带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管是导体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D.“章鱼”飞起的原理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7.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塑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排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B.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了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餐巾纸强8.用纸巾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此过程中()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气球和纸巾带同种电荷C.负电荷在气球和纸巾间转移D.带电的气球和头发互相排斥二、填空题9.《晋书·五行志》中记载道“衣中忽有火,众威怪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用细绳悬挂着的气球,如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棒不带电B.玻璃棒带负电C.气球带正电D.气球带负电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原子核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3.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B.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C.在印染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D.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5.小明发现在网课期间,他使用的电脑屏幕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电脑屏幕自身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6.对下列图示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将玻璃板放到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提出时示数增大,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图乙: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颜色变得快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7.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布B.铅笔芯C.植物油D.玻璃板8.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A.铅笔芯B.塑料尺C.橡皮D.金属色的布笔袋9.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D.利用此装置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二、填空题10.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所以相摩擦的两个物体靠近时,必定相互,因为;而带电体也能吸碎纸屑,这又是因为.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而带负电,摩擦后分开的橡胶棒吸引毛皮是因为。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5.1 两种电荷(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5.1 两种电荷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A. 电荷B. 电量C. 电流D. 电压2.小明同学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有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B. 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上带有同种电荷C. 玻璃桥和验电器都带正电荷,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已知丙带正电,则( )A. 甲、乙均带正电B. 甲、乙均带负电C. 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D. 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4.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质小球,此小球()A. 一定带负电B. 一定不带电C. 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D.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5.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A. 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B.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C. 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D. 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6.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7.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嚣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 甲和乙都不变B. 甲变小,乙张开C. 甲变大,乙不变D. 甲闭合,乙张开8.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
(选填“吸引”或“排斥”)9.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06 两种电荷【人教九上物理期中期末必考点精练】(解析版)

必考点06 两种电荷(解析版)※题型一:电荷与电荷的性质【例题1】(2021·福建中考真题)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可以吸引纸屑,此过程中()。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吸管和纸巾带同种电荷C.正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D.负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答案】D。
【解析】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B.吸管和纸巾带不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CD.电子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带负电,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题2】(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答案】D。
【解析】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解题技巧提炼】1.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
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吸引。
2.电荷量是物质、原子或电子等所带的电量。
单位是库仑(记号为C)简称库。
因此带电量多者我们称之为具有较多电荷。
3.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测试: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A. 失去电子B. 失去质子C. 失去中子D. 得到电子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由于()A.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B. 电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C. 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D. 正电荷从玻璃棒移动至丝绸3.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A. 干燥的冬天脱化纤服装时经常听到响声B.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C. 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D.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会跟着梳子动4.用塑料直尺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后,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碎纸片;如果以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作类比,这个现象说明()A. 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电,塑料直尺带正电B. 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直尺带负电C. 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正电D. 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直尺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负电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的是()A.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C. 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D. 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6.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而带上电荷,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负电的花粉,这说明蜜蜂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7.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因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8.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塑料是导体B. 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C. 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D. 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9.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的带电情况()A. 甲、乙球带异种电荷B. 乙、丙球带同种电荷C. 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可能带负电荷D. 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10.如图所示,如果乙带负电,那么甲、丙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 甲带正电、丙带正电或不带电B. 甲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C. 甲带负电、丙带正电或不带电D. 甲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11.三个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发生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请判断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A. 甲、乙、丙都带电B. 甲、乙不一定带电,丙一定带电C. 甲、乙一定带电,丙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D. 甲可能不带电,乙、丙一定带电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小球时,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可能带正电D. 可能带负电13.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A. B.C. D.14.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电情况为()A. 正电荷B. 负电荷C. 正电荷或负电荷D. 无法判断15.如图所示为小朋友从滑梯滑下后,出现了“怒发冲冠”的情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朋友从滑梯滑下时发生了________现象,使头发带上了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16.如图所示,手持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吊起的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的一端,发现橡胶棒的这端被吸引过来,这是由于________。
1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________电,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而张开;在这个过程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选填“橡胶棒到验电器”或“验电器到橡胶棒”)。
18.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
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
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
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________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________,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________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三、原子及其结构19.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A. 电子B. 原子核C. 中子D. 质子20.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nm。
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 原子原子核电子B. 电子原子原子核C. 原子核原子电子D. 原子电子原子核21.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分布于原子核外的粒子是()A. 核子B. 中子C. 质子D. 电子22.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 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 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C. 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23.下列质量最小的是()A. 分子B. 原子C. 质子D. 电子24.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A. B. C. D.25.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A. 质子和电子B. 中子和电子C. 质子和中子D. 质子、中子和电子26.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 原子核B. 质子C. 中子D. 电子27.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28.在探索更小的微粒历程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 ,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________”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四、导体和绝缘体29.下列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 人体B. 橡胶轮胎C. 铜D. 铅笔芯30.下列材料在常温下属于导体的是()A. 陶瓷B. 橡胶C. 玻璃D. 铁31.如果家中有人触电,在不能立即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可以用一些物品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
下列物品中不能使用的是()A. 木擀面杖B. 橡胶手套C. 铝拖把杆D. 塑料凳子32.下列材料适合做输电导线的是()A. 橡胶B. 陶瓷C. 玻璃D. 铜33.食盐水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橡胶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金属可以导电靠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一、摩擦起电1.【答案】A【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起电的原因是丝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玻璃,故玻璃中的部分电子移动到丝绸上,故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物体摩擦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答案】A【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解: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玻璃棒中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所以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而丝绸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荷,即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
故答案为:A【分析】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3.【答案】B【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A.在干燥的冬天脱化纤服装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服装之间摩擦带电,放电产生的劈叭声。
故A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固态小颗粒受重力作用的结果,与摩擦起电无关,故B符合题意;C.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之间摩擦会带电,放电现象会引发火灾,故C不符合题意;D.干净的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4.【答案】D【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时,梳子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因此塑料梳子从头发中夺得一部分电子,从而带负电;相反,头发由于缺少了电子,从而带正电。
特别注意: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固体中的正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等量正电荷。
5.【答案】A【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解答】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是因为摩擦起电使玻璃棒上带上了电荷,玻璃棒是带电体,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和皮肤摩擦带上了电荷,所以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A符合题意;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因为大气压强,B不符合题意;C.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不符合题意;D.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有大气压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6.【答案】失去【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负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蜜蜂带正电;蜜蜂带正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蜜蜂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空气因得到电子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7.【答案】失去;正【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利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故答案为:失去;正。
【分析】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8.【答案】D【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答案为:D。
【分析】不同的物体间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体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答案】C【考点】两种电荷【解析】【解答】A.甲、乙排斥,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A不符合题意;B.乙、丙相互吸引,即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另一种可能是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B不符合题意;CD.若甲带正电,因为甲、乙排斥,故乙一定也带正电,而乙、丙相互吸引,则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