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引言: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是两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它们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工艺。

其原理是通过将废水与废水中的微生物接触,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该工艺主要由氧化沟、混合机械和混凝剂等组成。

1.1 工艺原理卡鲁塞尔氧化沟通过将废水导入氧化沟中,通过氧化沟内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氧化沟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吸附重复循环的过程,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1.2 工艺特点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工艺简单:相比其他废水处理工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较为简单,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2)处理效果好: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3)对温度适应性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1.3 工艺应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其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废水处理需求。

二、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将废水与氧化沟内的微生物接触进行有机物降解的工艺。

与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相比,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在氧化沟结构和运行方式上有所不同。

2.1 工艺原理奥贝尔氧化沟工艺通过将废水导入氧化沟,通过氧化沟内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奥贝尔氧化沟通常采用串联的方式,废水在串联的氧化沟中进行处理,增加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提高降解效果。

2.2 工艺特点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处理效果稳定:奥贝尔氧化沟工艺通过串联多个氧化沟,提高了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使得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更好,处理效果更稳定。

(2)占地面积小:由于采用了串联的方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相比其他工艺在占地面积上更为节省。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pdf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pdf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温汝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4)起源于南非,发展于美国的奥贝尔氧化沟是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因其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八十年代就引进了这门技术,但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近几年。

在我国最早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104 m3/d,主要处理乙烯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水和居民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其全套技术由美国引进,部分配套产品为国内产品。

于1994年12月建成投产。

随着我国给排水工作者对其技术和设备的深入研究以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使其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是国内最早独立完成工程设计、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之一,设计规模4×104 m3/d,主要处理市政污水,于1998年12月建成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世界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达600多座。

1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①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②特有的外、中、内沟道0-1-2溶解氧分布形式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脱氮条件。

能达到较高的脱氮效果,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③对高浓度污染物耐冲击负荷性能强;④处理效果好而且稳定,不但对一般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而且具有良好、稳定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⑤采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少,建设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

2 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工艺设计以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工程设计。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青岛市70%的水源地来自莱西市。

由于莱西市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青岛市的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其中NH3-N超标15倍。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青岛市政府和莱西市政府决定自筹资金建设莱西市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1998年3月立项,1998年12月建成投产,创造了国内当年立项当年建成通水的先河。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简介•卡鲁塞尔氧化沟和奥贝尔氧化沟是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它们是生物处理工艺的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1.定义–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利用氧化沟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

2.工艺原理–将进水的污水导入长条形的氧化沟,沟内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或非污染物。

–同时,氧化沟中的氧气供应可满足微生物的需求。

3.优点–工艺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

–处理效果稳定,能够适应一定的负荷波动。

4.不足–对温度和气候要求较高,冷地区可能需要保温措施。

–排放物中的氮和磷含量较高,需要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1.定义–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是一种改进型的氧化沟技术,用于污水处理和水体净化。

2.工艺原理–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在氧化沟中设置了二氧化碳供应和曝气设备。

–通过给予曝气和二氧化碳供应,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

–这样可以增加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提高处理效果。

3.优点–比传统氧化沟工艺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能够适应较高的负荷波动,处理效果稳定。

–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更好。

4.不足–工艺设备较为复杂,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对操作和运行要求较严格,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结论•卡鲁塞尔氧化沟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是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用于污水的净化。

•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简单易用,适用于一定范围的负荷波动。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在提高处理效果和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具有优势,但设备和运维成本较高。

•在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工艺的性能、投资和运行成本等因素。

工艺选择与应用场景1.工艺选择的考量因素–污水水质和特性:不同工艺对污水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水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工艺。

–处理要求:根据排放标准和处理效果要求,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工艺。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氧化沟有何特点?
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主要特点是采用同心圆式的多沟串联系统,如图6-5-49所示。

废水和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最外环沟渠,后依次进入下沟渠,相邻两沟渠的隔墙底部有洞孔连通,最后由中心沟渠流出进入二沉池。

一般采用三沟式,外沟容积最大,约占总容积的60%~70%,主要的生物氧化和脱氮过程在此沟完成,中沟为20%~30%,内沟占10%左右。

在运行时,外、中、内三层沟渠内混合液的溶解氧保持较大的梯度,即0mg/L、1mg/L、2mg/L分布。

其目的:外沟溶解氧浓度接近于0,氧的传递效率高,既可节约供氧的能耗,又可为反硝化创造条件。

外沟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可以进行磷的释放,使它们在内层沟渠好氧环境下吸收磷,达到除磷效果。

奥贝尔氧化沟采用曝气转盘,盘上有大量楔形突出物,增加了曝气的推进混合和充氧效率,水深可达3.5~4.5m。

由于沟渠的平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更能有效利用水流惯性,可以节约推动水流的能耗。

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出水水质良好。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简介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简介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的原理、特征、主要曝气设备、应用与发展进行了一般介绍,让设备监理同行对污水处理工艺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要想深入了解请读者参考有关专著。

关键词:工艺原理特征曝气设备应用与发展一、前言污水处理工艺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清洁生产工艺、氧化沟工艺(循环曝气池)、A2/O工艺(脱氮除磷工艺)、AB工艺(吸咐-生物降解工艺)、SBR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BR工艺(序批式生物膜工艺)UASB工艺(升流厌氧污泥床工艺)、LINPOR工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而组成的双生物组分工艺)、PACT工艺(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MBR工艺(膜分离装置和生物反应器结合的新工艺)、生物膜处理技术等,近几年重庆地区采用奥贝尔型(Orbal)氧化沟工艺较多。

二、奥贝尔(Orbal)氧化沟工艺原理奥贝尔(Orbal)氧化沟是一种多渠道氧化沟系统,最初由南非的休斯曼(Huisman)国家水研究所开发的。

该项技术后来转让给美国的Envirex公司,该公司于1970年开始将它投放市场。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流动,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的曝气系统”。

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一般由3条同心圆形或椭圆形渠道组成,各渠道之间相通,污水由外渠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渠道进入中间渠道再进入内渠道,在各渠道循环达数十次到数百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沉池。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在各渠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的曝气设备,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拌作用。

曝气设备多采用曝气转盘和立式表面曝气机。

曝气转盘和立式表面曝气机的数量取决于渠内所需的溶解氧量。

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一般2~6m不等。

在三条渠道系统中,从外到内,第一渠的容积为总容积的50%~55%,第二渠为30%~35%,第三渠为15%~20%。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

奥贝尔氧化沟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解析【格林大讲堂】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

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姑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

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多种多样的构造形式,赋予了氧化沟灵活机动的运行性能,使他可以按照任意一种活性污泥的运行方式运行,并结合其他工艺单元,以满足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

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

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

曝气强度可调节,氧化沟的曝气强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节。

一是通过出水溢流堰调节:通过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

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氧化沟工艺的缺点: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关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节能设计计算探讨论文

关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节能设计计算探讨论文

关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节能设计计算探讨论文0 引言奥贝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最初由南非的Huisman 公司设想提出,沟体通常由三个同心椭圆形沟道组成,三个沟道内均设置有曝气转碟,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其形状如图1 所示。

该工艺除具有普通氧化沟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等优点外,更凭借其良好的节能效果,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氧化沟主要设计1. 1 容积设计奥贝尔氧化沟容积一般包括好氧区和缺氧区两部分。

其中好氧区容积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曝气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一般有BOD5—污泥负荷率( Us) 法、容积负荷( Uv) 法和污泥龄( θc) 法,笔者倾向于采用污泥龄法来计算; 因为有脱氮要求,当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还需考虑反硝化所需缺氧区的容积。

好氧区和缺氧区容积计算参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

1. 2 需氧量的计算分为需氧量计算及折算标准需氧量两个步骤,奥贝尔氧化沟需对三条沟道分别计算。

总需氧量包括碳化需氧量和硝化需氧量,还应该扣除反硝化过程所补充的氧量。

1. 3 水下推进器的计算合理减小氧化沟占地,必须加大有效水深,但使用机械表面曝气不能达到深水推流要求,沟深的氧化沟就必须加设水下推流器。

关于水下推流器的设计及选型,国内还缺乏相关的经验,笔者采用国外飞力公司水力计算方法,飞力公司水下推力器的推力计算式如下:T = 12ρAU2 k ( 1)其中,U 为氧化沟的平均流速,m/s; A 为过水断面面积,m2 ; ρ为液体密度,kg /m3 ; k 为沿程和局部总阻力系数( 其中局部阻力系数包括弯道处阻力系数和曝气阻力) ; T 为推动力,N。

2 工程实例结合合肥市某实际工程为例,给出处理规模为20 000 m3 /d的奥贝尔氧化沟节能计算方法。

2. 1 基础资料处理规模: Q = 20 000 m3 /d( 不考虑变化系数)。

2. 2 设计参数考虑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要求,设计污泥龄( SRT) 取15 d。

最新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最新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及适用范围1、奥贝尔氧化一般沟由三个同心椭园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到数十次。

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次沉淀池。

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水平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伴作用。

外沟道体积占整个氧化沟体积的50%-55%,溶解氧控制趋于0.0mg/L,高效地完成主要氧化作用;中间沟道容积一般为25%-30%,溶解氧控“在1.0mg/L 左右,作为“摆动沟道”,可发挥外沟道或内沟道的强化作用;内沟道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5%-20%,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值(2.0mg/L左右),以保证有机物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

2、外沟道的供氧量通常为总供氧量的50%左右,但80%以上的BOD可以在外沟道中去除。

由于外沟道溶解氧平均值很低,绝大部分区域DO为0.0mg/L,所以,氧传递作用是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的,氧的传递效率有所提高,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加之下面将谈到的外沟道内所特有的同时硝化反硝功能,节能效果更为明显。

内沟道作为最终出水的把关,一般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但内沟道容积最小,能耗相对较低。

中沟道起到互补调节作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奥贝尔氧化沟独特的构造和机理,使之以较节能的方式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

3、奥贝尔氧化沟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

在外沟道形成交替的耗氧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较高程度地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即使在不设内回流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

4、奥贝尔氧化沟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

对于每个沟道内来讲,混合液的流态基本为完全混合式,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于三个沟道来讲,沟道与沟道之间的流态为推流式,有着不同的溶解浓度和污泥负荷,兼有多沟道串联的特性,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并可减少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5、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曝气转碟,其表面密布凸起的三解形齿结,使其在与水体接触时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及工艺设计温汝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300074)起源于南非,发展于美国的奥贝尔氧化沟是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新工艺之一,因其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八十年代就引进了这门技术,但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近几年。

在我国最早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为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6×104 m3/d,主要处理乙烯生产过程所排放的废水和居民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其全套技术由美国引进,部分配套产品为国内产品。

于1994年12月建成投产。

随着我国给排水工作者对其技术和设备的深入研究以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使其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是国内最早独立完成工程设计、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之一,设计规模4×104 m3/d,主要处理市政污水,于1998年12月建成投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世界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达600多座。

1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特点①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②特有的外、中、内沟道0-1-2溶解氧分布形式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脱氮条件。

能达到较高的脱氮效果,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③对高浓度污染物耐冲击负荷性能强;④处理效果好而且稳定,不但对一般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而且具有良好、稳定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⑤采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少,建设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

2 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工艺设计以青岛莱西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工程设计。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青岛市70%的水源地来自莱西市。

由于莱西市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青岛市的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其中NH3-N超标15倍。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青岛市政府和莱西市政府决定自筹资金建设莱西市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1998年3月立项,1998年12月建成投产,创造了国内当年立项当年建成通水的先河。

2.1 设计规模根据莱西市环保局对主要排放口的水质、水量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近期设计规模4×104 m3/d。

为节省建设投资,采用分期实施的工程方案,一期工程2×104 m3/d,二期工程增至4×104 m3/d。

2.2 进、出水水质根据莱西市环保局对主要排放口的水质、水量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预测,及青岛市环保局对排放水体大沽河的水质规划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确定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出水水质一览表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BOD5 180 30 TKN 42COD 400 100NH3-N 30 15 SS 300 30 TP 3 1 2.3 工艺方案的选择根据莱西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所要达到的环境目标,要求必须采用带有脱氮功能的二级生物处理。

目前带有脱氮功能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有很多,如A/O脱氮工艺、氧化沟工艺及SBR 工艺等。

而传统的A/O脱氮工艺设备多,运行管理水平要求高,一般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处理厂,对于莱西污水处理厂来说其规模小,要求管理上尽量简单,采用A/O工艺并不适合。

通过选择比较适合本工程的工艺最终选择了奥贝尔氧化沟、卡罗塞尔氧化沟和SBR工艺进行比较。

①奥贝尔氧化沟和卡罗塞尔氧化沟的比较近几年来,奥贝尔氧化沟和卡罗塞尔氧化沟已在许多污水处理厂得到使用,虽然两个系统都是环状反应器氧化沟,但至少在四个方面有重大不同:(1) 多级反应器与单级反应器的比较奥贝尔氧化沟是多级反应器(三沟串联)系统,卡罗塞尔氧化沟是单一反应器。

多沟道的设计在工艺上有更多的灵活性,工艺的灵活性在运行管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目的是要始终达到或超过性能标准,如果工艺不出问题投入相当大的投资而发现其工艺缺乏灵活性不符合性能标准,则是很遗憾的。

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保证始终达到或超过性能标准。

另外,多级反应器在正常的生物负荷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艺特性,在体积相同的系统中,多级反应器的BOD5去除率高于单一反应器。

这主要是由于多级串联反应器更具有推流式的特点,其生物反应效率高。

在多级反应器系统中,除氨性能很好,在多沟道的奥贝尔氧化沟系统中,大部分的氨氮已在第一和第二沟道内硝化,在第三沟留有很低负荷的氨,奥贝尔氧化沟出水的氨含量基本接近零。

在反硝化方面,奥贝尔氧化沟有三个沟,其反硝化率始终是很高的,平均在80%以上;而卡罗塞尔氧化沟的反硝化率则反复无常,平均低于50%,在卡罗塞尔氧化沟系统中所有的反硝化都发生在各曝气器之间,这就要求曝气器之间的距离足以形成缺氧条件,如果用混合来控制以及过量曝气,不能形成缺氧条件,则无反硝化可言,如果总的DO浓度太低,则硝化性能将受到抑制。

而奥贝尔氧化沟系统所有的反硝化反应都在的外沟道内进行的,外沟道有约90%的容积内的DO都保持在接近零的状态,因而得以保持稳定的缺氧条件,从第一沟道的缺氧区到第三沟道的高浓度DO区相隔数小时,稳定性能好。

卡罗塞尔氧化沟的高浓度DO区和低浓度DO区之间仅相隔几分钟,因而很容易随进水的变化而波动,稳定性能差。

因而奥贝尔氧化沟系统具有优越的反硝化作用,这就意味着它的电耗较低,以及具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2) 奥贝尔氧化沟转碟曝气器与卡罗塞尔氧化沟立式曝气器的比较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是独特的塑料(玻璃钢)圆盘进行氧的传递和混合,而卡罗塞尔氧化沟采用的是低速立轴曝气器,它的径向混合能力较高。

从机械观点看,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转盘曝气器具有吸引力,转盘浸入混合液的深度是任何曝气装置所不及的,低速水平轴曝气器的液体剪切脉冲不复存在,絮状颗粒未被剪切,因而能更好的去除SS。

而卡罗塞尔氧化沟采用的低速立轴曝气器,充氧点位少,维修方便。

(3) 奥贝尔氧化沟转碟曝气器与卡罗塞尔氧化沟立式曝气器混合的比较就混合而言,水平转盘曝气器优于低速立轴曝气器,国内采用低速立轴曝气器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着混合效果差,出现污泥局部沉淀问题。

低速立轴曝气器混合效果差的原因是由于总体混合较差,有一部分能量被浪费掉,约有一半的能量浪费在与水流不一致的方向上。

(4) 氧的传递强度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转盘曝气器的传氧强度低,而立轴曝气器的传氧强度则高的多;在奥贝尔氧化沟系统中,大部分氧的传递在第一沟道内进行,曝气器前后的DO浓度都接近零,这使得氧的传递有一个较高的现场校正系数,降低了标准需氧量。

因而奥贝尔氧化沟由于其氧的传递低以及三沟内0-1-2 mg/L的DO梯度分布可节约不少电费。

总之,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工艺特性好、抗冲击能力强、在混合、曝气上有独特之处,且不易剪切污泥絮体、0-1-2 mg/L的DO梯度分布可节约动力费用。

②奥贝尔氧化沟和SBR的比较SBR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与沉淀池合二为一,即生化反应与泥水分离在同一反应池中进行,污水分批次进入反应池,然后按顺序进行反应、沉淀,排出上清液和闲置过程,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近几年来,随着监控与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设备被研制出来,特别是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监控手段趋于自动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由于本身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被引起广泛重视。

其工艺特点为:(1) 结构简单,运行灵活,自动化水平高;(2) 投资省,运行费用低;(3) 系统通过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能够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4) 系统处理构筑物少、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到目前为止,有五种SBR工艺和设备可以使出水TN小于5 mg/L,分别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间歇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连续进水分离式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DEA)、连续进水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CASS)。

ICEAS是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展起来的,属第二代SBR工艺。

1976年建成世界第一座ICEAS污水处理厂,随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批准ICEAS为革新代应用技术(I/A)。

该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在SBR前部增加一个生物选择器,以促进菌胶团微生物的繁殖,并抑制丝状菌的生长,该工艺由曝气、沉淀、排出三个阶段组成,在三个阶段内保持连续进水。

但该工艺强调延时曝气,污泥负荷很低(0.04 ~ 0.05kgBOD5/kgMLSS·d),这样使ICEAS工艺投资低(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等)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该工艺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CAST是在ICEAS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SBR工艺。

该工艺由美国Goronszy教授开发,其核心为间歇式反应器,在此反应器中按曝气和不曝气交替运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集中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该工艺分别于1984和1989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取得专利。

CAST不同于ICEAS和SBR在于在沉淀阶段不进水,并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器,保证了活性污泥在生物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阶段,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在沉淀阶段不进水,即在静止环境中进行,泥水分离效果好。

系统较ICEAS系统复杂,但除磷脱氮效果好。

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应用。

IDEA工艺保持了CAST工艺的优点,并且采用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与CAST相比,生物选择器改为与SBR主体构筑物分离的预混合池,部分污泥回流到预混合池,在反应池中部进水,预混合池的设立可使污水在高负荷下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保证高絮凝性细菌的生长。

CASS工艺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革,与ICEAS工艺差别不大,主要是污泥负荷不同。

主要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预反应区控制在缺氧状态,主反应区为好氧状态。

CASS比CAST 系统简单,但除磷脱氮效果不如CAST。

上述对奥贝尔氧化沟、卡罗塞尔氧化沟、SBR处理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虽然从理论上讲SBR 工艺在投资、运行费用及占地面积等均略低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但SBR工艺在系统的稳定性和除磷脱氮效果及管理简单方面比奥贝尔氧化沟略差,考虑到莱西市污水的进水水质变化大(工业水约占70%)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最终选择奥贝尔氧化沟为莱西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2.4 工艺设计①机械处理段污水由城区污水管网经重力流至污水处理厂,机械处理段设粗格栅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各一座,土建工程按二期规模40 000 m3/d一次建成,设备按一期工程规模20 000 m3/d安装。

②生物处理段奥贝尔氧化沟两座,考虑到两期工程建设年限较近(四年),为节省投资,一期建一座,二期再增加一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