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原理常见问题

数据通信原理常见问题
数据通信原理常见问题

第1章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答: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在于表征信号的参量(例如幅值)是否离散。

2.什么是多进制数字信号?

答:若信号幅度取值可能有多种(例如4或8种),这种数字信号叫多进制数字信号。

3.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②便于加密处理。

③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④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⑤占用频带宽。

4.数字通信占用的带宽比模拟通信大,能举例吗?

答:一路模拟电话所占频带仅4kHz,而一路数字电话的频带为64kHz,而后者是前者的16倍。

5.为什么使用分贝表示两功率之比?

答: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①读写、计算方便。

如多级放大器的总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相乘,用分贝可改用相加。

②能如实地反映人对声音的感觉。

实践证明,声音的分贝数增加或减少一倍,人耳听觉响度也提高或降低一倍。即人耳听觉与声音功率分贝数成正比。例如蚊子叫声与大炮响声相差100万倍,但人的感觉仅有60倍的差异,恰好分贝。

第2章

1.什么是语音信号编码?

答:模拟语音信号数字化称为语音信号编码(简称语音编码)。同理,图像信号的数字化称为图像编码。

2.PAM信号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答:我们要考察受调参量的变化是否离散。PAM调制的受调参量是脉冲的幅度,而调制后PAM信号在幅度上仍然是连续的,所以PAM信号是模拟信号。

3.产生折叠噪声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抽样频率选得不合适,以低通型信号为例,若,则会产生折叠噪声。

4.对于话音通信产生折叠噪声的后果是什么?

答:有折叠噪声就意味着一次下边带与原始频带重叠,造成的后果是收端无法用低通滤波器准确地恢复原模拟话音信号。

5.为了产生折叠噪声,抽样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答:抽样频率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时会增加占用的带宽,使信道利用率降低。

6.PCM通信系统中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予滤波,即防止高于3.4KHz的信号通过,避免PAM信号产生折叠噪声。

7.PCM通信系统中收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建)原模拟信号。

8.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仍然采用均匀量化行不行?

答:不行。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如果仍然采用均匀量化,需增加N,即编码码位数增多,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使编码复杂,二是使信道利用率下降。

9.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10.为什么实际中常使用A律13折线压扩特性?

答:μ律和A律特性都是用模拟器件实现的,而要求压缩特性与扩张特性严格互逆,这样用模拟器件实现的压扩特性是较难做到的。所以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数字电路方式实现的A律特性折线近似,其中最常用的是A律13折线压扩特性。

11.本地解码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本地解码器的组成有:

(1)串/并变换记忆电路

(2)7/11变换

(3)11位线性解码网络

12.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7/11变换的作用是什么?

答:7/11变换的作用是将7位非线性码()转换成11位线性码()。

13.A律13折线解码器为什么要进行7/12变换?

答:编码电平等于11个恒流源(的权值)中的若干个恒流源相加,为了保证收端解码后的量化误差不超过

,在收端应加入的补差项,即解码电平等于编码电平加。而第1、2两段的不在11个恒流源范围内,要增加一

个恒流源,所以应进行7/12变换。

14.A律13折线解码器和编码器中的本地解码器有哪些不同点?

答: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在于表征

答:不同点如下:

(1)串/并变换记忆电路的输出Mi与ai一一对应;

(2)增加了极性控制部分;

(3)7/12变换而不是7/11变换;

(4)寄存读出是接收端解码器中所特有的;

(5)线性解码网络是12 位线性解码网络。

15.PCM通信系统中加保持的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样值很窄,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将样值展宽,所以要加保持电路。

16.ADPCM的优点是什么?

答:ADPCM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自适应预测和自适应量化,使得它能在32kbit/s数码率的条件下达到PCM系统64kbit/s数码率的话音质量要求。

第3章

1.选择低比特率语音编码算法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编码比特率、语音质量、时延和算法复杂度。一般说来这些指标是有矛盾的:比特率越低,线路利用率越高,但语音质量会受到影响;在同样比特率情况下,算法设计越复杂,语音质量会有所提高,但处理时延将增加。因此,采用什么类型的编码方案和算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四个指标中取得某种折衷。

2.为什么把子带编码(SBC)把语音信号分成若干个子带进行编码?

答: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

1)首先如果对不同的子带合理地分配比特数,就可能分别控制各子带的量化电平数目以及相应的重建信号的量化误差方差值,使误差谱的形状适应人耳听觉特性,获得更好的主观听音质量,由于语声的基础和共振峰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它们要求保存比较高的精度,所以对低频段的子带可以用较多的比特数来表示其样值,而高频段可以分配比较少的比特。

2)其次,子带编码的另一个优点是各子带的量化噪声相互独立,被束缚在自己的子带内,这样就能避免输入电平较低的子带信号被其他子带的量化噪声所淹没。

第4章

1.PCM30/32系统中发端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端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防止高于3.4kHz的信号通过,避免抽样后的PAM信号产生折叠噪声。

2.PCM30/32系统中为什么要加保持电路?经保持后样值的宽度为多少?

答:由于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将样值展宽占满整个时隙,所以要加保持电路。经保持后样值的宽度为3.91。

3.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何?

答: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对准。 PCM 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0011011。

4.位同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位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端正确接收(或识别)每一位码元。收端时钟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获得,可使收端时钟与发端时钟频率相同,即可做到位同步。

5.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何?

答: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信令路对准。 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0000。

6.PCM30/32路系统各路信令码能否编为0000,为什么?

答:PCM30/32路系统各路信令码不能编为0000。因为PCM30/32路系统的复帧同步码为0000,若信令码编为0000,将无法与复帧同步码区分开,影响复帧同步。

7.PCM30/32系统中位脉冲的频率、个数及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PCM30/32系统中位脉冲的频率为,个数为8个,主要作用是控制编、解码用

8.PCM30/32系统中路脉冲的频率、个数及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PCM30/32系统中路脉冲的频率为8kHz,有32个路脉冲,主要作用是发端作为抽样门的抽样脉冲,收端作为分路门的分路脉冲。

9.PCM30/32路系统对收端时钟有哪些要求?如何满足?

答:PCM30/32路系统对收端时钟的要求为:收端时钟与发端时钟频率完全相同,且与接收信码同频同相。为了满足对收端时钟的要求,收端时钟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获得,即从接收信码中提取时钟成份。

10.什么叫假失步?如何防止其不利影响(具体说明过程)?

答:由于信道误码使同步码误成非同步码叫假失步。为了防止假失步的不利影响设置了前方保护电路,当连续m次检测不出同步码后,才判为系统真正失步,而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

11.什么叫伪同步?如何防止其不利影响(具体说明过程)?

答:由于信道误码使信息码误成同步码叫伪同步。为了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设后方保护。它是这样防止伪同步的不利影响的:在捕捉帧同步码的过程中,只有在连续捕捉到(为后方保护计数)次帧同步码后,才能认为系统已真正恢复到了同步状态。

12.什么叫前方保护时间?

答:从第一个帧同步码丢失起到帧同步系统进入捕捉状态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前方保护时间。

13.帧同步系统在捕捉过程中遇到何种情况才能进入帧同步状态?

答:帧同步系统在捕捉过程中,如果捕捉到的帧同步码组具有以下规律:

①第N 帧(偶帧)有帧同步码

②第N+1帧(奇帧)无帧同步码,而有对端告警码

③第N+2帧(偶帧)有帧同步码

则判为帧同步系统进入帧同步状态。

14.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哪些?

答: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同步状态、前方保护、后方保护及捕捉状态。

15.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型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同步码型选择原则是由于信息码而产生伪同步码的概率越小越好。

第5章

1.景象和图像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我们人眼所看到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称之为景象。而图像是指景物在某种成像介质上再现的视觉信息,是具有特定信息的某种集合体。

2.经过量化后的图像是数字图像吗?

答:经过采样、量化后的图像在空间和灰度取值上都是离散的,可以认为是数字图像,但还要对每一个取样点进行二进制编码,转换为二进制的数字图像去传输和处理。

3.什么叫有损压缩编码?

答:在图像的压缩编码中,如果压缩是不可逆的,即从压缩后的数据无法完全恢复原来的图像,信息有一定损失,称为有损压缩编码。

第6章

1.为什么PCM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 2048kbit/s?

答:因为四个一次群复接成二次群时,在125 内有32个插入码,所以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2048kbit/s。

2.形成二次群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答:形成二次群一般采用数字复接的方法,不采用PCM复用。因为若采用PCM复用,编码速度太快,对编码器的元件精度要求太高,不易实现。

3.按位复接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按位复接要求复接电路存储容量小,简单易行。但这种方法破坏了一个字节的完整性,不利于以字节(即码字)为单位的信号的处理和交换。

4.按字复接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按字复接要求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但保证了一个码字的完整性,有利于以字节为单位的信号的处理和交换。

5.同步复接的概念是什么?

答:同步复接是用一个高稳定的主时钟来控制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使这几个低次群的数码率(简称码速)统一在主时钟的频率上(这样就使几个低次群系统达到同步的目的),可直接复接。

6.异步复接的概念是什么?

答:异步复接是各低次群各自使用自己的时钟,由于各低次群的时钟频率不一定相等,使得各低次群的数码率不完全相同(这是不同步的),因而先要进行码速调整,使各低次群获得同步,再复接。

7.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中插入标志码的作用是什么?

答::因为发端每一支路进行码速调整时,可能有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低时),也可能无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高时),收端扣除插入码时,用插入标志码判断有无Vi插入。

8.异步复接时每个一次群为什么采用三位插入标志码?

答:答:采用三位插入标志码是为了防止由于信道误码而导致的收端错误判决,“三中取二”,即当收到两个以上的“1”时,认为有Vi插入;当收到两个以上的“0”时,认为无Vi插入。

9.同步复接中的码速变换与异步复接中的码速调整有什么区别?

答:答:码速调整和码速变换的区别是:码速变换是在平均间隔的固定位置先留出空位,待复接合成时再插入脉冲(附加码);码速调整插入脉冲要视具体情况,不同支路,不同瞬时数码率,不同的帧,可能插入,也可能不插入脉冲(不插入脉冲时,此位置为原信息码),且插入的脉冲不携带信息。

10.为什么说异步复接二次群一帧中最多有28个插入码?

答:因为各一次群码速调整之前(速率2048kbit/s左右)100.38μs内约有205~206个码元,码速调整之后(速率为2112kbit/s)100.38μs内应有212个码元(bit),应插入6~7个码元,每个一次群最多插入7个码元,所以二次群一帧中最多有28个插入码。

11.SDH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 SDH最主要的特点是:

①同步复用。

②标准的光接口。

③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12.SDH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哪几种?

答:SDH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13.为什么SDH网有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答:SDH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因而使得SDH网有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14.SDH帧结构包括哪几个区域,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 SDH帧结构包括的三个区域及作用为:

段开销区域——用于存放供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OAM)使用的字节。

净负荷区域——用于存放各种信息负载。

管理单元指针区域——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中的准确位置,以便在接收端能正确地分解。

15.SDH中终端复用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SDH中终端复用器的主要任务是将低速支路信号纳入STM-1帧结构,并经电/光转换成为STM-1光线路信号,其逆过程正好相反。

16.SDH分插复用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SDH分插复用器的主要任务是将同步复用和数字交叉连接功能综合于一体,具有灵活地分插任意支路信号的能力,在网络设计上有很大灵活性。

17.信息负载放在SDH帧结构中哪一区域、第一字节位置是否固定?接收端如何判断其位置?

答:信息负载放在SDH帧结构中净负荷区域,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中的位置不固定。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中的准确位置,以便在接收端能正确的分解。

第7章

1.基带传输的概念是什么?

答:基带传输就是编码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此信号叫基带数字信号)直接在信道中传输,基带传输的信道是电缆信道。

2.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哪些?

答: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

①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应不含有直流分量,同时低频分量要尽量少。

②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高频分量应尽量少。

③便于定时钟的提取。

④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

⑤对信源统计依赖性最小。

⑥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3.PCM基带传输系统为什么要进行码型变换?

答:因为PCM通信系统中编码器输出的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它不符合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不适合在电缆信道中传输。所以PCM基带传输系统要进行码型变换,将单极性不归零码变换成适合在电缆信道中传输的码型。

4.AMI码的缺点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AMI码的缺点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码变换后仍然是“0”码,如果原二进码序列中连“0“码过多,AMI码中便会出现长连“0”,这就不利于定时钟信息的提取。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引出了HDB3码。

5.误码增殖的概念是什么?

答:数字信号在线路中传输时,由于信道不理想和噪声干扰,接收端会出现误码,当线路传输码中出现n个数字码错误时,在码型反变换后的数字码中出现n个以上的数字码错误的现象称为误码增殖。

6.试比较AMI码和HDB3码的主要优缺点。

答:

7.再生中继的目的是什么?

答:再生中继的目的是当信噪比恶化不太大的时候(即波形失真的不是很严重时),对失真的波形及时识别判决(识别出是“1”码还是“0”码),只要不误判,经过再生中继后的输出脉冲会完全恢复为原数字信号序列。

8.再生中继器由哪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再生中继器的三大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别是:

均衡放大——将接收的失真信号均衡放大成宜于抽样判决的波形(均衡波形)。

定时钟提取——从接收信码流中提取定时钟频率成份,以获得再生判决电路的定时脉冲。

抽样判决与码形成一一对均衡波形进行抽样判决,并进行脉冲整形,形成与发端一样的脉冲形状。

9.SDH 网中再生中继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再生中继器是光中继器,其作用是将光纤长距离传输后受到较大衰减及色散畸变的光脉冲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进行放大整形、再定时、再生为规划的电脉冲信号,再调制光源变换为光脉冲信号送入光纤继续传输,以延长传输距离。

10.再生中继系统误码率累积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误码率很小时,在前一个再生中继段所产生的误码传输到后一个再生中继段时,因后一个再生中继段的误判,而将前一个再生中继段的误码纠正过来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可近似认为各再生中继段的误码是互不相关的,全程是有误码率累积的。

11.什么是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答: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是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光波频段或微波频段上,利用光纤、微波、卫星等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12、SDH传送网的基本物理拓扑类型有哪些?

答:SDH传送网的基本物理拓扑类型有线形、星形、树形、环形和网孔形。

13.什么是自愈网?

答:自愈网就是无需人为干扰,网络就能在极短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

14.SDH自愈网的实现手段有哪些?

答:自愈网的实现手段有:

(1)线路保护倒换

(2)环形网保护

(3)DXC保护

(4)混合保护

15.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哪些?

答: 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

(1)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2)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

(3)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4)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5)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16.我国的SDH网络结构分为哪几个层面?

答:我国的SDH网络结构分为四个层面:最高层面为长途一级干线网,第二层面为二级干线网,第三层面为中继网,最低层面为用户接入网。

17.网同步的概念是什么?

答:所谓网同步是使网中所有交换节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保持一致(或者说所有交换节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都控制在预先确定的容差范围内),以便使网内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实现正确有效的交换。

18.什么是主从同步方式?

答:所谓主从同步方式是在网内某一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称为基准主时钟或基准时钟),并以其为基准时钟通过树状结构的时钟分配网传送到(分配给)网内其他各交换局,各交换局采用锁相技术将本局时钟频率和相位锁定在基准主时钟上,使全网各交换节点时钟都与基准主时钟同步。

19.SDH网同步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答: SDH网同步有4种工作方式:

①同步方式;

②伪同步方式;

③准同步方式;

④异步方式。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 数据通信一一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2、 传输代码 常用的传输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 7单位代码)一一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 ?国际电报2号码ITA2 (5单位代码) ? EBCDIC ^( 8单位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 --------------- ?数据信号 ?传输控制器一一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 ,包括差错 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 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 ?传输信道一一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 2题)一一是DTE 与传 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 DTE 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 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 I 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 (同时变成模拟信号) 再送往 1 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I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 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 服务单元。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 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 ,-主机——进行数据处理 [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一一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 , 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一一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 电话网传输信道; 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物理实线 双绞线 同轴电缆

汉明码编码实验报告

重庆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 数据通信原理开课学期:__ 2015-2016/02_ 院(部): 电子信息学院开课实验室:实训楼512 学生姓名: 舒清清梁小凤专业班级: 1491003 学号: 149100308 149100305

重庆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 称 数据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汉明码编译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日期 2016年5月7 日 学生姓名舒清清 梁小凤 学号 149100308 149100305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三班 指导教 师 余方能实验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汉明码编译码的原理。 3、掌握汉明码检错纠错原理。 4、理解编码码距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汉明码编码过程:数字终端的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数据再经过汉明码编码,数据由4bit变为7bit。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控&信号源、6号、2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汉明码】。 (1)将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2#拨为10100000,拨码开关S22#、S32#、S42#均拨为00000000;(2)将6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6#拨为0001,即编码方式为汉明码。开关S36#拨为0000,即无错模式。按下6号模块S2系统复位键。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2号模块提供32K编码输入数据,6号模块进行汉明编译码,无差错插入模式。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观测6号模块TH5处编码输出波形。 (2)设置2号模块拨码开关S1前四位,观测编码输出并填入下表中: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 校对输入0000,编码0000000 输入0001,编码0001011 输入0010,编码0010101 输入0011,编码0011110 输入0100,编码0100110 输入0101,编码0101101 输入0110,编码0110011输入0111,编码0111000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典型的数据终端设备()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三部分构成。 2、数据通信系统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远程批量处理系统和分时处理系统三类。 3、如果串行传输的数据码流其速率为9600bit/s,那么8位并行数据传输线上的访问周期为()毫秒。 4、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a(t)通常是一个时间函数,它表示随机过程各个时刻数学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反映随机过程在时间上()的位置。 5、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其平均功率有界,自相关函数仅与()有关,而与时间的起点无关。 6、数据传输是指在()上传输数据信号。 7、若利用话路信道300HZ~3400HZ来传输4QAM信号,如α=0,则其频带利用率为()bit/s·hz。 8、通常,在纠、检错编码中引入的监督码元越多,信道的()下降亦越快。 9、若要检出三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d min应( ). 10、一个完整的DTE/DCE接口标准应包括四个特性,其中()特性规定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11、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中,使用了10个传输控制字符,当以同步字符通信时,除了()字符允许使用外,其余9个传输控制字符都不允许在电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 12、报文的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地址和其它辅助控制信息等。 13、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节点都要对要转发的数据分组进行()选择。 14、根据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 15、呼叫请求分组和呼叫接受分组传输时延之和,定义为()。 16、调制速率又称符号速率、( )、码速率( )等。 17、采用频率复用、乒乓法( )和()技术时,二线线路可实现全双工数据传输。 18、在异步传输通信中,为可靠传送一个汉字( ),采用无校验方式,停止信号长度为一个码元。那么,其传输效率为()。 19、.散弹噪声的平均值为零,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分布。 20、为了反映随机过程不同时刻之间的内在统计特性,采用()函数和相关函数R(t1,t2)。 21、通常把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称为()。 22、在2PSK输出信号中存在倒相现象,其解决方法是采用()。 23、循环码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后所得到的码组仍为它的一许用码组。 24、(7,4)汉明码能检出()个错误。 25、.DTE与DCE的界面就是OSI参考模型中()层的接口。 26、CCITT(ITU-T)V.24建议中的()接口是DTE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 27、报文交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 28、分组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据报方式,另一种是()。 29、根据OSI参考模型,()层主要实现路由选择和通信流量控制等功能。 30、目前,分组交换机都采用多微处理器()结构,它们功能或负载分担,通过总线交换信息。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 (Principle of the Data Communication) (学时:50 ) 一、前言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共50学时,3.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1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通信领域对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1.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通信较完整的概念和构成。 2.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为辅。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授课教材 《数据通信原理》詹仕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主要参考书目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数据通信原理》杨世平等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现代通信原理》钱学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五、学分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0学分,总教学共5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实验四 基于simulink的2PSK、2DPSK数字调制与解调的仿真

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2015第一学期 《数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simulink的2PSK/2DPSK数字调制与解调仿真 专业班级:信息工程2班 姓名学号:赵星敏351 李明阳300 指导教师:刘钰 实验四基于simulink的2PSK/2DPSK数字调制与解调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2PSK、2DPSK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 2、进一步熟悉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 3、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1 2PSK调制原理

数字调相: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同时达到零值,同时达到负最大值,它们应处于"同相"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开始得迟了一点,就可能不相同了。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一般把信号振荡一次(一周)作为360度。如果一个波比另一个波相差半个周期,我们说两个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当传输数字信号时,"1"码控制发0度相位,"0"码控制发180度相位。载波的初始相位就有了移动,也就带上了信息。 相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Acos t+) 其中,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 = 因此,上式可以改写为 2PSK信号波形为 2PSK调制方法主要有两种:模拟调相法和键控法(相位选择法)。 模拟调相法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极性变器将输入的二进制单极性码转换成双极性不归零码,然后与载波直接相乘,以实现2PSK

7月自学考试数据通信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数据通信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6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平稳、对称、无记忆的二进制信道的数学模型中,其对称是指任何码元正确传输和错误传输的 都是相同的。 2.真正衡量数据传输系统的信息传输效率应当是 内的调制速率。 3.在平稳、对称、无记忆的二进制数字信道上,数据传输的正确率可达99.9999%,其误码率是 。 4.方差2 σ(t)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t 对于数学期望值a(t)的 程度,一般是时间函数。 5.对自相关函数为R(τ)的零均值平稳高斯随机过程,只要满足条件 τ τ? ∞ ∞ -d |)(R | ∞ 则一定是各态历经性的。 6.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系统中,最高频带利用率为 。 7.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方法有 和字符交织。 8.码距是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 。 9.要能纠正t 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 个错码(e>t ),分组码的最小码距应 。 10.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规定:响应帧的地址字段中应填入 地址。 11.EIA 研制的EIA RS —232—C 、RS449都是使用 二进制方式进行交换的DTE/DCE 接口标准。 12.数据通信的业务特性可分三种,即大通过量业务、 业务和实时业务。 13.在虚电路方式中,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 连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5d8953782.html,ITT (ITU —T )X.25建议是关于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型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电路终端设备之间的 。 15.从结构来说,分组交换网通常采用两级。一级交换中心到所属的二级交换中心通常采用 结构。

数据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通信工程)答案嵌入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业余教育)09年秋季学期《数据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__中央计算机系统_、_数据终端设备_和__数据电路__ 三部分组成。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有___基带传输___、___频带传输___和____数字数据传输___。 3、基带传输是______________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_____限制信号频带并起波形形成作用______, 接收滤波器的作用是____滤除噪声和干扰并起波形形成作用________。 5、频带传输系统中接收带通的作用是___________除去信道中的带外噪声______________。 6、2DPSK的解调方法有________极性比较法_________和_____相位比较法_________两种。 7、数字数据传输的时分复用的方法有______比特交织_______和_______字符交织_______。 8、差错类型主要有___随机差错__和___突发差错____两种。 9、纠错编码按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约束关系分有_____分组码____和_____卷积码_____。 10、数据交换的方式主要有__电路交换_、__报文交换__、___分组交换__和___帧方式___。 11、报文包括______报头________、______报文正文________和_______报尾____三个部分。 12、数据分组的传输方式有____数据报_____和____虚电路____。 13、虚电路有___ SVC ____和___PVC ___两种。 14、OSI参考模型中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__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__、__差错控制__ 和___流量控制___等。 15、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有__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___和__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_ 两种类型。 16、基本型控制规程规定了__________10个传输控制字符______________用于传输控制。 17、物理层接口规程描述了接口的______机械特性_________、_______电气特性_________、 ______功能特性______和______规程特性_______四种基本特性。

数据通信原理-简答 2

1.X.25适用什么场合?分几层结构? 答:适用于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型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标准,它涉及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三层结构。各层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和分组 2.X.25建议中表示逻辑信道的字段共有多少位?提供多 少个逻辑信道号? 分组头、逻辑信道的字段占12位,能提供4095个逻辑信道号。 3.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 数据交换、路由选择、通信流量控制等。 4.OSI-R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写出7个功能层的名称。 答案: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7个功能层的名称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物理层DTE/DCE接口标准包哪些特性? 答:包括四大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6. HDLC三种不同类的帧。 信息帧、无编号帧、监控帧 7.在HDLC中控制字段中N(R)的功能? 答:N(R)通知对方,N(R)-1以前的所有I帧均已收妥,期待对方应发的帧号为N(R)。 8.什么是数据通信? 答: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9.什么是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 构成? 答: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它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3部分构成。 10.数据通信网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通信网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交换设备、通信线路所构成,以及为硬件而配置的网路协议。 11.什么是分组码? 是将k个信息码划分为一组然后由这k个码元按一定规则产生r个监督吗,从而组成长度为n=k+r的码组。12.说明卷积码和分组码的基本差别。 分组码总的监督位是由该码组中的信息码元产生,且仅监督笨码组内的信息码元。而卷积码中每组的监督位不但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相关,而且还与前面若干组信息码元相关即不是分组监督而是每个监督码元对其它码组的信息码元也实行监督。 13.说明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答:1.封闭性,是指码中任意两许用码组之和仍为一许用码组; 2.码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的重量。 14.解释R(0)-R(∞)=σ2的物理意义。 平稳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之差=它的交流功率。 15.解释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R(τ)=R(-τ)。R(τ)为τ的偶函数 16.时域均衡器的作用是什么? ①消除均衡器的作用②消除取样点上的符号间干扰③提高 判决的可靠性 17.时域均衡器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情况下才能完全消 除符号间干扰? 答:将接收信号通过2N节迟延线,每节群迟延T=1/2f N , 将每节的输出信号再乘上一个加权系数c k ,将各抽头的信号加在一起作为均衡的信号,在一定准则约束下来调 整这些加权系数c k 以达到消除符号间干扰目的。 18.简述前向纠错方式的基本思路。 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变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律检验出错误的位置并纠正。 19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有哪几种传输应答方式? 正常相应方式(NRM)、异步相应方式(ARM)、异步平衡方式(ABM)。 20数据终端设备的功能是什么? 答:把人们的信息变成以数字代码表示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输送到远端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可以接收远端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结果——数据,并将它变为人能理解的信息,DTE相当于人和机器(计算机)间的接口。 21说明基带数据传输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答:①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信号频带;②信道可以使各种形式的电缆,用作传输数据的通道;③接收滤波器用来滤除噪声和干扰;四均衡器用来均衡信道畸变;⑤取样判决电路是恢复发端的数码,由于有噪声,恢复的 数码可能有错,故用{a k }表示。 22.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对位定时信号的传输和提取所提 出的要求有哪些?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 2.接收端的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 的最佳相位关系。 23.采用基本型数据传输控制规程的通信系统中,其数据 链路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答:①非交换点对点结构的主站/从站;②交换点对点结构 的主站/从站; ③多点分支(辅助站)结构的控制站。 24.为什么在数据传输中要对传输的数据序列进行扰乱? 答:因为用微分整流法提取定时信号时,如果基带信号中 出现较长时间的连“1”或连“0”码时就取不出微分信 号,因而要影响定时信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误码率。 25.传输系统对时钟同步的要求是什么?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26一个完整的接口标准应包括哪些特性? 答: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特性。 27简述报文交换基本原理 答: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 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 端 28.报文交换方式什特点? 将报文截成若干比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进行 交换和传输的通信方式。 29.试说明数据通信中三种交换方式的应用场合。 答:①分组交换适用于报文不是很长的数据通信; ②电路交换适用于报文长且通信量大的数据通信,通信对 象是比较确定的用户; ③报文交换适用公众电报和电子信箱业务。 30.数据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报来处 理的)特点有: 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 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 2.数据分组传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 传输路径的延迟时间差别较大。 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 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数据报可绕开那 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路由。 ★31.流量控制的目的有哪四个? 答: 1.保证网路内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 2.提高网路的吞吐能力 3.提高网路的可靠性, 4.防止阻塞和死锁现象的 发生。 32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方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在虚电路方式中,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 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 与电路交换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33.分组交换网中,虚电路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 么? 答:原理: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 前需要通过网路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这与电路交换 中建立的物理信道是不同的。 特点:1.终端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前已被确定;2.一次 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三个阶段;3. 数据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 需要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而且不易产生 数据分组的丢失 34.分组交换网中远程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地区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 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机连接起来 35.从设备来看,分组交换网由哪些设备所组成? 分组交换机、网管中心(NMC)、远程集中器(包括PAD)、用 户终端设备、线路传输设备。 36.在分组交换网中分组长度的选取和交换过程中的什么 因素有关? 延迟时间、交换机存储容量、线路利用率、信道传输 质量、数据业务统计特性以及交换机费用等。 37.在分组交换网中,网管中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用户管理;2.网路配置管理;3.测量管理;4.计费 管理; 5.网路状态监督; 6.路由控制; 7.软件管理; 8. 运行日志。 38 分组交换中,数据报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答:原理:数据报方式是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单独当作一份 报来处理的,不同的分组到达终点的顺序不同经过的路 径也可不同。 特点:1.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 阶段,对于短报文通信传输效率比较高。2.数据分组传 输的时延时间较大,且离散度大,因为不同传输路径的 延迟时间差别较大。3.对网路拥塞或故障的适应的能力 较强。如在网路的一部分形成拥塞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 数据报可以绕开那个拥塞的地区和某个故障节点另找 路由。 39. 分组交换数据网主要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1.吞吐量;2.数据分组传送时延;3.呼叫建立时延; 4.残留差错率; 5.网路可用性 6.帧和分组 40.分组交换方式特点。 分组交换吸收报文交换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把 报文分割为若干较短的规格化的分组,对分组进行交 换和传输,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41.简述扰乱器的作用。 将系列中存在的短周期序列按某种规律变换为长周期序列 以便恢复接收端的定时。 42.当采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时,为提高传输 可靠性可采用奇偶校验措施,并在电文格式中设一校 验码BCC。试问该校验码是如何生成的? 采用奇偶校验时除了对每个字符生成垂直校验位外,还要 对若干字符组成的字符生成水平校验位,从而产生一个 校验码BCC。 43.路由算法有哪几大类?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答:有两大类分别为:自适应型和非自适应型路由算法。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如网路的流量、 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得来的,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而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值将根据当前通 信网内的各有关因素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修改。 44.常见的非自适应性路由选择算法有哪些? 扩散式、固定式、最小权数法和分支流量法。 45.简述非自适应型路由选择算法所依据的参数的特征。 答:如网路的流量、时延等,是根据统计资料的来的,在 较长的时间内不变。 46.什么叫高斯白噪声? 答:一般把既服从高斯分布而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分布的 噪声称为高斯白噪声。 47.绝对调相与相对调相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 n 的相对调相就是D n 的绝对调相,即相对调相的本质就 是相对码变换后的数据序列的绝对调相 48.简述数字调相8相解调中的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答:作用是滤除2f c 的调制产物,其输出取样,正值判为 “1”,负值判为“0”。 49.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发送端在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码元(称为监 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数据)码元之间以 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着;接收端根据既定的规则检 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传输过程中 发现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一关系将受 到破坏,从而使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 正错误。 50.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1.差错控制中的错误图样是如何得到的? 答:由发送的数据序列与接收序列对应码位的模2和所得 的差错序列中就可得到错误图样。 52.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哪四 种类型? 答:A.检错重发(ARQ),B.前向纠错(FEC),C.混合纠错 检错(HEC),D.信息反馈 53.检错重发有哪几种具体形式?哪种形式效率最高? 答案:常见的3种: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选择重发。 选择重发的传输效率最高 54.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建立数据链路; 2.数据传输; 3.传输结束。 55.什么是网际互连?网际互连的目的? 答网际互连是指若干通信网根据一定的条件互连。它的目的 正是使一个网上的数据终端设备DTE不仅可与本网上别 的DTE通信,还可以与另一个网上的任何DTE通信,从而 实现跨网通信及资源共享。 56.时域均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是根据大多数高、中速数据传输设备的判决可靠性, 都是建立在消除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的基础上,并不要 求传输波形的所有细节都与奈氏准则所要求的理想波 形相一致,因此它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进行补偿,消除 取样点的符号间干扰,提高判决的可靠性。 57.简述位定时同步的作用。 答:1.在接收端恢复或提取位定时信号的重复频率(或间 隔)与发送端(也是接收到的)码元相等;2.接收端的 位定时信号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码元保持固定的最佳 相位关系。 58.星座图上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在一定发射功率下,点 的数量与传输性能有什么关系? 答:表示相应的数据信号。星座图上的点数越多,频带利 用率越高,但抗干扰能力越差。各信号点之间的距离越 大抗误码能力越强。 59.(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答:生成多项式g(x)特点是:其前面的(k-1)位都是零, 而第K位及第N位为1,即幂次大于n-k的系数为0, X n-k及X0的系数为1,而其他系数为0或为1的码多项 式。 60.数据电路由什么组成?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有什么区 别? 答: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传输线路)及其两端的数据电 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在数据电路的两端加上传输控制器就是数据链路,注意在 课本上两端一边是传输控制器一边是通信控制器。 61.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中,滚降系数对系统特性 有什么影响? 答:滚降系数为a,a=0为没有滚降,即理想低通情况;a=1 表示最大滚降,其冲激响应的前导和后尾衰减很快,因 此,允许取样定时相位有较大的偏移。然而a越大,频 谱利用率越小,因每赫兹波特数等于 2fn/fn(1+a)=2/(1+a),所以当a=1时,每赫兹可传1Bd. 62.绝对调相和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不同? 答:绝对调相的参考相位是未调载波的相位;而相对调相 的参考相位是前一码元的载波的相位 63.为什么数字二相调相中,2DPSK比2PSK使用更加广泛? 因为在2PSK系统中接收端进行载波提取时会出现相位模 糊或倒相的情况,影响正确的想干解调,2DPSK通过差 分编码有效地克服。 64.简述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 答:根据2DPSK和2PSK信号的内在联系,只要将输入序列 变换成相对序列,然后再用相对序列去进行绝对调相, 便可得到2DPSK信号。解调的方法有两种:极性比较法, 相位比较法。 65.什么是DDN?DDN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更 确切的讲,DDN是以满足开放系统互连(OSI)数据通 信环境为基本需要,采用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数字传输 系统,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数字数据网; 由本地传输系统、分时复用和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 输及同步时钟供给系统和网路管理系统组成 66.写出(7,4)汉明码的监督关系式。 答:S 1 =a 6○ +a 5 ○+a 4 +a 2 ; S 2 =a 6 +a 5 +a 3 +a 1; S 3 =a 6 +a 4 +a 3 +a 这里的加号均带外圆框 67.流量控制有哪几种分级? 答案:流量控制结构分四级:段级控制、“源—目的”级控 制、“网一端”级控制和“端—端”级控制。 68.在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中,为什么有误码扩散现象?如 何解决误码扩散现象? 答:因为接收时由信道噪声干扰可能导致接收判决错误, 从而可能是下一个码也发生误判,即引起误码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发端采用预编码。 69.什么是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答:寻求一种可实现的传输系统,它允许存在一定的、受 控的符号间干扰。而在接收端可以加以消除,这样的系 统既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降低 对定时取样精度的要求,这类系统称为部分响应形成系 统。 70.奇偶监督码的编码规则。 答:先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分组,在每组数据后面附加 一位监督位使得该组码连同监督位在内的码组中的“1” 的个数为偶数(称为偶校验)或奇数(称为奇校验), 在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律检查,如发现不符就说明产生了 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差错的具体位置,即不能纠错。 71.什么是速率适配?一般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速率适 配? 答:又称速度适配,类似于数据通信时分复用的码速调整, 它是把输入时分复用器的不等时的数据信号变为等时 的(具有统一脉冲长度)数据信号,而该等时数据信号 的时钟与时分复用器的时钟同步。 72.何谓全双工传输?通常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是在两个数据站间,可以在两个方向同时传输。通常 用四线线路实现,也可以用二线线路实现 73.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 么? 一个码组内能检测e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e+1 …t个错码,最小码距d min >=2t+1 …t个错码,同时能检测e(e>t)个错码,最小码距 d min >=e+t+1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3B4B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

课程设计I(数据通信原理) 设计说明书 题目:3B4B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姓名樊佳佳 学号1318064017 班级网络工程1301班 成绩 指导教师贾伟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9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2016学年第1 学期课程设计名 称: 课程设计I(数据通信原理) 课程设计题 目: 3B4B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 完成期限:自2015 年8 月11 日至2015 年9 月11 日共2 周 设计内容: 设计一种数字基带传输中的一种编译码系统(HDB3、AMI、CMI、2B1Q、3B4B、曼切斯特、差分曼切斯特等选取一种)。 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设计所选择的基带传输的编码和译码系统。系统能根据随机信源输入的二进制信息序列给出对应的编码及译码结果,并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波形,能观察各分系统的各级波形。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设计一个码元信息传递系统,包括编码和译码两部分,这个系统可以高效地传递信息。该系统是基于matlab/simulik实现的,设计数字电路来实现码元由3bit一组到4bit一组的转换,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 关键词:3B4B ; 编码器; 译码器

目录 目录 (3) 1.课题描述 (4) 2.3B4B码编译码模块设计 (5) 2.1 3B4B码编译码原理 (4) 2.2 3B4B编码器原理及框图 (5) 2.3 3B4B译码器原理及框图 (6) 2.4 编译码程序图 (6) 3.3B4B编译码程序图的参数设置及其仿真结 (9) 3.1仿真系统中模块参数设置和仿真实验结果 (9) 4.总结 (12) 5.参考文献 (14)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原理是什么? 数据通信讨论的是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传输信息。协议定义了通信的规则,以便发送者和接收者能够协调他们的活动。在物理层上,信息被转换成可以通过有线媒体(铜线或光缆)或无线媒体(无线电或红外线传输)传输的信号。高层协议则定义了传输信息的封装、流控制和在传输中被丢失或破坏信息的恢复技术。 通信协议 可以将通信协议比喻成外交大使馆中使用的外交协议。各种级别的外交官们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协议。他们与其他大使馆同等级别的外交官进行联系。同样,通信协议也有一个分层的体系结构。当两个系统交换数据时,每层中协议互相通信以处理通信的各个方面。图D-2是一个简表。 图D-2 分层网络结构示意简表 很久以前,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开发了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层结构,把网络协议分为七个层次,由下向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模型中规定了各层的功能及其与相临层的接口。按照"开放系统OSI互连参考模型"设计和组建的网络是彼此开放和可以互连的,从而可以保证世界各地的网络连为一体。尽管OSI模型从未成为流行的标准,但是它仍用于描述协议分层。 物理层传输媒体和信号 通信系统由传输媒体和它所连接的设备组成。媒体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其中有向媒体是指金属电缆或光缆,而无向媒体是指无线传输。

涉及数据传输的设备可以是发送器、接收器减兼有这两种功能的设备。如果一个系统只进行传输而另一个系统只进行接收,则该链路称为单工。如果两个设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但是,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则这种链路称为半双工。全双工链路则允许两个系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网络通信可以采取一对一传输、一对多或多对多传输的形式。连接两个设备的通信系统称为点对点系统。而共享系统则连接可以在同一媒体上进行传输的的很多设备(但一时间只有一个设备能进行传输)。图D-3对两种系统都进行了阐释。 图D-3 共享信息系统和点对点信息系统 与点对点系统相比,端对端链路指跨越多个链路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链路。图D-3中的系统A和系统Z之间的链路就是端对端链路。 多路复用指通过单个链路发送多个传输的技术。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多个终端能共享一条高速信道,从而达到节省信道资源的目的。在TDM(时分复用)系统中,每个信道由时隙流中的周期时隙定义。在FDM(频分复用)系统中,每一个信道占用一个特定的频率。在数据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系统中,各个数据分组或信元在网络中穿行,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类似。 模拟和数字信号 设备使用适配器(产生用于通过某些媒体传输数据的信号)被连接到传输媒体中。模拟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幅值和频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这些正弦波信号频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的周期数,或Hz(赫兹)。而数字通信系统则使用离散的高和低的电压值来表示数据信号。 带宽表示通信信道的信息传送能力。信道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对于数字系统,容量这个术语指它的信息传送能力,通常以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或线速表示。吞吐量是与系统规

张中洲,男,1960年9月出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任教,电 …

张中洲,男,1960年9月出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任教,电子专业高级讲师,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技师(二级)。 主要工作、进修培训(含企业实践)简历 起止时间工作、进修培训单位工作、进修培训内容 1982.08-1993.06 电子部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工作电子专业讲师 1984.02-1984.06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波与天线》培训班学习 1985.08-1986.01 电子部中专教师出国英语培训班(成都)英语培训 1993.06-2009.07 广东省珠海市技工学校工作电子专业高级讲师/技师 1999.09-2000.02 广东省劳动厅教学管理班培训进修(半脱产) 2002.02-2002.06 电子专业技师培训班电子专业论文写作 2002.09-2004.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珠海)培训进修(业余) 2004.07-2004.07 新加坡教学管理培训班培训进修(脱产2周) 2005.04-2005.06 教育部电子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项目300)培训进修(脱产8周)(其中:同济大学2周、德国6周) 2008.03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技工教育省级督导培训班 候选人主要事迹 按以下内容如实填写(打字填写,文字限制在本表格内,不另加附页) 1.师德与育人 2.教学工作及效果 3.教研、科研工作成绩 4.声誉、影响力及其他 张中洲同志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一直在职业院校工作,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长达27年。 1、师德与育人 张中洲同志非常喜欢职业教育事业,忠诚职业教育事业,在27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过程中,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到其他部门和单位工作,但他还是选择留在职业学校。他非常注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曾经在德国、新加坡进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参加教育部CBE理论的学习培训班,自己平时非常注意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他很少批评学生,对学生总是采取鼓励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尤其是对退役士兵学员、参加“双百工程”学习的学员、贫困家庭的学生,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爱。给学生上德育课,参加学生班会课,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一直是优秀。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珠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2,教学工作及效果 张中洲同志在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方面,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主持了学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同时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1999年率先在学校提出并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2004年在学校提出并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模式”,同时积极探索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教材建设和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规范了“项目—任务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张中洲在职业院校主讲过《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集成电路及应用》、《现代通信系统》、《家用电器》、《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原理》、《电子信息技术学科导论》、《PLC可编程技术》、《电子信息学科导论》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指导和主持过学生的电工和电子技术类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好。其中1978-2003.6年教学工作量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