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树种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
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丹;顾万春;杨传平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
【年(卷),期】2006(42)2
【摘要】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为古老残遗双种属植物,该属植物在第三纪曾广布于北半球。
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压力,现存于中国的鹅掌楸(L.chinense)处于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中国鹅掌楸星散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海拔450~1800m 的阔叶林中(方炎明,1994;郝明日等,1995),是优质速生的工业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
据初步研究,中国鹅掌楸因其星散间断分布型式、群体规模较小、群体结构的衰退趋势和对生境的特定要求,该物种正处在濒危状态(贺善安等,1999)。
因此,
【总页数】4页(P116-119)
【作者】刘丹;顾万春;杨传平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46
【相关文献】
1.中国鹅掌楸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J], 张富云;赵燕
2.中国鹅掌楸网袋容器育苗轻基质配方的研究 [J], 裴会明;杜坤
3.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J], 尹增芳;樊汝汶
4.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J], 尹增芳;樊汝汶
5.不同中国鹅掌楸种源对镉吸收分配特性研究 [J], 孙小艳;辛在军;刘淑娟;李晓晖;刘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鹅掌楸苗期生长杂种优势的SSR分析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0731 ; 3929 ) 国家 “ 十一 五 ” 技 支撑课 题 (O6 A oA 6 ; 科 20B D l 1 )江苏省 高 校 自然 科学 重大项 目(0 J 201 ) 1K A207
。
李 火 根 为 通 讯作 者 。
5 8
林
业
科
学
2 . c n ee g r sR sac s tt,C i s c d m r i l g i l rl c ne W n ig5 3 ) ea d B v r eC o e r I tue hn e a e yo To c r ut a i c a nn 7 3 a p e hni e A f p aA c u S e 1 5
J, ) 0 5年 1 月 初 采 种 , 时采 集 上 述 9个 。J L 。2 0 X 1 同
亲本 的 自由授粉 种 子 ( 和 C H 未 采 集 到 自由授 粉 种子 ) 0 6年 1月 播 种 于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校 园 苗 。2 0 圃 。2 0 0 7年 3月 在镇 江扬 子 江 林 业 有 限公 司苗 圃
W an i y ng‘ g X ao a ’ Li Huo n ge
( . e a oaoyo oe r G n t s n e eE gn ei Na n oe r U i r t N n 1 0 7 1 K y L br t r fF r t e e c a d G n n i r g, g F r t n esy s y i e n s y v i a g2 03 ;
第4 7卷 第 4期
20l1年 4 月
林
业
科
学
Vo . 1 47. . No 4
马褂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褂木遗传多样性研究姓名:梁艳学号:13720154 专业:风景园林1.马褂木的研究进展1.1马褂木概述马褂木又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双飘树,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
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
已被列入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马褂木树型笔直、生长发育快,且花形似郁金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1.1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田县,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103°15’E),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32°38’N),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22°37’N),我国马褂木天然林分分布于11个省的84个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
近年来滥砍乱伐现象严重,马褂木天然林种群急剧减少。
贺善安通过调查发现59个分布点的种群个体数均小于10株。
目前只有在西部亚区的武夷山和大类山区有较大的种群分布。
广西分布区内只有三江县、全州县、资源县、融水县、环江县和乐业县等地发现有马褂天然种群。
马褂木天然林的急剧减少,使该物种有瀬危灭绝的危险,所以对马褂木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十分迫切。
1.1.2形状特征马褂木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随着纬度分布的不同落叶时间也不同,高纬度地区落叶稍早,约在9月~10月,低讳度地区稍晚,约在11月~12月。
树皮呈灰褐色,枝条呈灰色或灰褐色,个别种源的幼稚呈绿色。
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叶互生,叶面呈亮绿或深绿色,叶背灰绿色。
雌雄同株同花,花单生,内二轮花瓣,大部分呈现黄色,花形与郁金香类似,故中国马褂木被誉为“中国郁金香树”。
1.1.3生殖特性一般情况下花的马褂木树龄在15年以上,开花时间为5月,为虫媒花植物。
马褂木面临瀕危的另一个原因是实率较低。
樊汝文、周坚(1992)等通过系统观察分析鶴掌揪开花结果的整个发育过程[9]得到验证。
马褂木种子发芽率较低,一般为5%,最高可达35%,北美鹅掌楸发芽率则比马褂木高很多,北美鹅掌揪一般发芽率为89~90%。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论证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论证朱晓琴;马建霞;姚青菊;郝日明;贺善安【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年(卷),期】1995(4)3【摘要】选择5个具有地理代表性的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种群,分析6种酶系统9个位点上2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鹅掌楸种内保存较高的等位酶变异。
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点与种群地理分布型式一致,鹅掌楸的种内分化主要表现为东、西部种群之间的差异,东部亚区的总的基因丰富程度低于西部亚区。
同时,东部亚区内“岛”状隔离分布使其中的种群分化加深,种群间差异大于西部亚区中呈“带”状地理连续分布的种群间的分化。
【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鹅掌楸;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种群分化【作者】朱晓琴;马建霞;姚青菊;郝日明;贺善安【作者单位】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10.4【相关文献】1.庐山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幼苗蒸腾特性研究 [J], 郭志华2.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J], 郭志华;张宏达;李志安;胡宏伟3.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种质'优酉'的遗传背景研究 [J], 於朝广;殷云龙;徐建华;孙醉君;舒璞4.利用RAPD标记分析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 [J], 罗光佐;施季森;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5.鹅掌揪(Liriodendron chinense)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论证 [J], 朱晓琴;马建霞;姚青菊;郝日明;贺善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鹅掌楸属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鹅掌楸属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木兰科植物对研究有花植物的起源、分布和系统发育有重要价值。
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为第三纪孑遗树种,现仅存两个种,即鹅掌楸(L. chinense Sarg.)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 Linn.)。
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是典型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对”。
是植物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地理学的理想材料。
本研究以北美鹅掌楸、鹅掌楸31个自然群体及5个子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属树种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内不同群体的遗传分化及亲缘关系,比较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以及鹅掌楸及其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分化。
检测群体、家系及个体三层次的遗传变异分配程度。
同时,通过对特定基因序列(cpDNA的psbA-trnH和trnT-trnL基因片段及nrDNA ITS序列)的克隆测序,推测鹅掌楸属植物第四纪冰期的避难所,以探讨鹅掌楸属群体地理分布形成的原因。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结构。
利用14对SSR引物对12个鹅掌楸天然群体的3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扩增检测,发现鹅掌楸天然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sub>e</sub>=0.7385)。
鹅掌楸群体之间存在中等的遗传分化(Fst=0.1956)以及低水平的基因流(N<sub>m</sub>=1.0283)。
此外,在其中6个群体中检测到显著的瓶颈效应。
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鹅掌楸天然群体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5011, P=0.002)。
据此,推测地理隔离和片段化分布导致了鹅掌楸群体结构的形成。
且鉴于云南南部群体与其他群体在表型及基因变异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可将其视为鹅掌楸的一个变种。
鹅掌楸、北美鹅掌楸遗传多样性比较。
利用RAPD标记分析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

利用RAPD标记分析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罗光佐;施季森;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0(009)002【摘要】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2个现存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都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北美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鹅掌楸;鹅掌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地理种源内,而北美鹅掌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地理种源间;与美国密苏里和路易斯安娜的北美鹅掌楸相比,鹅掌楸的遗传距离更接近于南卡罗来那、北卡罗来那和佐治亚的北美鹅掌楸.【总页数】5页(P9-13)【作者】罗光佐;施季森;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21;Q948.12+2.1【相关文献】1.利用RAPD技术鉴定大白菜主栽品种及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宋顺华;郑晓鹰2.利用RAPD分析杜氏藻属(Dunaliella)嗜盐种间遗传多样性 [J], 李钢;蒋彦;乔代蓉;曹毅3.用RAPD标记检测鹅掌楸属种间杂交的花粉污染 [J], 李周岐;王章荣4.齿裂菌属一些种内及近似种间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子标记 [J], 蒋美俊;王士娟;李占东;张韬;林英任5.利用RAPD标记和种间杂交组合构建葡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J], 罗素兰;贺普超;周鹏;郑学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AD-seq技术研究鹅掌楸属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RAD-seq技术研究鹅掌楸属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潘文婷;孙建军;原勤勤;张利利;邓康桥;厉月桥【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22(58)4【摘要】【目的】揭示鹅掌楸属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特点,为鹅掌楸属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及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以9个鹅掌楸种源97份样本和4个北美鹅掌楸种源46份样本为材料,采用RAD-seq测序鉴定各样本SNP标记,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核苷酸多样性(π)和基因分化系数(Gst)等遗传统计量指标,分析鹅掌楸属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结果】在143份鹅掌楸属样本中共鉴定出4454个高质量的SNP标记;鹅掌楸种源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以及中水平的基因流(Gst=0.2419、Nm=0.8051),北美鹅掌楸种源之间存在很大的的遗传分化以及低水平的基因流(Gst=0.3886>0.25、Nm=0.3970);通过结构分析将13个鹅掌楸属种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9个中国的鹅掌楸种源被分为东部种源群(即类群2)和西部种源群(即类群1),类群3均为北美鹅掌楸,遗传多样性顺序为:类群3>类群1>类群2。
【结论】鹅掌楸属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地理隔离和片段化分布有关,且存在由于小群体效应和片段化影响导致的濒危现象,本研究开发的SNP标记可为鹅掌楸属分子鉴定、种质创新及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74-81)【作者】潘文婷;孙建军;原勤勤;张利利;邓康桥;厉月桥【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4;S718.46【相关文献】1.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优良遗传型选择2.不同种源鹅掌楸苗木叶解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3.利用RAPD标记分析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4.鹅掌楸属SRAP分子标记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5.鹅掌楸属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孑遗植物鹅掌楸的研究现状与保护对策

孑遗植物鹅掌楸的研究现状与保护对策摘要鹅掌楸因其在植物分类地位的特殊位置,成为研究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杂交育种、物种地理分布以及居群与群落生态的重要研究对象。
综述了鹅掌楸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殖生物学、地理分布及遗传变异、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中国鹅掌楸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鹅掌楸;研究现状;保护对策ResearchStatusand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ofRelictPlantLiriodendronspp.ZHU Qiu-sheng 1YE Jin-shan 2(1 Taih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Taihe Jiangxi 343700; 2 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 in the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Liriodendron spp. became a kind of important material of study phylogenetic evolution,genetic variation,hybridization,speci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ecology.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advance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productive biology,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hybridization of Liriodendron spp. At the same time,the protective measures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were explored.Key wordsLiriodendro spp.;research status;protection comtermeasures木兰科鹅掌楸属,目前仅存2个物种,即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
业
科
学
V0l4 No 9 _ 7. .
S p., 1 e 201
S ENTI CI A
SI LVAE
S NI I CAE
鹅 掌 楸 属 树 种 繁 殖 性 能 的遗 传 分 析 术
冯 源 恒 李 火根 王 龙 强 边 黎 明 姚 俊 修 施 季 森
全 双 列 交 配 设 计 , 各 交 配 组 合 子 代 的 出苗 率 来 评 价 各 亲 本 的雌 、 繁 殖 性 能 , 析 影 响鹅 掌 楸 繁 殖 性 能 的 父 本 效 以 雄 分
应 、 本 效 应 、 母 本 交 互 作 用 效 应 、 亲 本 的一 般 配 合 力 及 各 交 配 组 合 的特 殊 配 合 力 。 同 时 , 用 l 母 父 各 利 1个 S R位 点 S
力 远 高 于 种 问 杂 交 。尽 管 亲 本 遗 传 距 离 与 杂交 亲 和性 二 者 问 相 关 不 显 著 , 仍 存 在 如 下 趋 势 : 内 杂 交 的 亲 和 性 但 种 随 遗 传 距 离 增 大 而 增 加 ; 种 间杂 交 的 亲 和性 则 随遗 传距 离 增 大 而 降 低 。 研 究 结 果 对 于 鹅 掌 楸 杂 交 种 子 园 的亲 本 而 选 配 及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有 重 要 的参 考 意 义 。 关 键 词 : 鹅 掌楸 ;繁 殖 性 能 ; 传 效 应 ; 传 距 离 ;杂 交 亲 和 性 遗 遗
林 木 遗 传 与 生 物 技 术 省部 共 建教 育 部重 点 实验 室 南 宁 5 00 ) 3 0 1 南京 203 ; 1 0 7 2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1
摘
要 : 分 析 影 响 鹅 掌 楸 繁 殖 性 能 的 遗 传 效 应 。 以鹅 掌 楸 、 美 鹅 掌 楸各 4株 成 年 个 体 作 为 交 配 亲本 , 行 8x8 北 进
Th e d g r n t n r to f r e c t g c mb n t n wa s d a n i d x t v l a e ma e f ma e r p o u t e f n s e s e e mi a i a i o a h ma i o i a i s u e s a n e o e a u t l / e l e r d c i i e s o n o v t f r i o r s o d n tn r n s T e g nei fe t n r p o u t e ft e s, i e ms o t r a fe t o t c re p n i g ma i g pa e t . h e t e f c s o e r d c i i s s c v n n t r f ma e n l e c ,p t r a ae n l
信 息 估 算 亲 本 间遗 传 距 离 , 析 亲 本 间 遗 传 距 离 与 繁 殖 性 能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结 果 表 明 : 掌 楸 繁 殖 性 能 主 要 受 母 分 鹅
本 效 应 影 响 , 本 效 应 可 以 忽 略 ; 殖 性 能 的 一般 配合 力 亲 本 问 差 异 较 大 , 雌 性 大 于雄 性 ; 内交 配 的 特 殊 配 合 父 繁 且 种
Fe g Yu n e g n a h n L o e iHu g n W a gLo g in n n qa g Bin L mig a i n Ya u xu o J n i S iJs n h ie
( . e aoao eec & Bieh o g 1 KyLbrtyo Gnts r j i o cnl yo nsyo E uai N di oet n ei N n 10 7 t o fMiir dct n a n F r r U i r t t f o g sy v sy a g2 0 3 ;
2 G a g i oet ee r ntue N n ig 5 0 0 ) . u n x r r R sac Is tt F sy h i a nn 3 0 1 Absr c : I h s p p r he g n t fe t n t e r p o u tv i e s o ii d n r n we e a a y e a e n a 8 × 8 t a t n t i a e ,t e e i e c s o h e r d c i e ft s f L ro e d o r n l z d b s d o c n
中 图 分 类 号 : 7 8 4 ;¥ 2 . ¥ 1.6 72 3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9— 0 3— 7 10 7 8 (0 1 0 04 0
G e e i is c i n f r t p o uc i e Fine s o ro e d o e i e r m n tc D s e to o he Re r d tv t s fLii d n r n D r v d f o 0 fs r n s o m p e e Di le r s e p i g f Co l t . a llC o s s
c mpeedall rsig n w ih4 a ut .c ies a d4 a ut .uii r eern o yc oe smaigp rns o lt—il o s ,i hc d l L hnne n d l L tl f aw r a d ml h sna t ae t. ec n p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