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陇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调查及分析
甘肃陇南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甘肃陇南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特征摘要以陇南白龙江某水电站坝址为中心,通过对其周边地区的野外调查、地形地貌以及地震活动性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认为该水电站有发生小规模崩塌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应对其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陇南;地震地质灾害;水电站;坝址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而在地震力触发下地质体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灾害,则被称为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基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甘肃陇南地区位于西秦岭和龙门山的交汇部位,强烈的构造抬升导致了该地区形成了高山陡峻和峡谷盆地交替变换的复杂地形,同时该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其中以1879年武都南8.0级地震最大,5.12汶川地震也导致了该地区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区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遗留物随处可见,因此有必要对其地震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研究。
陇南地区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本文以陇南白龙江某电站坝址为例,对其周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概述,希望能为此类地貌形态下的地震地质灾害防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地质地貌概述坝址位于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内,构造线方向呈NWW-SEE,地层整体呈现为一轴面基本顺河的小型背斜构造,岩体结构较为简单,岩性主要以石炭系以及泥盆系中统地层构成。
第四系地层主要包括崩塌坡积物及河流相冲积物,崩塌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山脚下,组成物为块石和碎石土。
河流相冲积物分布在河床和阶地上,组成物质为砾石和砂,含少量粉细砂和淤泥。
坝址内河床宽度18m左右,河谷呈“U”字型,峡谷两岸山体雄厚,相对高差较大,为典型的峡谷地形。
两岸为基岩边坡,山势高陡,自然坡度70°~80°,局部近直立,河谷切割深度超过200m。
河流左岸发育了白龙江的一级阶地,拔河3m左右,阶地为基座阶地。
2 滑坡与崩塌坝址附近滑坡和崩塌现象较为普遍,即存在新近崩塌物,也存在古滑坡体(图1)。
汶川8.0级地震甘肃陇南地区建筑震害调查

汶川8.0级地震甘肃陇南地区建筑震害调查刘玮;吴志坚;马宏旺;王兰民;陈龙珠【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32)002【摘要】总结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在甘肃陇南地区造成的农村房屋和城镇房屋的典型震害及其原因.考察发现,由于农村房屋一般未经抗震设防设计,在本次地震中即使在低烈度地区仍然震害严重;而城镇房屋震害较轻,一般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严重破坏的大多是一些施工质量差,缺乏良好的抗震概念设计以及改建时未考虑抗震设计的建筑.建筑震害调查的几个地区设防烈度均为Ⅷ度,实际烈度为Ⅵ~Ⅸ度,因此这些地区的房屋震害情况刚好能反映这些地区房屋抵抗小震、中震及大震的能力.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设防目标.最后本文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了建议.【总页数】7页(P179-185)【作者】刘玮;吴志坚;马宏旺;王兰民;陈龙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系,浙江,宁波,3151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1;P315.9【相关文献】1.汶川地震前后甘肃陇南地区地下水异常调查及研究 [J], 朱朝霞;严武建;李晓峰;张辉2.高度重视外廊式单跨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5.12汶川大地震甘肃陇南地区中小学教学楼、机关办公楼外廊式单跨多层砖房震害考察体会 [J], 莫庸;金建民;杜永峰;曹宝恒3.高烈度地震区建筑结构选型问题的初步探讨——5.12汶川大地震陇南地区建筑结构震害考察中结构选型问题的思考 [J], 莫庸;金建民;杜永峰;曹宝恒4.常时微动测试在汶川地震甘肃灾区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中的应用 [J], 吴志坚;车爱兰;王兰民;陈龙珠;刑爱国5.汶川大地震甘肃灾区房屋震害调查和震害分析 [J], 曹宝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12汶川地震后陇南山区典型滑坡调查分析

3 31 25. 8 N 。 1 4o 2 3 28 ~ 1 4o 3o 32 0 5 6. 5 0
形态 。境 内 山高 谷深 , 壑 纵横 ,属褶 皱 剥蚀 地貌 。 沟
调查 区 内相对 高 差在 8 O 1 0 0 ~ 0m,坡度 大 多是在 0 3 。 以上 ,坡 体 结构 松散破 碎 ,地 表裸 露率 较 高 。 O 在 北 峪河 的冲 积作 用 下 ,该 区形成 东 西 向狭 长 的冲 积 平 原 ,最 宽阔处 约 为 2 0 0 m,最狭 窄 处大 约为 0 3 0 i 。流 水侵 蚀 的红色 丘 陵广 泛分 布 于北 峪河 两 0 n
5 3 . 7 E 之 间 ,位 于 陇南武 都 区境 内,属 陇 3 58 7 南 中低 山区 , 白龙 江一 级支 流北 峪河 流 经本 区 。该
滑坡密 集 分布 区地 势起 伏较 大 、沟谷 纵横 ,交 通设
施 相对 落后 。省道 2 5公 路是 该地 区居 民与 外 界 的 0 联 系 的 唯一 交 通 运 输 通 道 , 沿 地 势 平 坦 的 河 谷 布 线 ,公路 沿线 村落 密集 ,是该地 区 人类 活动 强烈 的
坡 、堰 塞湖 和泥 石 流等 次生 灾 害 ,其 中崩 塌滑 坡 为 数量最 多 、分布 范 围最广 的灾害 ,造 成 的危害 也较 大 。本文 在 实地调 查测 量 以及 对 当地居 民寻访 的基 础 上 ,从滑 坡体位 置 、规 模 、形态 结 构 ,及 其 诱发
的 因素 等 ,对 汶JI 后 陇南 山地 典 型滑坡 进 行 了 I 地震 研 究分 析¨ J 。
李 晶冰 , 白世彪 ,王 建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 院,江苏 南京 2 04 10 6)
陇南地区农村民房遭受汶川8.0级地震震害分析及启示

陇南地区农村民房遭受汶川8.0级地震震害分析及启示
王强;王兰民;袁中夏;张振中
【期刊名称】《世界地震工程》
【年(卷),期】2008(0)3
【摘要】汶川8.0级地震不仅给四川省造成严重灾害,而且对周边省区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
陇南地区紧邻四川省北部,距震中汶川最近距离仅200公里.汶川8.0级主震及系列余震对该地区农村民房、公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该文基于对陇南市农村地区民房震害考察,介绍陇南地区农村民房结构类型、破坏特点、震害机制及原因,结合震害经验实例分析总结了民房震害加剧的场地影响因素,并通过构造各类型民房的震害矩阵对民房抗震性能优劣进行了比较。
【总页数】5页(P20-24)
【关键词】陇南地区;农村民房;房屋类型;震害特点
【作者】王强;王兰民;袁中夏;张振中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
【相关文献】
1.福建省村镇民房建设的分析与思考——汶川大地震震害的启示 [J], 黄英;傅成立;吴应雄;励进;邱于益
2.汶川地震中的桥梁落梁震害分析及启示 [J], 孟杰;刘钊
3.5·12地震汶川县城房屋震害统计分析与启示 [J], 宋小虎;徐其功
4.汶川大地震桥梁震害分析与启示 [J], 张建东;川岛一彦;高桥良和;吴智深;葛汉彬
5.工业厂房在2008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及启示 [J], 王威;郑山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M_S8_0地震的地下流体与宏观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_车用太

表 2 四川省 境内汶川 MS 8. 0 地震异常统计 T a b l e2 S t a t i s t i c so f a n o ma l i e so f MS8. 0 W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i nt h et e r r i t o r yo f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学科类别 异常数 地形变 5 地下流体 9 地电磁 1 合计 15
井水温度的典型异常是云南丽江井的异常 。 观测井深 159. 58m ( 现今深 130m ) , 观测层为 三叠系板岩裂隙承压水层 , 顶板埋深 95. 82m 。 井震距为 550k m 。 自 1999 年开始高精度水温动 态观测 。 该井水温在正常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潮汐效应 , 日潮差为 0. 001℃左右 , 但 2008 年 4 月 30日开始日潮差逐日变大 , 到 5 月 4 日后显著增大 , 大到 0. 005℃左右 , 5 月 9 日潮汐效应突 然消失 , 日动态类型发生变化 , 5月 12日发生地震 ( 图 2a ) , 是较为典型的短临异常 。 此外 , 青海西宁台的地温异常也较为典型 。 该井地温观测始于 2007 年 , 观测井深 105m ,观 测层为古近系红色含石膏的泥质粉砂岩 , 井内无水 , 探头置于井底岩土中 。 井震距为 640k m 。 该井地温的正常动态背景十分稳定 , 一般日 、月变幅度为 0. 000 1 ~ 0. 000 2℃, 但 2007 年 12 月 20 日开 始逐 渐上 升 , 到 2008 年 4 月 24 日共 升 0. 001 2℃, 然后 急剧 下 降 , 到 5 月 初下 降 0. 001 4℃, 在低值上稳定几天之后急剧上升时发生地震 ( 图 2b ) 。 水氡的典型异常是四川省理县杂谷脑镇异常 。 该测点为温泉 , 水温 30℃。 自 1984 年初开 始用 F D105K 型射气仪测氡 。 泉震距为 53k m 。 该井正常动态背景值是 15B q /L 左右 , 起伏度 为 2 ~ 3B q /L , 但 2007年 11月 19日起急速下降 , 到 11 月底连续降了 3B q /L 左右 , 然后缓慢起 伏上升 , 2008 年 4 月中旬恢复正常 , 然后发生地震 ( 图 3) 。 1. 3 宏观前兆异常 汶川 M . 0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 , 特别是宏观临震异常是可观的 。 仅据震后对四川省绵阳 、 S8 江油 、 广元与青川 4 个市 、 县的抽样调查 , 宏观异常总数达 100 多项 , 异常以动物异常为主 , 但也 有气象 、 地象 、 地下水等多方面的异常 。 其中 , 认为较典型的异常如下 。 最为突出的是蛇类异常 。 其中 , 壮观的异常是出现在广元市朝天区西北乡车坝村的野蛇扎 堆死亡的现象 。 5月 9日在该村一干沟的陡坡上发现千余条蛇分成 4 堆相互交织在一起 , 且处 在奄奄一息的状态 , 部分死亡 ( 图 4a ) , 异常持续到 5 月 13 日 , 最后绝大多数蛇死亡并腐烂发
汶川8.0级地震前异常分析及预报问题思考

程万正 官志君 吴小平
( 川省 地 震 局 , 四J 成 都 6 04 ) 四 I l 10 1
汶川地震是四川省有历史记载 以来 的第一个 8级地震 。汶川 8 . 0级地震属于首发巨大地震 , 震前相当长时间发震构造及 附近地区 闭锁。震前较长时 间震中及周围地 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没 有前震,仪器微观监测 台和测项绝大多数没有监测到短临异常 ,尤其震 中所在的龙 门山地震带上 的监测仪器没有监测 到临震异常 ,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宏观地下水 以及动物异 常集 中分布的现象 。 无论地震学家还 是地质 学家 ,都对龙 门山断裂带潜在危 险性认识不足 ,一般局限在该断裂带历史 上最大地震就是 15 6 7年的汶 川 6 . 5级地 震。 根据震后进行全面清理和重新认识 。 测震学分析结果 : 四川及邻区地震前出现长期背景性异常 2项;中期趋势异常 6项 ;短期趋势异常 2项 。 观测异常数 比例分析 结果 :四川地区定点前 兆观测 台站数 14个,汶川 80级前出现 中期和 5 . 短 临异常 台站 1 个 ,出现异常台站数 比例 为 91 4 . %。四川地区定点前兆异常测项数 2 6项 ,汶川 9 8 . 0级前出现中期和短 临异常测项数 1 3项 , 出现异常测项数 比例为 4 %。 . 4 而流动形变复测 间隔 时 间长 ,难 以给出短临异 常分析结果 ,未计算在 内。 根据 四川省地震局 分析报 告、震情会商意见,没有在汶川 8 . 0级地震前做 出短临预报 。四川 省地震局也没有收到任何其他社会 团体和个人对 汶川 8 . 0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 。
宏观异常 的收集和落实,一般 由异常所在地的地方地震局 、办负责。省局收到上报 的突出的 宏观异常 ,省局将派专 家组协助地方一起落实。经落实属实 的宏观异常,将作为 日常震情判定 的 重要参考 ,与地震活动性和微观前兆观测异常一起,用作 日常周、月会 商和加密会商震情判定 的 依据 。清理分析 了汶川 80级地震前上报 的宏观异常现象 。这些资料 是根据震前 四川省地震局 收 . 到的每周 、月度各单位 或个人 上报 的各类异常现象材料 ,包括全部档案。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 包括 民用井 、泉水变化 ,气 象、动、植物异常等。2 0 -2 0 02 0 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 中分布在凉山州 地 区,多数是沿安宁河 一则木河构造 带分布 ,以及J 滇交界西侧地 区。2 0 -2 0 年 5月宏观异 l I 04 0 8
汶川M_S8.0地震对甘肃陇东地区的破坏影响与特征分析

汶川M_S8.0地震对甘肃陇东地区的破坏影响与特征分析王爱国;杨晓鹏;李明永;柳煜;石航;史继平
【期刊名称】《西北地震学报》
【年(卷),期】2009(31)1
【摘要】在汶川MS8.0地震后甘肃陇东地区的详细灾害调查基础上,对该区地震破坏进行了分类研究,给出了各种建筑物及工程结构的破坏程度及破坏特征。
结合该区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对产生地震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区地震破坏相对严重的原因除与建筑物本身质量及结构有关外,还与远震和地形影响的长周期效应及持时较长有关。
【总页数】6页(P80-85)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陇东地区;地震破坏;长周期效应
【作者】王爱国;杨晓鹏;李明永;柳煜;石航;史继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基地;甘肃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平凉中心地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15
【相关文献】
1.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 [J], 张鹏;陈新民;王旭东
2.汶川MS8.0地震对甘肃陇东地区的破坏影响与特征分析 [J], 王爱国;杨晓鹏;李明永;柳煜;石航;史继平
3.汶川M_s8.0级大地震中成都地区液化特征研究 [J], 王维铭;袁晓铭;孟上九;孟凡超
4.汶川M_S8.0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动态变化初探 [J], 党学会;王同庆;吕志鹏;申星
5.汶川M_S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J], 傅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趋势估计问题

第3期(总第132期)2009年9月 四 川 地 震EAR THQ UA KE R ESEAR CH IN SICHUAN No 13Sep t 12009收稿日期:2009-02-22作者简介:程万正(1950-),男,四川井研人,研究员1论汶川81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趋势估计问题程万正,张永久(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本文对汶川81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
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
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关键词: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地震条带;汶川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15(2009)03-0001-07分析和研讨汶川发生81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趋势估计问题。
如下的2次特大地震事件对汶川810级地震之后的大震趋势的估计产生重大影响:一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1级地震是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次地震打破自1951年西藏当雄8级地震后中国大陆50年来没有8级以上地震的记录。
昆仑山口西发生811级地震后,呈现中国大陆内部强震活动相对平静,而其周围地区相对活跃的局面。
昆仑山口西811级地震后615年,在四川汶川发生810级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再次呈现几年之间重复发生8级地震现实,如1920年宁夏海原815级地震、1927年甘肃古浪810级地震。
二是这一期间,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大断裂中段的近海发生M w910级地震,2005年3月28日在往南的地方发生M w817级地震(据NE I C 测定的结果)。
这对于当时中国大陆内部强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问题。
比如,区域周边地震活跃,而区域内部地震活动平静,这是否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打破这种平静,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和征兆?这在当时,强调影响和关联分析的人比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 武 建 ,朱 朝 霞。 ,李 晓峰。 ,张
3 0 0; ( . 京 大 学 地 球 物 理 系 , 京 1 0 7 ; . 肃 省 地 震 局 , 1北 北 081 2甘 甘 兰 州 7 0 0
3 甘 肃 省 水 文 水 资 源 局 , 肃 兰 州 7 0 0 . 甘 30 0 摘 要: 据 对 20 根 0 8年 5月 1 日汶 川 8 0级 大 地 震 前 后 ( 0 8年 4 月 1 日至 7月 1 日) 肃 省 陇 2 . 20 3 甘
南地 区及甘 南州舟 曲县 宏观 异 常的震后 现 场调 查 结果 , 经过 资料整 理 分析和 挑 选可 靠异 现 象 , 对
其 时空分布 特征 进行 了研 究 。结 果表 明 , 时 间上宏 观异 常 的数量 临近 地震 逐 渐增 多 , 临震 前形 在 在
成峰 值 ; 空 间上 宏观 异 常的 分布在 高烈度 区较 多。对宏 观 异 常 与震 源机 制 关 系以及 宏观 异 常对 在
3 Hy r lg n tr s u c ra fG n uPr vn e L n h u 7 0 0 , h n ) . d oo y a d Wa e Reo reBu e uo a s o ic t a z o 3 0 0 C ia
Absr c : s d on t il n s i ton r s l o hem a r c i no le pp a e f r n ta t Ba e hefed i ve tga i e u tf rt c os op ca ma isa e r d be o e a d
a om a is dit i t d i ghe a t n le s rbu e n hi r e r hqu k nt nst r a The r l ton hi t e n he m a r — a e i e iy a e . e a i s p be w e t c o s o c a m a i s a d e r hq ke m e ha s ,a e la s i ee f c o a t u ke p e c i c pi no le n a t ua c nim sw l sa po sbl fe tf re r hq a r diton
wi h i Oe e t a df r d ap a u tb f r h at q a e n s ail r c o c p c t t et h met v n , n o me e kj s eo et ee rh u k .I p ta mo ema r s o i
第 3 3卷
第 1期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V o . 33 N o 1 .1 Mac r h,201 1
2 1 O 1年 3月
NoRTH W ES TE RN EI M OLoGI S S CAL J OURNA L
汶 川 8 0级 地 震 前 后 陇 南 地 区 .
地 震 宏 观 异 常 调 查 及 分 析
辉 肃
YAN u j n ,Z w —i a HU h o x a ,LIXio fn Z a — i。 a —e g 。ZHANG i Hu
( . p t n f Ge p ysc , k n Un v riy, ii g 1 0 71 Chia; 1 De arme to o h is Pe i g i est Bej n 0 8 , n 2 Earhq a eA d iita in o n u Prvic La z o 7 0 0 Chia; . t uk m nsr to J Ga s o n e, n h u 3 0 0, n
地 震预 测 可能发挥 的作 用等 问题进 行 了讨论 。
关 键 词 :汶 川 8 0级 地 震 ;陇 南地 区 ; 观 异 常 ; 计 分 析 . 宏 统
中图 分 类 号 :P 1 . 2 357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4 2 1 ) 1 0 6 一O 0 0 8 4( 0 1 0 — 0 7 4
a trW e c u n Ms . a t q a eo y 1 , 0 8 fo Ap i 1 t u y 1 )n Lo g a nc— fe n h a 8 0 e rh u k n Ma 2 2 0 (r m rl ,oJ l 3 i n n n mu ii
I e tng tO nd Ana y i i M a r s o i o a i so r hq a e b f r nv s i a i n a l s sO l c o c p c An m le f Ea t u k e o e
a d a t r W e h a s 0 Ea t n fe nc u n M 8. r hqu k n Lo g n Ar a o n u Pr v n e a e i n na e fGa s o 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