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界——设计思维

合集下载

设计思维——一种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

设计思维——一种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

设计思维——一种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 乔凤天设计思维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乔凤天设计思维工具 乔凤天Feature Story10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什么是设计思维设计思维这一术语源自设计领域,多被理解为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将设计想法通过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赫布·西蒙(Herbert Simon)于1969年在他的著作《人工科学》中提出了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概念,设计是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

在他的启发下,人们开始探索设计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奈吉尔·克洛斯(Nigel Cross)于1982在《设计师式认知》一文中指出[1],设计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关注的对象是自然世界,其认知方式是可控的实验、归类和分析,人文关注的对象是人类经验,其认知方式是类比、比喻、批判和评价,而设计关注的是人造世界,其认知方式是建模、图示化和综合化。

哈佛设计学院的建筑学教授彼得·罗(Peter G Rowe)于1987年在其著作《设计思维》中,描述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在做设计时用的设计方法论,并正式提出设计思维这一概念,自此,设计思维也成为设计师问题解决方法的代名词。

∙走向基础教育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之所以能被非专业设计师广泛应用于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疑难问题,尤其中小学教师将设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皆因设计思维从专业设计走向了协同设计,从高等教育走向了基础教育[2]。

自工业革命开始,产品设计逐渐与产品生产分离,致使产品设计关注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以解决人们日常所用为目的的日用品设计,拓展到以解决人们信息传达为目的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以及以解决人们空间使用为目的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

布坎南(Buchanan)指出,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造可能性的有序、系统的一般设计理论,可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

设计思维的五个流程

设计思维的五个流程

设计思维的五个流程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它强调用户体验和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破解问题,通过持续地实验、测试、迭代来不断提高设计的质量。

设计思维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让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随时采用。

下面将介绍设计思维的五个流程。

1. 发现问题任何设计都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第一步。

这需要我们对目前的状况做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在设计一个网站时,需要先发现用户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对用户、市场、品牌和竞争对手进行调研,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人类行为分析等方法进行。

2. 定义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准确定义问题。

通过定义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也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在定义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数据,收集有关用户需求和行为的信息,从而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

这可以通过制定一个或多个“如何”问题实现。

3. 创造灵感定义问题之后,需要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在这个阶段,需要发挥创意,把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使用创意方法,如头脑风暴、卡普兰理论、快速原型等等。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产生大量的可能解决方案,并尽量多地尝试、实验,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4. 开始实验在确定解决方案后,需要开始进行实验,并对其进行评估。

这个阶段可以使用低保真度的模型如手绘草图、纸板模型、3D打印等等。

通过实验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发现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不断迭代和改进,以完善设计。

5. 实现最后,需要实现设计并将其引入市场。

将设计思维流程引入实际场景,可以迅速带来显著的变化。

在引入时,需要考虑用户反馈、市场反馈和实际效果,并及时对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运用设计思维流程,可以设计出具有更优异、适应性更强、用户体验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结设计思维流程五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设计思维的特征

设计思维的特征

设计思维的特征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设计思维的那些特别之处。

设计思维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各种奇妙的大门。

它首先呢,特别注重人的感受。

你想想看,要是设计出来的东西,让人用着别扭,那多糟糕呀!这就好比你去买鞋,不合脚的鞋就算再好看,你也不会穿着舒服呀,对吧?设计思维就是要让东西和人“合拍”,让人觉得亲切、好用。

还有啊,设计思维超级有创意!它可不是那种死板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它鼓励人们大胆地去想,去尝试那些从来没试过的点子。

这就好像在一张白纸上画画,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洒你的创意,画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要是都不敢想,那还能有啥新东西出来呢?
它还很灵活呢!不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

遇到问题了?没关系,换个思路,换个方法,说不定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啦!就跟咱走路似的,这条路走不通,咱就换条路走呗,总能走到目的地的。

设计思维还特别强调观察。

你得像个细心的侦探一样,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发现那些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

这就跟找宝藏似的,你得仔细找,才能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贝呀!只有观察得够仔细,才能做出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设计。

而且呀,设计思维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它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把各种想法都扔出来,说不定哪个想法就能点亮整个设计呢!这就像一场热闹的聚会,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礼物,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超级棒的大礼包!
你说,设计思维是不是很有趣?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魔法棒,能把普通的东西变得神奇,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我们为啥不多多运用设计思维呢?让我们用设计思维去创造更多的美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吧!这不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吗?难道不是吗?。

设计思维知识点总结

设计思维知识点总结

设计思维知识点总结设计思维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与方法,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等。

设计思维并不局限于设计师,它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

设计思维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实验和反思,能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在这篇总结中,我们将从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设计思维的应用、设计思维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设计思维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设计思维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为中心。

设计思维的本质是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和反思,不断地挖掘和解决问题的潜在需求,以期望能够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可以跨学科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设计思维的核心原则包括共创、用户体验、叙事、原型、框架等,这些原则也为设计思维的运用提供了基本指导。

设计思维不仅涉及到产品设计、服务设计,还涉及到系统设计、企业策略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思维越来越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

二、设计思维的应用在商业领域,设计思维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品牌策略、市场营销等方面。

通过设计思维,企业能够更好地挖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思维还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牌价值。

在教育领域,设计思维被应用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的改进中。

通过设计思维,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医疗领域,设计思维被应用到医疗设备的设计、医疗服务的优化等方面。

通过设计思维,医疗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医疗流程,改善医疗环境。

除此之外,设计思维还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社会创新等领域。

通过设计思维,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寻找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_Design thinkingppt课件

设计思维_Design thinkingppt课件

精品课件
22
Interesting opinion
1. 灵感不靠谱,套路靠谱,创意可以被推导出来。 2. 解决问题需要将开放问题转化为封闭问题。 (养老的例子) 3. 化挑战为机会: a. 探索问题-死磕到底问问题
b.以人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调查,对人的洞察,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c.迭代问题:关键并不是快
精品课件
66
Idea catalyst
精品课件
77
精品课件
88
Backup
如何设计一个令人满意的茶水间
精品课件
99
宅男需要怎样的厕所, 生活才完美?
精品课件
1010
精品课件
1111
Step 1 Insight 获得洞察
精品课件
1212
Step 2让问题具体点
精品课件
1313
精品课件
1414
Start Here
商业
Innovation
调研极端用户(多和处女座交朋友),洞察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忍受,极端用户DIY

技术
用户体验的胜利
4. 汇报概念,讲故事(极端用户最佳),breakdown成idea。 5. 建议不重要,动机才重要。
精品课件
33
Methodology
Insight
Ideate
Prototyping
Implement
Challenge
精品课件
PERSONA
Opportunity Map
Prototype
Solution
44
PERSONA
Basic
Gap
Story of Now
Meaning

设计思维的概念和定义

设计思维的概念和定义

设计思维的概念和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设计思维。

这设计思维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好多奇妙的大门。

你看啊,设计思维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厨做菜。

咱得先想好要做啥菜,是麻辣鲜香的川菜呢,还是精致细腻的粤菜。

这就是设计思维里的理解需求,得知道咱要干啥,目标是啥。

然后呢,就开始找食材啦,这食材就像是各种创意和想法,得挑新鲜的、合适的。

接下来就是切菜、配菜,把那些创意和想法整合起来,搭配出最美味的组合。

最后下锅一炒,哇,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就出来啦!这就是设计思维的魔力呀!再比如说,设计思维像搭积木。

咱得先有个大致的想法,要搭个城堡还是飞机。

然后就开始找各种形状的积木,长的、短的、方的、圆的。

把这些积木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块一块地搭起来,有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搭歪了,那就重新调整嘛。

这不就跟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样嘛。

设计思维还特别注重用户体验呢!就好像咱去商场买衣服,那店里的灯光得让人舒服吧,衣服得摆放得让人容易找到吧,售货员得热情友好吧。

要是店里黑乎乎的,衣服堆得乱七八糟,售货员还爱答不理的,你还会想在那买东西吗?肯定不会呀!这就是设计思维在生活中的体现呀。

而且设计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哦!它就像一条流淌的小河,会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大石头挡住了去路,那咱就得想办法绕过去或者把石头搬走呀。

不能死脑筋,一条道走到黑。

你想想看,我们周围的好多东西不都是通过设计思维创造出来的吗?那些好用的手机软件,舒适的椅子,漂亮的建筑。

如果没有设计思维,那我们的生活得多无趣呀!咱普通人也能运用设计思维呢!比如说你想布置一下自己的房间,那就得先想想自己喜欢啥风格,然后根据这个风格去选择家具、装饰品。

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运用设计思维呀!设计思维就是这么神奇,这么有趣,这么实用!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东西。

所以呀,大家都快来试试这神奇的设计思维吧,说不定你就能创造出下一个让人惊叹的作品呢!。

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

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

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设计思维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方法,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它鼓励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新机会。

这种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步骤,而是一个循环和迭代的过程,涵盖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思维的五个核心步骤逐渐显现:共情、定义、构思、原型制作及测试。

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五个步骤如何在设计思维的框架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共情(Empathize)无论是在任何设计项目中,首要步骤都应该是深入了解用户。

共情是设计思维的基础,它涉及与用户进行密切接触,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及挑战。

这一阶段不仅仅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更在于通过观察和交谈来获得深刻的洞察。

观察:观察用户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可以揭示他们未被意识到的需求。

设计师可以通过旁观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表现,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访谈:与用户进行深入对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对话,让用户自由表达,从而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感受图:在收集到的数据之后,可以创建一个感受图,将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可视化,这有助于更好的理清思路,并为后续步骤提供参考。

共情步骤旨在让设计者从用户的视角出发,使得后续的定义和解决方案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这意味着创意不再孤立于设计者自身,而是源于对目标用户深刻而真实的理解。

二、定义(Define)在共情阶段获取足够信息后,接下来的目标是明确问题。

这一步骤中,将所收集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清晰的问题陈述,以便团队能聚焦于最关键的挑战。

定义阶段强调的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

聚焦问题: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问题。

将这些问题整理为简明扼要的问题陈述,保证团队所有成员对目标保持一致。

用户角色定义:将不同类型的用户分组,根据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特征进行角色构建,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不同群体的期望与体验。

“人性化”问题:确保定义出的问题不仅关注技术或商业层面,更要考虑到用户的人情需求,从而使问题更具人性化。

设计思维理念

设计思维理念

设计思维理念设计思维理念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在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

设计思维强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用户需求与体验,并与各个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追求创新和可应用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为中心:设计思维注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用户的需求、期望和体验。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可以更好地设计出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强调迭代和反馈,不断与用户进行互动和反馈,以进一步优化设计。

2. 多学科交叉:设计思维倡导多学科交叉,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在一起。

通过与其他学科合作,可以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多学科交叉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和跨领域创新的能力。

3. 敏捷迭代:设计思维推崇敏捷迭代的方式,即通过不断试验和学习来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师应该敢于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敏捷迭代的过程可以更快地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适应变化。

4. 持续创新:设计思维鼓励不断追求创新,超越传统的设计模式和解决方案,寻找新的创意和设计方法。

持续创新可以使设计师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为用户提供更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5. 需求挖掘和定义:设计思维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挖掘和定义过程。

通过观察用户行为、进行用户研究和采访,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的具体要求。

需求挖掘和定义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综上所述,设计思维理念是一个设计师在工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通过用户为中心、多学科交叉、敏捷迭代、持续创新以及需求挖掘和定义等方面的理念,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创新设计,并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非常界“非常界”是我准备出的关于设计系列丛书的名字,早在03年就有了初步的念想只是不确定准确的字眼。

时至非典无事可做,便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找点学究的感觉,而“道可道,非常道”让我茅塞顿开,于是“界可界,非常界”便清晰地表达出来久久思索的关于界的冥想。

设计是处在界和界之间转换和模糊的界定关系,一旦对原来清晰的界线开始产生模糊的冲动时,也就是说当界线开始蠕动的时候,新的界便会产生。

然而,界是时空的、运动的、甚至是不可描述的。

1、关于界说到界,有界面、界定、界址、界线、界限等,这里就不逐一解释他们的相关定义。

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界线为界,由多面体围合起来的空间形成间的内外分割的为界,一个物体的两个面或者多个面相交而形成的边缘为界。

总之,界是有形和无形的矛盾组合,界的出现也是解决矛盾和制造矛盾的开始。

战争是为了争夺国界,侵略和反侵略之间的矛盾就是领土的扩张和反扩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看起来是为了争夺一条河,那么实质上争夺的是河里的水,因为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这时的河流成了生命的界。

邻里之间的争吵和殴斗多半也是为了院墙界定的范围而产生,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是为了文化和信仰的界而战,诸如此类的因为界的矛盾从古到今一直方兴未艾绵绵不绝。

2、关于界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界,大致可分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几种。

物质的界是确定而清晰的,比如国界、省界、板材的边缘、器皿的形体等,它是静态的。

精神的界是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如思维的、观念的、感觉的无边缘特征,它是动态的。

这就导致界的复杂性,正是由于这种界的复杂性而导致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不断交替变化而形成的进化和发展。

3、界和设计所谓的造型正是由于界的分割和组合形式不同,如果说设计也是解决造型的一部分,那么界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将是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从造型艺术来看,设计需要解决的就是形态的结尾,而这个结尾就是界。

比如:服装的领口和袖口、建筑的墙体和柱网之间的关系、桌子的脚和面的接口等都是属于界的范畴。

由于界的组合形式和构造方式不同,所引发的形态上的差异,决定了形态的属性。

二、关于设计行为究竟什么是设计?一直以来人们总在探讨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定义加以概括,我们只能在一些理论推导、实践、实例分析的理性基础上,找到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运作规律。

其实,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形式是这个过程的结果之一,它并不在于这个过程的独立存在性。

设计就是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当中去挖掘。

就是去发现问题,发现那些存在于生活中的不合理,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变不合理为合理。

这是真正的能力型和素质型,潜在的创意就在这里。

从平凡的东西中去挖掘闪光的东西,而不要在闪光的东西上面再给他贴金。

真正的做事,认真做事,我们不需要故弄玄虚把设计弄得复杂化,设计本身其实是很平凡很简单,平凡当中有伟大的东西,你能从平凡中将其找出来,那才是不简单。

现在我们的社会把设计整个歪曲了,认为设计是个视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美化问题,以此取悦人们的眼目,所以中国的设计起不来,因为大家的观念从根本上就错了,设计东西不是光为看的,设计是生活当中的伴侣,生活当中必须要用的东西,在生活的使用中慢慢感受的东西。

美术与设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设计不是视觉的问题,它是体验,生活在每时每刻都跟生活有关系并在当中要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一说设计就是美化,把人们都约束到一个感观的问题,好像一加上艺术就是一个皇冠,就是高人一等,实在是一个误区。

正如当人问起你的职业时,你回答是设计师,对方就会恍然大悟地加上一句“哦,美工呀”。

你会为之彻底晕倒。

我们所接触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工程设计、视觉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

在研究从事这些设计时,我们应该首先研究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并涉及关注设计过程、设计问题、解决方法和设计思维等方面。

如何才能成为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设计师,实际上是取决于对设计行为的研究和理解程度,以及研究生活的角度和深度。

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无意识。

有意识的行为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动机较明确,也易为察觉,因此也被称为主动性行为或动机性行为。

动机性行为分两种:目标行为和目标导向性行为。

目标行为指的是行为本身就是目标。

目标导向性行为是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

目标导向性行为使行为的复杂性和智慧参与性大大加强,但当目标行为开始以后,目标导向性行为一般都会降低。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人从动机到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

要想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选择恰当的适合人的结构的目标。

行为是一个整体的行动过程;而运动是指人们身体内外部的生理动作,是人们行为过程在身体上的分散分解。

行为具有目的和目标,而人们的运动则是接受人们行为目的目标而动作。

所谓目标,是指人期望在行动中达到的结果和成绩,是动机性行动的诱因。

“设计行为”则是设计思维和目标导向性行为的组合,使设计思维能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表达和实现,是靠目标导向性行为的驱使构成有设计意识的导向动作。

三、关于设计思维思维是一门技巧,而不是一种天赋,当你学会如何运用这种技巧,才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的第一步。

思维的技巧在于:在合适的时机抓住主题,提炼出几个可以概括总体的想法,持续不断地整理与总体想法相关的所有事物。

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认识到提炼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他才可能将思维结果继续延伸。

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复合体。

设计行为的灵魂是奇妙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则来自平日设计思维的训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设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就是发现问题,然后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去分析总结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归纳出简洁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设计教育的目的也是在于唤起学生们对知识和智慧的热情。

而设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又来自打破常规的意识规范。

假如,我们设定设计师的第一灵感是涂抹在信手拈来信封的背面,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就是把设计草图画在信封的正面,为的是把邮票也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做法,往往是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关键。

设计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活动之一,通常理解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建筑、产品设计、绘画、雕塑、音乐以及各种形式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当然,在科学、医学、哲学、法律、管理以及其它许多人类活动领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样存在也同样重要。

但是,创造性设计中,创作的全部焦点都集中在创造人们不曾体验的新事物上,用不同方式方法达到独特和新颖。

思维过程可以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思维类型是完全不同的,最初的阶段,主要是思考者对身边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接下来的阶段,主要是让精神放松,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然后,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和最不可能发生的地点不请自来;最后,对于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反复钻研、验证和完善。

好的想法来自更多的努力,而且需要更多的积累。

好的想法不可能不经努力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简单地坐在浴室中、乘坐公共汽车或在火炉前发呆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把创造性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称为“初期洞察——准备——培育——灵感——验证”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创新设计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创新,是个人素质、能力、文化积淀和修养的综合体现。

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提出新见解、新方式的思维形式。

所以,如何培养设计思维,是在进入设计阶段和艺术表达之前的事情。

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合理的,所谓问题就是因为不合理,而设计师的责任就是将不合理变为合理。

设计思维的训练首先就是观察,先要学会如何观察,有了观察才会有创造的平台。

设计是从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开始,并非从为了造型而开始。

比如新石器时代的连体和分体陶甗,就是明显的例子。

处在蛮荒时代的先民们,不会像我们现代人知道什么是设计什么是造型什么是美学,他们只知道解决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生存。

生存作为第一条件,那就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着如何解决那些最现实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设计的本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还是这样。

记得高中时看过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当时觉得很奇怪,怎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会让一个外国人来写呢?后来在日本留学时又看到他在《中国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支撑现代社会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有四分之三是来自中国”,这足以令我们自豪。

但是再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尤其是科学技术文明究竟有多少了解?恐怕除了四大发明之外的那些发明几乎是无人知晓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象征,能把科学技术和文明链接起来的则是设计,所以黎明时的中国,先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是那些原初的生存欲望和改变生存条件的萌动,造就了中国古老文明的辉煌。

那些朴素的生存智慧,匍匐于蛮荒时代。

一切为了生存的精致思维,将人类带入进化后的繁荣,激情过后的冷静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设计是进化还是退化……再看看近二百年来,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少? 清代就占去一百多年……首先,我们看看早在7000多年前的生活用品,是怎样的一种造型心理。

四、来自蛮荒的优美……新石器时代居然能有如此娴熟的造型能力,当你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这种造型能力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存在于实现安全使用的功能里。

因为当时还没有家具的概念产生,所有的用具都放在地面,那么陶土烧制的水壶容易破碎,于是便把水壶的底部做成倒锥形,这样置于砂土中便不会翻倒水壶,细颈是便于手握其颈顶端大于颈部是为了防止在拿取水壶时不易滑落。

因为壶内盛满水会比较重,此壶的造型理由完全来自解决问题为首要因素,合理是最终原则,于是完美是在合理产生时候的必然现象和结果。

这种仅仅服务于实用的造型方法,恰恰是最简洁也是最合理的,越是来自于本能的东西越是具有生命力,也是设计的本质。

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求,但实际上已经引导了几千年来的造型方式,这种从分析和解决问题入手的设计方法似乎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想想古人的这种本能的设计手法,在看看当下,仅仅为了造型而造型、为满足虚荣心理的所谓品位审美的需要。

当下,设计的原动力究竟在哪里?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还是仅仅为了那些所谓的造型?下面我们从我国古代的一些玩具入手,看看改变思维方式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五、最早的智力魔方这是我国三千年前的智力玩具——魔方,神龙摆尾。

现代人对其依然乐此不疲……1、通常传统的玩法,把立方体打开然后再还原,在没有掌握还原的方法之前,想尽办法做各种尝试,一旦还原成功会继续再玩几次,当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以后,便将其束之高阁……2、换一种思维方式,寻求立体关系的平面变化。

27个立方体随轴线链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不同模数关系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