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论文

合集下载

开腹手术治疗95例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论文

开腹手术治疗95例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论文

开腹手术治疗95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普外科收诊的行开腹手术治疗的9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并进行分析总结报道。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平均手术时间为(36.38±4.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90±10.03)ml,平均切口长度为(4.33±0.07)cm,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5.06±3.18)h,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5.21±4.03)h,平均住院时间为(7.06±0.45)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开腹手术;急性阑尾炎【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8-01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在各种急腹症中居于首位。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点的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多伴有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1]。

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2]。

急性阑尾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多端,若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阑尾炎的治疗中,但是传统的阑尾炎开腹手术仍然是大多数医院常常选用的方法。

我院自2007年2月~2012年9月期间共收诊9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以前为今后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普外科收诊的9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均行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病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临床效果的观察与分析、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病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手术治疗与术后抗感染治疗的综合效果,并提出了临床实践中的建议以及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并发症、病例分析、综合效果、临床实践、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由于阑尾腔内黏膜屏障破裂导致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的一种常见急腹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急性阑尾炎是急腹症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且患者多为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如果不及时治疗,阑尾炎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即阑尾切除术。

手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阑尾内的化脓物质,避免进一步感染扩散。

术后抗感染治疗也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病情恢复速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对临床数据分析和病例观察,我们希望可以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明确手术治疗和术后抗感染治疗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总结并系统评价手术治疗与术后抗感染治疗的综合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论文

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论文

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

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为100%,术后无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发生。

结论:需依据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特点,行细致认真的检查,及时明确制定治疗方案,把握手术时机,术后对病情行密切观察,并给予足量抗生素应用,加强营养技持,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04-01临床普外科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居首位。

以脐周围隐痛或上腹部渐痛,数小时后向阑尾点及右下腹转移,呈不同程度的反跳痛、压痛为主要表现。

常有恶心、食欲不振、乏力、呕吐、初期低热伴发,症状多不显著[1]。

近下来,随着环境污染渐趋严重及工作压力增大,急性阑尾炎发病率日益上升,对公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病情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3-75岁,平均(33.7±2.1)岁。

均符合《外科疾病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

均有典型右下腹反跳痛、压痛。

恶心呕吐13例,麦氏点周围有固定压痛点33例,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史、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腹胀、均有腹痛症状32例。

排除肝、肾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

1.2方法:本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均行局部硬膜外麻醉。

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典型的患者取右下腹麦氏切口。

未明确诊断者于右下腹取经腹直肌探查切口,以为术中脓液清除和进一步探查提供条件。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论文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论文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势与不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诊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2-01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

阑尾腔梗阻后并发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因,因此,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是首选[1]。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入选386名患者经诊断均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且需做切除手术,排除患者患有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其中男217例,女169例,年龄17-62岁,平均(47.3±10.6)岁。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均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为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

2 治疗方法2.1 分组将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两组。

观察组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共196例,对照组为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共190例,且两组之间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浅议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手术治疗

浅议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手术治疗

浅议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手术时机与方法。

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5例手术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对手术后各项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5例手术患者中有3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好转,无死亡病例,治愈率达94.2%。

结论选择好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方法可明显提高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阑尾炎穿孔手术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并确诊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9岁,均为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

35例患者中,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

1.2临床表现与体征[1.2.3]1.2.1转移性右下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

本组28例患者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

1.2.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晚期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5例患者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1.2.3全身症状初期有乏力、头痛。

炎症加重时可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多在37.5~39℃之间。

5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出现了畏寒、高热,体温高达39~40℃以上。

1.2.4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

当炎症扩散到阑尾以外时,压痛范围也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部位压痛最为明显。

1.2.5腹膜刺激征象13例患者有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1.3手术步骤35例患者均采用硬脊膜外麻醉。

选择在右下腹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采用右下腹斜切口27例,右下腹横斜切口8例。

用纱布垫将小肠推向内侧,先找到盲肠,再沿三条结肠带向盲肠顶端追踪,即能找到阑尾。

如仍未找到,应考虑盲肠后位阑尾的可能,再剪开侧后腹膜,内翻盲肠寻找阑尾。

75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论文

75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论文

75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确诊后,75例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

结论急性阑尾炎发病较急,一经确诊,立即手术,制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18-02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的特点,本人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75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5例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2岁,其中7-10岁4例,18-60岁68例,60-64例3例。

发病到入院时间,4-48小时10例,72-96小时35例,96-216小时30例。

首发症状,右下腹痛10例,具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者47例,体检右下腹发现肿块者8例,其中1例以肠梗阻就诊,经体检发现右下腹肿块,腹膜炎体征9例。

1.2 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急性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30例,坏疽性阑尾炎26例,穿孔9例。

本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50例,诊断未明确,剖腹探查25例。

1.3 手术治疗①原则:发病时间短而右下腹无肿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积极手术治疗。

右下腹有肿块者或发病时间长的阑尾炎患者,经过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抗炎治疗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②麻醉:硬膜外腔阻滞麻醉68例,局部麻醉3例,氯胺酮分离麻醉4例。

③手术方法:患者常规消毒,术前明确诊断50例具有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者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长度3-7cm,切口上1/3与髂前上棘和脐的连线外1/3相交,则切口下正好是阑尾的位置。

诊断未明确的25例患者取腹直肌旁或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根据术中情况而确定切口的大小,常规切除阑尾,阑尾残端包埋,如果盲肠壁水肿明显,无法包埋者,可行“8”缝合包埋残端或单纯结扎阑尾根部,再用大网膜覆盖残端并固定之;对于化脓穿孔和周围脓肿形成者,可吸净脓液,脓肿包裹时用手指钝性分离机化大网膜,切除炎症浸润大网膜;局限性腹膜炎者,不宜广泛冲洗,皮下应用庆大霉素冲洗;弥漫性腹膜炎者,可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以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右髂窝内放置胶管并在切口旁另戳孔引流体外,皮下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然后检查准确无误后关闭腹腔。

比较研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论文

比较研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论文

比较研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最常见的急腹症、腹腔镜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正在逐步扩大、均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26例病人,分为两组、探查分离周围粘连,有脓液者先吸尽腹腔积脓、对阑尾根部坏疽穿孔者,采用2-0可吸收肠线包埋缝合、从术毕回房到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时间、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 检验、一般认为阑尾炎是一个常见而且比较小的疾病、创伤小,腹壁最大创口12mm;切口的痛苦明显减轻、费用较高,对仪器设备、器械的依赖性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U的:研究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方法: 126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分为腹腔镜组(LA)和开腹组(0A),分别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和开腹阑尾切除,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对结果进行统汁学分析。

结果:除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外,LA组在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水的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止痛药应用等方面均优于0A组。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具有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所不具备的多种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最常见的急腹症,过去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腹腔镜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否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目前尚有争议。

本文就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进行了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26例病人, 分为两组。

LA组共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14〜75岁,平均40岁。

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9例。

0A组共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13〜73岁,平均39岁。

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1例。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护理心得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护理心得

临床医学论文浅谈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护理心得方法:对20xx年至20xx年本院收治的26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在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成功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xx年,主要是由于自身饮食不规律以及肠道消化不良等原因,造成食物残渣以及粪石进入阑尾腔内,使本身就比较狭小的阑尾腔梗塞而引发的炎症。

其临床表现:①持续性腹痛。

阑尾炎最初疼痛的位置是脐周及上腹的轻微疼痛,之后疼痛感加重且位置发生转移,最后转变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②胃肠功能障碍。

阑尾炎会引起消化代谢系统紊乱,如食欲不振、呕吐、便秘、排尿疼痛等;③全身发热症状。

阑尾炎患者体温会有明显上升,并伴有乏力感。

1 资料与方法将20xx年收住在我院26例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护理记录进行分析。

26例患者中,最小7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5.2岁。

现将护理要点整理如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

2.1.1 急诊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腹痛、恶心、呕吐者应遵医嘱禁食、补液,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腹痛者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肌肉张力,缓解疼痛。

对诊断明确、剧烈腹痛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痛或止痛剂。

2.1.2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伴有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虑给予耐心的解答,并向其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成功的经验,消除患者的疑虑,缓解心理压力,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术前准备。

(1)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有条件的还应给予X射线、B型超声检查等。

(2)皮肤护理先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皮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剃除腹部汗毛、阴毛,防止术后切口感染;应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采用液状石蜡、肥皂水、过氧化氢溶液、聚维酮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疗效等进行临床分析,以完善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法。

方法:选自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体温正常患者36例,38℃以上患者74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的患者28例,中粒细胞80%以上患者39例。

本组患者在24h以内诊断进行手术患者76例而超过24h的为24例,全部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单纯行手术切除者54例,其中行阑尾切除且腹腔冲洗术者17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冲洗并腹腔引流者23例,分类为单纯性阑尾炎5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2例,并发全腹膜炎9例和阑尾周围脓肿7例。

结果:10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痊愈,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其中肺部出现感染患者4例,尿路感染患者1例,切口感染患者1例,97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3例患者伤口感染经过引流治愈后二期愈合,以上出现并发症感染患者在7d内痊愈。

结论: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快,容易出现阑尾穿孔的可能,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对于此类疾病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153-01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急腹症之一。

由于阑尾管腔狭窄,开口小,存在于壁内的淋巴组织不断增生,阑尾系膜逐渐变短而使阑尾
弯曲等,导致阑尾管腔梗阻,而后刺激阑尾分泌大量黏液,使管腔内压上升,血循环发生障碍,初期出现剑突下或脐周绞痛。

随着症状的加剧,组织遭破坏,抵抗力低下,致病菌则容易继发侵入,则更加导致此类手术难度增加,本文针对临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服务临床,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自2008年2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22-87岁之间,平均年龄46.3岁,以上患者首发时间到就诊时间为24h 以内,在3天内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患者80例,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反跳痛,恶心呕吐患者32例,麦氏点疼痛患者83例[1]。

1.2 辅助检查:体温正常患者36例,38℃以上患者74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2]患者28例,中粒细胞80%以上患者39例。

1.3 诊断治疗:本组患者在24h以内诊断进行手术患者76例而超过24h的为24例,全部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单纯行手术切除者54例,其中行阑尾切除且腹腔冲洗术者17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冲洗并腹腔引流者23例,分类为单纯性阑尾炎5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2例,并发全腹膜炎9例和阑尾周围脓肿7例。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痊愈,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其中肺部
出现感染患者4例,尿路感染患者1例,切口感染患者1例,97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3例患者伤口感染经过引流治愈后二期愈合,以上出现并发症感染患者在7d内痊愈。

3 讨论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知单纯性阑尾炎5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2例,并发全腹膜炎9例和阑尾周围脓肿7例,10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痊愈,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 97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3例患者伤口感染经过引流治愈后二期愈合,以上出现并发症感染患者在7d内痊愈。

由于阑尾管腔狭窄,开口小,存在于壁内的淋巴组织不断增生,阑尾系膜逐渐变短而使阑尾弯曲等,导致阑尾管腔梗阻,而后刺激阑尾分泌大量黏液,使管腔内压上升,因此也会出现手术难度[3]。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压痛、呕吐、反跳痛、初始低热、腹壁紧张等。

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标志体征是右下腹固定压痛,初期有剑突下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早期为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疼痛范围较广泛,不能准确定位:当炎症扩散至浆膜层或壁层膜时,痛觉敏感、定位准确,并固定于右下腹,原剑突下或脐周痛会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患者有较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

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开始就局限于右下腹。

此次研究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都有右下腹疼痛,则说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情急,发病快和阑尾穿孔率高[4]。

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关键是早诊断.诊断时需仔细、有序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除腹部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包括血白细胞计数、ct检查、b超检查、腹腔穿刺、腹腔镜等辅助检查,其在诊断上也有重要意义。

有资料显示,腹腔穿刺阳性率达95%,主要是用于同弥漫性腹膜炎鉴别:b超诊断简单、便宜,而且准确率可达86.4%,ct能够准确显示阑尾发炎程度和范围,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8%。

目前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实施手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手术指阑尾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阶段时进行手术切除。

若不能及时手术,到了阑尾化脓或坏疽后,手术并发症则明显增加。

所以对于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应果断,谨慎,不能草率,力争在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3 d内行切除术,3 d以上者可以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选择治疗方式[5]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肠功能恢复缓慢,并发症较多,需加强术后护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对于提高急性阑尾炎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快,容易出现阑尾穿孔的可能,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对于此类疾病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代忠,周春昕,麦昌文.老年急性阑尾炎166例临床分析叨.新医学,2010,41(4):250-252
[2] 徐斌.8o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经验总结[jq.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163
[3] 刘淑霞.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74
[4] ikeda s,douehi t,nagata y.use of hepafin to lower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duced by anti-neoplastic agents used in ovaman cancer[j].j obstet gynaecol res。

2004,30(6):427-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