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合集下载

2023高考生物甲卷评析

2023高考生物甲卷评析

2023高考生物甲卷评析一、试卷结构今年高考生物甲卷,整体结构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选择题部分涵盖了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形式较为简单。

非选择题部分则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包括实验设计、分析、讨论等。

二、试题特点1. 基础性:今年的试题依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大部分题目难度适中,考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较为轻松地完成题目。

2. 综合性:虽然基础性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点,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非选择题部分,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某种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需要学生运用生态学、生物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 创新性:今年的试题在题型、题目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些创新,如实验题的增加,题目设计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

三、答题策略1. 认真审题: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避免因误解题目而失分。

2. 基础知识要扎实:生物是一门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科,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打好基础,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答好试题的关键。

3. 综合运用知识:在答综合性的题目时,一定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4. 注重实验题目的答题技巧:实验题目是今年试题的创新之处,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四、展望从今年高考生物甲卷可以看出,对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依然重要,同时也有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出现,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难度适中,考察范围广泛,但同时也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相信只要考生能够认真复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3新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2023新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2023新高考生物试题特点高考生物坚持深化内容改革,加强关键能力考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考衔接,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1.理解能力高考生物强调对基本概念的考查,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信息呈现形式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解能力的考查,丰富考查维度和考查层次,强调准确深入的学科理解,引导教学注重提质增效、减少“机械刷题”。

全国乙卷第1题考查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单体、连接键、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加深对生物大分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与辨析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卷第3题围绕新课标中新增的免疫细胞相关内容,包括病原体的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等,考查学生对人体适应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功能的理解,引导学生夯实学科基础。

2.实验探究能力高考生物丰富情境来源,从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全国乙卷第38题创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多种颜色的荧光蛋白的问题情境,考查基因文库、基因突变、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突变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能否表达,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高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应用能力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全国高考生物试卷注重体现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真才实学。

全国乙卷第37题以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为主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乙醇发酵的过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关键操作步骤的目的以及利用作物秸秆生产乙醇的优势,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感受微生物应用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养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4.创新能力高考生物试卷在试题情境设置、考查内容、提问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创新性,多方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国乙卷第29题创设植物气孔开度与红光、蓝光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情境,要求学生分析红光、蓝光影响气孔开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光合作用对气孔开度的影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针对新问题得出新解释的创新能力。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一、试题总体分析综合分析2011- 2015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看出:对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强调双基(基础生物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对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以及实验探究、综合运用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与素质;更看重主干与非主干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新理念。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试题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基础知识考查更为全面,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双基”、突出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如必做题仅10个题(宁夏卷也从原来的8道增加到10道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

其中,必修内容约占83%,选修内容约占17%。

选择题的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

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程度。

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等基础知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联系,创新情景立意,凸显能力考查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高考生物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高考生物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几乎年年必考的知识:
必修1:细胞和细胞代谢 必修2:遗传的基本规律 必修3:种群和群落、神经调节 轮流考的知识: 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的变异、植物激 素调节、内环境与稳态、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2013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的命题趋势:
①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仍将主要考查细胞结构、酶、光合
0
6 11 6 10 16 17
生物变异
植物激素 神经调节
6综合
7 6
0
0 15
6
9 6
0
0 0
0
6 16
必 修 3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内环境 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
0
0 6 0 6 25
6
0 0 11 0 32
0
9 6 6 2 38
6
5 0 8 4 23
6
0 0 14 0 42
(3)2008-2012年新课标卷生物高考的重点内 容:
⑤资料信息类(图表信息类): 例5(2012新课标全国卷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 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 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 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 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 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其原因是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 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 虽然比较基础,但还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c、 d颠倒处理,由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结果是a′组 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 素不能。不是b′组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而是不能向 胚芽鞘基部运输。 (排除法、正确答案D)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

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看2012河北高考生物试题的新变化一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从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来看,仍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代谢部分,遗传部分,选修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组织培养和生态工程等都是主要考查内容。

特点1:注意对学生能力考查,如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能力的考查,又如对学生计算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等,特点2:注意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特点3: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和生物学进展以及生物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二2012河北高考理综中生物试题分值和试题数量的新变化2012河北省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由原来《大纲卷》的72分增加到了《新课标卷》的90分;生物试题数量由原来的五道选择题,四道非选择题(共9道题)改变为6道选择题,4道必修非选择题和2道选修非选择题(共12道题),分值和题量都有了增加。

1、我校高考备考策略的建议从目前我校实际情况看,采用的是三轮复习的办法用好教材,抓好双基2012高考生物理综卷生物部分虽然在题量上增加了,试题还是定位在教材的主干知识上,其中必修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定律,神经与体液调节,植物激素与调节,免疫,生物与环境等,选修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组织培养和生态工程等都是主要考查内容,因此建议一轮复习要抓全面,扎实复习完教材后,在第二轮复习中抓主干,强化主干知识的落实,在一轮复习中除教师扎实的备课,精彩的讲课,全方位的构建知识网络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更多的做题和消化知识的时间,这一点看似平常,但多数教师总是不愿意这样做,就是不放心学生,讲得太多,因此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更多时的支配时间。

2,知识网络的构建可采用图解法,列表比较法,核心辐射法,概念图法等,3,忌死记硬背,重在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4,忌零打碎敲,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总之,一轮复习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有步聚,有条理的进行,以求覆盖每一个知识为重点,同进注意加强实验的复习,培养能力。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难度系数稳定:0.60~0.70之间;选择题 较为简单;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数不 一定相同;两道选做题的难度接近。除 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与能力并重,越来越凸显对能力 的考查
2、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4道必做题) 较为稳定
基本都是植物代谢(2014年细胞学)、 调节、生态(2016年遗传的物质基础、 2017年生理实验设计)和遗传。体现了 重点章节重点考查、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且年年考查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及答题方法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俊杰 2017年11月24日
近7年生物试题难度比较
近7年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得分比较
一、选择题
生物学科的6道选择题是在理综试卷 的最前面,近几年来,难度都非常小, 具体见下表:
2015年的数据
二、非选择题
难度较选择题大一些,也不太难,属 于中等难度:
多年不见的遗传学实验设计试题在2016 年又以新的姿态“重现江湖”。
多年不见的大型生理设计试题在2017年 也“再度出山”。
8、一些知识点可能连续重复性考查
2014年第30题(11分)是对群落演替的考 查,在2013年的试题中的第32题(6分) 也是对群落演替的考查,且“次生演替”、 “土壤条件”等答案重复出现,可以说, 2014年的生态学试题是“杀了一个回马 枪”,这也是多少有点出乎意料的。有人 曾调侃道:2014年的生态试题与2013年的 生态试题是同一个命题人命制的,这个命 题人的专业背景是搞群落演替的。
选择题的第6题,将基因频率与伴性遗 传综合在了一起;必做题的第29题将 ATP的分子结构与DNA的分子结构综合在 了一起;第30题将光合作用与生物变异 的类型综合在了一起;第31题将免疫与 细胞的跨膜运输综合在了一起,对知识 考查的角度较为新颖、全面。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999年开始的高考改革,使沉寂了4年之久的生物学科重新成为高考的考查科目,并且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4年前不同的命题取向,以1999~200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题为例,从题量、题型到内容的取向,难易度的分配及比例,都较1994年以前的试题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知识性考查大幅度减少,以能力考查为主的试题明显增加,尤以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最为突出。

多元性、综合性和自选性是未来高考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2002年高考仍将是多种模式并存,生物学可能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理综合能力测试内容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某些考生的选考科目。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生物学科单科命题的指导思想为: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在考查学生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试题要体现生命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此命题思想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综观1999~2001年的广东、上海等地高考生物单科试题可以看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继续坚持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考查考生基本知识薄弱是1999年和2001年生物高考暴露的突出问题,因而在2001年的试题中继续加强了对考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考查,但考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近年高考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等仍还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是很难形成能力的。

2.试卷的总题目略有减少1999年的总题量为50道,选择题40道(共60分),非选择题10道(共90分)。

2000年总题量45道,选择题35道(共70分),非选择题10道(共80分)。

2001年总题量42道,选择题32道(其中单选题26道计52分,多选题6道计18分),非选择题10道(共80分).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题量,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多选题的出现则对考生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风格,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体美劳教育的关注,试题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二、具体评析1、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的试题中明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例如全国甲卷的第31题,以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为背景,展现了水体清澈、鱼跃鸟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这道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理解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有机融入体美劳教育今年的试题中还特别强调了体美劳教育的有机融入。

例如全国乙卷的第38题,以某植物园开展的“劳动最美”主题教育活动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活动设计和实施情况,撰写一份“弘扬劳动精神”的主题班会发言稿。

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弘扬劳动精神。

三、不足之处虽然今年的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在整体上表现出色,但在某些细节上仍有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试题的难度偏大,导致部分考生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和答题效果。

四、对未来的建议针对未来的高考生物试题,建议以下几点:1、继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考查力度,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2、进一步推进体美劳教育的有机融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3、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试题,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注重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握,避免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情况,确保试题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总之,今年的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在整体上表现出色,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希望未来的试题能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能力并重,越来越凸显对能力 的考查 2、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4道必做题) 较为稳定 基本都是植物代谢(2014年细胞学)、 调节、生态(2016年遗传的物质基础、 2017年生理实验设计)和遗传。体现了 重点章节重点考查、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且年年考查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3、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趋于减少, 而每个知识点的赋分趋于增加 4、选考题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必修教材内 容 如:2015年的选考试题(39题、40题) 考查的大部分内容都不属于选修教材, 39题的15分中有8分的知识分布不在选修 1教材中,40题的15分中有9分的知识分 布不在选修3教材中。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39题 选修1 平均分 11.48 8.76 9.66 6.66 8.32 6.32 6.33
难 度
平均分 难 度
0.77
8.40 0.56
0.58
7.48 0.50
0.64
9.93 0.66
0.44
7.57 0.50
0.55
10.1 0.67




7、具体考查的知识(题型)涉及面较广 在新课标试卷中没有出现过的遗传病系 谱图,在2014年的试卷中伴随着概率计 算出现(选择题第5题)。 多年不见的遗传学实验设计试题在2016 年又以新的姿态“重现江湖”。 多年不见的大型生理设计试题在2017年 也“再度出山”。

8、一些知识点可能连续重复性考查 2014年第30题(11分)是对群落演替的考 查,在2013年的试题中的第32题(6分) 也是对群落演替的考查,且“次生演替”、 “土壤条件”等答案重复出现,可以说, 2014年的生态学试题是“杀了一个回马 枪”,这也是多少有点出乎意料的。有人 曾调侃道:2014年的生态试题与2013年的 生态试题是同一个命题人命制的,这个命 题人的专业背景是搞群落演替的。
理 难 度 0.58 0.56 0.47 0.52 0.52 0.51 0.46 综 平均分 174 168 141 156 157 153 137 物 难 度 0.49 0.53 0.38 0.45 0.40 0.44 0.37 理 平均分 53.9 58.3 41.8 49.3 44.3 48.9 44.3
0.42
8.07 0.54
0.42
4.29 0.29
40题
选修3


五、生物高考试题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是 难度系数稳定:0.60~0.70之间;选择题 较为简单;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数不 一定相同;两道选做题的难度接近。除 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5.试题的素材(背景材料)和考查的角 度比较新颖 2012年的第32题将模拟实验引入生态学 领域,既考查了生态学中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考查了有关实验设计的一些思想。 素材和角度都很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


2012年 理综全国卷I 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 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 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 (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 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 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 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一、选择题
生物学科的6道选择题是在理综试卷 的最前面,近几年来,难度都非常小, 具体见下表: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难度 0.79 0.84 0.76 0.72 0.84 0.71 0.72
2015年的数据
题 号 1 2 3 4 5 6
平均分 4.18 5.40 4.30 5.53 5.44 5.27 难 度 0. 70 0.90 0.72 0.92 0.91 0.88


二、非选择题
难度较选择题大一些,也不太难,属 于中等难度:
2011 2012 0.55 2013 0.49 2014 0.58 2015 0.61 2016 0.53 2017 0.39
难 度
0.57


三、三本必修教材所占分数不尽相同
2011年侧重于必修1: 对选作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学 生来讲,分值是这样分布的:

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 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 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 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6、学科内综合现象在2016年表现较为 明显 选择题的第6题,将基因频率与伴性遗 传综合在了一起;必做题的第29题将 ATP的分子结构与DNA的分子结构综合在 了一起;第30题将光合作用与生物变异 的类型综合在了一起;第31题将免疫与 细胞的跨膜运输综合在了一起,对知识 考查的角度较为新颖、全面。
118.1 91.1
96
120 时间/h


由此可见,高考试题既有规律,也没规 律,在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上没有规 律才是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不要去 猜测命题方向,巩固好基础知识,培养 出学生的能力,不留盲区、误区才是应 对高考的王道。

把六小龄童的一句话拿来与大家共勉:
2016年必修1:26分,必修2:28分,必修3:21 分。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值基本均衡 。 2017年必修1:21分,必修2:28分,必修3:26 分。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值基本均衡 。
四、两道选做题的情况 39题(选修1)和40题(选修3)难度基本 相当,选做两道题的考生人数较为固定, 每年都是1比3,但2017年为1比2。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及答题方法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俊杰 2017年11月24日

近7年生物试题难度比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难度 0.66 0.66 0.60 0.64 0.70 0.60 0.52
近7年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得分比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2年第29题的植物代谢试题考查的是种子 萌发 2013年第29题的植物代谢试题考查的仍然是 是种子萌发
221.3 198.7 205.9 183.8 205.3 174.9 161.7 204.2 177.7 172.7
250 干重/mg·粒-1 200 150 100 24 萌发种子 胚选修1
44分
8分
23分
15分

对选作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的学生来讲,分值是这样分布的:
必修1
46分
必修2
8分
必修3
29分
选修3
7分
2012年的分值分布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17分 16分 42分 第2题:6分; 第1题:6分; 第3题:6分; 第31题:10分。 第4题:6分; 第29题:11分。 第5题:6分; 第6题:6分; 第30题:10分; 第32题:8分。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 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 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 “种群”、“群落”或“生态系 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 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 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 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 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 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 物的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共计3本,教学中 所占用的课时是一样的,在高考中所占 的分值也应该是相近的。
2013年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值基本均衡。 2014年必修1:27分,必修2:15分, 必修3:33分。必修2占分明显偏少。 2015年必修1:12分,必修2:24分, 必修3:39分。必修1占分明显偏少。

苦练七十二变,笑迎八十一难!
化 难 度 0.57 0.50 0.45 0.49 0.49 0.50 0.45 学 平均分 57 50 45 49 49 50 45.4
生 难 度 0.66 0.66 0.60 0.64 0.70 0.60 0.52 物 平均分 59.4 59.4 54 57.6 63.3 54.1 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