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隐患辨识。
1.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相应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隔离、通风、个体防护等。
2.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物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定期维护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生物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疾病。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接种疫苗等。
4.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旋转部件的夹挤、摩擦,高处坠落,运动部件的撞击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安装急停按钮、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5.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触电、电火灾、电磁辐射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环境危害鉴别清单

环境危害鉴别清单
鉴别过程
以下是环境危害鉴别清单的鉴别过程:
1. 收集信息:收集与特定活动、工作场所或项目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物质使用情况、废物产生情况、能源消耗等。
2. 风险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因素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物质的毒性、废物处理方式、能源消耗的影响等。
3. 识别潜在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的因素。
这可能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方面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4. 制定应对措施:基于识别到的环境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可能包括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改善废物处理方式、提高能源效率等。
清单内容
以下是环境危害鉴别清单的内容示例:
1. 物质使用情况:
- 列出使用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
- 评估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废物产生情况:
- 列出产生的废物类型及其数量;
- 评估这些废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3. 能源消耗:
- 评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 制定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4. 环境监测:
-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可能的环境影响;- 设立监测点位,定期进行采样分析。
5. 废物处理方式:
- 评估废物处理方式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 探索更环保的废物处理技术。
结论
通过使用环境危害鉴别清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和查找,对可能对工作者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GB/T 29001-2010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对场所的设备进行检查,例如机器设备、照明设备、输送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要特别关注一些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和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2.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危害,例如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场所。
因此,必须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从业人员的可能危害情况。
评估化学物质危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其危害类别、危害物质特征、毒性级别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安全天然环境评估部分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例如,可能会遭受雷击、洪水、地震、暴风雨等天灾。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要对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天然环境进行评估,掌握可能遭受的天灾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人员行为安全风险识别员工的行为也会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还要识别可能有的人员行为安全风险。
例如,无意中使机器设备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落实个人安全责任和作业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5.心理因素危害评估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者可能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危害因素可能包括单调重复、高强度压力、社会孤立、工作不确定性等因素。
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维护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应及时制定各种措施,防范、减少或消除有害、危险因素。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离辐射 破坏造血系统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 引起恶性肿瘤
33
※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火炸药 •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
的物质 •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24
气相爆炸物质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 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 • 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 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
电气设备 触电 火灾 静电 雷击
22
7、作业环境:
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辐射 高温 低温 工时制度 女职工劳动保护 体力劳动强度
8、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事故因急救援预案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日常安全管理 辅助生产和生活卫生设施
23
4.2 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 易燃易爆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10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
汇报人:
2023-12-16
•引言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常见危害有害因素识别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事故隐患危害因素识别
•总结与展望
01引言
目的和背景
识别危害有害因素
通过对各种危害有害因素的识别,可
以更好地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
据。
保障公众健康
危害有害因素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威
胁,通过识别和评估这些因素,可以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
对危害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管理,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指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危害有害因素
指通过调查、检测和分析等方法,确定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潜在风险的过程。
识别
指对危害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确定其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
评估
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有害因素对公
众健康的影响。
管理
定义与概念
02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
详细描述
直观经验法是一种基于个人或团队的经验和直观感受,对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有
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识别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有害因素。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害识别: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危害物,并进行归类和记录。
2. 风险评价:根据危险因素和危害物的识别结果,对其可能引发的事故频率、后果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减轻和消除危害。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遵守安全规程。
6. 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前规划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7. 绩效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源辨识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过程,旨在识别环境中、生产过程中及其他活动中的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和财产的危险源,并将其对应的控制方法及目标纳入其中。
危险源辨识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潜在的安全危险,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新危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它们发生,有助于企业降低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本文将以“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为主题,分析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首先,危险源辨识具有以下主要内容:一、危害辨识。
危害辨识是危险源辨识的第一步,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识别范围往往是比较广泛的。
在开展危害识别时,需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业务任务的性质及可能导致的健康或安全风险,具体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及其触发条件,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及其发生条件和企业或组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危害等级分类。
危害的等级分类是根据危害的发生可能性、危害的事故危害程度及危害的控制难度来确定的,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级,也可以分为A、B、C、D四级。
通过对危害的等级分类,可以有效地对危险进行识别、分类,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必要的技术支持。
当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时,为了确保识别出的危害是有效的、准确的,有必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支持,如结构化决策技术、因素分析技术等。
使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危害的偏差,使识别出来的危害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地控制危害。
四、安全控制措施设计。
当危险源辨识完毕之后,应该根据危害的发生可能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完善的控制目标,即指定危害发生的最高限度,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一、确定危险范围:全面评估影响企业的安全性的外部要素;评估企业的业务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评估企业的技术及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评估企业的管理组织可能产生的危害;评估企业员工及其他个人可能产生的危害。
二、辨识危害:从上述识别出的危害以及其触发条件,统计危害的发生可能性及事故危害程度,并将其分类;结合危害的发生可能性以及控制难度,对各类危害进行等级分类;进行定量风险分析,识别出满足必要条件,具有突出危害性的危害,以此作为控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厂址
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厂区平面布局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湿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