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5版整理版

合集下载

第二章毛概2015修订版

第二章毛概2015修订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成熟
土地革命后期—— 抗战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 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19
当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60—1919)
分水岭: 1919年五四运 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 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义和团 运动 太平 天国 戊戌变法
中国人民 四大反抗 斗争
---辛亥 革命
(二)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 任务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 人民大众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推翻帝国主 义统治,求 得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
根本任务
推翻封建主 义的反动统 治,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 民富裕
(三)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帝国主 义侵华 史
五大侵 华战争
三大不 平等条约
中法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鸦片战 争
五大 侵华战争
中日甲 中日甲 午战争 午战争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侵华战争
总共签订一千多个 不平等条约,其中
南 南 南 京 京 京 条 条 条 鸦 片战争 约 约 约
辛 辛 丑 丑 条 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约 约 三大不平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系统论述人民 民主专政理论
资本主义的革命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 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 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 指标。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 化运动。同时,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 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 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 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 业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 农轻重为序。 2、两条腿走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 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
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 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2015年第2学期《毛概》课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整理

2015年第2学期《毛概》课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对比题、问答题:试比较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管理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市场发展开放化;市场竞争公平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机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答题、材料分析题:P146第2段第7行+最后4行)①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②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③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问答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P146-147,、P147-150)为什么要坚持?: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毛概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15版)

毛概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15版)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 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 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谢谢大家!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郑晓光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什么是社会发展战略?
社会发展战略就是根据本国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各种条件和因 素的分析、估计和判断,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全局作出的根本性、长 远性的规划。
意 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伟大胜利
是中华名族发展 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是人类历史上 的一个奇迹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在1955年3月21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开幕辞中,首次提出中国 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 者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 主义国家。 “我们在整个世界上, 应该有这个责任超过美国、 赶上英国。如果不能超过美 国,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 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 的球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温饱
(人均800美元)

2015版毛概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2015版毛概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 民主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新民 主主义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 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 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 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手迹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人民大 众的
反对帝 国主义
无产阶级 领导的
反对封 建主义
反对官僚 资本主义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友?这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 成效甚少的原因, 就在于没有团结真 正的朋友,去攻击 真正的敌人。”
八路军出征抗日誓师大会
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权的两个条件
二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
1936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 土地政策的指示, 调整对地主的土地 政策。
A、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 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是无产阶级的 先进部队。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 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 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 ④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和思想领导,发挥对工人阶级和人民 群众的率领、引导和组织作用。
官僚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
官僚资本垄断了旧 中国的经济命脉
航空垄断100% 买办性 封建性 钢铁垄断 90% 垄断性
煤炭垄断33%
电力垄断67%
为帝国主义服务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超经济的剥削掠夺
垄断性的表现:
1、四大家族控制了“四行二局”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央信托 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2、积聚的财富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占全国资本总额的 70%,仅孔氏家族就占有10多亿。 3、滥发纸币:1946年为4万亿;1947年为33万亿; 1948年663万亿。

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毛概复习提纲答案整理版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毛概复习提纲答案整理版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1、国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 A )A.注重质的提高B.注重比例适当C.注重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注重资产效益2、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 ABCD )A.价格B.税收C.汇率D.利率E.法律3、党的建设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A 、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B 、党和非党关系C 、革命和反革命关系D 、中国和外国关系E、是非关系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手段不同D、革命力量不同7、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B、六届四中C、六届五中D、六届六中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E、党的建设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A、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0、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A 、无产阶级B、贫农C 、小资产阶级D、中等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11、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 A )A.共同富裕B. 走社会主义道路C.共产党领导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 A )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13、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14、一国两制的内涵是( C )A.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C.坚持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部分地区是资本主义制度D.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陆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矛盾15、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联邦制B、民族自决C、民族自治D、民族区域自治1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A、群众路线B、思想路线C、工人路线D、农民路线18、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是( ACE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B.各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C.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E.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担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19、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A、古田会议上B、三湾改编时C、八七会议上D、遵义会议上20、非公有制经济是( 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D )A.高度自治,繁荣稳定B.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22、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是( BE )A.多党制B.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C.一党制D.在现阶段暂时性的合作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3、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有( ABCD )A.价格B.税收C.汇率D.利率E.法律。

2015-2016毛概复习整理版

2015-2016毛概复习整理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含义: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貌似这个不重要,随便看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毛概提纲2015版

毛概提纲2015版

复习提纲152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6、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7、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
8、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
9、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10、何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合作制度
15、民主与法制、民主与自由、民主与人权的关系
16、政治体制改革及其评价标准
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结构
19、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0、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理念
21、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地位
22、港澳台问题的性质
2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基本态势
24、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理论、新型大国关系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6、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27、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焕发党的青春
28、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关系
29、“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
30、对“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认识
《概论》A卷,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15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旧P136)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答: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P103)(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P10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P100)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12-115)(1)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意义:第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6、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P116-118)马克思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进一步强调:“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此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哲学高度上解决了当代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3)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7、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P122-123)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8、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必要性:1、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松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旧P161)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P130))全面性: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

同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因此,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旧P166)9、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P136)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仅失去发展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10、何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P145)社会主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45)(旧181-182)(1)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意义:一是破除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意义: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经济形式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参照系。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旧P18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4、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合作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