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答案:A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答案:B3.同一个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二者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项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们的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项错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则在胸腺内发育成熟,D项错误。
答案:A4.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答案:B5.下面对免疫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功能越强越好B.免疫的对象只能来自外界环境C.抗原没有个体特异性,但过敏原有个体特异性D.过敏反应的特殊性在于把自身的正常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解析:免疫功能不是越强越好,免疫功能太强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外源物质当作抗原(过敏原),后者把自身物质当作抗原。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同步训练(附答案)(第1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防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________。
2.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思考讨论: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预防天花的原理是什么?它能预防麻疹吗?答案:一、吞噬胸腺骨髓二、1.某一类特定病原体2.(1)B浆细胞(2)T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思考讨论:接种牛痘后,由于牛痘疫苗中含有经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被接种到体内后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患病。
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故不能预防麻疹。
1.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3.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4.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5.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
(填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下列对人体免疫的认识存在偏差的是( )A.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B.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C.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免疫反应对人体都是有益的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D.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4、如图显示了人体部分免疫过程,其中①和②( )A.化学成分都是大分子B.都是由细胞1合成产生C.都能杀死抗原D.都是人生来就有的5、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胞的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6、如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D段属于首次免疫过程,DF段属于二次免疫过程B.两次免疫过程所用时间不同C.DE段抗体浓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了更多的抗体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髙尔基体膜7、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⑦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③、⑦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D.⑤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8、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2章第4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B.B细胞在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产生并成熟C.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记忆细胞能够在二次免疫中特异性识别同种抗原并激发免疫应答解析:考查了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联系,A正确;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B 错误;当T细胞或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及记忆细胞,C正确;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引起免疫反应,D正确。
答案: B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解析: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D错误。
答案: A3.下图为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产生相应免疫应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细胞b的增殖分化离不开活性物质m的作用和腮腺炎病毒的刺激B.活性物质m、n作用的对象分别是免疫细胞、腮腺炎病毒C.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腮腺炎,这与体内产生的细胞c、e密切相关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摄取和处理腮腺炎病毒解析:图中的细胞a、b、c、d、e、f分别表示T细胞、B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物质m、n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而抗体作用于抗原,与其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4章 综合检测题 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
2.(2014·新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
病毒传播路径是水稻→稻飞虱→水稻,青蛙是肉食性动物,它减少了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可推断出青蛙吃掉了部分稻飞虱,才出现这样的效应,因此青蛙和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与青蛙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解析] 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种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
4.(2014·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有关知识。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2-4免疫调节(必修3)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免疫系统的组成 3 5免疫系统的功能1、6 7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2、4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1·全国理综)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本题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 C2.(2010·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预防接种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要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故选C。
答案 C3.(2011·山东淄博模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还可作为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 B2.(2014·重庆检测)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D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A.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B.b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答案] D4.(2015·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⑦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 C[解析]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①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③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④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⑤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⑥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⑦正确;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⑧错误。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3 同步训练: 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 (含答案)

第二章第4节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 B2.(2014·重庆检测)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D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A.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B.b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答案] D4.(2015·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⑦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 C[解析]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①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③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④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⑤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⑥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⑦正确;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⑧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4节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 B2.(2014·重庆检测)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③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⑤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D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种类细胞的功能,其中正确的是( )A.a为浆细胞,其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B.b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为吞噬细胞,经其摄取、处理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答案] D4.(2015·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⑦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 C[解析] 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①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③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④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⑤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⑥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⑦正确;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⑧错误。
故答案选C。
5.下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进一步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A选项正确,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B选项正确,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C选项错误,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D选项正确,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免疫反应。
6.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答案] B[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中所起的作用。
A选项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但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也可以不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而直接传递给T、B细胞,从而完成特异性免疫过程;B选项中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选项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从而完成体液免疫;D选项中淋巴因子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
7.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 D[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上清液中含有51Cr,说明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已经破裂,而导致该细胞(靶细胞)破裂的只有效应T细胞,因此本题选D。
从中可推知,该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题中的分离淋巴细胞指的是效应T淋巴细胞,而不是B 细胞或浆细胞,病毒能够刺激相关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不是单纯的增殖。
8.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答案] D[解析] 方法①是通过注射相应的抗体来增强人体免疫力,方法②是注射抗原后让人体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人体免疫力。
由于方法②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 细胞再产生抗体,故比方法①有更持久的免疫力,所以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但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比较好,因为这种方法的见效快,效果好。
9.(2015·浙江温州)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 C[解析] 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
故答案选C。
10.(2015·河南中原)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答案] C[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机体内有抗体的产生,据此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工版本”MMP9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人工版本”MMP9相当于抗原,浆细胞没有抗原识别能力,C错误;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
二、非选择题11.近年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
这种“联合疫苗”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
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
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5)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
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2)效应T细胞抗体(3)抗原③⑦(4)④⑥和⑤⑦反应快而强(5)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为单链,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与泰国的艾滋病病毒类型可能不同)12.下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答案] (1)f、Y (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13.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一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