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修改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以“泡泡男孩”为例引出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体以及维持机体稳态方而的重要作用,然后进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免疫类型的学习,重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纟R成,知识很系统,通过举例了加深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调节类型,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节课通过学生表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动画展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将抽象的过程形彖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比较总结沉淀知识,效果比较好。

通过学生做题情况來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理解比较到位。

最后以泡泡男孩死亡的原因引发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思考,前后呼应,并对学牛•进行情感态度价俏观教育。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准备:(1)预习探究学案(2)准备细胞免疫展板【过渡】1•抗体在人体中的分布场所主要冇哪些?2.进入机体的病原体都游离于体液当中吗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细胞免疫【展示】播放细胞免疫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思考讨论】1. 效应T细胞是如果发挥免疫作用的?2. 细胞免疫过程中貝有特界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哪些?3.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哪些?思考题学牛代表完成展板上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叙述【展示】细胞免疫展板,由学生完成回答思考题问题【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牛完成讲义表格回答【典例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卜•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生思考分析例2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 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⑤、⑥尤其是⑤受严重影响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锻炼7牛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通过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加深理总结如何分析特界性免疫的图片小结总结木节学习的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Y当堂达标免疫细胞心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竈a C1.三道防线的判断J2.第三道防线J a过程心体液免疫卩I相关细胞"过程a•相关细龍细胞免疫a彳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扌舌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屮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止确的是()A. 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C.特界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影响,体液免疫不受影响3.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小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③⑤④B.①②⑤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4.如图表示细胞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学生完成当堂达标,并展刀1答案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巩固木节学习的内容。

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地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地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地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地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地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地基本原理.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地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地意识;通过问题地解决,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地思维习惯和认真地工作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地过程.四、学情分析我们地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地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地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地认识.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地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2.教师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地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地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地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地疑惑说出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地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地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艾滋病地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地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地发展现状以及采取地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地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地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地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地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地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地关爱.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地病因是什么?艾滋病地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地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地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地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地学习.探究一:免疫系统地组成阅读教材,学生总结:我们地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地包围之中,我们吃地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地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地空气中含有大量地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地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地防卫功能有关.探究二: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地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地?学生讨论并回答填写学案案,教师归纳: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地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地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地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进入体内地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地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地,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地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地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地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再归纳一下有关免疫细胞:第2课时导入:上节课讨论地主要是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探究三、免疫功能地失调及免疫学应用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地自身组织和器官地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地人对花粉有严重地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地表现.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设问:1、什么叫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3、如何防治?4、过敏原引起产生地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地抗体有何区别?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这是为什么?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地细胞,以及癌变地细胞.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地“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地发病率大大升高.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地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地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地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地免疫系统疾病.探究五:免疫学地应用教师举例讲解疫苗地应用,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地检测.[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地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地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地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地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地爱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地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动物和人地生命活动地调节,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地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地激素调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地结论地.并完成本节地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地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地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地组成二、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地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地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地三个阶段及过程3、细胞免疫地三个阶段及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地关系5、有关免疫细胞地来源和功能6、自身免疫病7、过敏反应⑴概念⑵机理⑶过敏原引起产生地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地抗体地比较三、免疫系统地监控和清除功能四、免疫学地应用1、疫苗地制取和应用2、检测人体内组织中地抗原3、器官移植十、教学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地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地内容有些偏多.为了加深学生地理解,用学生地活动来突破本节课地难点.另外在安排知识讲述地时候也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地实际生活.整体来说,本节课地条理比较清楚,用问题衔接各个知识点较好,知识讲解比较清楚.<2)亮点之处:本节课最大地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活动带动了学生地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地主体地位.学生也表现出很好地表演才能和对知识地掌握能力.但是,在活动地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教师对课堂地整体掌控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3)个人体会: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体会到科组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他们地鼓励使我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紧张地心理,以很平静地心态了一节课,感谢所有帮助我地同事,同时,我也会在今后地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最大地对手往往就是自己.在这节课地准备过程中,我有几天始终是处于一种很紧张地状态中,后来逐渐克服了那种心理,对自己地课也就有了信心.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地锻炼,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多参加一些类似地活动.<4)教学改进: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参与地机会,充分体现他们地主题地位,由单纯地传授式教学转变为主动求知,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地发展.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1 / 1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免疫调节微课教案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免疫调节微课教案

授课班级:高二6班一、背景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内容。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调节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式还有免疫调节,从而使学生认同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二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已学过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的健康,但对于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尚且缺乏认识。

再加上这部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使得学生对这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作为新课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免疫知识的渴望。

二、案例描述考虑到本章节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前后文顺序做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处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几个知识点,既是对免疫知识的介绍和普及,又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和铺垫。

第二课时集中精力处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这一重难知识点。

把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学习,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开始前,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提前在班上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和自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对免疫调节过程的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对免疫调节全过程的思考。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逐渐形成对免疫调节过程的自我认知,也逐步建立对抽象过程形象化理解的认识,同时对课堂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第二节课上,针对教材P37页图2-15的体液免疫示意图,我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①淋巴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分别通过哪些途径?②淋巴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③抗原在哪里以及被什么物质消灭的?④记忆细胞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和识图析图,通过思考与讨论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在学习细胞免疫的知识时,同学习体液免疫一样,我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思考:①效应T细胞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作用?②效应T细胞能否直接消灭抗原?③出现在哪里的抗原能激起机体进行细胞免疫?④抗原最后在哪里被什么物质消灭?在对细胞免疫的学习结束后,我还与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项目内容课题免疫调节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3个层次上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和清除功能。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自学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3)通过了解免疫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疫苗接种卡的照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病的大致症状和危害程度。

提问: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引入课题:第四节免疫调节举例: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化脓,而后是自动痊愈,这是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到达组织间隙吞噬病菌进行的免疫调节过度: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成分之一,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展示: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①点出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让学生认识各种免疫细胞,并结合“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说明它们的起源及分化过程。

③指出图片中的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脾脏等。

④同时指出在免疫调节中还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发挥重要作用。

过渡提问: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的什么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回顾。

提问:①刚才提到的疫苗属于免疫中的什么物质?②除了疫苗外还有那些物质或结构是抗原?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抗原,抗原侵入人体依次经过的途径有哪些?提问:三道防线的组成。

高中生物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模型和运用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科学的模型,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构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手段
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模型构建,前后黑板展示,小组竞争。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大致分为六个大的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点评小结反馈练习。

具体流程如下:。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2.4 免疫调节(Ⅱ) 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

联系前面三节有关稳态维持的内容,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出发,突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个体水平上稳态维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主动地探究其科学原理,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决方法](1)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讲解第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解决方法](1)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2)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六、学生活动1、交流和讨论各自收集的资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修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修改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i)概述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2 )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以图表、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结合导学案学习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大防线和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本节的重难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首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课本中抗原、抗体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精讲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特点使学生理解该知识点。

对体液免疫的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的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图解的形式画出体液免疫的过程,最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有个直观印象,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提问法、自学法、讲解法、识图法、小组合作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五、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普通理科班学生,因此教学过程降低学生起点,并以学案为依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精心组织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听懂到理解再到学会应用。

三、教学过程:2.导入新课:(1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但我们并没有天天生病,这是为什么?人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完成它的防御功能的呢?(2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填表题。

二.新课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人体的三道防线(3)单独提问:三道防线的组成和特点。

(4 )多媒体演示三道防线强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5)展示练练问题答案(6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完整版)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完整版)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教案背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教材的分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

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③概述免疫的类型;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情景创设导入在我们温暖稍带有异味的教室里,有一同学感冒了,不巧的是他打了一个喷嚏,更不巧的是带有感冒病毒的气体进入了你的鼻腔,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课件展示问题探讨,师生共同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
同学们阅读课本P41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 概念 • 艾滋病病毒 • 致病机理 • 病毒分布 • 传播途径 • 艾滋病感染阶段 • 预防措施
艾滋病
• 概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 死性传染病。
AIDS: Acquired(获得的) Immune(免疫力)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症)
(二)抗体:
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够与特定抗原发 生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如 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 溶解素、沉淀素等
抗体的本质: 球蛋白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3)某些细胞的表面(过敏反应时)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体液免疫能利用抗体消灭外物, 但病毒或其他其他抗原物质一旦侵 入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 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7第5段的内容,并观察课本 图2-16细胞免疫示意图,解决下列问题 (1) 什么是靶细胞? (2) 效应T细胞能否直接消灭抗原? 时间:1--- 2 min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
• 预防措施: 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 对外,防卫功能; • 对内,监控,清除功能; •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细胞的功能
HIV是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之间进行传播。 日常与艾滋病人握手、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因此只要我们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
小结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 脾、骨髓、胸腺

吞噬细胞

系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 腺中成熟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 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 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 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想一想
(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
(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 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
(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 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
B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文县一中 赵兰兰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D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CD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D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免疫过弱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自身免疫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对机体 自身的成分起作用,如果对自身的组织和 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 身免疫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什么是抗原?举例 2 什么是抗体?如何如产生?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3 特异性免疫分为几种类型?
抗原和抗体
(一)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癌细胞等。
2 特性:
⑴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⑵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⑶特异性: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你相信我们生活的环境会让有些人付出生命 的代价吗?
泡泡男孩-----“大卫·非利普,威特”
1971年9月21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 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 明的塑料隔离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浆细胞产生抗体
方式 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 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 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作用
通过免疫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消除体内衰老、 破损或异常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阅读课本P35-36内容和图片,解决下列问题
1 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 免疫器官有哪些?免疫器官的作用? 3 什么是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分类? 4 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中溶菌酶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人
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细胞免疫
既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让机体产生相 应的抗体,从而被消灭,但是人感染艾 滋病病毒之后为什么会死亡呢?
教材P36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小组讨论完成教材P36问题
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 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 、 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 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 挥什么功能?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
都发挥重要作用
作业 列表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和区别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产生效应 方式
相互关系
复习回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和区别
暴露
呈递抗原
T细胞
B细胞
(识别)
淋巴因子 呈递抗原
(三)体液免疫
2)反应阶段: B细胞
受抗原刺激
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
3)效应阶段: 浆细胞(效应B细胞)
合成和分泌
(四)细胞免疫
3 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 体酶被激活,使 其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变化,最 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 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 细胞,增强其杀伤力
HIV: Human(人类) Immunodeficiency (免疫力缺乏) Virus(病毒)
艾滋病
• HIV: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 增加而致人死亡。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的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 ( 非专一性)

质和吞噬细胞
道 防 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 第三道防线:和免疫细胞借助
血液循环和淋巴
特异性免疫
只能对某一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防 御作用,对其它的
循环而组成的
病原体无效。
(专一性)
那么前两道防线都被突破以后怎 么办?
同学们阅读课本P37第第2-3段的内容,解决 下列问题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 的能力。
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 男孩”享受着生命的尊严与自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最后的时刻——弥留的时刻——他母亲终于摸到了他,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免疫: 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1 请同学们观看体液免疫动画
2 同学们阅读课本P37第4段的内容, 结合课本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
写出体液免疫的流程示意图,小组讨论完成后,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展示小组成果
要求:用箭头和词语
时间:3--5min
(三)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刺激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使抗原隐藏的 抗原决定簇
风湿性心脏病:
抗体
进攻
进攻
酿脓链球菌 表面的一种
相似
心脏瓣膜 上的一种
抗原决定簇
物质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
• 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
• 举例: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