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_化害为宝的_绿色应用_前景可期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的影响和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的影响和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的影响和综合利用二氧化碳是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而释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温室气体。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

因此,二氧化碳的影响及其综合利用成为了当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首先,二氧化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方面。

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通过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种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全球暖化还会导致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从而影响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分配。

其次,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海水中会导致海水变酸,进而影响海洋生物和珊瑚礁的生存。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影响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平衡。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综合利用二氧化碳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一方面,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重要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技术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另一方面,综合利用二氧化碳也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目前广泛研究的一种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

CCS技术能够将二氧化碳从燃烧集中发电、钢铁生产等工业源捕获并封存起来,避免其进入大气中。

此外,将二氧化碳应用于农业、林业和化工等领域也是一种可行的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方式。

例如,将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增产、合成燃料和化学品等。

综合利用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和能量利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寻找到高效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化工原料。

这不仅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进程。

二氧化碳的生产_应用及市场分析

二氧化碳的生产_应用及市场分析

二氧化碳的生产_应用及市场分析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的生产、应用和市场分析对于了解和研究气体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氧化碳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可以用作半导体行业、电子行业和制药行业的清洗剂。

其次,二氧化碳也可以用作理化实验中的制冷剂。

此外,二氧化碳还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用于饮料的制造、茶叶的生产、食品的保鲜等。

另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植物生长,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最后,二氧化碳还广泛应用于消防系统和灭火器中,可以用于灭火、控制火源等。

二氧化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年二氧化碳产量约为30亿吨,其中约60%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约30%通过乙醇发酵和氨化法产生,剩余的10%通过其他工业过程产生。

二氧化碳主要的消费市场是食品饮料行业,其次是半导体行业和电子行业。

在食品饮料行业,二氧化碳用于汽水、啤酒、气泡水等饮料的生产以及食品的保鲜等。

在半导体行业和电子行业中,二氧化碳用于清洗半导体和电子设备。

此外,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二氧化碳还有望在碳捕获和碳储存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的生产、应用和市场分析对于了解和研究气体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半导体行业和电子行业等。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二氧化碳在碳捕获和碳储存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二氧化碳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讲解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讲解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讲解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在大气中的浓度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

二氧化碳的存在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尽管二氧化碳被广泛视为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但它也有一些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文将分别讨论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它的综合利用方法。

首先,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当太阳辐射到地球上时,地表将一部分能量吸收热,并将一部分能量释放回大气层。

然而,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一起,可以在大气中形成一个保温层,阻止部分热量逃逸,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种温室效应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其次,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氧化碳可以与大气中的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对土壤、水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酸雨对植物生长和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然而,尽管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它也有一些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

首先,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

许多化学和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需要二氧化碳。

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混凝土、纸张和塑料。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作金属冶炼和食品加工的辅助气体。

通过将二氧化碳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其大气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二氧化碳还可以被利用为能源的一种形式。

利用储存和转化技术,二氧化碳可以被转化为可再生燃料或储存起来,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例如,通过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二氧化碳可以从工业排放气体中捕获和存储,以阻止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与氢结合产生甲烷,作为一种低碳燃料的替代品。

二 化碳高价值化利用

二 化碳高价值化利用

二化碳高价值化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目标。

而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就是一个主要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会加剧气候变化并造成环境和经济问题。

因此,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已经成为了各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将二氧化碳高价值化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二氧化碳的高价值化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种是碳捕集技术,采用化学或物理手段从工厂等排放源捕集二氧化碳,随后将其转化为各种实用化学品(例如,多聚酯、甲酸乙烯酯、碳酸钠等)。

这种方法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净化和利用,有效减少其对大气的贡献。

第二种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合成燃料。

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电解,得到可用于制造合成燃料的氢气和一氧化碳。

将这些气体与其他原料混合,并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造出使用液态燃料的发动机所需要的合成燃料。

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摆脱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实现绿色能源的产生和利用。

第三种是将二氧化碳用于生物学生产过程。

由于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成分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

同时,为了保证二氧化碳的大规模利用和生产,还需要研究并开发高效的微生物生物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实现能源和物质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将二氧化碳高价值化利用是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这种技术仍处在研究与开发阶段,但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研究与开发,共同开创可持续的碳循环经济。

2024年二氧化碳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二氧化碳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二氧化碳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概述二氧化碳市场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要交易商品的市场。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许多工业和商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二氧化碳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2.市场驱动因素2.1 环境政策全球各国正越来越重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以鼓励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实行碳交易制度和排放许可证制度。

这些政策为二氧化碳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2 工业需求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化工制品生产、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产能的增加,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这推动了二氧化碳市场的发展。

3. 市场规模与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二氧化碳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在2025年可能达到X亿美元。

4. 市场竞争与机会目前,二氧化碳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主要来自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和能源公司。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二氧化碳市场对于创新企业和新进入者来说也存在机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政策的推动,新的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技术不断涌现,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5. 市场挑战与风险尽管二氧化碳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二氧化碳的价格波动较大,受到原材料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

其次,二氧化碳的存储和运输成本较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此外,技术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6. 市场发展趋势展望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二氧化碳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推动二氧化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推动二氧化碳市场向低碳化、高效能源转型,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CO_2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CO_2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CO 2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邵丹凤 周国权 杨泽慧 董 明(宁波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浙江,宁波,315016)摘 要:研究了C O 2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C O 2作为酸碱调节剂和惰性气体,在β-胡萝卜素催化氧化合成角黄素反应中,可以控制反应体系酸性,保护原料中的双键,减少副反应发生,提高催化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异戊二烯氯醇化生成1-氯-2-甲基-3-丁烯-2-醇和1-氯-2-甲基-3-丁唏-4-醇反应中,C O 2代替有机酸作酸碱调节剂,控制次氯酸的生成速度,达到调控反应的目的,反应条件温和,不副产固体。

关键词:二氧化碳 绿色化学合成 多烯保护 应用 二氧化碳应用于绿色化学合成,充分利用了碳资源,保护了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氧化碳的绿色化学应用是现代化学工业重要的研究课题[1]。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 O 2)什溶剂提取天然有机物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应用[2-4]。

SCC O 2作萃取溶剂用于天然产物提取、净化活性组分,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和环境保护领域[5-7]。

SC 2C O 2作溶剂进行有机合成,尤其在催化加氢、催化醛化、自由基反应、催化氧化、傅-克烷基化反应以及酶催化反应等方面取得令人嘱目的进展[8-12]。

二氧化碳在绿色化学合成中还有重要的应用[13,14]。

论文采用次氯酸钠水溶液-二氯甲烷体系,用C O 2作酸调节剂和惰性气体,在复合催化剂碘化钠—碘作用下,选择性氧化β-胡萝卜素(Ⅰ)合成角黄素(Ⅱ)。

用C O 2控制体系酸性,摒弃了强酸性氧化体系,同时C O 2用作惰性气体,保护了原料和产物的结构稳定,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氧化反应选择性。

多烯氧化反应和多烯双键在酸性条件下的保护是研究工作者长期以来想解决的问题。

C O 2作酸调节剂和惰性气体,催化氧化β-胡萝卜素合成角黄素,为多烯氧化和双键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氧化碳(CO2)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目前,二氧化碳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用途: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尿素、碳酸钠、碳酸钙等化工产品。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制造饮料、干冰等日常生活用品。

食品行业:二氧化碳在食品行业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加工食品、提高食品保质期等。

医疗保健:二氧化碳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例如溃疡、神经痛等。

环境领域:二氧化碳可用于气体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雨,缓解干旱等问题。

二、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二氧化碳的利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二氧化碳的利用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源领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电力。

化工领域: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二氧化碳将更多地被用于制造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液晶材料、聚合材料等。

环境领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利用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

生物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能或有机肥料等。

总之,未来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越来越广泛,涉及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利用也将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可行。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存在于大气中。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寻找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探讨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二氧化碳的来源和问题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1. 二氧化碳的转化为化学品(1)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利用催化剂将二氧化碳与氢气等还原剂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醛、甲烷等有机化合物。

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燃料、化工原料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

(2)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转化利用光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化学利用途径。

光催化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有望成为未来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重要技术。

2. 二氧化碳的固体化利用(1)二氧化碳的矿化将二氧化碳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碳酸盐等固体产物,是一种将二氧化碳永久封存的方法。

矿化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的地质固体,减少其对大气的负面影响。

(2)二氧化碳的化学吸收利用化学吸收剂将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碳酸盐等固体产物,是一种将二氧化碳永久封存的技术。

化学吸收可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 二氧化碳的电化学利用利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燃料气等产品,是一种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途径。

电化学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有望成为未来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重要方向。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意义和挑战1. 意义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化害为宝的“绿色应用”前景可期我国2010年底前正式提出2020年碳减排具体目标后,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使用低碳或无碳燃料、推广碳交易等应对措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专家提出,在强调二氧化碳排放源头控制的同时,不要忽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价值。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科学技术领域积极寻找碳减排的方法。

随着二氧化碳的工业分离、管道运输、地质封存和工业利用等领域逐步形成成熟市场,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新希望。

科学家们经过潜心研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油田驱油和水污染治理,用微藻“吃掉”二氧化碳废气生产生物柴油,可谓一举多得。

只要以科技创新推进二氧化碳“绿色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氧化碳就会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变废为宝。

入地驱油化废为宝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将最终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在人们的印象里,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乃至造成严重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

但就是这“罪魁祸首”,在油田开发上则“上天为害,入地为宝”。

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两面性,利用得好则是利,否则是害,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二氧化碳的有利作用。

几年来,胜利油田等国内外许多油田应用二氧化碳驱油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成功地使其“上天为害”转变为“入地为宝”。

将燃煤发电厂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起来,经过提纯、液化后,用于驱动地下的原油,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既减少碳排量,又可为油田获取廉价的二氧化碳气源。

2009年12月月初,这样一套装置在胜利油田发电厂开工建设。

专家称其为“燃煤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装置”,2010年建成后,每年可使胜利油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多吨。

据工程承建方胜利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张建介绍,“燃煤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是在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氧化碳驱油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提高采收率10%~20%。

胜利油区目前有低渗透油藏7.67亿吨,占总资源量的15.4%,自“九五”以来,每年新增的1亿吨探明储量中,低渗透新增探明储量都在2000万吨左右。

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气源不稳定,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需求。

将胜利发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可以确保提供稳定廉价的二氧化碳气源。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被注入井下后,约有50%~60%被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40%~50%则随着油田伴生气返回地面。

但通过原油伴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可将伴生气二氧化碳回收,并就地回注驱油,进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碳驱油成本。

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中国石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它的推广应用,为今后胜利油田大规模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供了稳定的气源保障和技术保证,同时每年减少碳排放3万多吨,也让这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同样可观。

据地质部门预测,到“十一五”末,“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重大先导试验区——纯梁高89-1块采出程度可达30%,比弹性开采提高20.5%,增产原油34.85万吨。

助力生物柴油发展用微藻“吃掉”二氧化碳废气生产生物柴油,这个极具前景的构想正在步入现实。

北顾永强 毕新忠 范力 陈晋峰京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微藻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该课题利用热电厂、化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养殖含油微藻,提取微藻油脂,用以制备生物柴油,研究成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进行了示范,并得到世人的一致好评。

此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于2010年7月17日访问了新奥集团,他对二氧化碳减排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参观了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藻种培养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

该示范项目将以煤电厂和化工厂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为基地,实现二氧化碳就地吸收和资源化,用以生产生物能源。

微藻快速热解油的氢含量高于木材或农作物秸秆,而氧含量较低,其热值是木材或农作物秸秆的1.5倍,且性质稳定。

微藻热解油中还含有多种通过常规石油化工合成路线不易合成的物质,可从中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或具药用价值的产品。

该技术将为最终采用生物和工程技术生产可再生能源,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据该项目高级顾问朱真启介绍,藻类含有大量的生物油脂,也就是植物油,部分品种含油达70%,而且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迅速。

一年能种三季的玉米非常罕见,但藻类只需10天、最多两周就可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研究表明,每公顷土地上,玉米的年产油量只有120升,大豆稍高,为440升,而藻类可达1.5万~8万升,是玉米的数百倍。

因此,如果能找到最适宜的品种,再加上培育得当,藻类将是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

目前,生物柴油刚经历了一段从“广受追捧”到“广受质疑”的波折。

利用玉米、大豆等提炼乙醉和生物柴油的技术,虽解决了碳排放问题,却造成“与粮争地”的后果,“生物柴油加剧粮食危机”的论断日益引起关注。

因此,新的生物柴油来源成为全球的热门课题,国内科技界也在抓紧研发。

目前来看,比玉米、大豆更有潜力的“生物油田”,可能不在土壤中,而在水里。

我国在能源微藻基础研究方面有很强的力量,拥有一大批淡水和海水微藻种质资源,在微藻大规模养殖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另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在产氢微藻,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在产油微藻方面具有一定工作基础。

同时,关于微藻制油更宏大的项目也正在酝酿之中。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联合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项目启动会,近期要完成小试研究,2015年前后实现户外中试装置研发,远期将建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

届时,海洋微藻的能源化利用将有望成为“后石油时代”破解能源危机的一把钥。

水污染治理建新功北京的“翠湖湿地”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城市湿地之一,这里使用“集成水路污水处理技术”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治理,其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

该项技术的发明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靖华。

他提出了有别于其他的污水处理思路:有没有可能以废治废?如果让二氧化碳与污水结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由于二氧化碳融入水中可促其酸化,降低水的PH值,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不适宜弱酸环境的蓝藻、绿藻等污染藻类的生长,促进适宜弱酸环境的硅藻生长。

硅藻在生长过程中既能够净化污水,又是鱼虾的饵料,有利于发展生态渔业产业链。

当然,光这样水质还不够好,应该再加一道水转换器装置,加快污水过滤流速,在高水力负荷下过滤、吸附掉水中剩余的少量污染物。

最终,水重新成为好水,而二氧化碳也被藻类和鱼类“固化”了。

现在,通过使用这项污水处理技术,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每天处理污水400-500吨,北京翠湖湿地公园每天处理污水600-800吨,东莞示范工程每天处理污水1000 吨。

据了解,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废气的综合治理。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废物、废气循环利用。

当前被指定为全球气候变化“罪魁祸首”的二氧化碳,完全可以用来处理污水,做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

目前,这一专利技术已承担了国家3项科研项目,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课题“集成水路循环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集成水路生态系统控制水体藻类污染示范工程”以及“饮用水中亚硝酸盐污染与癌症肿瘤的关系及其预防控制技术研究”。

许靖华同时表示:“这个技术需要大量二氧化碳。

如果专门购买二氧化碳来治理污水,目前瓶装的二氧化碳大概50元钱一瓶,治理整个太湖就需要花许多钱去购买二氧化碳。

世界每年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巨量二氧化碳给大气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如果把这些二氧化碳搜集起来,养适合酸性环境生长的硅藻,用硅藻做生物燃料,就能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了。

我建议,像建设废水管道一样,城市也应该建设废气网道——这样,废气与污水就容易结盟造福环境了。

”地质封存争议不断近年来,各国政府和企业试图将发电站、石油钻井平台以及炼钢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泵入深层疏松岩层加以埋藏,阻止其进入大气从而减缓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是将从集中排放源(发电厂、钢铁厂等)回收提纯得到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具有适当封闭条件的地层中储存起来的一种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包括3个阶段:从发电厂或者工业生产过程中回收提纯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压缩运送到封存场地;最后,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按封存地层条件,地质封存技术主要有4种方式:二氧化碳驱石油、二氧化碳驱替煤层气、天然气田封存和含水层封存。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潜在的存储方式具有巨大潜力。

挪威石油企业Statoil拥有世界第一个商用二氧化碳地下存储项目。

该公司在北海3300英尺以下的沙岩层中开展二氧化碳的存储工作。

他们自1996年开始进行二氧化碳埋藏试验。

该公司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会发生泄漏,二氧化碳将在地下保存数千年。

美国正在开展的一个项目计划在俄亥俄河峡谷开凿一个10000英尺深的钻井,将二氧化碳气体泵入这一地区的砂岩层。

目前,钻探深度已经达到约4000英尺。

研究人员将通过分析岩石样本决定是否适合或者如何埋藏二氧化碳。

按照这项计划,美国电力公司1300兆瓦ountaineer发电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将被过滤并埋藏到地下。

二氧化碳气体还有可能被注入附近的油田以获得更大的石油开采量。

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地下可以储存2500亿吨碳,美国每年将产生58亿吨二氧化碳气体。

据估算,这样处理一吨二氧化碳需耗资约50美元。

为降低成本,专家又设计出一套方案,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气体抽出并通过管道运输到别的油气田,以形成巨大的压力,将油气田深处难开采的石油“挤”出来。

尽管二氧化碳入地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就象将大块的垃圾藏在地毯下,很可能会发生泄漏,并且成本过高。

而环保主义者更认为,二氧化碳深埋的做法将减缓人类向清洁能源转化的步伐,而延长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碳减排促资源化利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献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尽管二氧化碳的生物转化和储存是目前二氧化碳固定和利用领域的热点,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而将二氧化碳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材料,采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大宗化工原料,从而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是一条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的化学利用,尤其是将二氧化碳中碳氧资源同时利用,是目前二氧化碳规模利用领域最有希望、最受关注的方向。

实际上,二氧化碳利用的前提是如何持续稳定地获取二氧化碳资源,而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说,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这些都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和规模化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