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韩国女性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合集下载

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

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

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作者:徐兰花来源:《祖国》2017年第14期摘要:中韩女性文学因发展历史背景存在相似性,经历过古代文学闺房文学、近现代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觉醒、爱国以及民族主义的主义文学,迈入新时期,两者文学环境、文学内蕴更为贴近,新时期,两国女性文学的叙事焦点、语言特点、读者视点存在许多相似性,更符合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命运。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韩国女性文学中韩两个一衣带水,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交流,有相似的历史。

文化传统,中韩文坛上,女性文学成为文学发展的突出现象,在发展历史上存在高度契合性。

在20世纪90年代引来高潮期。

两国当前女性文学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

本文就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以供借鉴。

一、中韩女性文学发展历史概述中韩文学渊源由来已久,在朝鲜字发明之前,朝鲜将汉字作为书写符号,时至今日,汉字在朝韩两国仍然有独特的作用,韩国身份证上便标注有汉字名。

中韩量过历史文化传统存在相似性,在古代,《女书》等民歌民谣,尽管并不归于正统文学,但李朝黄真伊等著名女诗人所做《寡妇歌》等闺房歌词,说表达的内涵便于中国古代女性缩写诗歌存在相似性。

在封建时代,古代中国、朝鲜上层贵族女性的精神、物质生活都非常的丰富,拥有读书学习的条件,由此可涌现了一批女性作者,文学作品多与闺房内容为主。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思想开始涌入到东亚,对中国、韩国的女性文献都产生了胶囊深远的影响,两国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实业主义等思想广泛传播,影响了一大批具有知识的女性,这是人“觉醒”的一代,中国韩国的女性作家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社会,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五四女作家,如冰心,与此同时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朝鲜同期出现了“三一运动”,留学朝鲜的女留学生们创办了第一本宣传女性思想解放的刊物《女子界》,双方的女性不约而同将自我意识觉醒、人性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引导人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人的平等,男女的平等。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近年来,中韩文化交往越来越紧密,两国得到了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但其实,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

一、交流的历史自汉朝开始,中朝两国的人文交流就已经存在了。

汉武帝时期,中国和朝鲜互通有无,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进入朝鲜半岛,朝鲜文化也开始逐渐影响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影响不断加深,中韩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古代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诗歌、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

例如唐朝宫廷音乐中的“不了情”,是从朝鲜引进的一种乐曲;明代文人王守仁的“天人合一”哲学,也在朝鲜半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韩国古代哲学的基础。

二、现状中韩两国现在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韩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合作已经超出了古代的范畴。

1.文化交流的形式多样现在,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体育等。

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形式之外,还有许多网络交流,在微博、朋友圈、贴吧等平台上分享文化、生活和旅游经验等。

这些交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

2.文化产业的繁荣中韩两国的文化产业也在相互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韩国,韩剧、韩流音乐和综艺节目成为“新韩流”,在亚洲和欧美走红;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倡导和传播,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

3.文化节日的促进中韩两国之间还有许多文化节日,如中韩文化交流节、中韩教育文化交流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巩固,这给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随着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将变得越发紧密和有趣。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韩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韩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交流则是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

通过文化交流,中韩两国可以更好地学习彼此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增进民间感情,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韩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提高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认知度,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加强中韩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200字】2. 正文2.1 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分析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韩文化交流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的趋势。

在文化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韩流文化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韩国影视剧、音乐等作品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韩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认可。

在教育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赴韩国留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这种人才交流为两国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旅游、体育、文化节庆等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韩间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韩文化交流在不断蓬勃发展,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的不断深化,中韩文化交流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和美好。

2.2 中韩文化交流的困难与挑战中韩文化交流的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历史文化差异、政治因素以及文化认知偏见等方面。

语言障碍是中韩文化交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中文和韩文在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双方在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沟通困难。

历史文化差异也是中韩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韩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中韩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中韩文化交流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摘要:随着文化在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中地位的提升,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对维护和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同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对两国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深入了解这种作用,本文将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文化交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中韩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中韩,文化交流,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正确处理本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

在“文化作为一种软权力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正逐步提升”,“文化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最具有流动性的因素”[1]的新世纪新阶段,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国际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过程中,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具有粘合剂的作用。

一、中韩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具有维系两国关系的纽带作用。

近代以来中韩建交历史较短,仅仅二十多年,但是两国的文化交流发展却十分迅速,甚至形成了“韩流”“汉风”等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是多种多样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实现更好的文化交流与繁荣发展,就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探讨。

1.相似的文化底蕴和相邻的地理位置提供了中韩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和地理优势中韩两国有着三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更有历史记载表明最初的朝鲜是由中国人建立起来的,此后“先进的殷文化与生产技术也随箕子入朝传到朝鲜半岛”[2]。

汉武帝时期,汉文化通过乐浪四郡传播至整个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中国的汉字和儒家文化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公元5世纪时,儒家文化传入新罗并成为新罗国家的统治思想;唐朝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往来更加密切,交流领域更加广泛,两国的文化交流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大宋时期,以儒学为中心教育体系和科举制度在高丽王朝的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元朝时期,两国高层往来不断,还设立了教授汉语的专门机构;明清时期,两国文学艺术!思想文化交流大放光彩。

中韩文化交流发言稿

中韩文化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韩文化交流的见解。

一、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朝时期,韩国就成为了中国的属国,两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古代,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交流。

如唐朝时期,韩国的佛教、医学、文学、建筑等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道教、书法、绘画等也传入韩国。

进入近代,中韩两国经历了许多共同的磨难,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中韩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二、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近年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呈现出以下特点:1. 文化交流规模不断扩大。

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如2018年,中韩两国签署了《关于深化中韩文化交流合作的备忘录》,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文化交流领域日益丰富。

中韩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了解对方的机会。

3. 文化交流形式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渠道不断丰富,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如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在韩国市场受到欢迎。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意义1. 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

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两国人民之间的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2. 丰富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精神食粮,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古代中日韩文化交流与认知

古代中日韩文化交流与认知

古代中日韩文化交流与认知几千年来,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一直在文化方面进行着交流和认知。

它们之间的文化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是让人惊叹。

一、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源头,其文明传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的东南部出现了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这些文化最早表现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神秘。

随后,周朝建立后,人们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先后有《诗经》、《易经》、《论语》、《大学》等经典问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天文、农学、战争、音乐、医学、编书法等学科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的人民也在发展自己的文明。

史书上记载,朝鲜半岛南部出现过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

而到了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朝鲜三国时期的韩半岛出现,随着农业的兴起,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

而日本则先后出现了弥生文化和古墓制度,贝塚遗址体系在日本稳定发展。

在唐朝时期,日本和韩国都有很多留学生前往中国,获取中华文明的知识和经验。

二、文化交流的形式文化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中国,文化交流既有政治联系,也有民间交流。

其中,政治联系通常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诗人、画家,或者是公使团前往对方国家,交换文化礼品或书籍。

而民间交流主要是一些艺术家、工匠、商人和学生前往对方国家,交流各自的文化和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文字、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广泛流传,成为交流中的重要方面。

在日本,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从公元5世纪开始,随着中国文化进入日本,中国文化糅合了日本的民间风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

而与此同时,日本也通过丝绸之路交通,将自己的文化带到了中国。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制度、哲学、音乐、诗歌、绘画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韩国,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也相当重要。

韩语作为受汉字文化影响最深的语言,与汉语下有很多相同之处。

汉字深刻地影响了韩国文化的承传。

《2024年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范文

《2024年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范文

《论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篇一一、引言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古时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国际交流,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韩文化交流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旨在探讨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中韩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化交流古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

在这一时期,两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对韩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韩国的陶瓷、书法等艺术形式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2. 近现代文化交流随着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建立,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两国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学术机构在文学、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

此外,两国的影视剧、音乐、美食等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1. 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当前,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形式日趋多样。

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民间组织的文化节庆活动、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等都在不断增多。

此外,两国还通过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等方式,推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2. 文化产品互相渗透随着中韩两国文化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两国的文化产品也互相渗透。

韩剧、韩国音乐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而中国的电影、音乐、美食等也在韩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文化产品的互相传播,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对方文化的机会。

四、中韩文化交流的未来趋势1. 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未来,中韩两国将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国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

双方将通过签署文化合作协议、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促进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欣赏。

2.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韩两国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在影视、音乐、动漫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韩流”现象及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韩流”现象及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韩流”现象及给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朱海花“韩流”现象引人注目。

“韩流”这一名词出现在中国大陆开始于20世纪90年,主要以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为传播载体,“韩流”这一文化形式,受到中国广大青年人的喜爱,一时间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

“韩流”在中国青年中的影响是重大的,但我们除了看到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对人们娱乐生活的影响,也必须看到韩国将韩国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旅游等多个产业大众文化产品,以娱乐的形式向外传播,韩国的娱乐业带动韩国相关经济发展。

中国与韩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文化交流渊源流长,中国在“韩流”的影响下,应该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时吸取有利于文化传播的方法。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文化上的复兴也将是必然趋势。

一、“韩流”在中国的现状中韩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中国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朝鲜时期,儒学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入朝鲜半岛。

三国时代、百济、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朝鲜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对儒学的重视程度不同,传播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的的方式是书籍传播、儒学者讲学。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王朝时期”也称“李氏朝鲜”。

这一时期,儒学大量的传入朝鲜半岛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官方学说,出现许多儒学大家。

官府在中央发展成均馆,在地方设乡校、乡约、书院等教育机构学习儒学,可见对儒学学习的重视。

但当今“韩流”这一文化传播形式与中国儒学传播的形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文化接受者是自发的接受,不是政府引导的。

中国的儒家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深远的,最近几年的“韩流”文化却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学习其长处。

(一)大众文化所谓的“韩流”就是指韩国大众文化产品广泛流行的现象,研究这一现象首先应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概念上理解。

“从意识形态上看,现行的大众文化不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所支配的文化,而是大众自发的文化形式,是一种适应人们休闲需要并商品化了的文化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韩国女性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①庄庆涛(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在古代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韩国女性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

她们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韩国女性与中国的和亲促进了政治的相对稳定,缓和了民族关系;韩国姓氏的发展与民族的大融合也与古代韩国女性有关,甚至古代韩国女性对当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古代女性的从属地位,她们在古代两国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可能是被动的,但是她们起到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关键词〕 古代中韩关系;韩国女性;和亲政策;姓氏的形成〔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09)05-0047-03Anc i en t Korean W om en’s Role and Functi oni n the Cultura l Co mm un i ca ti on Between Ch i n a and KoreaZHUANG Q ing2tao(Shandong Young Cadre Ad m inistrative College,J inan250014,China)Abstract:I n ancient Chinese and Korean cultural communicati on,Korean women p layed an i m portant r ole.They p r omoted cultural co mmunicati on bet w een the t w o countries and devel oped culture and art.Korean women’s mar2 riage with Chinese f or the sake of peace adva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 mooth nati onal relati ons.Korean surna me devel opment and fusi on are related with ancient Korean women,and they even br ought great influence on modern s ociety.For the sake of women’s subordinate status in ancient ti m es,their functi ons in cultural communicati on could be passive,but their r oles and functi ons could not be ignored.Key words:ancient China and Korea relati ons;Korean women;Marring f or the sake of peace;surna me f or mati on 纵观古代中韩关系史,不难发现,虽然古代女性受性别、阶级以及封建礼教等各种因素的束缚,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她们在推动古代中韩两国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论及天下秩序,中韩关系是首要重视的一环”[1],近年对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专门从女性地位与作用的角度研究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则不多见。

我们在前人零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考察。

作为中韩两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交流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特别是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中韩妇女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力军的作用,加强中韩妇女的交流必将促进两国的整体发展。

而古代中韩关系中的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74・2009年第5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①收稿日期:2009-05-18作者简介:庄庆涛,男,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教师。

经发挥了其历史的作用,加强对古代韩国女性在中韩文化交流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可以为当代的中韩妇女交流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女性对于中韩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间交流方面,也可以说在中韩关系史上两国的女性促进了两国的民间外交的发展。

这些女性也同时成为民间外交的先驱者。

据史料考证,早在公元48年,生于中国四川的三韩驾洛国金首露王王妃许黄玉(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即公元33年生,后被尊封为“普州太后”)落难到达朝鲜半岛时,随船同行人员就将当时经济发达的东汉农耕、水利、养殖、编织以及冶炼等技术带到了朝鲜半岛,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元朝时期的高丽贡女、明朝时期被选入宫作为嫔妃的朝鲜女性也都在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前者遵循的儒家伦理观念对蒙古贵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者将朝鲜的文化风俗,包括语言、饮食、服饰、歌舞艺术、风土人情,带到中国宫廷。

而韩国谷城郡观音寺也正是中韩文化交流的见证。

观音寺史料认为,韩国著名孝女沈清在公元301年嫁到中国,312年,沈清往故国运送观音像,由此创建了观音寺。

韩国学者认为,这反映出当年佛教是从中国江南一带跨海传播到韩国和日本的。

二、和亲政策缓和了民族关系元朝时期的“高丽贡女”制度是元王朝与高丽王朝得以和平共处的政治纽带,这有助于营造两国稳定的政治关系。

《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研究》作者杨青以《高丽史》、《高丽史节要》、《元史》为主要依据,广泛搜集史料,编制了《元代高丽贡女年表》。

该表汇总了1231~1362年记载高丽贡女的资料、贡女人数并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

据该表保守的统计,元朝向高丽提出贡女要求25次,高丽主动献纳贡女32次,贡女达1479人[2]。

从历史角度看,和亲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维持民族友好关系、巩固政治统治的一种重要方式,女性在其中则扮演了和平使者的重要角色。

在中韩关系史中,“和亲”这一说法虽然不明显,但元朝时期的“高丽贡女”制度和明朝所谓的“选妃”的实质也正是“和亲政策”的变相体现。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时期被选为妃嫔的朝鲜女子就有17人;另外充作侍女、女史的女子64人,其中永乐朝22人、宣德朝16人、清入关前10人、顺治朝16人[2]。

此外清朝初期皇室成员多尔衮也曾娶朝鲜“义顺公主”为“福晋”,这也正是朝鲜宗室锦林君李恺胤顾全大局,愿纾国难的真实写照。

由于古代女性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她们在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局限性和从属于男性的。

无论是和亲的女子,还是高丽贡女,在父系封建社会中,所接受的“三纲五常”的思想决定了她们都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和身份局限性。

朝鲜史料《李朝太宗实录》记载,1480年明使至朝鲜传旨“有生的好之女子,选拣几名将来。

”到宣宗朝,明朝皇帝多次要朝鲜进贡处女、侍女,甚至执厨俾女,被选者父母哭天喊地,以为活送葬。

这就不难看出,古代韩国女性在和亲活动中是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的。

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姓氏的产生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女性一直承担着繁衍后代的艰巨任务。

“和亲”政策以及移民现象的产生势必会促进人种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甚至是新姓氏的诞生。

中韩相关姓氏的出现,是民族融合的重要体现。

韩国的姓氏从三国时代开始使用,受中国的影响而借用汉字,在姓氏普及过程中,又结合了韩国的历史、文化,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与中国的姓氏部分相似,又有韩国特殊性的姓氏情况。

而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韩国金海金氏和金海许氏不能通婚是因为他们同为一个祖先首露王,其中许姓正是来源于中国籍的首露王王妃许黄玉。

韩国的张姓则来源于元朝时远嫁韩国半岛的陪嫁随行人员。

可见,韩国姓氏的形成过程也・84・□女性文化研究 总第87期是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期间古代妇女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古代韩国女性对今天的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一)为当代女性主义、特别是女性主义史学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推动了新兴学科的发展在妇女史学研究中,社会性别作为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和分析范畴,实质上凸显了历史上的性别权力结构关系。

而今天史学界对妇女史的漠视甚至是歧视却让人吃惊。

其原因之一是对史学的等级建构和价值取向缺乏反思,学术上的自我封闭和史学家人文关怀的倒退(甚至缺少维新、五四时期那种热切深沉的妇女—民族—现代化的关怀),造成了正统史学的性别盲视与偏见。

传统史学把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及其后的社会史视为史学正宗,妇女史学则被视为小历史、问题史、边缘史,不能单独立项,充其量只是社会史的一个分支。

古代中韩关系中女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研究正是从一个新的突破点上打开了研究女性主义史学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通道,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史实和例证。

(二)推动了中韩两国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从文化的合作方面看,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便交流不断,现在仍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课题。

以“普州太后”和“孝女沈青”为例,前者不仅促进了中韩两国学术界(包括考古界)对历史问题的合作研究,而且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后者不仅对了解当时的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作用很大,而且对研究舟山那一段历史也很有价值。

从文化传播方面看,以韩国历史名人大长今为题材拍摄的电视剧以及以中韩两国古代和亲政策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神话》在中国得到热播,是这一作用的具体体现。

它们不仅促进了两国影视文化的发展,从深层次来讲,还促进了音乐、舞蹈甚至中韩两国人民价值观的交流。

五、余论相对于男性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宏观性而言,女性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微观性的。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在父系氏族社会制度下,统治阶级的政策往往由处于主宰地位的男性制定,虽然历史上中韩两国都有过女性政权,但也无法改变整个历史发展的主流。

因此,在古代中韩文化交流中,女性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微观社会诸如日常的生活与具体社会文化中,而在对这个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政治和经济决策领域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古代社会,特别是处于父系氏族统治之下的封建社会,女性受性别的限制,社会角色容易被男性的主导作用所掩盖,留给可供社会研究的历史资料相对较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韩两国联系中断,导致相关研究滞缓。

目前关于中韩两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女性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资料发掘工作有待于进一部深入。

参考文献:[1] 高明士.从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韩关系[A].中韩关系史论文集[C].台北:韩国研究学会,1983.[2] 喜蕾,特木尔巴格那.元代高丽贡女制度与其政治文化背景[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5):5-9.・94・2009年第5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