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合集下载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中国十首著名民乐合奏曲
一、《金蛇狂舞》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该曲情绪明朗热情,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二、《翻身的日子》朱践耳创作于1952年。

三、《瑶族舞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四、《喜洋洋》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

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结构。

A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B主题根据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

五、《花好月圆》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六、《丰收锣鼓》彭修文、尹开先创作于1964年。

七、《彩云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

《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八、《翠湖春晓》聂耳1934年创作。

九、《将军得胜令》杨仲儒、徐振远根据民间流行的同名吹打乐曲整理改编而成。

流星于浙江省奉化地区。

十、《蜀宫夜宴》朱舟、俞抒和高为杰于1980年写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复习大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复习大纲

人教版《音乐》复习大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1、《蓓蕾之歌》(合唱)李岚清词曲二部曲式A+B变换拍子(4/42/4)。

2、校园歌曲: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

校园歌曲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激励学子进步,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如《中学时代》、《校园的早晨》3、《飞来的花瓣》混声合唱。

瞿希贤,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牧歌》等。

4、声乐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轮唱等独唱:一个人演唱歌曲,常用乐器伴奏。

有时候也有伴舞。

重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

指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

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领唱:是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对答式的演唱。

有男女对唱;男声对唱;女生对唱等形式。

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的一种音乐方式。

表演唱: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

5、力度记号:第二单元祖国颂歌1、《歌唱祖国》王莘(xin)词曲,有“第二国歌”之誉。

2、《红旗颂》管弦乐合奏吕其明曲,乐曲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曲调,主题具有颂歌性质,气息宽广,情绪激昂,气势磅礴。

《_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乐曲《丰收锣鼓》的旋律及节奏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进行演唱。

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认识。

3.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体会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准确表演歌曲《丰收锣鼓》,包括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丰收”的主题思想,体会农民的喜悦心情,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表演中。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乐曲《丰收锣鼓》的背景音乐和相关图片。

2. 乐器:小鼓、镲等打击乐器。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乐器和表演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丰收锣鼓》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曲,并简单介绍该乐曲背景。

2. 引出课题,并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和了解《丰收锣鼓》这一民族器乐合奏曲。

(二)初听全曲,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辨析乐器。

1. 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在感受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辨析出乐曲是由唢呐、大锣、小钹等打击乐吹奏的。

2. 提问:乐曲由几段构成?(三)分段欣赏,分析乐曲的结构。

1. 引子(1-6小节):提问:这段音乐让你联料到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分析引子的音乐特点。

2. 主体部分(7-27小节):(1)这段音乐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2)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主题旋律出现几次?各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请同砚分别演奏主题旋律。

(3)欣赏第一乐章后,引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讲解乐曲结构图式。

3. 尾声(28小节至结束):讲解尾声部分的特点。

(四)欣赏第二部分《丰收歌》中的《打麦场》。

1. 播放《打麦场》片段。

2. 简单介绍《打麦场》的背景。

3. 提问:这部分音乐与《丰收锣鼓》有什么干系?这部分有哪些乐器演奏?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这部分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五)教室小结: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并学会分析乐曲的结构。

《丰收锣鼓》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聆听、感受和体验乐曲《丰收锣鼓》中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逐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教师引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教学方式为主,用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在学生赏、唱、舞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逐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的曲作者和螺蛳结顶旋法。

2、能力目标:
①、聆听作品,能从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乐形象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②、聆听作品,能判断其主奏乐器的音色,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③、在聆听分析的基础上,能哼唱主题旋律,能用螺蛳结顶的旋法进行锣鼓演奏,能随着主题旋律舞动,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表现农村丰收的情景。

初一音乐《丰收锣鼓》教案

初一音乐《丰收锣鼓》教案

初一音乐《丰收锣鼓》教案欣赏:《丰收锣鼓》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对《丰收锣鼓》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把握音乐要素,体验和感受秋天欢庆丰收时强烈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从锣鼓入手,引导学生知道乐曲中所运用的“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

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

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没有太多关注。

小学阶段接触过民族管弦乐作品,能听辨出二胡、笛子、唢呐等常见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其所属组别。

但放到乐曲中对于乐器的音色有时也容易混淆。

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分析音乐的能力还需要老师的培养。

多数学生当众表演不大胆、不自信。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感受和体验乐曲《丰收锣鼓》中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逐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教师引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教学方式为主,用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在学生赏、唱、敲、舞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逐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的曲作者、乐队编制、和“螺蛳结顶”旋法。

2、能力目标:①、聆听作品,能从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乐形象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②、聆听作品,能判断其主奏乐器的音色。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欣赏分析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情感。

(二)教学难点:在聆听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实践中来。

五、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红绸子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多媒体应用1、在《丰收锣鼓》的主题音乐背景下播放一组丰收的图片。

《丰收锣鼓》教案(共5篇)

《丰收锣鼓》教案(共5篇)

《丰收锣鼓》教案(共5篇)第一篇:《丰收锣鼓》教案《丰收锣鼓》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中的几种打击乐器,并感知其音色。

2、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感受其情绪。

3、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情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管弦乐器《丰收锣鼓》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聆听鼓的声音。

(引子部分)讨论:鼓声音的规律?二、新授内容:(一)聆听全曲:师: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器,(暂不出示曲名)其中有打击乐器参加演奏。

边听边想(用课件展示下面问题)。

1、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2、欣赏后谈谈你在欣赏时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受音乐形象)3、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吗?(二)复听音乐:思考下面问题。

1、师:这首曲子由几个部分组成?试用线条或者颜色表示出这首乐曲四个部分的情绪。

教师简析作品: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曲名叫《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2、民族管弦乐队组成: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

(三)分段欣赏:1、引子部分。

(1)初步聆听。

问:①是谁把我们迎进这欢庆的场面?(锣鼓)②它们的声音有什么规律?(2)再次聆听。

跟音乐模仿乐器演奏演奏动作。

2、第一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眼前出现怎样的场面?情绪如何?(热烈欢腾场面,情绪高涨)②旋律有何规律?(2)跟琴唱谱。

(3)再次聆听(舞蹈接龙)。

3、第二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优美抒情)②什么乐器演奏?给人什么感觉?(吹管乐有号召性)(2)跟琴用“啦”唱谱。

(3)再次聆听。

(模仿乐器演奏)4、第三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什么乐器演奏?给人什么感觉?(云锣、竹笛;柔和)②这部分旋律让我们走进了怎样的仙境?(田园景色)(2)再次聆听。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五线谱) 丰收锣鼓-“衡水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五线谱) 丰收锣鼓-“衡水赛”一等奖

《丰收锣鼓》课堂设计一、教材分析乐曲《丰收锣鼓》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欣赏曲目。

是由彭修文、蔡惠泉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编曲。

是充分发挥打击乐器表现力的一首乐曲,该乐曲是由民族管弦乐器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形式之一。

由若干乐器(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尤其是最后以十面锣为主奏的锣鼓段,旋律跳荡、情绪更为热烈、欢腾。

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

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和阳光下波光鳞鳞的水面。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锣鼓演奏表现了欢庆丰收,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学生情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欣赏课是音乐课中最不好上的一种类型,因为学生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一是听的少,二是听不懂,三是学生艺术素质条件差。

但是,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艺术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情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唱歌克服胆怯)。

中学音乐课并不是培养音乐家,欣赏课要本着培养学生学会听,到能听、会欣赏。

所以,老师有必要坚持,并且尽力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让学生逐步接受音乐欣赏。

三、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课前导入(二)完整聆听(三)作品简介(四)打击乐器识别(五)分段视听(六)小组音乐实践活动,分组演奏阶段性测评(七)课堂小结具体设计:(一)课前导入设计意图:学生在进入教室的同时,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循环观看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和图片,为上课教师引出课题做准备。

(二)完整聆听1.提问学生与丰收有关的情景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切入,让学生有目的的听音乐,不至于茫然无措不知道听什么。

2.作品简介3.认识打击乐器,同时,听辨乐器。

设计意图:打击乐是这首乐曲的一大亮点,对下面开展的打击乐实践活动做引言。

4、分4个乐段听音乐,选择相符的表现内容。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丰收锣鼓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2.学会演奏丰收锣鼓,理解合奏时乐器各自的特点;3.学习如何在合奏过程中与其他乐器协同演奏,达成和谐的整体效果;4.提高学生对音乐拍子的感知能力及节奏掌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丰收锣鼓的民乐合奏演奏。

三、教学步骤1. 前期准备首先,老师要对丰收锣鼓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特点以及在民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乐器学生在了解丰收锣鼓之后,根据老师的指导,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比如说,二胡、笛子等乐器。

3. 合奏演奏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奏演奏。

老师先进行一个简短的示范,让学生听懂整个曲子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4. 拍子感知合奏演奏过后,老师会让学生停下来,进行拍子感知的训练。

老师会在钢琴上示范出丰收锣鼓的节奏强弱、重点,让学生跟着老师拍拍子,感知各个节奏点。

5. 质量评价最后,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

评价的方面可以从整体协调性以及个人技巧等多方面入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整体节奏协调度的掌握;2.合奏时乐器各自的特点及如何协同演奏。

五、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教学方法为示范演奏、听力训练和互动教学。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2.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3.课后作业:针对今天学到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在本课中,我们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丰收锣鼓,帮助学生了解其在民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合奏演奏时的技巧。

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够对学生们起到一定的帮助,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X XX X X0 X0
中国的民族管弦乐是世界
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 值得我们骄傲、传承的民族艺 术。愿民族的瑰宝在大家的守 护与传承中发扬光大!
最炫民族风
• 泰州市二附中——陈 芝
视频中出现哪些乐器?你能说说 都属于民族管弦乐的哪个组别?
大钹
大镲

中国民族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队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打击乐器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 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乐曲 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 乐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彭修文(1931.2-1996.12),中国当代杰出 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 一、成就卓著的指挥家、作曲家。几十年来,从 《瑶族舞曲》 《彩云追月》《月儿高》《花好月 圆》 《丰收锣鼓》,到音诗《流水操》 、交响 曲《金陵》,以及《天鹅》《图画展览会》等外国 乐曲的移植,他以移植、改编、创作等手法,几乎 遍尝了合奏、组曲、套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 乐等音乐体裁和各类乐队的组合形式。
主题一
主题二
乐曲欣赏
和组内同学讨论一下,在下面不同色块上填 上乐器组的名称,成为一张民族乐队位置图。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 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碰铃等; 2. 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 皮革,如:大鼓、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锣 鼓

下面是为大家编配的节奏谱,同学们可自愿组 成4-6人小组,用打击乐器合奏。提倡另行创编新 的节奏型参与合奏,不同声部要敲出不同的音色, 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鼓:X X X X X X X XX X X 锣:X X X X X X XX X X 镲:X X X X X X X XX X X 木鱼:X X X X X X XX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