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听赏)《丰收锣鼓》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听赏)《丰收锣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锣鼓为伴奏,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快速的锣鼓节奏和活泼的旋律展现丰收的喜悦,第二部分以慢速的锣鼓节奏和抒情的旋律表现人们对丰收的感慨和喜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以锣鼓为伴奏的乐曲,学生可能对锣鼓的节奏和音色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丰收锣鼓》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丰收锣鼓》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色和节奏演唱歌曲,特别是锣鼓的节奏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练习、合作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丰收锣鼓》歌曲的乐谱和录音。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和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播放《丰收锣鼓》歌曲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丰收锣鼓》的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讲解和示范歌曲中的锣鼓节奏和音色,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丰收锣鼓》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色,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初一音乐《丰收锣鼓》教案

初一音乐《丰收锣鼓》教案欣赏:《丰收锣鼓》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对《丰收锣鼓》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把握音乐要素,体验和感受秋天欢庆丰收时强烈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从锣鼓入手,引导学生知道乐曲中所运用的“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
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
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没有太多关注。
小学阶段接触过民族管弦乐作品,能听辨出二胡、笛子、唢呐等常见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其所属组别。
但放到乐曲中对于乐器的音色有时也容易混淆。
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分析音乐的能力还需要老师的培养。
多数学生当众表演不大胆、不自信。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感受和体验乐曲《丰收锣鼓》中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逐步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教师引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教学方式为主,用不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在学生赏、唱、敲、舞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逐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的曲作者、乐队编制、和“螺蛳结顶”旋法。
2、能力目标:①、聆听作品,能从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乐形象上进行简单的分析。
②、聆听作品,能判断其主奏乐器的音色。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欣赏分析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情感。
(二)教学难点:在聆听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实践中来。
五、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红绸子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多媒体应用1、在《丰收锣鼓》的主题音乐背景下播放一组丰收的图片。
《丰收锣鼓》教案(共5篇)

《丰收锣鼓》教案(共5篇)第一篇:《丰收锣鼓》教案《丰收锣鼓》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民族乐器中的几种打击乐器,并感知其音色。
2、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感受其情绪。
3、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情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管弦乐器《丰收锣鼓》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聆听鼓的声音。
(引子部分)讨论:鼓声音的规律?二、新授内容:(一)聆听全曲:师: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器,(暂不出示曲名)其中有打击乐器参加演奏。
边听边想(用课件展示下面问题)。
1、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2、欣赏后谈谈你在欣赏时仿佛看到或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受音乐形象)3、你能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吗?(二)复听音乐:思考下面问题。
1、师:这首曲子由几个部分组成?试用线条或者颜色表示出这首乐曲四个部分的情绪。
教师简析作品: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曲名叫《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2、民族管弦乐队组成: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
(三)分段欣赏:1、引子部分。
(1)初步聆听。
问:①是谁把我们迎进这欢庆的场面?(锣鼓)②它们的声音有什么规律?(2)再次聆听。
跟音乐模仿乐器演奏演奏动作。
2、第一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眼前出现怎样的场面?情绪如何?(热烈欢腾场面,情绪高涨)②旋律有何规律?(2)跟琴唱谱。
(3)再次聆听(舞蹈接龙)。
3、第二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优美抒情)②什么乐器演奏?给人什么感觉?(吹管乐有号召性)(2)跟琴用“啦”唱谱。
(3)再次聆听。
(模仿乐器演奏)4、第三乐段。
(1)初步聆听。
问:①什么乐器演奏?给人什么感觉?(云锣、竹笛;柔和)②这部分旋律让我们走进了怎样的仙境?(田园景色)(2)再次聆听。
《丰收锣鼓》欣赏课优秀教案

欣赏课《丰收锣鼓》授课者:许娇学:十中年级:七年级上册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丰收锣鼓》。
2.了解民乐的根底知识。
3.音乐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区分笛子、唢呐、二胡、琵琶、云锣、堂鼓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是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区分笛子、唢呐、二胡、琵琶、云锣、堂鼓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丰收锣鼓》乐曲视频在欣赏的时候,我使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二、讲授新课:了解民族乐器1.介绍民族管弦乐队2.介绍民族乐器3.听辨乐器音色〔通过聆听乐器的音色,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分辨民族乐器在乐曲中的出现做铺垫。
〕三、分段欣赏音乐《丰收锣鼓》1.欣赏第一局部唱一唱〔通过教师实际示范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并且通过唱旋律,使学生感受到丰收现场的热闹场面。
〕2.欣赏第二局部唱一唱〔让学生哼唱旋律,能够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心情。
〕3.欣赏第三局部听辨乐器〔分辨民族乐器在乐曲中的出现,感受民族乐器是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的。
〕4.欣赏第四局部〔教学过程中以欣赏活动为主,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四、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三组,以唱旋律、说节奏、奏乐器的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五、师总结。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课欣赏《丰收锣鼓》湘艺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四课欣赏《丰收锣鼓》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湘艺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歌曲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节奏明快,旋律激昂,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热情。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音乐了解不多,欣赏《丰收锣鼓》这首歌曲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丰收锣鼓》这首歌曲的背景、风格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喜悦心情,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丰收锣鼓》这首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欣赏并分析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
3.感受锣鼓音乐所表现出的热烈氛围。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丰收锣鼓》,感受歌曲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文化内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参与节奏练习,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丰收锣鼓》歌曲。
2.准备相关乐器,如锣鼓,让学生实地体验。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乐谱、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丰收锣鼓》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丰收锣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歌曲,其他学生伴奏。
丰收锣鼓教案赏析

丰收锣鼓教案赏析教案标题:《丰收锣鼓教案赏析》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我国农耕文化中,丰收是一个重要的节庆,而锣鼓表演是庆祝丰收的重要形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收锣鼓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丰收锣鼓的起源和特点;2. 学习基本锣鼓演奏技巧;3. 学习合作与协调,提高团队意识;4.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 丰收锣鼓的起源和特点介绍(15分钟)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丰收锣鼓的起源和文化背景;b. 解释丰收锣鼓的特点,如节奏明快、韵律跳跃、气势磅礴等。
2. 锣鼓基本演奏技巧学习(30分钟)a. 教师示范基本锣鼓演奏动作和姿势,并解释正确的姿势对演奏的影响;b. 学生模仿教师演示,进行基本的锣鼓敲击练习;c. 引导学生感受锣鼓音响的力度和节奏。
3. 团队合作与协调练习(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锣鼓乐器的演奏;b.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其他成员协调演奏,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4. 丰收锣鼓节目表演(25分钟)a. 每个小组根据学习的锣鼓技巧编排一段短小的丰收锣鼓表演节目;b. 学生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2. 评估学生的锣鼓演奏技巧和表演效果;3.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于介绍丰收锣鼓的起源和特点;2. 锣鼓乐器。
六、教学反思及延伸:在本教案中,学生通过学习丰收锣鼓的起源和特点,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学习基本锣鼓演奏技巧和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在节目表演环节,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锣鼓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可以安排现场观摩文艺演出或邀请专业锣鼓演奏者进行讲座与演示。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丰收锣鼓(民族管弦乐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丰收锣鼓(民族管弦乐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这首乐曲以我国民间的锣鼓为素材,展现了丰收时节农民喜悦的心情和热闹的劳动场景。
全曲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欣赏和演奏民族管弦乐曲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的背景、结构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2.学会用民族乐器演奏《丰收锣鼓》。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感受乐曲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演奏技巧。
3.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结构分析、演奏技巧等。
2.民族乐器:如锣鼓、笛子、二胡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乐曲和录音。
4.练习册:为学生提供课后练习曲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丰收锣鼓》的背景、结构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丰收锣鼓》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奏,讲解乐曲的演奏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熟悉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奏水平。
5.拓展(5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演奏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意见。
初中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

初中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学唱《丰收锣鼓》,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3. 引导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气氛,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欣赏《丰收锣鼓》乐曲,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3. 实践集体演奏,体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1. 欣赏和理解《丰收锣鼓》乐曲的艺术特色。
2. 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对《丰收锣鼓》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2. 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1. 准备《丰收锣鼓》乐曲的录音或视频。
2. 准备各种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丰收锣鼓》乐曲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丰收的时候会敲锣打鼓?敲锣打鼓的意义是什么?二、欣赏《丰收锣鼓》(15分钟)1. 播放《丰收锣鼓》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打击乐器,了解其音色和演奏技巧。
三、学习打击乐器(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各种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
2. 教授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动等。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打击乐器的演奏乐趣。
四、集体演奏(15分钟)1.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
2. 指导学生按照《丰收锣鼓》乐曲的节奏进行集体演奏。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发挥演奏技巧,体验丰收的喜悦。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演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敲锣打鼓,我们能够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信息?3. 总结课堂教学,强调丰收锣鼓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器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丰收锣鼓乐曲。
2. 邀请专业的打击乐器演奏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收锣鼓》欣赏课教案
执教者: x x
学校:xxxxxx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欣赏《丰收锣鼓》。
2.了解民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辨别笛子、唢呐、二胡、堂鼓、云锣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让学生感受、了解音乐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3.依托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教学重点】
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下面请大家欣赏奥运开幕式《击缶而歌》。
师:录像看完了,你知道缶在民族乐器里面属于哪一类乐器吗?
生:打击
师:对,缶是鼓的一种,属于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打击乐器呢?生:铜锣、木鱼、梆子、钹(农村结婚时称“狂叉”)。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识音乐《丰收锣鼓》
师:看来咱们实验学校的同学们课外音乐知识涉猎真丰富,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打击乐器。
当然在我国除了打击类乐器以外还有很多种其它乐器。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
1、观察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出现了哪些乐器?
2、该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欣赏乐曲
教师介绍:
师:给大家二分钟的讨论时间,请前后位小组间讨论交流演奏中出现的乐器有哪些,小组最后确定一名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交流(很重要)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认识了中国民族乐器,每种乐器在演奏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你知
(二)分段学习音乐《丰收锣鼓》
师:有谁知道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主题?(多提问几个学生)
学生:丰收的喜悦之情
学生:。
师:丰收锣鼓通过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描绘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师:下面咱们来分乐段欣赏《丰收锣鼓》。
乐曲分四个部分:
(放第一部音乐)
师:这段音乐能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①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欣的劳动场面。
(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这首乐曲就叫《丰收锣鼓》。
(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同学们说地真不错,这欢庆的锣鼓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欢庆现场,让我们和农民伯伯
一起来分享丰收的喜悦吧。
听,什么乐器吹起了嘹亮的号角。
(播放第二部分音乐)
生:唢呐
师:唢呐声把我们引到了金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园、飘香的茶山,这段优美、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在劳动时的怎样心情?
生:高兴、喜悦
②这一部分优美、抒情。
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欣赏第三部分,重点感受笛子、云锣的音色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散板旋律情绪。
师:1、前半段的旋律有何特点?
师:2、后半段旋律的主奏乐器是哪两件?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③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放第四段音乐)
师: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是如何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的?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适当小组讨论)
④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
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构成第三段的锣鼓。
乐曲在快速、强的全奏中结束。
(三)整体感知乐《丰收锣鼓》谈本节课收获。
学生听音乐后谈感受,要让学生尽情的说,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了解了民族乐器的表演功能,又感受到农民丰收的乐趣,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一首诗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你们能做到吗?
这是一首民乐合奏的乐曲,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很难分辨民族乐器在乐曲中的出现,于是我事先用多媒体、课件等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通过聆听乐器的音色、区别乐器的形状、以及给予民族乐器的分类。
在第二节欣赏课中,学生基本上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但是在分段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民族打击乐器,了解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们进行学习、互动、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
通过学生体验、分组、讨论,使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和活跃。
在聆听、分析乐曲《丰收锣鼓》作品结构时,学生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结构,还需继续引导与帮助。